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美食衝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石磨的出現,包子的面世,似乎突然一下就為部落男女老少開啟了一扇通往神奇美食的大門。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徐晨每天都在指導一群女人男人磨面磨豆漿,除開製作簡單常見的包子饅頭之外,還學習製作手擀麵、刀削麵、餃子、煎餅、菜餅、烤餅等各種麵食。

當然,他還試著製作了幾次豆腐,但並不十分成功,不知道是因為野豆品種原因,還是因為石膏或者其他原因,終歸是做出來的豆腐凝固度並不高,就像蒸蛋一樣軟嫩無法成型,雖然如此,這種帶有濃烈豆香味且軟嫩香滑的食物,還是讓所有族人驚喜不已,特別是一群正在帶孩子的女人,更是激動無比。

這種被徐晨叫做豆腐腦的食物和蒸蛋一樣美味,但無比實惠,磨一盆豆子,可以做幾大盆,足夠所有孩子吃飽,再加上軟滑可口的麵食,孩子們斷奶後的食物就變得十分充足起來。

因此徐晨的豆腐和豆腐乾豆皮等豆製品雖然沒有成功,但卻也讓所有的族人感受到了除開麥子之外,並不愛吃的豆類也獲得了所有人的喜歡和好評。

豆漿好喝,豆腐腦好吃,豆渣也能做成蔥香豆渣餅,烤熟之後香噴噴讓所有人讚不絕口。

另外徐晨為了徹底解決嬰幼兒食物的問題,還讓人將麥豆和一些雜糧炒熟之後,用石磨磨成粉做成雜糧炒麵裝在陶罐之中,當做日常主食。

這種炒麵食用非常方便,只需放少許鹽,加開水攪拌成米湖,就是一碗濃香可口的食物。

這種簡單方便的食物極大的緩解了孩子們每天少食多餐的習慣,讓一群負責照顧孩子的女人們輕鬆了無數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炒麵實則也可以當做出門在外的乾糧,裝在皮口袋之中隨身攜帶,幹吃也行,煮水攪拌也行,比上次征服皮族時候用開水沖泡雜糧烤餅和肉乾還要簡單方便。

三月,正是野菜瘋狂生長的時節,部落的女人每天忙碌採集製作更多的醃菜鹽菜酸菜之外,還能用這些鮮嫩的野菜製作出來無數種美味的麵食。

包子、菜餅、餃子、菜湯面,蔬菜面等等。

面對這些美味誘惑,麵食很快成為了部落最受歡迎的食物,而各種麵食也成為了最近部落最熱門的話題。

嬰幼兒喜歡吃面湖。

小孩子喜歡吃香酥烤餅。

男人們喜歡吃大個兒的包子饅頭。

女人們喜歡餃子湯麵。

年長的則更喜歡軟滑的麵條。

其實大部分人什麼都喜歡吃。

而徐晨則喜歡吃鴨蛋煎餅。

豆麵加蔥末攪拌成湖,平底小銅鍋之中用豬油滑一下,然後小火上鍋攤成薄餅,再打上一個鴨蛋,兩面煎熟之後撒上一些醃酸菜粒,再加上幾片鮮嫩的刺瓜和一些洗乾淨的野菜,卷在一起就是一道無與倫比的美味。

相比較麵食無法發酵蒸出來的包子饅頭比較死板的口感,這種鴨蛋煎餅和後世的街邊小吃已經幾乎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滋味更加原始自然,帶有一股無法描述的特殊香味。

不過為了吃到這鴨蛋煎餅,徐晨還是費了一些功夫,專門讓鑄造工坊用含錫量比較高的青銅鑄造了幾口平底鍋,既可以煎蛋煎餅,還能煎各種魚肉。

其實鑄造工坊已經能夠鑄造各種銅鍋甚至是炒鍋,奈何油料太少,不說植物油,眼下動物油都處於稀缺狀態,全族老少接近兩百人,若真的全部改成炒菜,只怕再多的油都不夠吃,去年冬天殺的兩頭豬熬煉的一陶罐豬油,扣扣索索的用著,到眼下也基本上見底了。

就算徐晨想吃都只能望洋興嘆。

在這個物資奇缺的年代,想要飽餐美食註定是不可能。

就算是他可以發明一切,但卻無法發明出油料作物來。

無論是飼養動物還是栽培植物性油料作物,都是一個極其漫長而辛勞的過程,容不得半點兒投機取巧。

不過到了眼下,為了自己能夠吃到更加習慣的食物,看來還是要努力尋找一種經濟型的油料植物才行。

並非一定要是油菜和芝麻,按照眼下溫暖溼潤的氣候來看,一定會有其他可供食用的油料植物,比如一些含油量高的野草或者野果。

後世還有茶油、橄欖油、棕櫚油、椰子油、核桃油、花生油等等。

徐晨敢相信眼下各種油料作物應該更多,就像夾族附近有大量的油桐一樣,這些油料作物,只分能不能吃而已。

能吃的自然可以用來做菜,不能吃的也可以用來作為工業材料。

……

時間轉眼而過。

就在巴族忙忙碌碌採集野菜大量製作酸醃菜,而且每天都沉浸在製作各種美味麵食當中的時候,故母節也如期而臨。

在距離故母節前三天,季族、蒼族、木牙族、胡族、烏族在同一天竟然都趕來湊熱鬧。

因為巴蒼大道的全線貫通,不光方便通行,沿途一些盤踞野獸的危險區域也在修路的同時被幾個部落來往巡邏的獵人驅逐,因此行路的安全性大大增加。

另外各部落今年變化也很大,幾乎都有騎馬乘車和推著板車獨輪車,不再是往年一樣全都是揹著挑著簡陋的藤筐揹簍的場景。

幾個部落除開胡族沒有通路沒有馬車之外,其他四個部落最少的都來了一輛馬車,烏族更是來了五輛,其他如板車獨輪車,加起來共計二十多輛,停放在河灘上看起來蔚為壯觀。

隨著巴盟核心部落聚齊,山谷之中一下就變得熱鬧起來。

而提前了到來的這些部落很快便知道了巴族今年又多了一樣神奇的石磨,可將麥豆磨成麵粉甚至豆漿,然後製作出來無數種從未吃過的絕世美味。

於是這些人整天都聚集在巴族大院,熱鬧圍觀喧囂震天。

其中最為激動的一群人無疑是各部落的族長和家族首領。

到來之後,巴族熱情招待他們這群人吃過幾頓包子饅頭麵條和豆漿豆腐腦之後,所有人被這些突然出現的新奇美食完全征服。

成天都跟在小女巫和母巴等一群女人身邊,廢寢忘食的學習推磨喂磨和製作各種麵食豆製品的方法,而搭建的磨坊涼棚,更是整天都被各族男女老少裡三層外三層圍的水洩不通,男的擦拳磨掌爭搶學習推磨,女的則跟著幾個巴族女人學習喂磨。

在這種熱鬧之中,幾乎所有人都忘記了他們前來的任務。

財大氣粗的烏族一群家族首領更是紛紛吵嚷要訂購石磨。

相對於石臼只能簡單破碎處理糧食,石磨的效果就堪稱逆天,由此帶來的飲食衝擊也更加巨大。

一旦石磨能夠普及,則巴盟所能夠影響的原始部落,飲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且這種變化將極大的改變和提升所有部落嬰幼兒和老弱的生存能力,會極大促進人口數量的增長。

因此對於各部落求購石磨的請求,徐晨自然是一口答應下來,表示會在接下來的時間加緊安排人手開始打造,爭取在秋天糧食收穫之前,為每個部落打造至少一副石磨。

一副石磨暫時按照銅錢定價為兩百文錢,若是願意用財富交換的可以直接下單訂購,不過只接受糧食和麻布或者等價值的銅錢,打造好之後巴族會安排人用馬車送去幫忙安裝。

因為石磨打造緩慢而且太過笨重,因此徐晨表示各部落也可以安排人前來學習制作方法,但每個部落每年需要支付兩百文錢,或者是等價的糧食或麻布,連續支付五年,稱之為磨稅。

這兩個方法各有優劣。

直接購買最為簡單,只需要付錢就能用上。

但安排人學會製作之後,那麼自己部落就能無限制製作石磨,甚至還能對外交易和銷售。

從總體價值看來,部落需求越大實力越強自然學習造磨就越划算,而對於小型部落來說,需求少購買更加方便。

一副石磨定價兩百文,值銅兩百斤,摺合糧食一千斤,。

一般百人左右的小型部落,或許只要一兩副石磨就完全夠用,完全無需去耗費更大的代價去學習,再說部落小勞動人口不足,造磨需要耗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就算學會了也用處不大。

但對於那些兩百人往上,甚至是像烏族拱火族這樣動輒五六百人的大型部落,內部每個家族可能都需要至少一副石磨,一個部落最終需要七八副甚至十多副石磨才能滿足所有族人的飲食需求,那麼交稅學習才是最划算的,算是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五千斤糧食雖然多,幾乎相當於兩百多畝農田一年的收成,但平攤到五年時間,每年也不過不到三十畝的糧食收入,對於拱火族或者巴族這種已經開墾了上千畝農田的部落來說,完全能夠承受。

因此面對徐晨的提議,巴盟各部落族長首領經過一番合計討論之後,只有烏族表示會繳納磨稅學習造磨,其他胡族、木牙族、季族甚至人口超過兩百的蒼族都表示願意直接用財富交換。

於是就在拱火盟和羽公盟等部落還沒到來之前,巴盟幾個核心部落便已經紛紛和巴族商議確定了打造石磨的計劃。

財大氣粗的烏族決定雙管齊下,既學又買,先訂購兩副石磨回去先用著,他們部落如今也有人跟著巴族學習過一段時間的石匠技術,學習打造最簡單的石臼石槽等石器,這些石匠很清楚,要想打造出這麼精巧而且複雜的石磨,遠不是兩三個月能夠學會的,甚至就算一年之後能不能打造出來還是未知數。

烏族如此想,其他部落更是如此,這也是蒼族不想交稅學習的原因。

現學不如現買。

石磨粗笨結實極其耐用,一副石磨打造好之後用幾代人都不會壞掉,因此在付出五千斤糧食和學會這樣一門粗笨技藝的選擇題面前,大多數部落都很現實的選擇了買。

或許,這就是最早的買辦資本,認為造不如買。

當然,最大的問題還是因為窮。

因為許多部落捨不得付出這筆在他們看來鉅額而不划算的財富。

但烏族卻並不在乎,因為他們付出的僅僅只是五年一千斤銅的產量而已,眼下他們一年就能生產兩到三千斤,去年擴產之後產量更高,今年可能會突破五千斤。

這便是烏族的底氣,當然也得益於他們龐大的人口和內部強大的需求,足夠支撐起來這筆交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