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發射井計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看到哈根的嘴臉,唐起真想不通這麼一個問題:

為什麼混合國這樣的大國,在全球標榜第一的大國,竟然可以做到這麼不要臉,並且還能堂皇冠冕地繼續站在國際舞臺上,繼續不要臉!

難道他們不覺得羞愧嗎?

更離譜的是,國際社會竟然依然還有國家,追隨其後,唯混合國馬首是瞻,真是太讓人難以理喻了——大家明明都看到他的這副嘴臉了,竟然還趨之若鶩,以及明明看到唐國那樣正義、善良的國家,大家竟然還是那樣抹黑他、汙衊他、排濟他,真是太讓人理解不透了。

唐起在沒進入國際聯合機構之前,就一直想不明白這些問題,直到有幸成為這個機構裡的成員,目睹了這樣一場又一場的“角色表演”大會,才總算有了一點的瞭解。

“只能說明,整個國際社會,是一個亂糟糟的大環境,壓根沒有建立起一個是非觀、道德觀。真同情我們唐國那些外交人員,整天還要跟這些厚臉無恥、反覆無常的小人國家打交道。”

這讓唐起有些憂慮起來。

“如果不能肅清這個國際大環境,建立起一個有是非觀、道德觀的國際次序,那麼地球人類永遠也團結不到一起,也很難發展到一級文明去。”

在不少代表團成員的漫罵聲中,哈根表現得很自信:

“是的,你們沒有聽錯,我代表混合國答應李盟的要求,會公開承認外星人的存在。至於外星人資料的公開,我可以明確給出結果:不會公開,因為那資料就是一張廢紙,即對‘人類文明遷棲計劃’無益,也幫助不了人類去攻打打外星人。”

李盟搖搖頭,無語地坐了回去。

還能拿哈根有什麼辦法?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啊!

那外星人資料,有用,沒用,全憑混合國說了算,誰也拿他沒有辦法。

唐起也無語地搖搖頭,心想以混合國的嘴臉,哪怕以後那份外星人資料公佈出來,得出是對“人類文明遷棲計劃”有幫助的,也能提升人類的作戰能力去對付外星人,到那時候,混合國依然不覺得那是在啪啪打臉,依然會繼續堂皇冠冕地坐在第一把椅上,頤指氣使,毫無羞愧之心。

“好吧,既然哈根答應了李盟的條件,會公開承認外星人的存在,那麼現在進行投票表決。同意混合國重新加入地球聯盟,就給哈根代表團投上一票。不同意,就投一張反對票。”

大會主持人宣佈道。

李盟投了一張贊同票。

這倒是出乎唐起的意料之外。

不過,仔細一想,放眼國際社會諸多國家,又有多少個國家,能像唐國這樣做到深明大義,以大局為重,在大局面前克忍私心,摒棄成見,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地面對國際事務?

最終結果出來了。

全票透過。

唐起若有所思地看了李盟一眼,李盟無奈地聳聳肩膀。

沒辦法,混合國的科技水平,以及綜合國力,還是很有用處的。各國代表團心裡都明白得很,涉及到“人類文明遷棲計劃”這樣的大工程,還是需要混合國這樣的大國來參與。

這也是混合國得以在國際社會上,恃才放曠的資本。

……

重新加入地球聯盟,混合國的股票終於止跌。

接下來,混合國的舉動,引發全球轟動。

他們在各大媒體、電臺上公開承認:

“發生在70年前的飛碟墜落事件,是真的。飛碟裡面有一名外星人,它受傷昏迷了過去。當時的軍方救醒那名外星人後,把它關押了起來,並成立了一個研究室,專門用來研究這名外星人。這名外星人如今已經死了,屍體還保留在那所地下研究室裡。”

披露這起絕密檔案的負責人表示,至於其他傳聞中的外星人事件,是真是假,不作表態。這次公開承認外星人存在的事實,只對70年前的這起小飛人事件負責。

……

“人類文明遷棲計劃”,拍板啟動後,智囊團向決策層提出一個建議:

“建立太空學校,培養適應太空生活的船員,以及具備太空求生技能、應付各種太空危險的能力,為四大方案提供船員支援。”

這個建議得到地球聯盟贊同。

太空學校,開始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面向所有人種開放。

太空學校的出現,標誌著地球人類正式踏入文明遷棲的旅程。

而應急期方案的那十個初始船員,也開始向全球公開徵招:五名男性,五名女性。

鑑於飛船完成週期是在8年之後,根據智囊團給出的安排,這時候就要開始招收18歲至40歲的成年人了。

這十名船員在年齡上分為三個階段:

一、18至25歲之間,屬於後備船員,要開始培養太空技能。

二、26到35歲之間,屬於中堅砥柱,本身就具備飛船操作能力,以及適應過太空生活。

三、36至40歲之間,屬於領導層,不僅有過太空生活經歷,有過硬的太能技能,更有過主宰與決策的飛船經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個公開徵招,公佈之後,壓根沒人前來報名。

原因很簡單——沒人覺得“地球會完蛋”。

就目前的國際形勢來看,也就僅僅是東林國被外星人掌控住了。

東林國又沒有向其他國家發動侵略戰爭,至少現在看來:只要地球聯盟不去招惹東林國,似乎地球就相安無事。

所以,沒人覺得“地球有危險”,到了“非離開地球不可”的地步。

不過,太空學校倒是有很多人報名。

能不能上船,且不去管,好歹先學會一套太空求生技能,為以後留一條活路——哪天真到了人類末日,這些太空技能就用上了啊!

……

應急期方案的十名船員,還是毫無著落。

公佈徵招資訊快一年了,仍然沒有人前來報名。

這無疑是白白浪費了寶貴的一年時間。

負責這個徵招的工作人員,真是愁死了。

最後,他們決定主動出擊,物色好人員後,登門拜訪,動用各種說辭,企圖說服對方。

可惜,物色好的人員,都不是三歲小孩子,心裡都清楚得很:一登上那樣的一艘飛船,等同被判了無期徒期,只能在飛船裡等死。

所以,無論怎麼勸說,都沒人願意參加。

工作人員只好把這難處,向地球聯盟的決策層反映。

決策層決定附加一項鉅額報酬,這才勉勉強強招到了三個人員。

……

在這一年來,地球聯盟向東林國伸出了橄欖枝,卻遭受了拒絕。

還好,在這一年來,起碼沒看到東林國發動向外的戰爭。

兩年後,應急期方案徵招組,招到了第四、第五名人員。

而應急期方案涉及的所有任務,已經順利分攤,並開始如火如荼地在執行。

東林國開始出現鬆動,對地球聯盟伸出的橄欖枝,沒有拒絕,但也沒有答應。

三年後,應急期方案徵招組,終於招滿了十名船員。

“終於有不怕死的人,願意登上這艘有去無回的飛船了。”

知道這個結果的唐起,發出既感慨又無奈的心聲。

而唐起負責的唐國“文明備留”部門,也已經成立,並開始在制定“文明備留”方案。

劉幫、陳沖、陳虹、宋昌、秦燦,都是這個部門的成員。

“鑑於地球聯盟的‘人類文明遷棲計劃’,四大方案制定得很周全,所以我們唐國的‘文明備留’計劃,就不搞飛船遠航之類的方案。”

唐起對這個部門成員道:

“你們有什麼好的方案?”

“那我們只能走地球聯盟,沒有用上的方案了。”

秦燦道:

“比如光速、反物質、曲率?”

“那些太不實際了。”

陳虹道:

“還不如研究怎麼改造基因,以適應人類末日下的核化地球,甚至是適應水下生活。”

“這個也不太現實啊!”

宋昌道:

“我認為比較可靠的,是在我們唐國境界,挖幾個應急發射井,隨時可以發射運載火箭,把人員與緊急物資送上咱們的空間站。”

“這個靠譜一點。”

劉幫贊同道:

“還可以改造空間站,讓空間站具備遠航的能力。”

唐起同意了宋昌這個提議:

“我決定把這個提議,向領導們彙報下,要是他們同意,就照這個方案執行。”

……

(鍋)防部七個領導聽到這個提議後,沒有反對,也沒有贊同,而是表態道:

“小唐啊,你是這方面的專家,怎麼能跑來問我們這些,只知道保家衛國、只知道打仗的粗人呢?只要能保證我們唐國的火種,在末日下還能留下一點,不管是什麼方案,只要你們這些專家覺得可行,就去執行。我們不會在方案上指手劃腳,只能給你們做後勤支援。放心去幹吧!”

……

唐起回來後,就把宋昌的這個“發射井計劃”開啟。

說句心裡話,唐起並不怎麼認可這項計劃。

即使後期,把唐國的空間站,改造成具備遠航能力的飛船,也無疑是地球聯盟“應急期方案”的翻版。

唯一的區別,只是唐國這個,儲存的是唐國的民族火種而已。

……

第四年。

集合了全球的資源,動用了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全球各行各業,尤其是尖端科技行業,應急期方案的飛船框架,終於趕造出來了。

除了飛船的框架,其他諸如通訊系統、資源循環系統、安保系統、生命維持系統,以及各種附加功能的裝備等等,都已經完成,就差裝配到船體上了。

只有動力系統,涉及到引擎研發、製造,除錯,屬於核心專案,重中之重,進度有些緩慢,只進行到了一半。

但不管怎樣,整體進度還是可以預見的,是在計劃掌控之中的。

大概是感覺到不久之後,就要登船的壓力,那十名船員中,竟然有一個寧願賠上三倍違約金,也要選擇了退出。

與此同時,東林國的外星人,大概終於意識到本土資源的貧瘠,或者是感覺到在這地球上生存,必須與地球人類互通信息,交換資源,互為合作,才能更好地發展——它們終於接受了地球聯盟伸來的橄欖枝,答應與人類進行外交。

“它們沒有走侵略、掠奪的路線,極可能是內部沒有消化完,東林人的遺留問題。”

有社會學家分析道。

“它們答應的這個外交,看上去,更像是物品交換視窗。”

國際聯合機構的管理人員,看到東林國提出來的外交正策,下評語道。

東林國願意與地球人類進行外交,但並不開放這個國家,拒絕地球人類踏上它們的國土。

它們啟動了東林國原先的網際網路根伺服器——在它們進行閉關鎖國的時候,根伺服器被它們關閉掉了。

透過這個根伺服器,它們新建了一個向地球人類展現產品,和公佈、交流信息的視窗。

地球人類只能透過這個視窗,跟它們進行物品的互動。

除此之外,什麼都不能做,更不能從中瞭解到東林國內部,變成了什麼樣子,以及它們實行了什麼樣的制度,呈現出怎樣的社會形態。

“看樣子,它們開放的這個外交視窗,僅僅是為了解決它們內部的資源貧瘠問題,而並非是出於要與地球人類長期共存的發展。”

社會學家看出了點端倪。

“我們是不是應該防範它們啊,比如它們透過這個視窗,獲取了需要的物資,積累了發動侵略戰爭的資本,打牢了國內根基後,就會向我們地球人類宣戰?”

有正治家提出異議道。

“不排除這個可能。”

社會學家道:

“但不管怎麼做,我們地球人類肯定要防範它們的。一刻也不能放鬆。”

“既然如此,不如斷絕這個外交。”

正治家果斷地道:

“不然,我們這是在養虎為患啊!餵飽它,讓它來咬我們啊!”

“恐怕不行啊,這不等於把它們逼上絕路嗎?”

社會學家道:

“要是它們不能透過這個外交視窗,獲得需要的資源,那麼它們一定會發動侵略戰爭,用戰爭的方式來掠奪它們需要的資源。反正它能打敗我們地球人類,它們應該對此有信心的。”

“我覺得,它們沒有第一時間選擇戰爭,一定是瞭解清楚了它們的實力,以及我們地球人類的概況,權衡利弊後做出的選擇。”

正治家道:

“它們肯定摸清了我們地球人類的底細,而我們卻對它們一點也不瞭解,這樣跟它們開展外交,這會讓我們矇在鼓裡,自已幫它們挖好了我們的墓地都不知道。”

“我們可以先跟它們外交一段時間,讓它們嚐到外交甜頭後,再提出附加條件。”

另外一個正治家建議道:

“比如,讓它們開放一個港口碼頭,供我們投放和攝取交換的物資,方便我們窺探它們的世界。”

這個建議得到大多數成員贊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