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臧霸的選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臧霸猶豫片刻,方才說道:“霸劫道救父而逃難東海,身為賊寇,幸得兄弟們信任,如今聚於一處,推我為帥。霸本亦願投身於使君麾下,只是這些兄弟既然推我為帥,我自然也要為他們著想。霸本無大志,只想安於一隅,讓兄弟們有個活命之地而已。”

周平聽出了臧霸拒絕的意思,只好寬慰道:“宣高兄放心,琅琊之地,甚至是青州之地,以後都將是你們泰山兄弟的安身休養之地。如今劉使君執掌徐州,而袁術自稱徐州伯,不久必來攻奪。使君麾下雖多勐將,只是精卒尚缺,到時還希望宣高兄帶領兄弟們前來相助,拒敵保州,使君必不會薄待你們。”

臧霸當即回道:“使君待霸恩厚,霸豈是忘恩負義之徒!袁術若是舉兵來攻,霸定會領兵相助使君,請先生和使君放心,霸對使君絕無二心!”

周平理解他的選擇,畢竟臧霸手裡有一支八千多人的兵馬,而劉備現在只不過是一個剛來徐州上任的州牧,還沒有強大到讓他甘願屈身認主的地步。

如果認劉備為主公,成了他的部曲,他令你去哪你就要去哪。而當他的附屬,則是我可以聽你之令,但是我要紮根在琅琊。

就如張繡在南陽附劉表一樣,也跟劉備投袁紹和投劉表差不多,只是附庸關係,而不是主臣關係。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只要臧霸不會背叛就好。

許褚陳到和張武三人皆勝,各得一萬錢,臧霸也給吳老五和嚴眉各賞了一萬錢。

周平在開陽待了三日,這期間常與臧霸孫觀孫康等人相談,深知這些人身上雖有草莽之氣,卻都是忠義之人。

許褚陳到張武等人武力更是令那些泰山士眾歎服,尹禮還總是找許褚喝酒,二人脾性似乎有些相投。許褚這個俠客頭子,跟這些人很容易就混到一起。

當尹禮和吳敦知道許褚手下跟著兩百多個遊俠劍客時,對他更加敬佩。

他們又一起談論起當年打黃巾之事,聽到許褚拉著牛尾倒拖一百步時不禁連連驚歎。

嚴眉卻是拉著張武去練習騎射,平日不太理人的張武,對嚴眉卻總有許多話說。

只有陳到不喜飲酒,時刻跟隨在周平身後,似乎接替了張武的差事。

周平等人離開時,臧霸帶領眾人送出城外。

“宣高兄,使君即將遷往下邳,我不能在此久留,日後若有機會,必再來相聚。”周平對臧霸拱手道,“我來此之前,使君曾有叮囑,希望宣高兄務必要約束手下士眾,莫要再搶掠百姓,使君之民亦是兄之民,當同心相護。若是資糧有缺,使君會盡力輸送,望宣高兄謹記!”

臧霸拱手應道:“霸謹記使君之命,必不會再讓兄弟搶掠百姓,若有違者,我必重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募兵之事,宣高兄也要儘快去做,三個月內能召募到五千人嗎?”

“只有三個月時間,使君又要精兵,要召募到五千人似乎……”臧霸面露難色。

募兵也不是那麼簡單,不是登高一呼,立刻就有成千上萬的人來應募。

而且,來應募的很多人一般都是家裡無糧又少田,為了一口吃的才來當兵,這些人大都年長體弱,上了戰場一般都是充人頭,有時候甚至還會因為害怕而退走,從而亂了軍心。

周平想要的是那些年輕力壯的精兵,這樣的精兵要想在三個月內召募到五千人確實很難。

泰山和琅琊較多山地,百姓體質比徐州其他郡國都要好,臧霸等人又是泰山人,又在琅琊多年,召募兵士比劉備還要容易一些。

“三千、兩千也可,只要是精兵。”周平又說道。

“我會盡力。”臧霸答道。

“好,諸位,保重!”

周平又與眾人拱手作別,帶著許褚陳到張武三人拍馬上路,向郯縣揚塵而去。

望著周平等人遠去的背影,孫觀說道:“宣高,真料不到,以前陶恭祖都沒待咱們這麼好,劉玄德這才剛到徐州,就將琅琊給了我們。”

“是啊,你們覺得周文安說的話可信嗎?”臧霸也舉目望著漸漸遠去的背影。

“是否可信,很快就能知道,只要蕭建真的離開琅琊遷任彭城,你真的當上了琅琊相,那就可信。”孫康答道,“周文安這個人很有見識,他既然能提前料到董卓將亡,又能料到曹操將要接掌兗州,還料定曹操可以擊敗黃巾,可見這個人真的不簡單。”

周平跟他們提起過自己之前預料的那些事,還詳細分析了原因,就如當初跟劉備分析的一樣。

孫康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說道:“劉玄德心存仁義,又有雄志,他得此人相助,又有如此多勇勐之將,依我看吶,如今這亂天下者必是曹操,而平天下者必是劉備!”

尹禮這時也湊過來說道:“我聽說劉備離開豫州的時候,數萬百姓夾道相送,甚是不捨,許多百姓以物相贈。而劉備卻嚴令士卒不許收受,說是災年未盡,百姓生活依然艱難,讓他們把東西都留著,這個人對百姓是真的好!可那曹操,卻殺了徐州那麼多的百姓!”

臧霸感嘆道:“是啊,仁義如玄德者,當世少有,如今他待我恩厚,他有恩於我,我必報之以義,此乃我們為人之本。你們都準備一下,待蕭建離開琅琊後,我們就開始替他募兵。”

孫觀和孫康都點頭贊同。

臧霸不是傻人,他為人是念恩義,但也得讓他見到實恩才行。

蕭建如果不走,琅琊就不算給他,那他也就沒有受恩。

而此時在莒縣的國相府(太守府),田豫正坐在廳內,上首坐著的人正是蕭建。

“聽說劉使君要將州府遷往下邳了?”

客套完之後,蕭建對田豫問道。

“正是。”田豫答道。

“劉使君仁德之名遠揚,我敬慕已久,只是使君此前與陶恭祖在郯縣時,我已在此處,無緣相見。如今有他執掌徐州,我徐州百姓將得安寧啊!”

蕭建含笑說完,田豫卻只是靜靜地看著他,並未答話。

沉默片刻,蕭建問道:“使君讓你來此,不知是有何事?”

田豫這時微微一笑,答道:“使君讓我來救你。”

蕭建聞言大驚:“救我?如何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