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僧願往人間重修,做一凡間俗輩;黑蓮聖使的人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多說得佛祖真傳者,乃摩訶迦葉。

而法海雖然是第一次見這位尊者,但其實對他並不算陌生。

如果說中原禪宗的初祖是菩提達摩,那麼西天禪宗的初祖,無疑就是這位摩訶迦葉了。

“拈花一笑”之真意,難道不正是禪宗頓悟之精髓?

摩訶迦葉學通大小兩乘,當年在燃燈佛祖門下,而後拜入佛祖門下,修成羅漢...然自得佛祖心心傳法之後,摩訶迦葉見菩薩道與佛道,知而不證。

金蓮漸漸消散,但梵音依舊繞樑。

在佛光輝耀之下,法海身前的舍利子碎片,幾乎已經要凝聚成實質。

高坐在蓮臺之上的佛祖見狀,本想要順水推舟,助三藏一遭功成,證道成佛...但才剛起手,卻不知道為何就放下了。

片刻之後,連通著二人的佛光隱去。

法海睜眼的第一件事,先向摩訶迦葉行佛禮,道一聲:“多謝尊者傳法。”

而後法海眉心射出金光,誘得舍利子遁入其靈臺神藏之中。

大雄寶殿中的僧人們看到這一幕,心中也是五味雜陳,要不然說輕易不要跟別人去比較呢?

就好比眼前這位唐三藏,對著成佛舍利,竟沒有絲毫激動之意,觀其神情毫無波瀾,就彷彿是收起了一顆路邊隨手撿起來的石子一樣。

至於這舍利子並沒有完全凝聚成功,在場眾僧絕不會懷疑唐三藏的能耐。能在靈山大雷音寺大雄寶殿之中有一個座位的,自然不是等閒之輩,即便是他們中間絕大部分也都並沒有能夠將舍利子凝聚出來,但眼力總是不差的。

這一顆舍利子,本就源自於唐三藏自身那一刻碎裂的舍利,如今藉助摩訶迦葉傳法,引動了佛光匯聚修復,到如今看似只差了這臨門一腳...

但聯想三藏之前的話,很難不讓人以為他是故意而為之。

寧為一凡僧,都不願意成佛。

尤其是與三藏法師傳法的摩訶迦葉,此刻他對於三藏法師的情況最是清楚不過,那舍利子是否能夠完全凝聚,他認為根本就在三藏的一念之間。

就跟自己一樣,只要想...隨時可以得一尊佛陀之位。

甚至於說,他作為西天禪宗初祖,成佛之後足以被稱為佛祖。就好比大日如來...

“阿彌陀佛。”

摩訶迦葉向著三藏還了一禮,而後回頭看向了佛祖,道一聲:“佛祖,弟子久在靈山,脫離紅塵已久...適才與三藏交心,得其普渡蒼生之佛念...自覺行慚,故而懇請佛祖準允弟子下山,與凡間修行。”

“善!”

對於這位頗有慧根的弟子,佛祖還是非常喜歡的,只是他一向頗有主見,再加上佛祖尋常時候,也不會過多插手靈山弟子們的修行,往日也沒有多過問。

如今聽他與三藏對言幾句,才知...這廝竟然也是個“叛逆”的。

能成佛而不成佛...

佛祖看向了菩薩,似乎在說:看,都是你起的壞頭,好端端的非要放棄正法明如來的佛祖之位,只肯做個觀音大士,慈航普渡...倒叫他們這些小輩有模有樣全都學了去。

觀音菩薩回視一笑。

這或許就是大乘與小乘的差別吧。

其實在這大殿之中,諸佛與菩薩們之間,更多的還是修行小乘教法的...也是當年西方教的兩位教主敕封下的果位。

至於實際上他們有沒有那個境界,除了少數幾個之外,其實大部分都是空有果位,虛佔其位。

而他們之所以能得到敕封,是兩位教主以大法力窺視未來,知道他們未來有一天能夠明悟佛之真意,才於未來之過去,提前讓他們歸位。

對此,佛祖與菩薩還是抱有一定懷疑的。

畢竟過去的事情,已經成了定數,無法再被更改...但未來之變數,於現下鎖定,兩位教主所見之未來,還是此時之後的未來麼?

可畢竟人家兩位是聖人,不論是法力,還是眼光高度,皆要在佛祖與菩薩之上。

在佛祖與三位大師最開始研究佛經的時候,認為小乘佛教其實更加適用於修行者,完善自身修行,渡得己身到達彼岸。

但不論大乘小乘,其初衷本意,都是勸人向善,其實本也沒有什麼上下高低之分。

故而在靈山的修行中,佛祖也從來沒有非要以大乘佛法的教義,來約束修行小乘教法的僧人。

這也是為什麼靈山之中隱修眾多,下山普濟眾生者寥寥無幾的原因之一。

反而是在人間修行大乘佛法的僧人,經常會出現一些境界高深老僧,於紅塵之中濟世救人。

摩訶迦葉走了。

走的非常乾脆,且腳步堅定。

出了靈山,化一道金光,卻是遁入了幽冥地府。

陰山道場。

地藏王菩薩看著難得出一次靈山,卻一出山就往跑到了自己這裡的摩訶迦葉,笑著問了一句:“來貧僧這裡,想必你是轉生人間了。”

“是,菩薩慧眼。”摩訶迦葉點頭應下。

“其實化身入人間即可,何必轉世重修呢?”

摩訶迦葉想了想,道:“除非以觀音大士一般,化身入世是為了普渡眾生,其餘皆算不得修行...吾本為人,修成羅漢之後,殺盡煩惱之賊,解脫生死不受後有,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然雖身心六根清淨,無明煩惱已斷,更了脫生死,證入涅槃...也算渡得己身。”

“而今見三藏才知...渡己渡人,相輔而成...得正果者終究梵行少欲,戒德清淨,反而不如凡俗心念...小僧願往人間重修,做一凡間俗輩,且看來世修行如何。”

“善。”地藏王菩薩聽了摩訶迦葉之言,對其表示稱讚。

摩訶迦葉又向地藏王菩薩行一禮,道:“若菩薩便捷,還請將弟子送去一多子之家。”

“何故?”

“若是獨子,弟子來世若要出家時,恐非福。”

“可。”地藏王菩薩點頭應下。

地藏王菩薩,揮手封閉了摩訶迦葉的法力與靈識,將其投入六道輪迴之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被無天魔祖留在六道輪迴中的黑蓮,見摩訶迦葉轉世投胎,便身上盤旋一陣,本欲化入他魂魄之中,卻被一道金光阻擋,最終只是在六道輪迴之中空轉了幾圈,似還有些茫然。

地藏王菩薩見狀笑道:“摩訶迦葉佛性深厚,得佛祖真傳,即便是這黑蓮,也難侵其身。”

卻見一尊黑袍帝君在地藏王菩薩身邊顯現,同樣笑道:“這黑蓮...到最後不會選不到人吧?”

“帝君言重了。”地藏王菩薩向著這位黑袍帝君行了一個佛禮,回應道:“這魔界的黑蓮聖使...不知帝君可有人選?”

“有幾個人選。”

“還請帝君指教。”

這位帝君也不是旁人,正是陰司酆都大帝,尋常時候基本不怎麼露面,畢竟陰司的事情有十殿閻羅打理,即便是有些麻煩事,也還有眼前這位地藏王菩薩出手。

酆都大帝的法力與地藏王菩薩的法力就在伯仲之間,一般來說地府之中,也很少有連地藏王菩薩都解不了的事情,若真有,地藏王菩薩自然會請他一同出手...若是他二人聯手之下,依舊不能解決問題,那麼這時候就該去請紫薇大帝,或是太乙救苦天尊,更或者直接稟明玉皇大帝。

眼下這黑蓮的事情,地藏王菩薩當時便已經去尋過酆都大帝了...他一個面對二師兄緊那羅所化成的魔界大聖,還是感到有些吃力,又怕這魔道黑蓮在六道輪迴之後作怪,便請了酆都大帝時時刻刻注意這黑蓮的動向。

若有異動,或者是附著到了什麼“天命之子”的身上,就得是酆都大帝出手了。

地藏王菩薩畢竟出身佛門,即便是他是幽冥教主,但實際他在六道輪迴中的許可權並不算太高。根本原因是后土皇地祇對於佛門並不算友善,只能說是不敵視。

故而一些涉及到六道輪迴之中的事情,也只能請酆都大帝出手。

“天庭太白金星將要轉世下界...其一身庚金殺伐之氣,不僅能與這黑蓮的魔性相融,還能有所壓制。”酆都大帝對著地藏王菩薩說道,“畢竟這黑蓮之中的魔氣深厚,若非此等殺伐之輩,恐輕易也難以承受。”

面對酆都大帝給出的第一人選,地藏王菩薩心裡還是好一陣滴咕,尤其是當他聽到酆都大帝說太白金星是一個“殺伐之輩”的時候,還難得露出了半分錯愕。

恍忽之後,才無奈一笑:“誰能想到天庭的金星...竟然是殺伐之主宰。”

“太白經天,乃天下革,民更王。”酆都大帝煞有其事的說道,“卻不能因為李長庚本人和善,就忽略了太白金星之神職...或許三界都快忘記了,太白金星是天庭的武神之一,掌管戰爭之事,主殺伐...”

你以為太白金身擅長招安的名聲是怎樣傳出來的?

難道他第一次下凡招安的時候,那些妖魔就會乖乖聽勸?

只有強大的法力,才能讓那些桀驁不馴的妖魔變得乖巧聽話。

而對於這個觀點,大聖是十分贊同的。

當然,西天路上所有的妖魔鬼怪,對此也都深有體會。

“除了太白金星...”酆都大帝又向地藏王菩薩提到一人,“文殊菩薩的轉世之靈也可以...前些時日,他在人間的轉世之身被打死了,如今魂魄正在陰司之中...菩薩可要去見見?”

???

地藏王菩薩久不關注轉世歷劫的文殊菩薩了,而且諦聽竟然也沒有向自己提起過此事...是故意沒說?

還是懈怠了?

地藏王菩薩也懶得掐指去算了,直接向酆都大帝詢問緣由。

“文殊菩薩的性子你也知道,即便是轉世之後有所收斂,但自從還是受到當年小金蟬之死的影響,再加上他為小金蟬報仇之後,便更是鋒芒畢露,手段也多剛烈,少見慈悲,在東洲惹得好大的風波,人稱他邪僧...而後跟一位千年蠻修的弟子起了衝突,將其重傷,惹得師父前來報復...一來是他的天賦潛力未能及時轉化為實力;二來是那千年蠻修也當真下的全是死手,只要為弟子報仇,...”

地藏王菩薩:...

這聽起來,似乎也不算是無妄之災。

“他們是因何起的衝突?”

這才是關鍵。

“是因為那蠻修的弟子,蠻性發作,於人間作亂,還傷了人...正巧文殊菩薩路過,便出手阻止對方。”酆都大帝稍頓了頓,“蠻修之輩,菩薩也是知道的,一旦血氣上頭,輕易不能制止,文殊菩薩只好將其重傷...”

“原來如此。”

地藏王菩薩聽了之後,感嘆一聲道:“文殊菩薩真靈甦醒了麼?”

“醒了。”酆都大帝點頭道,“此刻正在反思這一世的所作所為,只等陽壽盡時,便再去投胎轉世。”

“他人間的陽壽還未盡?”

地藏王菩薩聽了此言也是大感疑惑,小金蟬早死那是他天生氣運淺薄,可按說菩薩真佛轉世下凡,自當氣運深厚,福緣蓋頂...

尋常下凡者,享受一世榮華富貴那都是常有的事情。

更有甚者,若是有緣還能走上修行路的,甚至都能再次成仙了道,修成正果,褪去死籍...

可咱們這位文殊菩薩,究竟是惹了怎樣的禍事,這轉世之身連陽壽都沒有用盡,就來地府陰司報道了。

尋常來說,以文殊菩薩的身份,陽壽未盡開個後門還陽去自然不是什麼大事...可文殊菩薩認為自己真靈復甦,再加上人間的身軀已經被那千年蠻修轟碎...還不如暫且留在陰司,吸收這一世人間輪迴之感悟。

至於為什麼他身為佛門菩薩,在死後不去陰山道場...是因為他性子畢竟還有幾分傲氣。

若說文殊菩薩是否有資格成為黑蓮聖使,這自然是無需質疑的。

怕只怕...遠在魔界的魔界大神自己,反而不放心。

畢竟文殊菩薩不是一般人,即便是他此前被三藏法師說得轉世輪迴,但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自己的意願...

二人若當真在烏雞國鬥起法來,還不知道要釀成怎樣的苦果。

縱然文殊菩薩在處置烏雞國的事情上犯了錯,但這也不能否認他本人的佛法境界。

七佛之師,那可是貨真價實的名號,並非浪得虛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