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一錯再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事實正如周平所料,魯肅帶著家人來到了九江郡成德縣,找他的好友劉曄。

“劉玄德有仁義之名,善待百姓,曾在豫州散糧救民,離開小沛時更是萬民夾道相送,戀戀不捨,萬般挽留,百姓窮苦而又傾資相贈,其得民心如此,實在令人可嘆!他如今執掌徐州,闢你為治中,你為何拒絕了?甚至還要舉家躲避?”

劉曄對魯肅之舉感到不解。

“徐州乃死地,劉玄德棄豫州而就徐州,可見此人有爭雄之志,只是其在徐州必不能久,既是將滅之人,我又何必應他所闢。聽聞劉玄德在小沛時,曾往豐縣闢請周文安被拒,後又再往,周文安因而追隨在其左右。我如今拒他所闢,他必會再來,因而不得不舉家暫避至此。”

這是魯肅的解釋。

“周文安此人我亦有所耳聞,此人有料事之能,能知天下大勢而又能知人,他既然願助劉玄德,且劉徐州又有勇略,你何言徐州為死地?又何言劉玄德為將滅之人?”

“如今天下已亂,各方爭佔州郡,曹操兩度攻徐,志在奪取徐州。袁公路今在九江,而自稱為徐州伯,亦必爭徐州。以徐州之力,必難抵擋,終將敗滅。”

劉曄卻不贊同魯肅之言,搖頭道:“不然,曹操與呂布相爭於兗州,無暇東顧,袁公路雖有奪徐州之心,但他如今正在攻奪江東,恐怕也一時無力攻徐,徐州何來死地之說?”

魯肅反駁道:“呂布雖勇,而曹操多謀,又有袁本初兵馬相助,必將能勝。曹操穩定兗州之後,必將三伐徐州,子揚以為,劉玄德與曹操相比,孰強孰弱?誰可勝出?袁公路雖遣兵攻奪江東,但其兵馬眾多,若要集兵攻徐綽綽有餘,又怎會無力!”

劉曄想都不想便答道:“當然是曹強劉弱,但陶恭祖在徐州時尚未棄州覆滅,劉玄德又何至於此?”

“此一時彼一時,陶恭祖在時,徐州兵馬皆聽其調令,而如今徐州兵馬相雜,臧霸擁兵自強於琅琊,曹豹據兵於下邳,恐難聽劉玄德之令。陳元龍麋子仲等人雖鼎力相助劉玄德,而在我看來,當今徐州內憂外患之劇,非劉玄德所能守。”

魯肅此時只知道劉備任陳登為廣陵太守,並不知道劉備已經讓臧霸當上了琅琊相,更不知道周平的誘袁術來攻而伏擊斷其糧道之策,如果知道,恐怕就不會這麼認為了。

劉曄也不知道,他仔細想想,覺得魯肅所言有理,徐州現在確實挺亂的。

內憂外患之下,劉備要想守住徐州,難吶!

“既如此,子敬,當今天下豪傑並起,以你之才,將來必有可為。如今在廬江有鄭寶、張多、許乾等人各自擁眾,其中以鄭寶最為驍果,擁眾最多,處地最肥,你可速往依之。”

劉曄知道魯肅有才有智,缺的只是展示才智之機。

魯肅想了一會,覺得目前去投鄭寶也好,以自己的能力,將來必有大前途,只是家人牽絆:“只是家祖母與母親……”

“你家人可暫居此處,待你安穩再接去不遲。”

“如此便麻煩子揚照看吾家人了!”

魯肅在劉曄家待了幾日,告別家人與劉曄,去巢湖投奔鄭寶。

…………

周平帶著張武,一路詢問,終於來到一座小院門外。

據說,陳矯就住在這裡。

院門沒關,周平將馬交給張武牽著,走到門口,看到院裡有一位年輕美婦,懷裡正抱著個一兩歲的小孩。

“請問,陳季弼可是在此?”

年輕美婦聞聲轉頭來看,卻見是一位陌生而又俊美的男子,不由臉上微紅,剛要回應,屋內卻已有人大聲答道:“何人找我?”

緊接著從屋內出來一個男子,看年紀似乎比周平大二三歲。

“你找我?”

陳矯仔細看著周平,確定自己並不認識。

周平料想此人便是陳矯,趕緊拱手道:“沛國豐縣周平周文安,聽聞季弼兄在此,特來拜訪!”

“你就是周文安?”陳矯遲疑片刻,才又急忙說道,“快,請進來。”

顯然陳矯聽說過周文安之名。

年輕美婦此時抱著小孩進屋裡去了。

周平進到院內,張武牽著馬候在門外。

“季弼兄,此前聽說你去了江東,卻不知已來了東城,若是早知,當早來拜訪。”

其實周平是聽魯肅家的管家說陳矯剛從江東來此不久,所以才會如此說。

“江東如今戰亂,我到此不過二三月,聽聞你已隨劉使君在下邳,來此遠縣,不知何為?”

因為東城距離郯城和下邳都很遠,又是徐州邊縣,所以陳矯稱為遠縣。

“實不相瞞,劉使君有治亂安民之志,如今正是慕求賢才之時,本欲闢請東城魯子敬為治中,只可惜,我到此地時,魯子敬已經離家,不知何往。”

周平說時頗顯失落。

陳矯說道:“魯子敬此人家富而好施,又深有謀略,確實堪任治中。”

“訪子敬不得而能遇季弼兄,也算使君有幸,周平有幸,以兄之才名,亦可任治中,請季弼兄務必隨我回去,助使君安治徐州,扶救萬民!”

周平又對陳矯拱手而言,態度之懇切,令陳矯微微動容。

可是,在周平滿懷期待的眼神中,陳矯卻搖了搖頭,嘆聲道:“晚了!”

“什麼晚了?”周平有點莫名其妙。

沉默片刻,陳矯才答道:“廣陵陳府君前日已派人來,闢我為廣陵功曹,我已答應陳府君。君子言諾必行,我正收拾行裝,準備明日便去廣陵,使君厚愛之恩,只怕陳矯不能報了!”

原來是被陳登搶先了一步。

既然他已經被陳登闢為功曹,劉備不可能奪陳登的人,而且也奪不去,周平不好再勸。

若是勸陳矯舍陳登而就劉備,那就會得陳矯而失陳登,得不償失了。

陳矯是廣陵東陽人,本來姓劉,後來被母家陳氏所養,因而改姓為陳。

而他卻又娶了劉氏本族劉頌的女兒,他與劉頌本為近親,此事後來被徐宣所非議,但曹操愛惜陳矯之才,說是建安五年以前之事,一切勿論,壓了下去。

先訪魯肅而不得,後遇陳矯而又失。

周平此刻的心情,不只是失望,幾乎是絕望了。

自己這一趟恐怕要白跑,這人才不好求呀!

但不求又不行,劉備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才,文才武將都缺。

陳矯看到周平頹喪之態,若有所悟,臉上微喜,道:“使君求賢之心如此,我薦一人,必可勝任治中之職。”

周平聞言大喜,不管陳矯推薦的是不是歷史名人,他這樣的人才推薦之人,必然不會差,忙問:“何人?”

“琅琊諸葛瑾。”

“哈哈哈……”周平突然大笑。

陳矯疑惑問道:“文安為何發笑?”

周平停住笑聲,答道:“我真是急昏了頭,怎麼就將諸葛子瑜給忘了!”

“文安竟也認識諸葛子瑜嗎?”

陳矯此時更加疑惑了,諸葛瑾避居江東已有幾年,這個周文安怎麼也會認識諸葛瑾呢?難怪人們傳說此人能知天下之事,識天下之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聞名而未謀面,他如今也是在江東吧?”周平微笑問道。

“不錯,他在吳郡曲阿,此前我曾與他相遇,與之相談,知此人之才甚勝於我,且其為人至孝,更加堪任治中之職。”

“如此說來,我須急往拜訪,莫要再錯失此人。”

第二日,周平與陳矯一起上路,要先往廣陵,然後渡江過曲阿。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