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寵妃的神預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酒醉心明白”,姚清華看賢妃神色之間,竟然是很清醒。

可是,她怎麼那麼肯定,皇上整個七月都不召見她呢?

難道她能神預測,皇上整個7月都會煩於國事?

朱棣可是一代戰神,眼前雖然有本雅失裡的煩憂,但也只是這元室後裔野蠻的做法讓朱棣惱羞成怒,且被一個黃毛小兒猜透心術,顏面上有點過不去,要解決他也容易,遠遠達不到長期心腹大患的地步。

倒是權妍兒的話裡話外,似乎有一種爭風吃醋的味道。

難道皇上這一個月要去陪另外哪位娘娘?

可是偌大的皇宮,似乎沒有誰可以讓朱棣專寵一個月吧?

“妹妹,你別不信我,”權妍兒腳步踉蹌的在姚清華耳邊說,“你猜,咱們皇上這一個月,天天陪著的是誰?”

皇上還真有新歡了?這可是個嚴重問題。姚清華半信半疑的道:“陪誰?”

“皇后!”權妍兒悽然一笑。

自徐皇后過世後朱棣宣佈終身不立後,現在這明宮裡哪裡還有皇后?

看權妍兒的眼神,難不成,她指的就是徐皇后?

可徐皇后已經死去兩年了,早已葬入陵寢,陰陽分隔,皇上怎麼去陪在身邊?

難道皇上天天出宮去在徐皇后陵寢邊睡覺啊?這不太可能。

權妍兒似乎看出了姚清華的疑惑,神秘的指指東邊的宮殿,“咱們皇后,哪裡就到陵寢去了,她就在鳳藻宮呢。”

皇后還在鳳藻宮?死的?活的?

太凌亂!

學霸姚清華清楚的記得,歷史上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薨於永樂五年七月。

這賢妃娘娘看來真是醉的不輕,淨說胡話。

姚清華還想追問,李尚宮娘娘派來的小丫鬟已經來催促了要表冊,她只好迅速將賢妃宮中的各色等級的丫鬟,僕役等人,造了名冊,同小丫鬟一道回了尚宮局。

“二紅姑娘,你在宮裡走動方便,不信,你留意著皇上,看他這一個月是不是天天都去鳳藻宮?”權妍兒在身後大喊。

……

就在宮裡看似一片歌舞昇平,人人都在準備過乞巧節時,七月初三日,朱棣不動聲色的召來淇國公丘福,命他為徵虜大將軍總兵官,“武城候”王聰、“天安候”火真為副帥,“靖安候”王忠、“安平候”李遠為左右參將,率精騎十萬,北討本雅失裡。

這一仗,算是朱棣籌謀已久的打擊本雅失裡的揚威、復仇之舉,朱棣對這場戰爭寄予厚望。為了嚴防戰機洩露,所以選擇在七夕節前三天大軍正式開拔,這樣,敵人的探子,看皇宮一派喜氣洋洋,只知道永樂帝正準備合宮宴飲,哪裡知道談笑間,戰爭的風雲已經再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軍出發前,朱棣親自召見總帥丘福,告誡他,要瞅準戰機,一旦機會來臨,即刻開展;一旦開戰,不要輕敵;一旦戰敗,要保存實力,以等待下場戰爭再拼輸贏。

不曾想,一心只想立大功的淇國公丘福,卻沒有將戰神朱棣告誡的這三個“一旦”放在心中。反而起初不適應北方環境而休整部隊,延誤戰機,後又輕敵冒進,中了本雅失裡的埋伏,最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朱棣的征討計劃血本無歸,顏面盡失。

丘福自知罪不可赦,在戰場揮劍自殺。自殺前寫下血書託人帶回,向朱棣表達痛悔之意。

正在華蓋殿裡與各宮妃嬪共度七夕佳節的明成祖朱棣,接到丘福從戰場上帶回的血書,猛地將手中的杯子一擲,杯子砸到了正帶領各宮妃嬪給皇上請安的貴妃張玲瓏身上。

這是姚清華第一次看見傳說中的張貴妃。

那張貴妃年紀大概5、6歲,身量高挑,身材婀娜、剛健,暗含一股隱隱的英氣,一看就是將門之女;可是再看臉蛋,卻生的花肌雪膚,明眸皓齒,五官嫵媚娟秀,襯在一身華貴雍容的貴妃吉服裡,當真是高貴美麗,美豔不可方物。

姚清華以前只覺得芙蕖算是漂亮了,今日才相信芙蕖說的,張貴妃的美貌的確比她美上千萬倍。

玉杯不偏不倚的砸在張貴妃的飾滿珠玉的髮髻上,酒水濺到她臉上,還好碎片沒有劃在她臉上,要不然會有毀容的危險。

那張貴妃淚水在眼眶裡打了幾個轉,又硬生生的收住,一切只在分秒之間。

反倒張貴妃第一個眼疾手快的衝到皇帝身邊,一把抓住皇帝扔杯子的手,急切的檢視,溫柔的輕撫了一下,聲音急促道:“皇上沒事就好,臣妾罪過。”那樣子生怕皇帝的手被玉杯碎片劃傷。

也不知道她是太過疼惜皇上?

還是已經習慣受氣?

可是永樂帝絲毫不領情,一甩手,拂袖而去,留下合宮盛裝隆重出席的娘娘們,尷尬而膽怯的怔在原地。

華美悠揚的宮廷絲竹之聲,杳渺的飄散在皇宮漆黑的夜空。

今夜的奉天殿,即使隔著幾十米遠的外庭,也能聽到皇帝那竭嘶底裡的,不知道是罵聲還是哭聲的嘶吼。

雖然相處不久,但是姚清華早已經看出,朱棣是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人,平時她還一直感慨,原來小皇孫朱瞻基的深藏不露,正是皇祖父朱棣給潛移默化形成的。不曾想,朱棣,這次竟然是如此方寸大亂。

一想到帥氣的小皇孫,姚清華忽然覺得,進宮以後,在皇上身邊最近很少看到他了。難道是因為太子禁足,皇太孫也受到了什麼牽連?

原以為,可以藉著這次七夕節大慶,皇帝心中高興,可以趁機問問朱瞻基的近況,沒想到皇帝今晚卻是這般反應,只好將那心中的疑問,壓在喉頭。

只是,朱棣今晚的反應,也實在有點太大了。

直覺告訴她,皇帝的心中,一定還有著別的不可言說的煩悶。

要知道朱棣一生,經歷過多少戰爭,應該早已深諳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

這次全軍覆沒的傷亡固然慘重,但根本沒有達到傷國本的程度。

這一仗,也遠遠沒有達到一仗定輸贏那麼重要。

死了一個淇國公丘福,難道朝廷征伐就沒了人選了麼?

皇帝如此失去理智,還是顯得有點反常。(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