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水下對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控制室,聲吶室,可疑新接觸,方位035,計算機分析顯示目標為潛航狀態的潛艇,暫標記目標為S-1。”

話說老兄你是怎麼從這亂糟糟的聲音中分辨出目標的?

姜沫感覺有點神奇,這是怎麼做到的。

作為核潛艇的實際控制者,姜沫很容易的就獲得了聲吶員的操作流程日誌,除去人員的主動判斷能力,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各種儀器設備的功勞,現代潛艇上,聲吶兵也不再只依靠耳朵和經驗發現敵人,而是透過計算機處理訊號輸出的聲吶瀑布圖上分析目標,耳朵監聽成了輔助,當然耳聽也是很重要的。

而且越現代越先進潛艇,就越依賴計算機和各種裝置的能力,在姜沫穿越前的時代,大量傳感器的數據分析和目標判斷都是由計算機來完成的,人在其中主要起的是最終決策的作用。

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模型都加入到了作戰系統之中,用於目標的分析和判斷,甚至能夠自主根據當前作戰態勢,選擇最優對抗方桉,在未來,一鍵打仗不是夢。

這次發現目標的是艇首聲吶。

理論上來說,潛艇的拖曳聲吶對低頻噪音目標(10-1000赫茲)的探測能力是強於艇首聲吶的,艇首聲吶主要工作頻率範圍是中高頻噪音目標(750-2000赫茲),但是因為目標方位處於拖曳聲吶的探測盲區,所以拖曳聲吶是不可能發現目標的。

這也是潛艇在巡航過程中,需要不停的轉換方位,充分利用不同的聲吶裝置探測範圍的原因。

在核潛艇“姜沫號”上,安裝了包括艇首聲吶,舷側聲吶,測深聲吶,高頻探雷聲吶,水下通訊聲吶在內的一整套先進聲吶系統,被稱為AN/BQQ-6綜合聲吶系統。

其中最重要的組成單元,就是安裝於艇首的一座巨大的球形聲吶基陣,直徑足足有7米,是強敵海軍目前最先進的聲吶系統。

按照聲吶操作員的操作模式,姜沫偷偷的呼叫起各種裝置,在姜沫的主動干預下,潛艇上的艇員們是無法知曉這些裝置正在被姜沫偷偷使用。

還是各種軟體好啊,要是偷偷修改一個閥門的狀態什麼的,就很容易被發現。

潛艇的自動化程度很高,雖然各種閥門裝置操作都可以透過遠端控制來完成,但是每天都有艇員巡視全艇各處,檢視儀器設備的工作狀態,貿然修改物理裝置的物理狀態,不是特別明智。

但是軟體和作戰系統就不同了,這裡是姜沫的絕對領域,雖然目前還有不少沒有弄明白的地方,但是多跟艇員們學學,也就沒問題了。

海洋中的各種聲音在聲吶換能器的作用下,被轉化為電信號,然後經過放大、轉換等一系列複雜的處理,轉化為人可以理解的形式,最終透過瀑布圖的形式,顯示在聲吶顯控臺上。

在偷偷呼叫裝置,自主操作一番後,姜沫弄懂了如何透過聲吶來發現目標。

為了驗證聲吶探測結果,姜沫將思維沿著035方向向外延伸,可惜什麼也沒有發現,畢竟他的思維目前只能延伸1000米左右。

然後姜沫就意識到自己的愚蠢了,核潛艇的聲吶,對低頻噪音目標的發現距離都是十幾公裡的水平,自己的思維目前只能延伸1千米,怎麼可能看到東西。

“值更官,轉向035,我們靠近一點。”

“聲吶室,控制室,繼續保持監聽。”

“控制室,聲吶室,收到!”

一系列指令從艇長口中發出,潛艇緩緩轉向,向著035方向遊去。

如果是戰備巡航,艇長估計會下令轉向,脫離接觸,而不是向著可以目標靠近,但是畢竟是水下對抗,一味的躲避不是這位艇長的風格。

眾所周知,聲音的能量會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加而逐漸減弱,那麼靠近一點,肯定是聽的更清楚一些的。

一個小時後。

“控制室,聲吶室,目標S-1方位020,方位角變大,聲音很輕,根據TMA結果推測目標航向為正東方向,航速3節,距離大概18000碼,頻譜分析顯示目標為一艘洛杉磯級核潛艇,目標沒有機動動作,應該沒有發現我們。”

“聲吶室,控制室,收到!”

“應該是芝加哥號,海軍部的任務簡報明,附近只有這一艘潛艇,應該是參加對抗演習的芝加哥號。”

控制室內,艇長和幾名高階軍官正在海圖上進行描跡,分析當前態勢。

“艇長,我們是否要脫離接觸?根據任務簡報,我們需要保持48小時不被芝加哥號發現。”一名軍官向艇長詢問後續行動的方桉。

“不用,我們潛艇擁有目前最先進的降噪和聲吶系統,組織這次水下對抗的目的,也是為了全面評估哥倫比亞號的水下對抗能力。我們在探測效能上有優勢,劣勢是我們高速機動能力不如芝加哥號,在魚雷攻擊搶佔陣位的時候比不上芝加哥號,但是他們現在還沒有發現我們,我們有優勢。”艇長分析一下雙方當前態勢和優劣勢。

“值更官,潛艇轉向020。”

“是,艇長。”

“聲吶室,控制室,繼續保持監聽。”

“控制室,聲吶室,收到!”

“我們躲到芝加哥號後面去,那裡是他們的探測盲區。”

控制室內,艇長對著幕僚解釋了自己的作戰意圖。

在聲吶室的持續監聽和艇員組的同心協力之下,原名哥倫比亞,實際名叫姜沫號的核潛艇在5個小時後,機動到了芝加哥號艇尾。

目前正在芝加哥號的探測盲區中,像一個變態一樣尾隨著這艘略顯老舊的洛杉磯級核潛艇前進。

當前態勢,哥倫比亞號佔據了絕對的優勢,處在了芝加哥號尾部,大約10000碼,也就是9千米左右的位置。

但是並不意味著對抗已經結束,進入了垃圾時間,姜沫現在並不能高枕無憂,坐等演習時間結束,宣佈獲得勝利了。

“控制室,聲吶室,目標轉向!”聲吶員匆忙彙報。

“停車!”艇長果斷下達命令。

做變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既然大家都知道潛艇的尾部是探測盲區,那麼自然是會針對這個弱點使用戰術動作進行補償的。

現在芝加哥號做的就是在巡航過程中,時不時的透過大角度機動來將具有探測優勢的艇首聲吶對準尾部方位,探測可能存在的尾隨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原來的世界,俄羅斯潛艇慣用的戰術則被稱為“瘋狂尹萬”,目的也是一樣,用來發現可能存在的跟隨者。

甚至出現過美帝的火奴魯魯號核潛艇跟蹤一艘聯盟945塞拉級核潛艇,在對方進行“瘋狂尹萬”機動的過程中,因為來不及機動,而被撞傷的事故,不久之後,這艘火奴魯魯號就退出了現役,塞拉級因為只撞到指揮台圍殼,修吧修吧,居然服役到了姜沫穿越前。

“控制室,聲吶室,目標轉向,回到了原來航向。”

呼~

控制室內一眾人員松了一口氣。

“值更官,加速到靜音航速,我們再靠近一點。”

這次演習就是為了評估姜沫的靜音效能和探測能力。

探測能力不用說,之前已經在20000碼的距離上發現了靜音航行的洛杉磯級核潛艇,雖然比較老舊,但是也能說明探測能力的強大。

而靜音能力,則是準備透過靠的足夠近而不被發現來衡量。

在一系列的命令和機動動作之後,姜沫已經游到了芝加哥號艇尾大概900米也就是1000碼左右的位置,此時他還沒有被發現。

這個距離已經可以說是極限了,一般潛艇拖曳式聲吶長度最長可以達到6-700米,再近就有點碰撞的風險了,不過考慮到聲吶的探測盲區,倒是不用太擔心被發現。

耐不住寂寞的姜沫將思維延伸而出,輕而易舉的“摸”到了芝加哥號,那巨大的螺旋槳正在以緩慢的速度有力的推開海水,將它的主人輕輕的推向前方。

【金屬銅,是否回收?】

【是】

【否】

媽耶,這也可以,姜沫突然興奮了起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