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新營地的規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姜沫的護航下,部落的遷徙進行的很順利。

雖然整個遷徙過程比姜沫預計的時間要長上不少,但是總體來說,非常順利,沒有減員,也沒有遇到什麼大的危險。

各種可能對遷徙隊伍構成威脅的勐獸,都被姜沫提前趕到了一邊,只留下一些人畜無害的食草獸類。

它們也可以算是姜沫保駕護航的受益者,至少可以休息幾天,不受食肉天敵的騷擾,緩解一下它們的精神內耗。

經過連線大陸和新聚居地的路橋,就算是抵達了姜沫選擇的新家。

這個地方對普通的原始人類來說,可能算的上是環境惡劣了,隨處可見的草木灰暗示著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大火。

當然這也意味著這片島嶼上沒有什麼大型勐獸,對原始人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在姜沫的組織和管理之下,所有人都聚集到那座壘土高臺附近,開始建設新的聚居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圍繞著一座石頭火堆,其他的供普通人居住的帳篷也搭建了起來。

這個時候還沒有什麼家庭之類的概念,所以這些帳篷也不是按照家庭進行組織,而是按照部落的人口結構進行分配。

老弱病殘居住在中間,青壯年居住在外圍。

所有帳篷之外,有使用樹木和荊棘構建的圍牆,這些圍牆一開始只有半人高,隨著持續不斷的加固和增高,到後期更是達到了接近2米的高度,為部落提供了充足的安全保障。

而且再也不會出現類似山洞這樣一開始就限制住部落規模的先天不足,想要擴大部落,只需要將籬笆牆往外移動一些也就夠了。

當然隨著籬笆牆的外移,籬笆牆的長度也會越來越長。

那座土臺之上,也建造了帳篷和火堆,頂端也同樣使用荊棘籬笆牆給圍起來,用來給負責瞭望的同志們提供安全和溫暖的工作環境。

不管小區的環境怎麼樣,小區保安的崗亭,總是要有空調和暖氣的,不然人家也不願意幹呀。

新小區的安保工作由輪休的青壯年負責,採用輪休工作制,基本上能保證每時每刻都有人在土臺上進行瞭望。

至於瞭望的效果怎麼樣,姜沫並不關心,對姜沫來說,只要他願意,這顆星球上沒有什麼能對這片姜沫選定的聚居地構成威脅。

只需要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原始人們相信他們的安全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就足夠了。

至於僅憑這些措施,這個原始部落的安全是不是真的有保障,那不重要。

真到了危機關頭,姜沫是可以直接對外部風險進行干預的。

當前這片聚集地的情況:整體上可以將聚集地視為一座正圓形的島嶼,島嶼正北頂端,是被姜沫挖通的河道,河流從島嶼北部從西向東奔流不息。

島嶼正北頂端是姜沫構築的錐形壘土高臺,用於部落的瞭望和安保。

壘土高臺的南邊一點,是當前部落的主要營地,營地整體呈現圓形,雖然有點不規則。

營地正中心,是一座石堆營火,雖然目前仍然是露天的,不過姜沫已經像原始人們下達了建造一座草棚子用來防止雨水熄滅營火的命令。

想來這兩天就可以完成原始人歷史上首座木製建築的建造計劃。

圍繞著營火的,則是各式各樣的帳篷,這個時期的手工製作帳篷,自然沒有後世那些充滿工匠精神的手工製品的逼格。

最內一圈,是供部落公共使用的一些帳篷,比如儲存重要工具的儲藏室,製作工具的車間,首領和孩子們的居住帳篷。

外圍一圈,則主要是部落中老弱病殘們的居住帳篷。將他們放在靠近中心的位置,安全上來說會更有保障一些。

最外圍則是部落中那些強大的戰士們的居住場所。

壯勞力們當前身體素質最牛掰,放在最外面既可以提前發現危險,也能夠對危險做出最快的應對,對整個部落來說,最為有利。

除去部落當前的聚居之地,整個島嶼的其他地方都是空地。

為了滿足自己強迫症的愛好,姜沫打算沿著垂直的這條直徑,將整個島嶼一分為二,左邊用來做畜牧業場地,放放牛,養養羊什麼的,不過前提是姜沫能夠找到牛和羊。

右邊則準備用來作為農業用地,這麼一大片土地,用來耕種,再合適不過。

等到以後部落人口增加,只需要以當前的圓形島嶼作為基準,再挖一條河道將新的土地分割出來,形成一個同心圓結構就可以增加大片的領土了。

嗯,這座高臺以後就是故宮,當前的聚居地都是一環,咱都是老正黃旗了~地道兒~

部落初步安定,接下來是時候開展大規模建設了。

首先是,圍牆加固,雖然姜沫覺得這道圍牆沒啥必要,但是考慮到原始人類對自身安全的需求,姜沫還是化身懂王,在聚居地邊境建造起了高牆。

建好的木圍欄上再用草繩或者樹皮編制的繩索捆上各種荊棘,遠遠看去,就好像拉著電線的鐵絲網,自帶反甲,看著就充滿了安全感。

只需要每天組織人員將營地內的雜草除掉,基本上就可以保證即使是毒蛇之類的小東西也不能對營地內的原始人造成威脅。

建好圍欄後,自然是部落公共設施的建設。

一般來說,一座公共建築,一般都需要有個水井或者水池之類的東西,不過這是個島嶼,暫時就不用考慮水源的問題,只需要做好河邊取水之地的安全措施就行。

然後就是為火堆建造一座木棚,用來防雨。

平時也可以作為部落的主要生產和活動場所。

比如沒事在木棚子裡面磨磨石器,縫縫獸皮,熏製食物,戰前動員,打打孩子什麼的,就都很不錯。

搞定了部落的生活問題,接下來自然要面對生產問題。

部落的未來肯定是要以農業為主,只有農業才能夠養活足夠的脫產人口,為後續攀科技樹提供必要的人口條件,這是母庸置疑的。

但是畜牧業的重要性同樣不抵,肉蛋奶之類的高品質食物,可都依賴畜牧業的發展。

農業和畜牧業的用地都已經規劃好。

前期甚至可以不做任何精細的處理,就可以直接用於生產。

反正這片土地夠大,一些蓄養物件都可以暫時放養,草籽什麼的,隨便撒撒就行,後續育種什麼的,慢慢來吧。

反正有藍星這樣一個先行者作為後盾,農業和畜牧業什麼的,毛毛雨啦,沒什麼難度。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