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瑤姬復甦,白龍探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從玉帝這裡得知了天奴的來歷,楊戩便也沒在天庭多留,匆匆下界而去。

玉帝頓身,忽心有所感,身形在原地消失不見。

下一刻,他的身形卻出現了在了埋藏在欲界最深處的昊天塔之中...因為他感應到了原本十分虛弱的瑤姬的神魂,似乎有了些要復甦的跡象。

玉帝緩緩將自身的法力渡入瑤姬的神魂之中,助她一臂之力。

片刻之後,玉帝收功,就在一旁靜靜守著瑤姬。

“二郎——!”

忽聽一聲驚呼之後,瑤姬基本上已經凝實的神魂,勐然驚起。

而當她看到站在自己身邊的是玉帝之後,先是渾身一緊,似乎帶著十分的警惕,而後回神之後,瑤姬的神情依舊沒有半分放鬆,縱然只是剩下一道神魂,在面對玉帝的時候,依舊是雙目直視,不見絲毫妥協。

看著這個從小到大就極有主見的妹妹,玉帝也心中也難免生出許些複雜之情,可畢竟是自己的親妹妹,能狠心動手一次,已經叫他心如刀絞...

“這就不認我這個兄長了?”

兄妹二人對視之間,最終還是當哥哥先開口。

瑤姬沉默不語,她只記著當日玉帝以十大金烏結成金烏大陣將自煉出原形,而後自己更是在太陽真火之下被燒得魂飛魄散...

可如今自己卻能從一片混沌之中復甦醒來...這顯然不對勁。

而後她的記憶中出現了許些片段,正是自己的神魂在即將潰散之時,卻被一片清光籠罩...而後便陷入黑暗之中,再沒有了感知。

但是那清光的氣息,瑤姬非常明確——正是皇兄的靈寶之一,昊天塔。

是皇兄救下了自己?

想到此節的瑤姬,神情雖有了些舒緩下來,但依舊沒有什麼好臉色。雖然自己活了下來,但自己的夫君與兒子大郎卻...

“唉——”

玉帝心中輕嘆的了一聲,她知道瑤姬對自己成見很深,若楊天佑與楊蛟之事,沒有個交待,恐怕兄妹兩個難以和解。

至於十大金烏被楊戩砍死了九個...其實玉帝並不放在心上,他們雖然稱呼玉帝為父皇,但並非真正親生父子。

當年初登至尊之位,天庭可謂是百廢待興,文臣不見,武將無蹤...天庭之中哪有什麼正經的文臣武將?

別說是文臣武將,就連尋常的仙女僕役也沒剩下幾個。

這十大金烏,也正是玉帝感悟天道,自太陽星上以自身精血演化而生,正也是對應了上古十大金烏。

或許這就是十大金烏的宿命,上古十大金烏被后羿射死了九隻...而如今天庭的十大金烏,卻被楊戩殺死九隻...

玉帝之所以不將此事太過放在心上的原因是...這十大金烏乃受天道感悟演化,因而在瑤姬被壓在桃山之下之後,他們便被天道逐步同化,除了小金烏依舊保持本性之外,剩下的九隻已經成為了天道傀儡。

便是楊戩不收拾了他們,玉帝這裡也容不下他們。

當然了,此事玉帝自然不會往外說。

“你還在怪我。”

“瑤姬不敢。”

“你有什麼不敢的。”

瑤姬直視玉帝目光,“我心已死,陛下何必要救我?”

“因為你是朕的親妹妹。”

“呵...”瑤姬一聲冷哼,顯然到此還時並不認他這個親哥哥。

“自二郎噼開桃山至今,下界已經過了一千多年了。”玉帝看著瑤姬笑道:“你難道不想知道二郎與嬋兒,如今在三界是怎樣一副景象麼?”

“我兒學成本領,竟能活得千餘年...”瑤姬這才笑出了聲。

“灌江口楊戩,道號清源妙道真君,天庭敕為顯聖二郎真君,受封三界司法天神,執掌天條。”

瑤姬聞言神情大變,還不等他說話,就聽玉帝接著說道:“楊嬋,執掌寶蓮燈,受封西嶽聖母,人間百姓稱她為三聖母娘娘,深受愛戴。”

“楊家兄妹如今在三界好大的威勢...連朕也要仰仗他們。”

瑤姬神情愈發陰沉:“你卑鄙!”

玉帝見妹妹情緒激動,出言安撫:“你神魂才剛剛凝聚,若不能穩定情緒,小心讓引得神魂震盪...朕還不至於以親妹妹為要挾,叫兩個小輩替朕辦事。”

瑤姬顯然不信。

“二郎的脾性你是知道的,若朕只是救下你一個,你覺著他會跟朕和解麼?”

到此,瑤姬才眼前一亮,顯然她聽懂了玉帝的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玉帝終究是不忍心瞞著瑤姬,“楊天佑與大郎具在人間,只是時機未到,不能叫你們相見。”

“皇兄!”瑤姬立馬就改口,一副懇求之態,雖不知道究竟是什麼緣由,但似乎皇兄此刻承認了他們一家五口。

所謂長兄如父,若非當年皇兄那般絕情,難道瑤姬不想得到皇兄對自己的祝福麼?

玉帝見狀,只把臉一黑,“朕卻不知那小白臉究竟有何可取之處,若非看在你的面上,朕定然降下神雷,叫他日日挨雷罰。”

......

自火焰山的火焰被熄滅。

小白龍與敖摩昂兩位龍太子在楊戩這位司法天神的敕令之下,又是好一頓興雲佈雨,總算是澆去火焰山一帶的燥氣。

如今一路向西,也是水火既濟,本性清涼。

師徒一眾走過了深秋,踏入初冬時節。

起初路上也見些蕭瑟如“野菊殘英落”之景,還有些傷感...

可轉目便見得“新梅嫩芯生”之象,或也是本秋好豐收,更是村村納禾稼,處處食香羹,此前秋末寂寥,頓時掃卻一空。

地氣下降,天氣上升,松竹凝寒色更青。

前方便是一座好城,小白龍已經探得前方城池來歷,不是別處...正是那祭賽國的國都所在。

眾人觀瞧城池景象。

見得龍蟠形勢,虎踞金城。

四垂華蓋近,百轉紫墟平。玉石橋欄排巧獸,黃金臺座列賢明。

真個是神洲都會,天府瑤京。

法海瞧見了也忍不住讚歎一聲,“以往所過之國,皆不如此。”

大聖也在一旁附和道:“這城池不愧是一國帝王之所。”

八戒最喜歡打岔,在一旁故意跟大師兄打別:“大師兄,要說這天下底下,府有府城,縣有縣城,此地怎麼就見是帝王之所?你怕是聽了小白龍之言,才這般言說。”

“你這呆子,不學無術。”大聖先笑罵了八戒一句,這才開口說道:“你不知帝王之居,與府縣自是不同。你看他四面有十數座門,周圍有百十餘裡,樓臺高聳,雲霧繽紛。非帝京邦國,何以有此壯麗?”

大聖一邊兒為八戒解惑,一邊兒向著師父問了一句:“師父,這城池比長安城如何?”

“長安城之雄壯恢宏,不是此地可比。”

“小白龍,可探得城中金光寺如今景象?”

“探清楚了。”小白龍聽師父問話,他也正要彙報,便連忙說道:“因弟子入城之後,見了有十數個和尚,一個個披枷戴鎖,沿門乞化,著實的藍縷不堪...因著同門,便上前問了一嘴,不料這夥兒和尚,正就是那金光寺的僧人。”

“金光寺的僧人竟然這幅模樣...想來是受了舍利子失竊一事的牽連。”大聖立馬做出了判斷,又問道:“你可問了他們緣由?”

“不出大師兄所料,正是這般。”小白龍期間緣由細細道來:“這祭賽國乃西邦大去處。當年有四夷朝貢:南月陀國,北高昌國,東西梁國,西本缽國,年年進貢美玉明珠,嬌妃駿馬。他這裡不動干戈,不去征討,四國皆奉祭賽國為上邦大朝。”

眾人一旁暗暗點頭。

西梁國他們才路過不久,國中女兒的音容笑貌,也確實叫人印象深刻,一時難以忘懷。

月陀國也在他們國境內繞過一段兒路程,那積雷山便是正在月陀國境內,如今積雷山群妖被剿滅,想必月陀國能安穩一段兒時日了。

至於那高昌國,國主昏庸,國政敗壞,以至於民不聊生...此事已經納入了二郎真君的手冊之中,聽說已經有了預桉,但因為事關百姓,處理起來必須要慎重,故而暫時並沒有什麼大行動。

本缽國還在西邊兒,尚且未去過。

“西梁、月陀與高昌...三國國力皆不弱,卻奉祭賽國為上邦,可見這祭賽國確實有不凡之處。”大聖聽了小白龍的話說道:“不過此國雖大,仍比不過大唐天朝帝國之盛。”

一旁的悟淨道:“大唐那是何等威勢?便是三界之中唯一一處能與大唐並稱的,也就是靈山腳下的天竺國了...只是天竺國全是因著靈山才這般興旺,遠比不得大唐刀山鐵騎打下的江山。”

“諸位師兄莫非以為他這裡拜為上邦,是因為國王有道,文武賢良?”

“怎麼?”八戒也是一愣:“難道不是?”

“不是。”小白龍擺擺手,道:“只怕這一國文武,皆非賢良之輩,便是這當朝國主也也非有道之君...只聽那些金光寺的僧人說,這祭賽國有如今這般威勢,全是因這金光寺...說是自來寶塔上祥雲籠罩,瑞靄高升,夜放霞光,萬里有人曾見;晝噴彩氣,四國無不同瞻。故此以為天府神京,四夷朝貢。”

小白龍見眾人神情如同自己初聽時一般古怪,心中更是無奈,接著說道:“他們說,自三年前孟秋朔日,夜半子時,下了一場血雨天明時,家家害怕,戶戶生悲。眾公卿奏上國王,不知天公甚事見責。當時延請道士打醮,和尚看經,答天謝地...到了最後才查出來,原來是金光寺上的黃金寶塔汙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此前九頭蟲已經交代過了,三年前正是他跟萬聖老龍來此,做法下了血雨,又將塔中的舍利子偷走。”

“也正是引九頭蟲偷了舍利子,叫這金光寺再不復金光閃耀,也無祥雲瑞靄...四方因他失了祥瑞,這兩年自然也就不來朝貢。”

八戒開口道:“呵...此前在西梁時,也沒聽說過此事。”

“便是如此,為何是這些僧人受了罰?”悟淨向小白龍問了一句,他知道小白龍還有後話。

小白龍頓了頓,看向了師父,“師父,那些和尚說,因四國兩年不進貢,那國主欲要征剿四國,但被朝廷眾臣進言,說是他們寺中僧人將國寶偷了,所以天降血雨示警,才叫祥瑞全無...因此才將國主興兵討伐的念頭勸住。”

“又說那昏君不辨是非,再加上贓官要將此桉定性了結,便將他們金光寺一眾僧人下了獄,嚴刑拷打...寺中的三輩和尚,前兩輩已被拷打不過死了,如今正輪到了他們...”

法海聽完之後,念了一聲阿彌陀佛。

這祭賽國的一國君臣...恐是藉著金光寺的舍利子,享慣了上邦大朝給他們帶來的威勢...

國主以為自己的兵馬所到之處,四國臣服。

但下面人卻知道,國中士卒久不經陣,如何能是四國對手?

且不說本缽國的僧兵,高昌國鐵騎,以及月陀國的御妖軍...怕是他們連西梁國的女兵都不是對手。

“師父。”大聖看向師父,似有所感,“細數此前幾位國君,皆是心懷抱負,勵精圖治之輩...便是那車遲國的國主,看似懶散不理朝政,但如今聽聞三位國師離朝之後,他也親政勤政,國力蒸蒸日上,似乎還要超過老相國執政之時。”

“俺老孫還以為,這人間的皇帝皆是人傑...沒想到今日在此地遇見了一個昏君。”

法海也有感嘆,道:“紅塵便是如此,只是...為師覺著此事並非那麼簡單。”

人間的帝王國主,便是昏君也絕對不可小覷...這位祭賽國的國主是不是昏君,並不能單從此事而見分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多半不是個仁君。

“先入城吧。”法海對著眾弟子吩咐了一句,道:“就去金光寺。”

“師父是想要在今夜歸還國寶?”

“這舍利子本就是金光寺之物,為師留之亦無用...不如今日還於寶塔之巔,叫他一國重顯祥瑞...至於金光寺僧眾的冤情,自然也要這位陛下親口平冤才行。”

“師父...難道就不怕他們倒打一耙,說是咱們偷了舍利子麼?”

“二郎真君若有感應,今夜當有作為。”

真君神殿,六耳獼猴來到楊戩身邊兒,一拱手道:“真君,我師父已經到了祭賽國,欲要今夜歸還舍利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