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敘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說到醫院,話題自然而然轉到這幾年老百姓關注的“看病難,看病貴”的上面。從上到下,醫改多少年,從我們外人看來,近些年,看病難的問題,從縣區級醫院這個層面看問題不大,除了有些產科、兒科在高峰時段難入住外,一般時期都能及時入住就診;從市級醫院這個層面情況好像有所緩解,一般入住就診倒也好辦理;從省上及國家知名醫院看病的難度依然難解決。但看病貴,導致有些家庭因病致窮,看不起病的新聞報道時有耳聞,微信上各種籌資捐助的病患者屢見不鮮。

今天剛見過面的初中同學楊成,頭頂上禿了頂,身體明顯發了富,穿了件花格襯衫,精氣神還不錯,挺健談的,現在好像在到處做成人教育之類,混的還不錯。據他說,除了海洛因和軍工產品沒販賣過外,別的多多少少都摻和過。看起來,時間長他也和李學文沒咋接觸。這會兒,直截了當地問李學文,雖然說醫院工作辛苦,但聽說你們醫院大夫獎金挺高的吧?他的朋友就在省上醫院,據說那兒的護士每月獎金都發一萬多元。

我說你楊大炮,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李學文懟了楊成一句後,解釋說,外省咱們先不說了,本省情況他都比較瞭解的,除了省會幾家醫院不愁病人獎金高外,多數市縣級醫院都處在雖然病人多,但各種條條框框太多,造成醫生不敢看,無法看,甚至不知道咋看的地步了。吃的啥苦就先不說了,像他們醫院獎金最多的時候個人沒超過五千元。一年到頭,就沒有法定節假日之說,大夫多點的科室,平均一週就要上個二十四小時通宵班,科室大夫少的三四天就要上通宵。平常還得日常交接班,查房,寫病歷,做手術等等,反正一說頭就大了。

我一聽到這兒就插了句話,說,醫院工作人員獎金多少,可能和一個地方經濟水平、醫院的綜合能力、地理位置等都有很大的關係。咋們先不管了,你剛才說的大夫不敢看,無法看,甚至不知道怎麼看,這究竟是咋回事呢?就是,就是,王民和楊成隨聲附和著。

哎,李學文先嘆息了一聲,先說下大概吧,有的政策我也不一定記得對,反正就拿最近來說。前幾年省衛計委實行了醫務人員“四個排隊”和醫療機構八個排隊制度。記性不好了,內容沒記全,說著開啟了手機,我給大家念念聽一下,具體就是:“所謂醫務人員"四排隊",是指對醫務人員用藥量、抗生素使用量、抗生素中青黴素使用量、患者自費比例等四個指標每月進行排隊,所謂醫療機構"八排隊",則是指對醫療機構的醫藥收入佔總收入比例、門診輸液人次佔門診總人次比例、平均住院費用、平均門診費用、平均單病種(單次檢查)費用、平均住院自費比例、大型裝置檢查陽性率、患者滿意率等八個指標進行排隊,加強監管,嚴格考核,整治"過度醫療"。”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了急還有,李學文喝了口水接著念:“現在醫務人員又實行了八排隊:“醫務人員用藥量、抗生素使用量、激素使用量、目錄外藥品使用量、門診患者輸液人次比例、住院患者輸液人次比例、患者自費比例、輔助用藥及神經營養藥用藥比例。嚴格管理,以杜絕不合理用藥,減輕了患者醫療負擔。”

先不說制定這些條條框框制度效果咋樣,每家醫院在省上、國家的相關比例排名如何。據我瞭解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不多。反倒把醫院、大夫整個半死,每天除了正常看病之外,不僅要瞭解那些藥品是自費還是醫保;那些病人是醫保的、城市居民的,還是新農合的,因為他們報銷比例自費標準又不一樣。城鎮職工、城鎮居民的藥品分為甲乙丙丁等級,新農合病人的藥品分為保內、保外……

李學文看到我們幾個有點不耐煩了,就說,你們頭疼,我比你們還頭疼。不了說我們還要時時學習瞭解經常變化的有些報銷比例、報銷藥品名稱、報銷病種。不僅僅我們要熟悉,你們每個需要看病的病人都要知道自己得的病應該到哪兒就診,不然報銷比例有可能降低,甚至報銷不了不說,有時候得的病不是縣級醫院能診治的,你跑到縣級醫院了要求轉院,他還不敢轉院,向上級醫院轉一名病人醫院要處罰相關大夫一千元,你說那個大夫敢轉啊。這樣造成延誤病人病情的事情屢見不鮮。

現在又在實行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造成醫護人員工作難度、強度增大,大夫、病人無所適從。千分考核制度造成考核專案太多、考核專案太細,每家醫院都在疲於應付各項檢查的基礎上,還要應付新的考核。就更加麻煩了,不說了咱們好好再諞下,再喝上兩盅就歇吧。

後面邊喝著酒,邊吃著菜,李學文經過我們幾個的追問,又說,國家把我們醫院定位為公益單位,除了床位補貼一項外,沒有其他資金來源,但是床位補貼僅僅只夠發放離退休人員的工資,我們醫院一年收入五六個億元,利潤也就二億多,每年近二個多億的工資績效就要靠醫療收入來維持,藥品不讓加價沒利潤了,高值醫用耗材也不允許加價,低值耗材不允許收費,還要往裡貼錢。掙錢的只有檢查、化驗、手術那些了,現在像我們市級醫院只能正常維持一般的經營,對於政府應承擔的基本建設、裝置購置、扶持重點學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補貼、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補貼方面補助很少。許多公立醫院要發展,政府沒有相應的資金,就只能貸款發展,這幾年國家又有了新的政策,不允許公立醫院貸款經營。

資金上沒支援不說,國家又要取消公立醫院編制,鼓勵醫療人才創業,許多大夫紛紛又下了海,在職的也人心渙散,本來人才就不夠,再加上每年要派出人員下鄉、進修,剩下的人就更加捉襟見肘了。

看著拿的幾瓶酒就快見底,我準備讓酒店再取酒時,李學文、王民、楊成極力勸阻下來,說,雖說明天星期六不上班還想喝兩盅,但是像我們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的人,喝酒適可而止吧!既然大家都這樣說了,我也不再勉強,寒暄了幾句後,大家四散而去。

回去後,躺到床上想起飯局上的事腦殼清醒了大半,,思路也格外清醒,乾脆起來不睡了,繼續理下思路。外表上看,政府部門及官方媒體天天在歌舞昇平,說起醫改:今天又降低了多少藥佔比例,耗材佔比,收費結構更加科學合理;明天醫用耗材不允許加價收費了,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後天又說藥品取消加價了,破除了以藥養醫機制。醫療改革者們的初衷是一直致力於解決老百姓的“看病難,看病貴”,每一項改革措施聽起來都是正確的,但最終造成政府、醫院、老百姓都不滿意的結果,這可能與初衷南轅北轍吧。

以前從新聞媒體或社會上對於醫改只是瞭解個大概,經過李學文一介紹才發現站在醫院這個層面看:想辦法掙錢吧?上級部門又說你這個比例高,那個比例不合適;一心想好好看病,減少醫療費用吧?醫院又說不掙錢,沒辦法養活這麼多的人!造成甚至出現醫院職工自嘲比喻說“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尷尬的局面。

我想,公立醫院最起碼國家財政要保證職工基本工資和正常的績效獎勵,不再為柴米油鹽發愁,不再為開出去的藥品、檢查掙不掙錢而操心,正常迴歸到大夫、護士只是想辦法給病人看好病,用儘可能小的成本代價換取老百姓的身心健康,這才是應該做的。記得以前我們小時候去醫院看病,大夫說,能吃藥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現在醫改下來,不管大小病,輸液反倒成了首選。

造成長期國民濫用抗生素危害的癥結到底在哪兒?造成現在醫改越改越亂的結果,這到底是誰之過呢?造成“看病難,看病貴”無法解決的怪圈的緣由到底在哪兒呢?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當中。(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