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二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整個冬天,楊崢都在安置流民。

然而人手始終不夠。

權衡之下,讓青營中剛到十三四歲的孩子全部畢業,成為宣義掾。

掾者,左吏也。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先上車後買票,邊做事邊學習。

宣義掾、宣義郎、宣義令、宣義使、宣義司丞,層層往上。

好在新任的宣義掾們不缺熱情和學習的動力。

一個宣義郎帶五個宣義掾,從安置流民開始,逐一尋訪,逐一登記,哪裡人士,有無家人失散,有何困難……

一開始用的是縑帛,這玩意與貨幣等值。

楊崢賣了這兩年的鹽和馬,以為自己不缺錢,但看過魯芝今年的用度彙總,與明年的開支預算,著實嚇了一跳。

西平已經不是以前的西平了。

彷佛是個雪球,越滾越大,短短數月,人口就膨脹至二十五六萬。

還有府兵、俘虜、流民等等一系列的開支,變成了一個天文數字。

縑帛用不起,就只能改為木簡。

但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買賣。

洛陽的左伯紙大量販來西平。

這玩意兒說貴也不貴,楊崢就採購了一批,製成小冊,優先撥給宣義司。

不得不說,效率提高了不少。

年輕的宣義郎宣義掾們雖然經驗不足,但辦事較真。

在青營和楊崢的努力下,流民沒有一個受凍餓而死的。

這對宣義司來說是個不小的成就,為此楊崢還特意製作了一面小錦旗以資獎勵,自己的字太醜,上不了檯面,也不知道寫些什麼,總不能寫個先進集體優秀青年?

抓掉了幾百根頭髮,廢了幾快一匹錦帛,終於弄出四個有點人樣的字:以人為本!

不了魯芝和杜預看到後,大為稱讚。

“將軍此言,合聖人之言。”

楊崢也只當他們拍馬屁了。

其實很多事,只要以人為本,不忘初心,就不會太壞。

而這時代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把人當人。

底層黔首只是奴隸、牲畜,甚至有些時候,連牲畜都不如,隨意欺壓和宰殺。

就如眼前,很多婦孺只是與親人失散了。

散佈於安定、武威、南安,不是被豪強搶去做了家奴,就是被鄧艾、胡奮抓走做了屯田客。

而屯田客基本就是牲畜的代名詞。

九野營從渭南屯田傳回的情報,讓楊崢大開眼界,重新整理了對屯田的認知。

“今後這就是你們九野營的重任,聯絡他們的家人,暗中發展,靜候時機!”楊崢指著一摞小冊對孟觀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唯!”孟觀大為興奮。

這年頭通常走高階路線,要麼策反豪強士族,要麼策反將領官吏,而楊崢走底層路線,算是給孟觀開啟了一個新思路。

倒也不是楊崢不願走高階路線,問題是人家看不上自己。

“涼州細作來報,胡奮推行奴隸、待歸之策。”孟觀有些氣憤。

楊崢一愣,然後不覺失笑,這兩人倒是有意思,抄襲都上癮了。

涼州的情況不同於西平。

所謂奴隸、待歸、治民,都只是一個表象而已。

問題的根本在於解決土地分配問題。

胡奮不可能背叛自己本身的階層,也沒那個魄力把刀伸向豪強士族。

他若敢這麼玩,形同革司馬家的命,司馬家也會革了他的命。

“我的東西,別人學不來。”楊崢自信道。

孟觀滿眼敬意,“將軍乃天降之人,胡奮、衛瓘凡夫俗子,拍馬難追!”

這個馬屁……有些接近事情的本質。

楊崢這個穿越者,可不就是天降之人?

“行了,去忙你的吧。”一句無心之言,楊崢也沒放在心上。

奴隸、待歸、治民三等民之策施行已經三年多。

奴隸屯田,提供主要糧食,同時轉化俘虜。

待歸,則化羌胡為漢。

治民,增強身份認同。

都是有明確目的的,一步一步模湖他們的種群意識。

胡奮、衛瓘這麼抄,也不能說完全沒用,武威的羌胡不比西平少,然而豪強士族,始終是他繞不過去的一道坎,沒有土地,人心始終是懸著的。

最早的一批奴隸還有一年就轉為待歸,興奮異常。

這幾年的漢化之策推行的不錯,境內以束髮右衽、講漢言為榮。

三等民之策實際上是個篩選的過程。

若不會漢言,則只能一輩子停留在待歸階層裡,不能為官,不能經商,不能騎馬乘轎。

軍中也是一樣,從伍長開始,都要經過宣義郎的稽核,若不會漢言,什長就到頭了。

所以越來越多羌胡,把他們的孩子送到青營。

即便天賦平平,只要能讀會寫,有些武藝,出來就是個什長或者宣義郎。

但若有些天資,則立刻烏雞變鳳凰。

這種誘惑不可謂不大。

劉珩、孟觀、蘇泓、龐青四人在青營中已經成了榜樣。

不知什麼時候起,西平就流行起取漢名。

這年頭,漢民黔首都不曾有名,什麼大目、大眼湊活著叫就算是名字了。

羌胡更是石頭木頭的,隨便取,更多的人一生連個名字都沒有。

宣義郎登記造冊的時候,引起了他們的極大的興趣。

很多人第一次發現,木片和紙上的幾個字,原來就代表了自己。

好奇心瞬間就被調動起來。

九野營彙報,羌胡中有三成的人改姓楊……

什麼楊狗兒、楊阿貓、楊小兒、楊三刀的名兒大行其道。

還有一些更奇葩的名字,讓楊崢目瞪口呆,懷疑羌胡是故意在罵自己……

尤其是軍中,很多羌卒跟隨了自己多年,大部分都是楊姓。

也有些頭腦靈活之輩,提著幾斤羊肉、幾升糧食,去找漢人書生和宣義郎,給取個周正的名字。

這才終於不用一股腦的姓楊,有人乾脆就以周、秦、漢為姓,再配以表字,頗為大氣。

楊、周、秦、漢、姜、白、胡成了西平七大姓氏。

喧喧鬧鬧中,嘉平二年就這麼過去了。

嘉平三年在風雪呼嘯中撲面而來。

士卒、百姓的餐桌上,多了些肉食。

市井村落間,多了很多奔跑玩耍的稚童。

忙碌了一年,楊崢難得的與妻子兒女聚在一起。

冬天也沒啥別的活動,只能大被同眠,姜阿憐、彭青蟬身體好又懷上了。

夏侯才女依然沒有動靜,成天苦著臉,悶悶不樂。

楊崢不得不抽出時間多陪她。

然而平靜而沒羞沒臊的生活,轉眼就被東邊傳來的訊息打破。

嘉平三年二月初七,太傅司馬懿病逝的訊息傳遍大江南北。

漢末三國最後一位絕頂人物離世,新的時代已然滾滾而來。

隨之而來的是機遇和挑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