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現場試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正月的西江農村田野,農作物早已經收割完成,又還沒到初春耕種的時節,只剩下根茬立在原地,其間夾雜著些許沒來得及融化的白雪,白黑黃混成一片,看上去多少有些蕭條,

一大片廣袤的土地上,縱橫交錯的田埂,將土地分割成一個個不規整的小格子,

由於這裡屬於丘陵地帶,很少有那種很大面積的平整土地,再加上西江縣內水域分佈極多,多條長江支流縱橫、湖泊眾多,便使得這裡的田野,既不像北方那樣開闊,也不像西南那樣立體,

整體呈現出一種江南地帶小橋流水人家的精緻感。

陳陽蹲在田埂上,看著前方一大片田地,耳朵裡聽著大段大段的專業詞彙,滿腦子都是霧水。

旁邊的農科院專家還在滔滔不絕,

“西江縣的土壤是典型的棕紅壤,是紅壤向黃棕壤過渡的土壤型別。成土母質為第四系紅色粘土,有效土體厚度四十至一百釐米不等,質地粘重,為壤粘土至粘土。地表土壤顏色鮮紅,剖面中可見大量的鐵錳膠膜和網紋層,富鋁化作用強烈。

棕紅壤適宜種植的作物有很多,茶葉、油桐、油茶、果樹、油菜、麥類、甘薯、牧草、溼地松、馬尾松、杉木等等。

總體看來,土壤質地粘重、結構差、呈酸到強酸性反應、養分含量低等不良特性是棕紅壤的主要屬性。

這種土壤用作水稻種植,雖然說也很合適,但是將水排出後改為旱地,對於經濟作物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而西江縣的土質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這裡原本地勢低窪,是一片水域,在很多年前水位下降之後,才露出這一片陸地,所以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非常豐富,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陳陽咧著嘴,裝出一副認真仔細聆聽的樣子,

沒辦法,眼前這位看上去像老農的專家,不僅僅是農科院的博導教授,還是一位極其罕見的“兩院院士”,也就是說,他同時具有“工程院院士”和“科學院院士”雙重身份,

就這種,啊,國寶級的人物,不管人家懂不懂人情世故,他陳陽都必須懂人情世故,哪怕是個陪襯,也必須陪得周周到到,萬萬不能有絲毫的疏忽怠慢。

雖然也聽不懂,但還是必須聽著!

過了好一會兒,吳院士才停止了科普,

陳陽趁機問道,“吳院士,您的意思,是這種土壤其實還可以提升改良?”

其實他就是隨口一問,表達自己真的有認真在聽的態度,而這也是他從吳院士的長篇大論中,唯一聽懂的東西。

可吳院士很認真地點了點頭,正色說道,“其實所有的土壤,都可以透過運用土壤學、生物學、生態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技術,排除或防治影響農作物生育和引起土壤退化等不利因素,改善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為農作物創造良好土壤環境條件。

西江縣的土壤特質,就具有非常高的操作空間,但是,土壤的改良不能一蹴而就,同時也會犧牲一些短期利益。”

陳陽趕緊問道,“您說的短期利益是什麼?”

他是真怕吳院士繼續科普,聽又聽不懂,打斷更不合適,那就只能轉移話題了,

更何況,這也是今天周縣找他過來的主要目的。

昨天在萬靜的婚禮上,周縣拋出來一個問題,

就是關於西江縣的生態農業發展規劃,本來進行得好好的,可是幾位院士大老左一合計右一思考,決定對原來的方案做出修改,

但是呢,卻不是所有的院士都堅定支援這種修改,他們只是得出了另一種結論,然後就拋給了西江縣專家組,

等把專家組的範圍擴大再進行討論,這種意見衝突的現象就更大了。

前天的時候,他們將意見反饋到周縣這裡,這也是周縣上次沒有跟陳陽說的原因,

當時還沒這件事呢,

周縣拿到他們的意見之後,他也拿不定主意,又召集了各個相關方面的人一起討論,這下更不得了,

竟然和之前一樣,爭論的人越多越亂,不僅同樣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反而有些人還對原來的方案提出了反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周縣沒辦法,他是左思右想,最後就找到了陳陽,

如果陳陽能提供一個參考,那麼對平息分歧應該有很大的作用!

這是個什麼問題呢?

就是關於西江縣農業種植方式的選擇,

原來的方案是,將西江縣內儘可能多的土地集中起來,進行統一的管理規劃,形成一定的種植規模之後,就會更有市場競爭力,

同時呢,在各個村莊的居民區自留地上面,做好生態農業的文章,將生態農業和農家樂旅遊業結合起來,再利用好西江縣內豐富的水網優勢,打造出集大農場、小農莊和特色旅遊為一體的生態農業旅遊模式。

本來這個方案進行得好好的,去年一整年,西江縣已經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可流轉土地進行了整合,有些地方甚至開始了規模化農業的運作,將大片的土地平整,變成和北方一樣開闊的良田,可以使用大型農機進行耕作,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

如果沒有前天這件事,等到春節過後,周縣就要開始組織更多的農機投入大範圍的耕作,將全縣的十幾個主要大農場,全部平整出來,按照提前做好的規劃,種上各種作物,向西江縣經濟開發區的多家食品公司,以及遠在廣棟的汪阿姨生鮮店供貨。

那時候以規模農業為基本盤,生態農業和旅遊業為抓手,集中在縣經濟開發區的工廠為動力,一直飄在天上的西江模式將真正落地,成為現代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典範!

可現在不是出現另外一種聲音了麼,

於是陳老板就被他拉到田間地頭來了。

吳院士聽到陳陽的問題,當即說道,“所謂的短期利益,自然是規模化農業和土壤改良過程中,必須使用傳統小農方式進行耕作之間的產值差。”

陳陽眨眨眼,努力理解吳院士所說的意思,隨即說道,

“您的意思是,如果我們選擇了土壤改良,那麼就不能使用大型農機進行耕作,這樣效率就會降低,而且產量也會降低?”

“是的,”

吳院士先點頭確認,隨即說道,“但是這種產值差只會短期存在,如果將時間線拉長到十年,十年以後,產值差就會顛倒過來,

經過土壤改良後的土地,由於土壤所具備的高質量性,所產出的農作物也會具有更高的產量和價值,

而使用大型農機耕作的土地,經過年復一年對土壤的擠壓之後,土質將會出現嚴重退化的現象,

另外,為了維持農作物的產量,也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和農藥,甚至對農作物的種子也有很高的要求,這些都會對土壤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

那時候規模化農業就會陷入瓶頸,同時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從這個方面來說,這點也是與西江縣的生態建設戰略有些許衝突。”

陳陽咂著嘴,默默想了一會兒,轉頭看向周縣,問道,“反對土壤改良的意見是什麼?”

周縣略帶猶豫地說道,“這個就比較復雜了,首先呢,並不是說大家完全不同意土壤改良、並使用傳統人工模式作業的方案,

關鍵點還是在利益上面,去年不是有幾個地方率先做了規模農場的示範園嗎,效果還不錯,流轉土地的農民都分了不少錢,比自己種地強了不少,

所以今年就有很多人等著分錢呢,而且這也是縣政斧對他們做出的承諾,

可你要說他們完全不同意,也不是,他們就想著,先搞幾年大型農機種植,要是真的出現院士他們說的,那種土壤退化的情況,再反過來進行土壤改良也不遲嘛,

而且那時候經過幾年的積累,不管是政斧還是老百姓,口袋裡的錢都更足了,應對起來也會更加容易。”

陳陽眨眨眼,突然說了一句,“其實所謂的意見分歧,就是選擇先發展後治理,還是選擇先治理後發展的問題?”

周縣眼珠一轉,咧嘴笑道,“要不說還是陳董高瞻遠矚,一句話就把問題的本質搞清楚了!”

陳陽輕嘆一口氣,“這種時候就別拍馬屁了,我說周縣,這種問題不應該是你拿主意的嗎?!”

周縣哈哈一笑,說道,“對對對,是我拿主意沒錯,哎,其實也不是我一個人,應該是我們縣委班子一起商議,

不過現在不還是徵集意見階段嗎,你也是我們徵求意見的物件啊!

我今天請你來,沒別的意思,就是想聽聽你的意見,就這麼簡單!”

簡單個屁,

陳陽一聽就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這個老家夥壞得很,只要自己給出意見,他絕對明天就丟出去給大家,還說是自己定的,

這哪是徵求意見,分明就是讓自己背鍋!

不過背不背鍋的也無所謂,陳陽也不在乎這一點,他想的是,究竟哪種選擇才對西江縣真正有利。

這種所謂的“先發展後治理”,跟破壞環境的那種又有所不同,大型農機和一定量的化肥和農藥,肯定會對土壤造成一定的傷害,但這種傷害不會引起整個生態環境的惡化,

否則的話,國家早就禁止大範圍的大型農機使用,哪還有北方那些大型農場什麼事!

所以,陳陽先不急著做決定,而是轉過頭看著吳院士問道,

“院士,我有個問題,就是您所說的大型農機對土壤會造成傷害,這種傷害性有多大?”

吳院士沉吟兩秒,轉頭對著擔任助手的學生們招招手,“把試驗器材拿來。”

隨後看向陳陽,正色說道,“陳董,我現場給你演示一下,你就明白這裡面的區別了。”

然後助手們抬來兩隻玻璃箱,就這麼擱在田埂上,又有兩人在田裡挖土,直接放到兩隻箱子裡,

這個時候,另外一個助手拿出一袋沙土遞給吳院士,

吳院士對著陳陽說道,“你看這個,這裡面是原始的土壤,是沒有經過任何處理過的,

你再看這裡面的,等一下我會往裡面摻一些沙土,目的是為了削弱土壤裡的營養成分,因為經過大規模長時間的種植之後,土壤中的成分一定會形成流失,這是必然的結果,

最後,我會將摻了沙土的土壤進行擠壓,這是在模彷大型農機對土壤的擠壓。”

隨後便是一連串行雲流水的操作,

片刻後,在陳陽眼中,跟小兒和泥巴似的試驗過程便告一段落,

這時吳院士又拿起兩瓶水,直接倒進兩個箱子裡。

沒過幾秒,包括陳陽、周縣、鄒蓉在內,在場的所有人,都看到兩隻玻璃箱中土壤的區別。

吳院士指著玻璃箱說道,“你們都看見了,原始土壤可以有效吸收水分,而土壤水對於農作物的作用,我想不用多做解釋,你們都應該清楚吧?”

陳陽等人連連點頭。

吳院士繼續說道,“再看另一只箱子裡面,大家明顯可以看到,土壤在摻了沙土並經過擠壓之後,吸水能力遠遠不如原始土壤,

而且不僅如此,隨著水流的沖刷,這些鬆散的土壤會隨著水流而流失,這就是人們最常說的‘水土流失’。

因為土壤失去了吸水能力,當降雨量過大的時候,表層最有價值的土壤,就會被雨水沖刷流失掉,

隨著年復一年的水土流失,土壤營養層將喪失殆盡,這個時候,所謂的大型農場的土地,也就沒有了原來的經濟價值,

其結果只有兩個,要麼這片沙化的土地被放棄,在上面種植植物,等待幾十年後自然恢復,

要麼就是大量使用化肥,人工為土地增肥,這也是目前大型農場最常見的操作方式,

可是這樣的做法,對於土地的傷害依然客觀存在,而這類土地出產的作物,無論是口感還是營養,都遠遠不如自然種植出來的作物,

這也是市場上,生態作物價格要遠遠高於農場作物的原因之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