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尋找方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出門打仗,徐晨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引導這些軍官和獵人動腦筋,眼下就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因為他以後跟隨出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甚至以後的戰爭他都不會親自參與了。

雷和龍兩人成長的雖然很快,也極具首領意識,但原始野蠻的習性會驅使他們做出最簡單直接的判斷,這並不利於成長。

面對徐晨的問題,龍用毛茸茸的粗糙大手指著地圖說:“巫王陛下,我們可以分成幾隊,往不同方向搜尋,一定能夠找到蠻族的蹤跡!”

雷想了一下微微搖頭說:“這樣搜尋太慢,也很危險,我們最好設計一個圈套!”

徐晨眼神微微一亮點頭笑著說:“說說方法和理由!”

雷用手在鹽礦東南往西南方向劃了一個大圓弧說:“眼下蠻族位置應該分佈在這一大片區域,我們若是大規模分散,搜尋的越遠,隊伍之間便拉得越開,相互之間無法聯絡,也無法匯合援助,若是蠻族出現攻擊某支隊伍,其他隊伍救援不及,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傷亡,就算打贏了對方也會大量逃脫,若是我們深入追趕就會更加危險,因此我們不能分散的太開,每支隊伍的人數也不能太少,但這樣必然會耗費大量的時間,當初我跟隨巫王陛下與刺叉族作戰,就是用帳篷財貨等圈套設下陷阱,最終一人不損擊將其擊敗,眼下蠻族已經知道我們的強大,若是躲起來就很難找到,但若是我們主動吸引他們出現,然後設下一個圈套,就能將其一次擊敗。”

徐晨聽的連連點頭說:“你說的不錯,眼下盲目出擊尋找的確不是最好的方法,大規模的分散搜尋也比較危險,羽公族此前的行動已經證實過了!”

龍去有些不同意的撇嘴說:“設計圈套和陷阱的確能夠獲勝,但現在不知道蠻族的準確位置,依舊還是要先將他們找到才行,上次蠻族和羽公族打仗死傷不少,而且又已經過去了幾個月,說不定他們因為害怕躲藏起來,又或者往更遠的地方遷徙,沒有目標我們怎麼設計打敗他們?”

徐晨這次眼神更亮了幾分。

龍看似比較魯莽,但實則他也是經過認真考慮過的,眼下情況的確如此。

休族最開始發現蠻族是二月份,羽公族聯軍發動攻擊是三四月份,眼下已經過去了四個月,情況已經發生了極大變化,就如同他所說,就算可以設下圈套擊敗蠻族,但前提是他們要先露面才行。

因此問題又回到開始。

那就是蠻族的巢穴到底在哪個方向,若是能夠確定準確或者大致的方向,基本上這場戰爭也就很快結束了。

但眼下卻是毫無頭緒。

“我們就在休族第一次發現蠻族的地方等待行不行?說不定他們會出現。”一個羽公族軍官指著東南方向的位置提醒說。

龍直接的搖頭說:“若是他們一直不出現,我們難道一直等下去?”

雷張了張嘴,最後又把話咽了回去。

雖然他和龍的意見相左,但也知道龍說的都是實情,他習慣於學習徐晨的兵法謀略,但眼下的情況的確和當初面對刺叉族來勢洶洶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剩下一群軍官獵人也都圍在四周七嘴八舌的交流討論,但說來說去也都沒有任何更好的方案,反而是大部分都支援龍的戰術。

畢竟都是一群野人,思維簡單,認為主動出擊總比守株待兔強的多。

雖然這個方案並不符合徐晨的設想,但他還是非常欣慰。

至少可以看出來,龍和雷等一群軍官也都開始有了一些基本的軍事素養,能夠透過分析判斷環境和敵人的情況來佈置戰術。

但這種茫無目的的主動出擊變數太大了。

而且龍的話也提醒了徐晨。

上次羽公族大規模出擊,雖然沒有找到蠻族和鹽礦的位置,但強大的武力卻顯露無疑,兩百多精銳獵人,數倍於蠻族的武力,也造成了蠻族極大的傷亡。

幾個月過去,蠻族現在的情況已經無法判斷,極有可能躲起來,又或者往更遠的地方遷徙,如此想要找到就更加困難了。

若是對方不露面,任何戰術都是白搭。

徐晨的眼神直勾勾落在地圖上,盯著標註的鹽礦的位置四周。

可惜地圖上鹽礦四周大片區域一片空白,什麼地標都沒有標註,山嶺河流一樣都沒畫上去。

也就是說,眼下從蒙族到烏龍江這一大片地域,地圖仍舊還是黑暗狀態。

“蒙族……鹽礦……”

徐晨用手指在地圖上從蒙族鹽礦到新標註的鹽礦位置來回輕輕划動幾下,勐然眼神一亮,心中突然一下亮堂起來。

這裡距離休族一百裡,距離更加南方的蒙族大概七八十裡。

這個方向和位置並不十分精確,甚至說誤差較大。

在來的路上徐晨一直都在觀察方向和位置,對這個區域進行反覆修正。

根據他的觀察判斷,莫第一次帶回去的地圖明顯是有差異的,這個鹽礦距離蒙族鹽礦的距離應該更近一些,大機率不會超過五十裡,甚至更短,或許只有四十裡左右。

按照傳統的部落聚集和族群分族習慣,若是這兩個蠻族的確是以前同一個族群分裂出來的,那麼他們之間的距離不會太遠,七十裡已經遠遠超出了族群分族遷徙的傳統。

而且還是在這種環境相當惡劣的原始密林之中,四十裡應該就是極限,再遠,兩個部落之間絕對不會有任何來往,這不符合族群相守婚配交流的習慣。

另外按照徐晨地質勘探的經驗分析,同地區同種礦藏,總會有一定的地質分佈規律,會依照山勢河流等地形形成帶型或者區塊型分佈,很少有零星點狀分佈。

特別是鹽礦的形成,非常具有典型特徵。

鹽礦形成是古代造山運動活躍時期形成的,一般都是大海在地質抬升過程中積留形成鹽湖,然後這些鹽湖被蒸發之後就形成鹽層。

根據形成時間的不同,一般分為三個時期。

最古老的震旦紀到石炭紀,會形成深埋地底下的固體石鹽礦。

中期的二疊紀到侏羅紀,一般會形成鹽滷水礦床,華夏巴蜀雲南一帶的鹽滷礦井大致都是這個時期形成的。

最新的白堊紀到第四紀新生代,會形成高原鹽湖等大量淺表性滷水礦床。

按照地球人類文明發展的階段,眼下母系氏族應該處於史前萬年之前,處於第四紀新生代末期,地球大規模的造山運動已經結束,礦物地質已經穩固,動植物種類也基本上穩定形成,不再會出現大規模的進化和變異。

第四紀又稱之為冰川紀,也就是說從古猿人出現到徐晨穿越前的這漫長百萬年時間,地球都一直處於溫度下降範圍,而從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過度的最大推手,就是歷經了一次大規模的地球降溫,地球溫度急劇下降,導致出現了一次大型冰川活動,大量動植物滅絕,人類食物急劇減少,然後為了生存不得不捨棄傳統的採集狩獵,往農耕方向發展,並由此開啟了人類大規模的部落衝突,戰鬥中男人慢慢開始居於主導地位。

而在這次冰川活動中,高緯度地區勐獁象成群凍斃然後快速被冰川淹沒,這才形成了後世西伯利亞大量保留在凍土下的勐獁象群遺骸。

這些凍土中的勐獁象死的非常快,幾乎是瞬間凍斃,許多勐獁象嘴裡和胃中還有未曾消化的植物,肉身也儲存完好,甚至組織還具有相當的生物活性。

這種劇烈降溫就和電影後天中描述的末日場景一模一樣。

不過這場降溫眼下應該還沒開始,但若這真的是地球而不是平行空間,根據當前人類發展的文明等級來看,或許幾百幾千年之後就會出現。

冰川紀導致了新生代物種大滅絕,而隨著溫度慢慢恢復,冰川大量融化,隨之而來的大洪水又再次對殘存的動植物和人類文明形成了毀滅性打擊。

這就是神話中女媧補天和西方諾亞方舟等關於這場滅世天災的模湖記錄。

這些事情距離徐晨還非常遙遠,但作為帶有神靈光環復活的他決定在自己死之前,一定要用黃金鑄造一塊滅世大預言儲存下來。

世間萬物或可滅,唯有金石永存。

蘇美爾人的泥板和以色列人的藤筐都能儲存數千上萬年,他相信自己的黃金大預言也一定能夠儲存下去。

不過眼下他還不配為人類的未來操心,而是要先解決自己王國萬把人能夠吃上鹽,大預言什麼的等有空了慢慢搞。

按照烏龍江流域的地形特徵分析,這一大片區域應該是類似於巴蜀雲南一帶,是中期和後期造山運動下海床抬升形成的地貌,這裡的鹽礦應該是地下滷水鹽礦。

這種滷水鹽礦具有聚集性和流動性,露於地面就是鹽湖和大規模的鹽鹼區域,但沉入地下必然就是成片成帶的地下鹽滷層。

若是不出意外,這個新的鹽礦和蒙族附近的鹽礦,應該處於同一鹽滷層,地下或許是相通的。

那麼從分佈規律來分析,這個鹽礦就應該更加接近蒙族方向,更加靠南而不是靠東。

也就是說,若是要更加精確的縮小鹽礦的範圍,那麼就應該往更加靠南的方向尋找。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根據蠻族的生存習慣,他們的住地應該就在鹽礦附近,絕對不會太遠,就算躲避遷徙,也絕對不會突然跑太遠,畢竟幾個月時間也跑不遠。

而且靠近鹽礦生活,更加容易狩獵那些喜歡舔食鹽分的野獸。

想到這裡,徐晨對於尋找蠻族的方向也大致有了比較清晰的目標。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