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章 孝陵前的暗戰(求推薦)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但是,漢王還沒有來得及說出任何一個字,朱棣卻已經收回了他撫摸溫柔在兒子頭上的大手,轉而把那只手背在後面,只看見那繡著金龍紋、火紋的龍袍袖子。

朱棣的聲音變得冷硬:“但是老二,你若是堅持留在南京,那你就還老老實實的,還是那句話‘非召不得入宮’!”

說完這句話,永樂帝就拂袖而去,只留下一個遙遠而決絕的背影。

朱高煦跌坐在地下,半晌,重又坐起,對著高高的王座上的空氣,恭敬的拜伏道:“謝父皇隆恩。”

禮畢,漢王抬起頭來,腮邊掛著一滴碩大的淚珠。

淚珠晶瑩剔透,欲碎未碎。

現在,這一滴豆大的淚珠到底是從漢王心裡流出的,還是腦裡流出來的,朱高煦已經分不清了。

偌大的奉天殿空曠無人,只剩下王座上那騰飛的一條條金龍和鑲嵌其間的寶石珠玉的光輝,灼痛了朱高煦的眼睛。

“殿下,得了您呢,皇上已經走了好遠了,您請回吧。”不知道何時站在門口的內侍馬雲,不陰不陽的朝朱高煦走過來。

“多謝公公成全。”朱高煦隨手又從身上摸出一塊罕見的血玉如意放在馬公公手裡。

一臉深沉的馬公公把那塊血玉如意放在手裡掂了掂,臉上依然是那種不陰不陽的莫測笑容。

“貪財的老家夥,這麼貴重的血玉如意眼都不眨就笑納了。好,貪財就好。就怕你不貪呢。只要皇帝身邊的貼身內侍能為我所用,那將來一定有大用處。”漢王在心裡暗暗盤算。

半月後,奉詔回京的老三朱高燧從常山趕回南京,朱棣命令三兄弟還有朱瞻基一行四人三日後前往孝陵拜謁。

老三朱高燧雖然上次“矯詔奪位”之事,鬧得很大,但是畢竟朱棣知道他是被人利用的傻蛋,所以這次拜謁,當然也通知他回來了,就當是在人前給這個不成器的么兒長一點臉面。

只是不知道,這個莽撞的發動一場可笑的政變,為他人做嫁衣的趙王,到現在是否想通當日矯詔奪位之事的因果,明白是他的太子哥哥朱高熾擺他一道沒有。

有時候想想,人生百年過,轉眼成枯骨。

人的一生,無論成敗,也終究要死。

宋朝詩人范成大詩云:“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

不過,土饅頭的墳,在帝陵中,直到明代才出現,秦漢唐宋時期的帝陵都是方形的。

圓形墳是明太祖朱元璋因地制宜的創舉。

因為南方多雨,陵墓作圓形,可使雨水下流,不致浸溼陵寢。

說起孝陵的選址,當初朱元璋登基後,曾向劉基、徐達、常遇春、湯和徵詢陵址的意見,並約定時間召集這四人磋商,連朱元璋共五人,各自先用紙條將陵址寫好,到時從各自的袖筒中掏出來一對,結果不約而同地寫著同一地點。

這個被君臣一致看好的陵址,就是南京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下的靈谷寺舊址。

紫金山最初叫“金陵山”,楚懷王滅越後,曾在這裡掘地埋金,以鎮“王氣”。它三峰井峙,氣勢雄偉,泉壑幽深,紫氣蒸騰,雲氣山色,朝夕多變,自六朝以來,就流傳有“虎踞龍盤”之說,確是一塊風水寶地。

洪武14年,朱元璋開始營建孝陵,翌年馬皇後去世,就安葬在這個墓裡。第三年孝陵全部竣工。時隔15年,朱元璋病死,終年70歲,與馬皇後合葬孝陵。

孝陵規模宏大,最前面是下馬坊,碑刻“諸司官員下馬”六個大字,這是陵寢威嚴的標誌,輕忽不得,否則就得問個大不敬罪。

下馬坊內有永樂三年,朱棣為他父皇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一通,滿碑全是對朱元璋的頌揚之辭。

孝陵的神道非常獨特,由華表開始北拐,呈月牙形,半抱一座名曰“孫陵崗”的小山。崗上有三國時吳大帝孫權的陵墓。

神道轉彎在帝王陵寢中是不多見的。

當年建陵時,曾有人建議將孫權墓遷走,但朱元璋說:“孫權也是條好漢子,留為門主。”於是神道只好繞行而過,這樣才成全了孫權的“入土為安”。

可是這個彎彎曲曲的神道,對於前來拜謁的大胖子朱高熾來說,走起來就太困難了。

因為他平日在皇宮裡都走路跌跌撞撞,何況現在在皇陵這一路的彎彎曲曲呢。

孝陵前面的下馬坊那裡,就規定了不能騎馬坐轎。所以這陵墓曲折漫長的神道對於胖太子來說,簡直是每走一步都困難。

朱高煦由兩個太監攙扶著,雖然他已經盡最大努力保持平衡,維護太子的尊嚴,但是當大家爬到“孫陵崗”這座小山時,走在最前面的他腳下一滑,身體重心不穩,不慎跌了個跟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緊跟在後面的漢王朱高煦,本來就對於太子違規讓內侍攙扶看不順眼,此時,便是難以掩飾的在後訕笑道:“前人蹉跌,後人知警。”

此話大不敬,言外之意,太子若是栽了跟頭,就有後面的人踩上你了。

太子和眾人一時窘迫,朱高熾忍不住擺出兄長和太子的架子呵斥漢王道:“大膽漢王,竟然如此無禮!”

“何罪之有?臣弟說錯了麼?兄長在前面跌倒了,後面的弟弟們難道不應該警覺注意一些?”高大威武的漢王毫不示弱,挑釁似的望著朱高熾。

朱高熾一時語塞,心裡又羞又氣,但是又覺得漢王說的,確實符合剛才的情境,指著漢王,一時說不上話來。

漢王神氣活現的半轉過身子,臉一半對著太子朱高熾,一半向著後面的趙王朱高燧和最後面的侄兒朱瞻基,臉上全是得意,太子卻無可奈何,一時氣氛尷尬。

此時,在最後的皇太孫朱瞻基近走一步,上前答道:“更有後人知警也。”

此回答,忍不住讓所有人拍手叫好,意思是,“前面的人跌倒了,緊跟在後面的人你不要得意,因為前人還有後人在後面警惕、注意著你呢。”

朱瞻基的回答既有利有節,又恰如其分,可以說,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回擊了皇叔的挑釁,讓朱高煦啞口無言,目瞪口呆。

(親們,這場暗戰有木有甄嬛傳既視感?小小劇透一下,朱瞻基和這位漢王還會成為情敵。親們期盼麼?感謝親們每天的票票支援。求推薦。求打賞。)(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