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開不開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山西安邑(今運城)

運城外西南有一長條形大湖由解池和鴨子池組成,平日也就是一野湖,偶有漁民來打漁,只是近年大旱湖水幾乎乾涸見底以致四周幾無人煙。

然,卻從幾日前,大湖邊人山人海,不是有異寶出世,而是來避難,這次的地龍翻身殃及三省十幾州而運城為震中心傷亡損失慘重。

城外村鎮損失暫時無法統計,但是運城內房屋倒塌近半,傷亡初步估計近千人,站在城牆高處鳥瞰慘像連連好似剛剛經過一場兵災那般。

這個時代,不管會天災人禍都要老百姓自己抗,簡單一句話靠自己,然後他們還有什麼可靠的,天災人禍兵災連連的,老百姓早已經油盡燈枯,坐著等死了。

然而,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夜半發生的地震,滿城都會恐慌的哭喊聲,百姓陷入無助,到了天亮忽然城中突然出現大批軍隊,這讓百姓更加恐慌不已,這些天殺的竟然要趁火打劫……

然!當這些入城軍的人開始投入救死扶傷,清理殘垣斷壁,召集百姓出城,維持城中秩序的時候百姓們會一開始是目瞪口呆的,這幫天殺的竟然不是來趁火打劫的。

直至晌午時分,運城百姓幾乎都集中在城外大湖邊,這個時候有消息靈通的人終於打聽到為何這幫兵痞子那麼反常,原來大明軍軍務部的長官李巖在得知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便下令,震區駐守部隊立刻投入協助當地衙門抗震救災,並且連續發了必殺令,違令者殺,怠慢者殺,趁火打劫者殺!

怪不得,百姓們恍然,地震第一時間發生的時候也沒見軍隊有啥反應,天亮之後一個個的表現那麼積極,原來如此!只是軍隊投入救災工作這年頭真沒見過,長這麼大沒見過。

三天後運城百姓有些興奮,因為傳聞大明軍軍務部的長官李巖到了運城,雖然很多百姓家破人亡心中痛苦不堪,但是聽聞這個訊息後悲傷竟然淡化了些,紛紛四處打聽訊息的真實性。

傳聞是真的,李巖真的到了運城。

要說著幾天李巖過的真的很辛苦,原本在大同和陳新甲準備迎接崇禎的,不成想一封加急件送來後,他立刻坐不住了,一邊發了個八百裡急件下令震區軍隊救災,一邊立刻朝震區出發,至於崇禎早被他拋到腦後了。

這個時代的房子抗震能力不用多述,更何況震級達到七級,李巖自北往南一路上心情都是沉重的,震級大,範圍廣,損失重,救援力度難!這個時代的老百姓實在太苦了。

再難也的救,本就有著一顆悲天憫人之心的李巖,決定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和這場災難對抗,而且他相信自己現有的權力也能使得把災難程度降到最低。

一路來監察各地軍隊救死扶傷外,把百姓轉移到安全地帶,畢竟從盧旺口中得知餘震有十多天呢,而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開倉放糧,那麼問題來了。

因為大明軍的獨立性,朝廷不監管軍隊自然也不會養軍隊,所有軍隊的餉銀和軍糧都由盧旺支付,作戰部隊還好,幾乎和盧旺寸步不離,吃的喝的各軍營都準備的充足,可是一些非戰區的駐守部隊可就沒那麼方便了。

盧旺不可能到處跑著給他們送糧食,但也不能餓著他們呀,於是為了方便很多時候都是直接用銀子從當地購糧食,或者從當地官府的糧倉先預支,後來由軍方用銀兩或者糧食償還。

那麼問題又來了,若會本地軍隊借糧,當地官方都不會拒絕的,畢竟這時候的軍方口碑好,小神王也不是個賴賬的人,但你若會要讓他們開倉賑災那就另一回事了。

要知道這是個什麼時代,沒糧食吃的時代,特別是西北三省那簡直天災人禍就沒斷過,糧食也成了最大的命脈沒有之一,每個城內的存糧本就不多,怎麼可能隨意就賑災了呢

再者說開倉賑災也得朝廷下令才行,你李巖雖然牛逼但你畢竟不會朝廷派來的,我幹嘛聽你的,何況很多時候即便朝廷下令開倉賑災,地方上很多官衙根本不執行或者假執行,這種例子歷史上有很多。

所以一開始幾乎震區的衙門都會拒絕,理由都還充分,沒拿到朝廷要求開倉文書。

李巖會個文人,但你若認為他會文弱的人就錯了,他武功高強,你若認為他心軟的話也錯了,能為了幹掉大同總兵姜瓖他能殺掉二百餘人,連崇禎都覺得他心狠,你覺得他會在地方衙門面前讓步麼。

不會!

“你開倉,若有事我頂著,你若不開倉我現在殺了你有神王頂著!”李巖每次都會對不願開倉的地方官如此說道!

盧旺的名頭太大了,李巖的殺氣太濃了,這些地方官最終服軟,但卻也要李巖寫個證明蓋上章,證明會他逼迫開倉的,如果最後朝廷同意開倉這事就算,如沒同意這糧食軍方要償還,最不濟也得替他抗罪。

見好就收,李巖也會明智之人,當真不能隨意去殺朝廷官員,這一點不管出於任何理由都是不允許的,既然能嚇唬住他們寫個證明算什麼事,至於最後是賠會償再議唄。

衙門也不會傻子,雖然同意開倉放糧但也僅僅會在安置區開了幾個粥棚而已,不可能人人分你一袋大米的,撐不著餓不死就行。

李巖一路匆匆到達運城的時候已經會震後第三天了,因為還在餘震區,城中會禁止任何進入,只有少數巡邏兵在遊蕩,他們的任務是防止一些雞鳴狗盜趁火打劫。

在城中視察一圈後,表情沉重的李巖帶著隨從來到大湖邊,很快就被老百姓給圍住了,看著一雙雙期待的眼神,李巖頓時覺得自己責任重大,救災,震後重建等等……

毫無疑問李巖這麼多年的書不會白讀的,作為一個文人他有著良好的口才,面對湖邊幾萬百姓,他的演講很成功,百姓的自信很快就被他激烈起來,當然這種激勵大多來自李巖拍著胸膛的代表軍方的各種保證。

在演講結束的時候李巖還放出了一個重磅訊息,大明皇帝不日即將抵擋運城災區探望百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果然很在重磅,人群被震得鴉雀無聲,皇帝來看俺們,扯淡吧!

距離運城五百多公里外的陽泉蔭營鎮顯得十分的熱鬧。

鎮外幾千官兵在此紮營讓當地百姓感覺有些不安又有很是好奇,但有一點他們無論怎麼也想不到大明皇帝就在這座營地裡。

營地其實只有兩千官兵守護,裡層皇帝的御林軍,外圍是陽和總兵姜瑄帶領的一千騎兵,是的,他終於拿到來了軍紀處的軍令讓他火速調集一千精兵護送皇帝巡察至太原然後交由太原地方駐軍護送。

崇禎的行宮就是一座大帳篷,位於營地最中心,在這種小地方沒有驛站或者驛站特別小的地方他竟然覺得野外紮營感覺很爽,也許會經常在皇宮裡悶到了吧。

帳篷裡永遠都是有幾個人幾乎寸步不離,除了伺候的太監外,還有幾個心腹大臣,而那位年紀輕輕的于成龍就是其一。

此人因為得到盧旺的評價太高,自從那個山溝刨出來後崇禎一直把他當成寶,甚至一開始盧旺只是建議先把他送到國務上院裡歷練一下慢慢提,可是崇禎等不及直接就給國務總理大臣的位置,相當於首輔,真不會一般的厚愛。

而于成龍也非常的給盧旺長臉,年紀雖然輕,但是為人穩重有辛辣,出手迅猛又遵守章法,短短幾月帶領國務上院的幾個大臣把整改搞的風聲水起,更重要的是此人不畏權貴,任誰都敢蹬鼻子上臉,前段時間盧旺因為公安局的事不就被他甩了一臉鼻涕麼。

也因為此崇禎對他簡直愛不釋手,走哪帶哪,所以這次巡視必須帶著啊,至於皇宮裡有駙馬爺幫他監國呢,所謂監國監啥呀,做個樣子,這年頭還有人敢篡他的位麼,再者各種國情檔案都必須送到他這兒處理。

比如現在他面前的桌子上就擺著各種厚厚的奏章,檔案,但凡他看過的都會給于成龍幾人過目,聽取他們的意見。

雖然很忙碌,不過崇禎的表情是種掛著一絲笑容,這是一種難掩內心的狂喜,即便他現在又喜又愁又氣。

喜的是,小神王竟然如此之快把清軍給幹翻了,逼迫對方投降,並且讓皇太極進京面聖,要知道他前幾天接到這個情報的時候完全失態了,對著天空連續大吼大叫,雖然身邊的群臣也是情緒激昂,但是皇帝這種表現絕對難得一見。

至於愁就會他無奈為何總是那麼多的天災,據錦衣衛送來的各地情報,這次地震造成的損害相當慘重,那麼多難民如何處理,一個不當又可能出現一個李自成。

氣,一想就氣,我堂堂大明皇帝,出門在外想要保鏢竟然還得李巖同意,這特麼能不氣麼,雖然李巖那邊最終還會很快解決了這個任務,但依舊讓他心中有了很大的疙瘩,就連于成龍當時都氣憤不已,認為軍方此舉太過荒謬,甚至他極力在皇帝面前彈劾盧旺不敬皇權,不守尊卑,狂妄自大,目的不純……聽得崇禎是連連苦笑,他心中明白盧旺要是目的不純他早就死的連屍體都見不到了。

但不管是喜會憂還會氣,崇禎是決定做一個勤政的好皇帝,這也是他為何僅僅比李巖晚出發一天,卻只走到陽泉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第一崇禎喜歡開車,他從京城帶來的汽油足夠他消耗一陣的,但是這時的路就就呵呵了,而且他並不能遠離大部隊,畢竟山西這個地方的治安嘛……可是李巖不同啊,從安慶到西安的時候車子就沒油放在當地,這一路都會快馬加鞭又沒有輜重大部隊的,一路賓士當然快了。

至於第二個原因那就是,崇禎一路都要巡察當地縣衙官府,有時還會微服私訪一下,比較耽誤時間。

“皇上,福星神王實在太過分了,這軍方的人實在可惡,那李巖太過目無王法,現在已經有五城官員彈刻他以死相逼讓開糧倉……”于成龍看著面前的幾個奏章一臉的鐵青。

哎,崇禎嘆口氣:“神王神龍見後不見尾的……不過朕已經透過軍方軍紀處知會他了,再者,這開倉濟民也並沒有錯,雖然,,哎,還是缺糧食!”

“臣所言不並是開倉濟民的對錯,濟民是沒有錯的,錯的是李巖的這種做法,簡直無視朝廷!”于成龍哼哼道。

崇禎苦笑:“回頭福星神王來了咱們好好和他聊聊”。(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