第五百四十四章:團滅(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聶司令員可不管葫蘆島包圍圈裡的兩個師團到底想怎麼阻擊自己的大軍,當看到轟炸機群離開後,他立刻命令部隊開始進攻。

首先出動的是飛天三蹦子,一百多架三蹦子像蝗蟲過境似的從日軍頭頂飛過,火箭彈冰雹般砸落,在地面上炸起一堵堵連綿數百米的火牆。

緊接著就是從山頭、港口碼頭傾洩而來的炮彈,海面上艦炮轟鳴,威力巨大的艦炮炮彈潑水般砸過來……

這還不算完,八路軍將107火箭炮前移,一次齊射就是上千枚火箭彈,一排排107毫米火箭彈從天際飛墜而下,狠狠的砸向已經被濃煙和烈火覆蓋的日軍陣地。

炮彈在日軍陣地周圍轟然炸開,化作一團團絢麗的火光,是那樣的美麗而壯觀,然而這瑰麗的場面帶給日軍的卻是死亡的恐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些都是高爆炮彈,每一發炮彈炸開都會變成幾百塊大大小小的彈片,將炸點二十米內趴在地上的日軍士兵全都射成血葫蘆。

這又是一次慘重的打擊,那些僥倖沒有受傷的日軍士兵突然發現他們以前在戰場上積累的經驗完全不管用了。

以前他們在戰場上遭遇炮擊的時候,只要及時臥倒,或者躲進一個剛形成的彈坑裡都不會有事的,可現在,他們隱蔽的再好也不管用了,八路軍的炮火太密了,完全是360度無死角,無論他們是爬在戰壕裡還是躲進彈坑裡,都逃不過火箭彈或著重炮炮彈的洗禮,所有人死得更加悽慘了!

107火箭炮只是進行了一輪射擊,就有將近兩千名躲得好好的日軍士兵被四處飛濺的彈片打成了一團爛肉,受傷的就更多了。

要命的炮彈不斷飛來,在日軍防線上不斷炸開,化作一團團耀眼的火光,致命的彈片不斷朝四周飛射,盡情收割生命,日軍無處容身,那些匆匆在沙灘和山坳上修築的戰壕,根本就扛不住那些恐怖的炮彈轟炸。

也就在這些日軍士兵被炸得雞飛狗跳的時候,八路軍的坦克已經衝上了他們的陣地。

一些日軍士兵還沒有來的及從沙土裡爬出來,就被坦克履帶直接從身上壓了過去,一聲聲淒厲到極點的慘叫之後,一切都結束了,地上多了一團團褐色的、黏糊糊的玩意,就算是把他老媽請過來也認不出這是什麼玩意兒了。

這些要命的坦克就像一群發狂的公牛,在日軍早已殘破的陣地上橫衝直撞,見車就撞,見人就攆,並列機槍幾乎是頂到日軍的胸口或者後背才開火,槍口指到哪裡哪裡就飛起一團團碎肉的殘肢……

聶司令員一次就投入了兩百輛63式水陸兩棲坦克,戰線直接拉了近一公里,齊頭並進的衝上日軍陣地。

看到那些巨大的鋼鐵猛獸肆無忌憚朝自己輾軋過來,好不容易倖存下來的日軍士兵駭得魂飛魄散,勇敢一點的架起機槍狂吼著朝這些狂暴的鋼鐵巨獸開火,膽小一點的則背對著坦克的履帶撒腿就跑,直到背機槍子彈追上,一一撂倒。

一名名軍官狂吼:“敢死隊上!炸掉它們!炸掉它們!”

老實說,第112師團有一個裝甲車大隊,可以說在日軍當中還算是裝備精良。

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第112師團士兵都知道自家的坦克和裝甲車都是些什麼破爛,尤其是看到八路軍那些比已方大幾號的坦克,有點腦子的軍官都不會指望它們了。

實際上也指望不上了,因為經過八路軍轟炸機、D30榴彈炮、107火箭炮的輪番轟炸,所有坦克和裝甲車現在都著起大火,成為一個個火柴盒。

其實在第一天見到八路軍手裡有坦克的時候,牛島貞雄便下令在摩托車上面堆炸藥,也將一些士兵改成人彈,準備用來對付八路軍的坦克,不過很可惜,八路軍直接投入的火力密度打亂了他的計劃,那些被他們改裝成自殺式爆炸車的摩托車還沒有來得及發揮作用呢?就先挨了八路軍幾十枚航空炸彈,連人帶車都被炸成了零件。

現在,八路軍的坦克已經衝上他們的陣地了,日軍沒得選,只能拿出他們的看家法寶:肉彈攻擊!

一群日軍士兵抱著炸藥包或者集束手雷,利用煙霧和彈坑作掩護朝坦克撲去。

他們兩眼發紅,神色近乎癲狂,只要看看那一雙雙血絲縱橫的眼睛,沒有人會懷疑,一旦讓他們接近坦克,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拉響炸藥包,鑽到坦克腹部跟坦克同歸於盡!

不過,這些肉彈日軍士兵根本就沒有機會靠近坦克,因為在坦克後面,一隊隊八路軍戰士正貓著腰,舉著衝鋒槍緊緊的跟著,時不時有人露出頭來,然後就舉起衝鋒槍,對那些躲在暗處準備突襲坦克的日軍士兵扣動扳機。

噠噠噠!噠噠噠!

一名抱著炸藥包的日軍士兵被掩護坦克的八路軍士兵擊中,很多人更是直接被擊中了炸藥包,然後整個人連同炸藥包一起栽倒在地,在地上炸得四分五裂,撒得滿地都是。

轟轟轟轟轟轟!

爆炸轟鳴聲不斷響起,那些好不容易接近八路軍坦克,剛準備展開攻擊的日軍敢死隊員剛拉開導火索,就被從坦克屁股後面冒出頭的八路軍擊倒,緊接著,一聲聲爆炸過後,那些準備肉彈攻擊的日軍士兵徹底變成了肉醬,噴得坦克車上到處都是,噁心至極!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