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浮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淮南,鏖戰了大半年的壽春有些形勢不妙。

自五月至今,已經整整三個月沒有下一滴雨。

淮河不僅沒有上漲,反而有乾涸的趨勢。

司馬昭聽從鍾會之計,白日不斷從淮北徵集糧草、輜重至壽春城下,夜晚又送回淮北,如此反覆,造成魏軍糧草輜重源源不絕的假象。

壽春城中諸將心慌意亂,紛紛請求諸葛誕決戰。

諸葛誕明知是計,卻也無可奈何。

令蔣班領數萬眾出戰,被士氣高昂的魏軍輕鬆擊退。

壽春守軍士氣日漸衰弱。

而諸葛誕當初聚集的一年糧草,在十幾萬人的坐吃山空下,變得捉襟見肘起來。

不得已,諸葛誕只能將自己的謀劃公之於眾。

“淮南九十月秋雨纏綿,淮河暴漲,淹至壽春城下,只需稍待兩月,司馬昭幾十萬大軍將為魚鱉矣!是固不攻而自敗也。”諸葛誕指著頭頂上的雲層道。

看樣子似乎真要下雨一般。

眾將心中稍安。

諸葛誕鎮守淮南十餘年,對淮南水土也是瞭如指掌。

這幾年都是風調雨順的,沒道理今年會乾旱。

決定起兵之間,諸葛誕便為自己卜了幾卦,卦象顯示都是遇水大吉。

他也請教過軍中老卒、田間老農,皆言今年沒有大旱。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這雨遲遲下不了。

讓他心中也開始慌了。

“就算沒有大雨相助,以壽春之堅固,吾亦能阻擋司馬昭幾十萬大軍!”諸葛誕非常善於安慰自己。

“數十萬大軍集於城下,國內必定空虛,南有東吳,西有涼州,應該能抵擋些時日。”焦彝順著諸葛誕的話道。

壽春能堅持多久,其實也看吳軍和涼州軍能取得多少戰果。

只是城外的形勢並不如諸葛誕想象的樂觀。

司馬昭為了徵發援兵和糧草,斬殺消極稱病的泰山太守常時,以及將軍李廣,以示對壽春志在必得之意。

朱異、丁奉勐攻黎漿水口,與王基、州泰苦戰,卻不料龐會、路蕃騎兵偷襲都陸。

朱異、丁奉不得不退回安豐固守,缺衣少食,士卒以野草漿果充飢。

孫綝對淮南也是勢在必得,又從東吳徵召三萬人馬,撥給朱異,令其與魏軍死戰。

吳軍鏖戰日久,兩番受挫,士氣大跌。

朱異夜巡軍營,見士卒怨聲大起,知事不可為,遂請命休戰,回軍休整。

孫綝大怒,以為朱異抗命不遵,召其至鑊裡相見。

當是時,柴桑督、奮威將軍陸抗急諫,此去必定凶多吉少。

朱異不疑有他,自以為功勳卓著,前有東關之功,後有逐孫壹之勞,“子通,家人耳,當何所疑乎!”

只是,他將孫綝當成家人,孫綝早已把他當成仇人。

朱異入鑊裡,當即令力士拿下。

朱異猶大呼不止:“我吳國忠臣,有何罪乎?”

孫綝依舊將其斬殺。

諸葛恪死後,朱異為吳國重將,數有大功,聲望卓著,孫綝臨陣斬帥,吳軍士氣更加一落千丈。

孫綝乃命其弟孫恩虛張聲勢前往救援,自己則退回建業。

陸抗且戰且走,領軍退回夏口。

魏軍大營。

得知朱異被斬後,鍾會長嘆一聲,“朱異死的早了一些,為吳國儲存了數萬精銳,陸抗此人也非比尋常,滅吳恐怕一時難以成功。”

其實一切原本都在鍾會的計劃之中。

吳軍繼續添兵。

魏軍繼續消耗吳軍。

只是朱異不願再戰,孫綝更是肆意妄為,直接殺了吳國重將。

讓吳軍無力再戰。

司馬昭道:“朱異進軍不利,非他之罪,孫綝斬國之宿將,必不能長久,他日必生內亂,吳國衰敗指日可待,如今唯一要擔心的是諸葛誕全軍突圍而走。”

此時的諸葛誕手握十萬大軍,猶有一戰之力。

鍾會笑道:“可再令民夫販運糧草,成我軍糧草不足的假象,以固諸葛誕堅守之心。”

司馬昭從之,又派人散播孫綝在東吳聚集人馬隨時北上馳援的假消息。

壽春城牆上,諸葛誕看到從淮北輸送的糧草越來越少,大喜,“數十萬大軍傾國而來,大戰數月,今糧草不支,敗退之日不遠矣!”

文欽也覺得大有可為,“城中有全懌、全端、唐諮等三萬吳軍,孫綝豈會棄之不顧?必回建康重整旗鼓,來日再戰。”

焦彝與蔣班急勸道:“壽春已成死地,不可寄希望於外人,當集中兵力向東南勐攻,突圍而出。”

突圍就意味著放棄壽春,寄他人籬下。

割據淮南自守、左右逢源的大計付之東流。

諸葛誕怎麼看怎麼覺得還未到這一步,城外的魏軍似乎也差不多了。

這時天上浮雲湧動,又給了諸葛誕一絲希望。

“休要多言,我意已決,與此城同生共死!”諸葛誕決然道。

焦彝與諸葛誕共事多年,不願見故主兵敗身死,一意苦勸,“司馬昭既是傾國而來,不破壽春,豈可輕易退走?”

而這些話正是一旁靜聽的馬隆心中所想。

朱異水陸並進,在黎漿水口苦戰多日,不能擊破魏軍的圍困,已經預示這場淮南大戰的結果了。

可惜諸葛誕仍舊抱有僥幸心理,還在期望渺茫的老天爺能降下暴雨。

其實馬隆在壽春城中處境也非常尷尬。

不是文欽的嫡系,所以文欽也沒有多待見他,諸葛誕對他隱隱有敵意。

所以明知諸葛誕的計策不妥,現在也不敢出聲。

正如他所料一般,諸葛誕早已沒有昔日的雍容大度,“放肆,你一再惑亂軍心,罪在不赦,來人,拖下去斬了!”

此時蔣班也出來求請。

諸葛誕盛怒不已,深恨二人不能體諒自己,連蔣班也要一同斬首。

二人為諸葛誕心腹多年,在淮南軍中也有不少人脈,眾人紛紛為其求情。

諸葛誕這才饒了二人性命,當眾鞭笞一頓。

二人受辱,最後一點情分也沒有了,知諸葛誕必敗,連夜逃出壽春,投降司馬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將城中虛實俱報於司馬昭。

而壽春城中士氣更為低落,連蔣班、焦彝兩個跟隨諸葛誕多年的心腹都棄城投敵,其他人心中能怎麼想?

馬隆望著飄蕩在壽春城上空的浮雲,忍不住長嘆一聲。

淮南大戰,即將迎來最後階段。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