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無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佛像前的塵埃掃了又覆,誦經聲歇了又來。他低吟佛理,心如止水。

“大師,我終於學會秀鴛鴦了!”

“……”

“大師,我背大悲咒給你聽!”

“……”

“寺廟的路我比綢莊還熟呢!”

“……”

“大師……”

“嗯?”

她紅衣似火,豔若桃花。

“我要嫁人了。”

……不知何故,佛珠散了一地。

“阿彌陀佛。”

這就是這一次的題目。有沒有覺得很眼熟?反正朱子清對這段話太熟悉了。前世出自劍三的一個典故,他看了不下五十遍。雖然前幾句話有了變動,可大體還是差不多的。

沒想到穿越到這個世界依然能看到這個故事,真的是太巧合了。如果不是前幾句有所變動,他都差以為遇到‘同行’了。

就是不知道出題人是自己編的,還是從其他地方借鑑的。不過現在不探究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是解題要緊。

這個題其實很好破,可以從愛情著手,也可以從身份差異著手,也可以兩者兼有。總之這樣開放式的命題,破題都不難。難就難在寫出水平。

朱子清準備如何破題?他不需要破題。在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他就笑了。前世和‘花和尚’有關的詩詞文章有很多,但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必然是倉央嘉措的‘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首詩實在是太出名了,只要不是文盲都知道。尤其是最後四句,更是家喻戶曉。在看到這個典故的時候,朱子清就覺得這首詩和這個故事簡直是絕配。為此他還專門去網上搜尋了這首詩的全文。

當時純粹是閒得無聊,沒想到這個世界居然用上了。這還真是意外之喜。想到了搬運的文章,朱子清沒有磨蹭,提筆‘唰唰唰’的就寫了起來。

美人不是母胎生,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全詩十八行,每行十四個字,共二百五十二個字。以朱子清現在的書寫速度也只需要幾分鐘就寫完了。

寫完之後,朱子清忍不住再次感慨。倉央嘉措真不愧一代情僧,不愧一代文豪。每每讀到這首詩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觸。感嘆世事無常,感慨事無完美,嘆息選擇太讓人心碎。

悲春傷秋了好一會,朱子清才看著空空如也的標題,又頭疼了。倉央嘉措有一個很坑爹的地方,他的詩詞很多都沒有標題,就包括這一首。

很多人翻譯的時候為了方便,就把最後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當作這首詩的名字。這是文壇一個慣用的手段。古詩詞很多都是沒有名字的,為了便於記憶一般都會選取詩中最優美的句子當作標題。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最大程度的尊重原作者。而且後人新增的標題都會帶著濃重的個人理解,會影響其他人對原作者意圖的解讀。

可是在讀這首詩的時候,朱子清總覺得這樣做有些違和。他覺得用這一句詩代表整詩有些片面。當然,並不是他反對這種方法。大家這樣做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方便,沒有其他意思。

前世他是一無名卒,不能改變什麼。可在這個世界,自己就是這首詩的原作者。既然不喜歡,就一定要改正過來。

而且原作者已經去世很久了,就算不寫標題大家也拿他沒辦法。如果他敢不寫名字,過幾天肯定要被人追問。搞不好就會出現‘作者自己都想不起合適名字’的話題出來。

做決定的時候很簡單,拍拍腦門就行。可踐行的時候就會發現困難重重。就比如現在,朱子清就撓頭了。憑他的水平,還不足以給這樣經典的詩作起名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左思右想之下都沒有想到合適的,最後不得不求助於腦海裡的記憶。翻找了一番,最後不得不接受一件現實,沒有任何一個名字能配得上這首詩。

不是沒有好名字,而是任何一個名字放到這首詩上,他都覺得不合適。此時,他才明白,為什麼大家不給那些無題詩配一個名字,而是從作品裡選最經典的句子當作名字的原因了。

無題詩?朱子清心中一動。想到了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他的作品很多都沒有名字。後人為了便於記憶,直接就冠以‘無題’二字,也絲毫不影響大家的賞析。

對,就是它了。‘無題’,朱子清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實在太棒了。我真是天才。仔細端詳了一下全詩,他忍不住得瑟起來。

其實關於‘無題’詩的真實情況,朱子清並不知道,全靠自己的理解。他的理解自然是很荒謬的。真實的“無題”詩是怎麼回事呢?

古詩之所以無題,是因為這些詩歌的作者並非有意作詩,只不過為了抒發自己的情感,所以隨口諷詠,自然成章。

顧炎武:“古人之詩,有詩而後有題;今人之詩,有題而後有詩。有詩而後有題者,其詩本乎情;有題而後有詩者,其詩徇乎物。”

袁枚也:“無題之詩,天籟也;有題之詩,人籟也。天籟易工,人籟難工。《三百篇》、《古詩十九首》,皆無題之作,後人取其詩中首面之一二字為題,遂獨絕千古。漢、魏以下,有題方有詩,性情漸漓。”

簡單來,無題詩是妙手偶得,渾然天成,是發自內心的情感流露,因此大多都是流傳千古的絕世佳作。有題詩就是命題而作,是有目的的作詩,這樣的詩大多偏離人的本心。

李商隱那麼多的無題詩都是這個原因,倉央嘉措也是如此。所以他們的詩才能流芳百世,廣為傳頌。

朱子清還不知道,他的無知差鬧出大笑話。幸好,這首詩的質量完全當得起‘無題’這個名字。要不然還不知道他怎麼收場呢。

標題寫好,朱子清看了一下時間,才過去半個多時。左右看了看,大部分人都在悶頭寫作。還有一部分人在抓耳撓腮,顯然遇到了難題。

看到還在辛苦創作的‘同行’們,一種優越感油然而生,穿越者就是這麼任性。雖然這種感覺來的很無恥。

穿越的時間長了,搬運的作品多了。朱子清都覺得自己的臉皮也越來越厚了。以前搬運作品他還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出門都不好意思自己是混文壇的。現在卻處處以文人自居。這些改變都是潛移默化的。

詩已經寫完,朱子清也不想繼續貓在這裡發呆。如果是以前,為了低調他會選擇多呆上一會,等有人交卷了再出去。

不過時移世易,現在的他和以前的他不同了,自然不用再像以前那樣謹慎微。

以前他是個純粹的新人,自然不敢太高調。現在他是著名的童話作家、文賽三連冠獲得者、文壇最具才華的新秀,前途不可估量。提前交卷,大家也不會覺得太奇怪。

話雖如此,當他起身示意要交卷的時候,還是引來了在場所有人的注目。在這麼重要的比賽中提前交卷,還提前這麼多。

剛開始他們還以為是哪位放棄了比賽。可看到是朱子清的時候,又有些不敢相信了。這樣開放性的命題,難不難易不易。要是那位發揮不好,恰好被難住了也有可能。但要前三輪的獲得者被難住,他們是不相信的。

這就是朱子清獲得三連冠的好處之一,讓大家忽略了他的年齡,認可了他的實力。

可是要他只用半個多時就完成了這次的創作,大家又覺得不太可能。半個時,大多數才開始動筆,還有一部分人連構思都沒有完成。他就已經寫好了,這差距也太大了吧?

能走到第四輪的哪一個不是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實力隨著狀態不同有所波動他們接受。要是有這麼大差距,他們絕對不信。

難道他真的放棄了?這個念頭不約而同的浮現在所有人的心頭。

這麼多人裡,被視為頭號對手的是誰?毫無疑問朱子清。所有人都把他視為最大的威脅。如果這個威脅就這樣退出那該多好,這也是所有人的一致期望。

本屆出了個三連冠,文賽官方人員比任何人都關注。從朱子清走進考場那一刻,監考人員的視線幾乎就沒有離開過他。這不是重監視,而是好奇。

好奇一個十八歲的少年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也好奇他本場比賽寫的是什麼樣的作品。

可是組委會有規定,比賽過程中,任何人不得做出任何干擾參賽人員的動作。這其中就包括隨意走動,去看參賽人員寫作。只有等參考人員交卷了,監考人員才能走下去收卷。

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位被所有人寄予厚望的選手居然提前交卷了。雖然他很想提前看到朱子清的文章,可也不想在這種情況下看到。

監考官用詫異的目光看著輕手輕腳走出考場的朱子清,想阻止又不敢鬧出動靜。只能眼睜睜看著他離開。

等朱子清的背影消失在過道裡,他猛然想起了什麼。三步並作兩步來到朱子清的座位前,伸手拿起了桌子上薄薄的一張紙。當看到紙上的內容,良久無語。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