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專題論政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知道這個訊息的,當然也包括千符鎮乃至東江縣的領導們。

而他們更能明白,登上蜀州新聞意味著什麼。

鄭強坐在家裡的沙發上,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

心裡裝著事兒,平日看得津津有味的新聞此刻也覺得沒勁,“咋個還沒來吶!”

一旁的媳婦兒敷了張面膜,瞥了他一眼,“不是跟你說了多等幾分鐘嘛,急啥子嘛!”

鄭強鬱悶地點上一支煙,“剛剛你也說幾分鐘,這都快半個小時了!”

媳婦兒拍了拍臉,淡淡道:“那你平常說半個小時,也就幾分鐘啊!”1

鄭強:......

好在電視畫面拯救了他的尷尬,“來了!”

-------

“來了來了!”

“搞快!”

虎山村的村民家裡,眾人登時吆喝起來,然後瞬間靜默無聲。

“昨日,一場名為【城鄉思想文化互動交流實踐】的活動,在我省旌城市東江縣千符鎮虎山村展開。”

隨著旁白,畫面從大學生隊伍與虎山村村民那場盛大的相逢開始。閃過了大學生們進駐各家、在田間地頭勞作的場景。

“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立足鄉風文明建設,150名來自錦城各大高校的大學生走進虎山村,與75戶村民結成對子,同吃同住同勞動,將城市文明的春風吹進了鄉村,把新觀念、城市文明、科技知識快速帶到了農村。”

普法培訓、農業科技大講堂、壩壩舞會、職業技術大講堂、辯論賽、趣味運動會等一項項內容在畫面中快速閃過。

“田間勞作、普法培訓、農業科技大講堂、壩壩舞會、職業技術大講堂、辯論賽、趣味運動會, 五天的時間,豐富多彩的活動, 村民們和大學生們從開始的互有摩擦, 到彼此接受、相處融洽、共同進步, 臨別之際,雙方難掩不捨之情。”

畫面飛速推進, 旋即來到了雙方十里相送,抱頭痛哭的場景。

“創造性的舉措充分勾連了雙方的優勢,是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益探索和優秀創新。相關專題報道將於明日下午十四點在我臺新聞頻道科教頻道公共頻道同步播出, 敬請期待。”

說完這句,畫面一切。

“沒的了?”

“這就沒了?”

“咋個這麼短?”

“老子還沒感覺,咋就完了?”

還衝著電視興高采烈地找著人臉的村民們一臉錯愕, 架這麼大的勢,就看了一分鐘不到?

人都是不知足的, 先前覺得上了電視就是燒了高香了,現在又覺得看得真不過癮。

比起他們來, 縣鄉兩級的領導們就要多了幾分淡定,不僅沒有沮喪, 甚至還更加興奮了。

蜀州新聞啊, 將近一分鐘, 對於他們而言,那都是難得的露臉機會了。

若說有什麼遺憾,那就是他們沒有露成臉, 不過這不重要, 都是虛名,真正的露臉不看這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且明天還有專題片,那還能少得了他們採訪畫面嘛!

鄭強舒坦地靠著沙發, 點上一支煙,這支煙,是愉悅的煙。

他的思維也隨之飄遠, 霍千里昨天的建議很有建設性, 他們今天下午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順帶提了一些千符鎮其餘地方的情況, 沒想到好些記者還都感興趣, 細聊了一陣, 還得到了幾個幫忙報道的承諾,若是能藉此開啟局面,這千符鎮的成績, 他的政績怕都是要扶搖直上了。

想著想著,他就笑了起來,這個小霍,真是他仕途路上的福星啊!

.......

第二天,虎山村的村民們又不約而同地去往了村委會。

不知不覺間,他們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只要沒空,上那兒溜達一圈,好像總有些好玩好耍的東西。

村委會的讀報欄上,貼上了新的報紙。

但並沒有關於虎山村的報道。

畢竟那些記者們昨天才做完專訪,哪怕速度最快今天早上印了出來,以虎山村這地理條件,哪怕是請專人在錦城買,也得中午才能回來。

沒有報紙也沒關係,瞧見霍千里跟顧大強這些,村民們紛紛攀談起來,說著昨天蜀州新聞裡的畫面。

那短短一分鐘的畫面,讓他們聊得跟幾個小時一樣。

“霍幹部,給我們整點長點的嘛!這一分吧鍾,比顧老三在床上的時間還短!”

“放你媽的屁,老子時間長得很!”

“沒得事,霍幹部上回喝酒不是說了嘛,男人會承認自己窮、會承認自己醜,但絕對不得承認自己不行。我們都懂得起。”

“你懂你龜兒吃牛屎!”

眾人嬉笑怒罵鬧作一團,顧大強估摸著火候開口制止,然後道:“昨天說了的嘛,今天下午兩點鐘,專題片!”

“不得又是像顧老三那麼短吧?”

顧老三跳腳衝過去,“老子弄死你個狗日的!”

顧大強開口道:“所以說你個瓜貨一天屁話多過文化,現在讀報欄建起來了,多來看哈兒報紙讀點書!專題片, 那就是專門講這個主題的影片,都專門講你了, 會只有一分鐘?”

顧大強一臉鄙夷,把霍千里昨天晚上跟他解釋的話轉頭解釋給眾人,然後迎來一片諸如【村長不愧是村長,懂得真多】之類的誇讚,讓老江湖都有點不好意思。

這一聊的後續就是,沒過多久,全村都知道今天下午兩點那個專題片,長得很!

......

江清月的家裡沒有電視,今天中午,她和江母就在鐵牛家裡吃的,然後坐在一起,一邊幫忙做點剝花生,縫衣服之類的小家務,一邊等著電視機裡屬於他們,屬於整個虎山村的畫面。

昨晚那段報道,將眾人的胃口吊起,但都覺得不過癮。

此刻一邊等待著,一邊興奮地討論著那個專題片會講些啥,會有多長時間,有哪些人露臉之類的。

時間在一聲聲的歡笑中走過,當時針指向兩點,電視裡的畫面便隨之一變。

簡短的片頭閃過,一位女主持人端莊地出現在畫面正中。

“解讀一個案例,提升政務水平。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蜀州論政,本期節目,我們繼續聚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本期節目我們也同樣有幸邀請到了........歡迎二位。”

簡短的開場白過後,主持人就丟擲了一個話題,在新農村建設中,經濟發展上大家都好理解,但對於農村的思想工作,鄉風文明建設,應該如何推進,兩位嘉賓怎麼看?

專家們一頓車軲轆話過後,主持人面朝鏡頭,“近日就在我省,一次城鄉思想文化互動交流實踐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隨著她的話,畫面一轉,虎山村的畫面正式映入眼簾。

渾厚的男聲緩緩唸誦著旁白,“虎山村,地處我省旌城市東江縣千符鎮,是省級貧困村。在國家統籌城鄉發展的方針指引下,省委快速響應,省委組織部遴選了一批優秀大學生,進駐各個貧困村,擔任駐村幹部,來自蜀州大學的霍千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來到了虎山村.......”

旋即旁白用極其簡短的文字概括了虎山村過去一年的發展,然後霍千里出現在了鏡頭前。

“等著收丹參的時候,我就跟村委討論,能從哪些方面入手,進一步提升我們村子的新農村建設水平,改善大家的生活.......當這個想法萌生之後,但還是找不到具體的切入口,於是我們就想,要不做個調研吧!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嘛!”

畫面在那寫滿文字的調查問卷和分析報告的手稿上閃過。

旁白唸誦著:一個村,三個組,一百一十多戶農戶,四百餘份調查問卷,最終形成了這一份一萬六千多字的調研分析報告。霍千里和虎山村村兩委紮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上級的認可和支援。

接著便是縣鄉兩級主要領導在鏡頭前的講述,表達著對虎山村紮實工作的認可,對這個工作思路的支援。

“很支援,從縣鄉到市裡再到省裡都很認可。組織部還專門排了人,為我們協調難點。”霍千里又出現在畫面裡,笑著道:“畢竟這事太大了,根本不是我們一個村子能辦的,沒有上級的支援和肯定,我們肯定做不下來。”

旁白:難點是什麼,就是協調高校的資源。

然後畫面便轉向了高校,高校的領導輪番出現在畫面裡。

蜀州大學的一位學院院長開口道:“學以致用,理論聯繫實際,是大學生從校園走向職場的必經之路,透過這樣的活動,能夠讓他們提前接觸瞭解,提升他們的水平。”

蜀州師範大學一位副校長說道:“現在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少有鍛鍊,透過這項活動,可以讓同學們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而後村長顧大強、村委會成員們都露了把臉,講述了準備階段的種種困難。

畫面忽然一轉,大學生們在灰濛濛的天色中登車的場景和虎山村村民一大早就起來的場景兩頭拉起。

這還多虧了劉曉雨在這邊,讓這個紀錄片多了好多虎山村的素材,她的師父自然笑納了。

很快,雙方匯合,那場盛大的歡迎儀式便拉開了整個活動的帷幕。

中間的那些故事無需再贅述,和先前蜀州新聞報道的故事邏輯一樣,只不過畫面更豐富了些,穿插了不少村民和大學生的採訪。

而這些對比放在一起,更能直觀地體現出雙方立場和觀點的變化。

當趣味運動會結束,畫面切回演播室。

“對於這場活動,我個人感覺很新穎也很有意思,不知道二位專家怎麼看?”

女主持人很好地扮演了一個“花瓶”的角色,將問題拋了出來。

一個嘉賓率先接過話,“我覺得這個活動是極富創造性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他的立意很好,城市、鄉村、先富、後富,我們國家常常在將城鄉統籌,我覺得這就是很好的統籌,也是先富帶動後富的生動體現。”

“其次是成本很實惠。之所以用實惠這個詞,因為農村就講究實惠,這比請那些唱戲的唱歌的,或者一些培訓講課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效果要好。”

“再一個,我覺得準備得很充分。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村子的條件並不好,甚至可以說很差,就連大巴車都進不來,按說不具備接待條件,但是我們的基層幹部不僅完成了,還完成得非常好,這就讓我們覺得很佩服。”

一旁的主持人接了句話,“就像我們常說政策下沉到基層,往往面臨著“去組織化”後交易成本過高的問題,這對我們基層組織的群眾基礎和工作能力是個非常大的考驗。”

她笑了笑,“我這兒還有個小細節跟二位分享一下,那就是他們給大學生住的褥子都是去借來的。”

另一個嘉賓便笑著道:“這也就是我想說的,我們常說有多大能耐辦多大事兒,這話沒錯,但往往成了一些幹部懶政的藉口,我這麼沒條件,上級給撥點款吧!就拿這個路和被子來說,虎山村不具備修路的條件,也沒那麼多錢買這些只用個幾天的棉絮,但是他們的幹部,卻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用最經濟的辦法達到最實用的效果,這才叫有多大能耐辦多大事兒,這才是我們幹部靈活行政的生動體現。”

主持人點了點頭,“其實我們在事後總結中也看得出來,這次的活動,在流程設定上是動了心思了。你看第一天大家初來乍到,就只是單方面的培訓,加深了解,第二天慢慢熟悉了,就是互動培訓,用技術讓大家加強互信,接著第三天就可以加深感情,再到第四天、第五天的密集活動。”

嘉賓贊同點頭,“用群眾聽得懂的話講道理,是我們做基層工作必須把握的一個點。落不了地,那些再高深的學問都是空談,這種形式,尤其是還請來了本土的喜劇明星,顯然我們的農民朋友就要易於接受得多。”

另一位嘉賓道:“我補充一點,這不是一次單方面的宣教或者科普,農民身上也有著傳統文化中很優秀的東西,比如真誠、勤勞、尊老、敬老。學生進農家,在將先進的文化技術、文明禮儀帶到農家去,逐步改變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會學到這些優秀的品質。”

主持人開口道:“我們的記者還記錄了一個畫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說完,畫面切換,出現了村民們陸續走到村委會,聚集在道路兩側的場景。

然後大學生們出來,十里相送,青衫碧草,搭配著小女娃在石頭上的清脆又孤獨的送別,讓人忍不住潸然淚下。

主持人和專家對著這個畫面,又是一通點評,然後主持人收回話題,開始了總結發言。

“在新農村建設中,不少地方對硬體建設情有獨鍾,而對軟體建設容易忽略,而軟體才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所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農村,中國新農村建設的根在農村,啟用一座村莊需要從激發農民的主體意識、創造意識做起,從一座村莊的文化建設抓起。虎山村抓到了點子上,希望未來,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優秀案例,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感謝兩位嘉賓,感謝觀眾朋友的觀看,我們下期再見。”

畫面最後定格在那一百五十名大學生和工作組成員們燦爛的笑容上。

虎山村裡,一戶三口之間,婦人抱著孩子,默默抹了抹臉上的眼淚。

男人鄙夷道:“哭啥子嘛哭!這門長臉的事情,有啥好哭的!硬是!老子出去抽根煙!”

說完男人背過身,走出了房門。

婦人看著他的背影,破涕為笑,呸了一口,“你啥時候轉性了,還曉得抽菸出去抽了!老子還不曉得你!”

她低下頭,捏著兒子的臉,“么兒啊,你運氣好哦!我們要過好日子咯!”

.......

顧家的門口,霍千里放下了手機。

剛給組織部的領導打了個電話,感謝了他的支援和厚愛。

雙方一番客套,沒有說什麼具體的事情,但態度就表明了一切。

他將手機在手裡無意識地旋轉著,看著黑漆漆的夜,精神滿足了,接下來就該是物質了。

丹參,該收穫了!

第一百一十章 專題論政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