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夏之收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

進入四月底,天氣慢慢發生了一些不同的變化。

暴雨開始變得少了許多,每隔兩三天才會下一次,而且下雨的時間也相對比較短暫集中,雨量也不如四月開始那麼兇猛,似乎進入了一種比較穩定的狀態。

這可能和大氣環流有關。

剛入夏的時候正是冷熱空氣在此處強烈交匯的時間,因此雨量充沛,隨著冷空氣完全被驅散,雨水進一步向西北方向移動。

雖然只是他的推測,但大河的變化卻似乎證實了這個結論。

四月底,山谷中的河水不再忽大忽小,水量消退不少,進入了一年相對充沛但平穩的時期,獵人已經可以趟水出谷口到達大河河灘。

此時的大河已經完全變了模樣,和春秋兩次看到情形的全然不同。

渾濁的洪水潮平兩岸,幾乎將平日野獸覓食的廣袤河灘完全淹沒,許多地方甚至直接淹沒到山腳下,通往烏族的道路已經完全被隔斷。

湍急的河水之中,不時能夠看到一顆顆巨大的樹木隨著河水飄蕩起伏順流而下,甚至還能看到不少被洪水淹死的野獸隨波逐流,被洪水席捲往東南而去。

徐晨站在谷口的位置,看著昔日安詳寧靜的大河變成這般暴虐模樣,不由的一股寒氣蹭蹭直冒。

他不是沒見過大河,豐水期的長江黃河珠江他都見識過,洪水泛濫的情況他也見過,但這條河流如今的水量狀態,絕對不會比長江小,渾濁的浪潮浩浩蕩蕩奔流而下,在濃烈的陽光下轟鳴如雷,聲音震撼天地。

看著水中如同趕場一樣漂浮的大樹和動物屍體,他能想象出上游此時正在恐怖的暴雨下經歷一場怎樣的浩劫。

而下游烏族棲息的山谷外那片河灘,估計也已經被洪水淹沒。

想到這裡,他忍不住打了一個大大的擺子。

若是自己不知道,真的在那裡建一座城,估計一夜之間就會蕩成平地。

同時他也開始有些明白,為何這個時代的原始人,都喜歡住在山腰的原因。

並非主要是防止野獸和蟲蛇,主要還是為了安全。

這個時代的氣候和他所知的時代完全不一樣,遠遠超出了人類所能改變和能夠抵抗的地步。

甚至他還有些隱隱的後怕,自己還沒弄清楚情況就在山下修了房子,幸虧山谷很小,裡面河水流量也不大,否則這一次怕是要屋倒房塌重新搬回山上睡山洞做野人。

眼前這種洪水,還只是一種常態。

想想地球歷史上曾經洪水滅世的傳說,他更是感覺不寒而慄。

因為大河水勢暴漲,小河的水反而顯得清澈平靜無比。

兩河交匯處,形成一片涇渭分明的分界線。

大量魚類從大河進入小河,因此也吸引了無數的野鳥。

因此河口位置,看見的就是萬鳥齊翔騰空覓食的場景。

野鴨、大雁、天鵝、鸕鷀、白鶴,灰鸛、蒼鷺,長腿的短腿的,尖嘴的扁嘴的,五顏六色萬鳥雲集,鋪天蓋地讓人歎為觀止。

而更高的蒼穹之上,還有數百只蒼鷹盤旋。

這是普通動植物的天堂,更是鳥類的天堂。

這裡棲息生活的野鳥種類無法勝數,數量更是無法估量。

徐晨看的口水四溢。

但卻又只能望洋興嘆。

水太大,完全無法靠近。

另外今天他也不是打算來捕鳥的。

昨天風等一群獵人前來捕魚打獵,帶回去一種葡萄一樣的漿果,味道非常不錯,聽說就在河口外山腳附近的低矮叢林裡面,因此他打算前來看看能不能多摘一些回去。

去年秋冬時節釀造的藤果酒全部吃完了,族人念念不忘,他也念念不忘。

眼下正是大量漿果成熟時期,若是能夠再釀製成功一種果酒,也會極大改善生活品質。

習慣了每天吃幾口果酒,突然斷片兒的總感覺不得味兒。

幾個獵人開始在河口處下網捕魚。

徐晨跟著風和三個男人去樹叢之中尋找。

濃密的野草和荊棘之中,蛇鼠蟲蟻成堆,全都是因為漲水從河灘驅趕上來的。

而蟲蛇的增多,也吸引了大量的食肉性動物,黃鼠狼、鼬、貂、獾、狐狸、花豹、山貓,另外還有大量根本就不認識的小動物,就在草叢荊棘和樹林之中奔跑打鬥,偶爾還有不少獵食性鳥類,時而從大樹上俯衝下來,叼起蛇鼠或者是小動物又騰空而去。

徐晨跟在四個手持弓箭長矛的獵人身後,不斷擾動荊棘野草,聽著四面八方淅淅索索噗噗啦啦的聲音,小心翼翼的在叢林裡面尋找。

“這裡有嘎!”

前面探路的獵人滿臉欣喜的停下來,用手中的長矛指著面前不遠一叢纏繞在荊棘上的藤蔓植物。

徐晨湊上去一看,果然,濃密的樹葉藤蔓上,長著東一簇西一簇像葡萄一樣的果實。

這種果實並不是葡萄,因為裡面並沒有葡萄一樣的籽粒,反而有點兒像加大號的枸杞或者微型化的西紅柿,半個指頭大小,顏色有青黃紅紫都有,青色的很酸,黃色的略酸,紅色就是成熟的,紫色就完全熟透。

不少鳥雀正在上面啄食,看見人來,呼啦啦啦一陣全部飛走。

幾個人靠近藤蔓就近摘到一些,先摘下來稀里嘩啦的吃了一通,這才開始往帶來的揹簍裡面放。

紫色的很少,大部分都被鳥雀吃了,又或者直接掉落在草叢之中,已經無法食用,因此徐晨提示儘量採摘紅色的果實,黃色的都先不要摘。

這種沒有馴化過的野果,基本上成熟時間都不固定。

藤蔓上有的還在開花,有的已經成熟,因此採摘起來還有些麻煩。

其實更麻煩的是這種藤蔓攀爬在荊棘樹叢上,下面雜草叢生,上面到處都是刺,幾無下腳的地方,只能用一些帶杈的樹枝將其勾下來慢慢摘。

唯一讓徐晨比較滿意的是,這山腳下沿河一片,這種果實似乎不少,就在不遠的地方他又看到兩處,藤蔓規模似乎更大。

人少也有人少的好處,那就是找到好吃的,沒人和自己搶。

徐晨想起小時候每次發現一些能吃的野果,基本呼啦一下就搶光了。

邊摘邊吃,幾個小時一晃而過,到了下午四點模樣,幾個人採摘了滿滿兩揹簍出來,滿嘴都還躺著紫紅色的汁水,彷彿一群吸飽了血的吸血鬼一樣,看起來又野蠻又恐怖。

捕魚的幾個獵人也收穫不錯,沉甸甸也是幾揹簍魚蝦,看起來有七八十斤的樣子。

夏秋兩季,是食物最為豐富的季節。

尤其是眼下盛夏時節。

大河小河都漲水之後,魚多的趟水都能把人撞翻,但若是沒有合適的工具,想吃到也並不容易。

不過自從徐晨發明了漁網之後,魚已經漸漸成為了最穩定的肉食來源,無論春夏秋冬都能捕獲,只看數量多少。

眼下就是捕魚的黃金時期。

幾乎每一網都不會落空。

徐晨相信,包括烏族在內的其他五個鄰居部落,今年應該也會大量以魚類為食。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眼下幾個部落的棲息地既靠山又靠水,那就是山水通吃。

若是山谷中播種的農田也能增加收穫,則部落的食物就會越來越充足。

可惜沒鹽,不然這些魚宰殺之後醃製曬成鹹魚,就可以留到冬春慢慢吃,另外還可以燻一些臘肉,各種鮮嫩的野菜也能醃製晾曬,儲存的時間更長。

夕陽西下,一群人滿載而歸。

回家之後女人們已經開始做飯,男人們則把魚蝦拿去剖洗乾淨,結網補網。

徐晨則把酒壇子搬出來,帶著一群孩子把野果裡面的爛果雜質清理一遍之後捏碎放進去,當然也少不得讓一群孩子跟著飽餐一頓。

接下來的幾天,徐晨跟著一群獵人早出晚歸,每天去大河邊的山腳下採摘野果。

其實眼下各種漿果不少,不過這種是數量最多的,在小河口附近的山腳叢林之中,兩三裡的範圍內隨處可見。

不過實在是因為環境太過惡劣,只能在一些容易採摘的地方弄一些,前後七八天陸陸續續也只弄五壇。

其實採摘的數量遠比五壇更多,只是徐晨不太確認這些漿果就能真的釀成果酒,因此每天帶回去之後,大人孩子分食了不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另外他還弄了兩壇混合型果酒,就是用不同的雜果混放在一起,效果就更不敢保證了,只能放起來聽天由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