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造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狼圖騰》這部書還沒有出版,陶應雙就利用自己的關係把它塞進了文化部對外推介書籍。這份名單出來後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應,別普通人,就連文壇也沒人當回事。

不是因為朱子清名聲已經大到了折服所有人的地步,而是這份名單很尷尬……應該中國文化很尷尬——尤其是對外的時候。

這個世界的文化還是西方更加強勢,他們的價值觀通行全世界。中國文化才勉強守住自己的國門,更別提走出去了。人家根本就不信。

但我們又不得不對外推銷自己的價值觀,發出自己的聲音,增強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

於是文化部就搞出了這件事。可惜的是效果寥寥,人家根本就不買賬。於是這份名單就成了一個很雞肋……不,連雞肋都不如的東西。以至於很多文人連這份名單都不怎麼關注。

朱子清三部作品被選中,看上去很高大上,其實大家根本就懶得理會。

既然這份名單難道雞肋,為什麼陶應雙還要把《狼圖騰》新增進去呢?難道他不知道?還是他犯傻了?

都不是,他這麼做是為了炒作。圈內的人都知道它很雞肋,可是一般老百姓不知道啊。應該國內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

登上了這份名單,宣傳的時候可以光明正大的:這部書被國家列為對外推薦書籍。看看,多麼的高大上啊。

事實他也是這麼幹的,第一波廣告的廣告詞就是這個。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和國家扯上關係,好高大上啊。

這部書寫的到底是什麼?很多人都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再加上朱子清在文化圈的影響力日隆,已經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口碑。很多有閱讀愛好的人第一時間就把它列為了必買書籍。

第二波宣傳本來應該是名家推薦,正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朱子清名聲在響也有個限度,多幾個同行聲援就多一份力量。

名家都找好了,書評也寫好了,就等著見報了。結果朱子清天網公司老闆的身份被人挖了出來。這下好了,什麼都不用做,這部書就已經為天下知。更何況他還掉節操的在新聞發佈會上為自己的書打廣告,大家想不知道都難。

陶應雙準備的第二波宣傳根本就沒用上,後來乾脆就不做宣傳了,實在沒必要。經過朱子清那一番廣告,這部書的名聲已經達到了峰,再怎麼宣傳效果都不可能比這還好了。可以繼續宣傳就是出力不討好,還白花錢。

七月二十日,《狼圖騰》全國統一發售,當天銷量超過二十萬冊,驚動整個文壇。但大家對這個資料感到震驚的同時又覺得理所應當。

朱子清銷量最差的一部《士兵突擊》的單日銷量都超過了十萬冊,那時候他可還沒這麼大的名氣。現在他名氣這麼大,能創造這個資料再正常不過了。

第二天銷量再創新高,單日銷量達到二十四萬冊,比第一天還高了將近四萬廁。

同時,這部不出意外獲得一片好評。

“很難想象一個從未去過大草原的人是如何把大草原的遼闊、大氣磅礴寫的如此入木三分。”

“這本書帶給了我兩方面的衝擊:1、讓我對狼的形象有了一個補充,過去認為狼只有貪婪,兇殘的一面,如今更多為其生命之頑強所震撼。2、人類高唱著“征服”的凱歌,是狼為代表的其餘動物的哀鳴。”

“震撼。學到了很多科普知識,也窺探到了一個民族內在的一些信仰和準則。一個物種的智慧和艱難處境——這物種可以是狼,也可以叫做人。”

看這部書的人可不只是普通書友,很多文人同樣也對這部書很感興趣。應該文壇大部分人都對他的書感興趣——只有他們才最能明白一個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樣,朱子清也是很多作者的書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些看過他書的作者和書評人也不甘人後,紛紛發表看法。

“這部書是一席豐厚的文學細節饗宴。該書隨手翻來,滿頁皆是過目難忘的文學細節。其“質地”的獨特、真實、密集、生動、準確,令人慨嘆。”——著名作者劉峰文。

“千年的原始草原風貌、暴風雪白災黑災、四季草場的變遷、蒙古族牧民的生活習性、狼群的殘忍與溫情,狼的純真與智慧;草原馬、牧羊狗、羊群、忙牛、旱獺、野兔、草原鼠、天鵝、老鷹各自的生活形態與相互關係……形成了各自獨立又緊密相關的無數個精彩故事,勾勒出一幅幅真實的草原生活圖景,逼真而藝術地再現了原始遊牧草原的殘酷與美麗。”——著名書評人孟星華。

幾乎達到了百分百的好評讓這部書的銷量居高不下。一週就賣出去了一百三十三萬廁,被媒體稱為現象級作品。十天之後它的銷量突破了兩百萬冊。

四聯出版社上下一片沸騰,陶應雙大手一揮就準備給大家發獎金。可有句話叫盛極必衰。就在這大好的形勢下,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化研究室的一篇報道把朱子清和《狼圖騰》推上了風口浪尖。

“從史學的角度看,《狼圖騰》中一些論述與中國文化的基本常識不符。對狼的圖騰崇拜只存在於原始的先民信仰階段,且也只是諸多圖騰崇拜中的一種,作者內蒙古民族視狼為圖騰,是對基本常識的捏造。

“圖騰”是西方舶來的概念,圖騰崇拜的核心是認為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緣關係,將其尊奉為本氏族的標誌、象徵和保護神。

但《狼圖騰》顯然缺少這類證據,蒙古人對狼沒有那麼深的感情,更談不上視狼為圖騰。整個蒙古族歷史上沒有明確的圖騰,早期信仰薩滿教,15世紀之後普及藏傳佛教,兩者都沒有崇拜狼的儀式。”

這篇報道一出,頓時就引起了轟動。社科院的人質疑這部書在作假?這可能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