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文殊下世鎮五龍,諦聽諱口不深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童子領了法旨,出門將日阿接引而來,回來稟告菩薩道:“菩薩,這人有些奇怪,沒了鼎爐,又未修成不生不滅之身,真靈就在此中徘徊,也不去往幽冥世界,真是奇怪。”

文殊師利道:“不奇怪。這人來歷不凡,是大慧根之人,一身功德,已近圓滿。卻不知為何遭了劫難。童兒,你且去南海,求幾根青竹來。”

童子領命,便去了南海,不日而回。

文殊師利又取來供奉在五臺山道場香爐中的一把香灰,為日阿塑了一具香火身,再用南海求來的青竹,給他定了有形。

日阿從迷茫中清醒,見到文殊師利,便問道:“可是道友救我?這裡又是什麼地方?”

文殊師利道:“這是五臺山,是我修行道場。我看道友,也是修行有成之人,因何會這般模樣?”

日阿嘆息連連,說道:“我本是清淨修行人,自在山中客,因聽了他人祈訴,離山入世,哪想卻被捲入了一場紛亂之中。就此遭了惡劫。”

日阿便將龍天大世界,五龍大擺惡陣之事,說與文殊師利聽來。

文殊師利嘆息一聲,說道:“原來如此。那真龍得天獨厚,生而有大神通,卻不知自戒自律,如此肆意妄為……道友,聽你說來,若你不是可憐那三族,也不會遭此大難,如今你可曾後悔?”

日阿搖頭道:“不後悔,不後悔。此乃我輩中人,當做之事。如何有後悔一說。”

文殊師利點頭道:“不知道友如今有何打算?”

日阿道:“本來以為,此劫難脫,只能入輪轉再尋機緣。沒想到如今被道友所救,再塑鼎爐。暫逃得這一劫。日後只能再尋機緣,回那龍天世界,尋那五龍了結因果。”

文殊師利道:“我知道了。道友且安心在我這道場中靜修就是。”

日阿拱手道:“多謝道友了。”

說完,拜別菩薩,便自尋清淨洞府,煉養鼎爐去了。

日阿離開之後,文殊師利忽然對門下說道:“聽此人說來,我心亦有感觸。龍天世界,不依天律,以神通干擾天相,以神通欺壓無辜,此為我佛摒棄之事。門眾聽來此事,不知有何做想?”

有一阿羅漢上前合什道:“菩薩,那位日阿道友,所行所為,都是當為之事。因此而應劫,我等見之,不能不管不顧,應當助他一臂之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又有一個旃檀使者說道:“我佛教誨,勤修善法,少修神通。雖是正勸。但無可奈何之時,也當有降魔神通。弟子自認為有降魔神通,願代替那位日阿道友,入龍天世界一走。”

五臺山門下,不少人自告奮勇,願去龍天世界,尋那五龍理論一番。

文殊師利卻道:“法身不下凡塵,若爾等要去,也需化身入世。而那五龍,卻是天生大神通。你等就算去了,又怎是他們的對手?”

有人驚訝問道:“菩薩,難道連你去了,也奈何不了他們嗎?”

文殊師利道:“你所說奈何,是為如何。我不知道。但昔日世尊贊說,文殊師利當為智慧第一,韋馱菩薩,威武第一。我當時聽來,殊勝歡喜。”

眾人若有所思,文殊師利又道:“那龍天世界,總還是要去走一遭。此次下世,不知誰願隨我前去?”

眾人聞言,大吃一驚,沒想到菩薩竟也要下世一走。

眾人正在吃驚時,忽有一人說道:“菩薩,弟子願隨你前往。”

文殊師利道:“善財童子,你不在紫竹林中修行,怎來我道場?”

這童子,正是文殊師利弟子,那位五十三參得成正果,後隨觀世音菩薩隨緣救度的善財童子。

善財童子呵呵笑道:“今日無事,就來拜見老師,沒想到趕的湊巧。而且那龍天世界,昔日我隨觀世音菩薩曾經去過,有些熟悉,剛好給老師引路。”

世間所說,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化身。有一化身,就是龍身,去的正是那龍天世界。

文殊師利笑道:“如此甚好。”

又有一人說道:“菩薩,我願隨菩薩入世一走。”

文殊師利道:“聆善行者,你為何要去?”

聆善行者,也是這五臺山中一位高真修士。而此人也是天生神通,大是不凡。

這聆善行者說道:“我號聆善,只能聽得善者心聲。與心同喜,與心同悲。菩薩啊,我剛才聽到那日阿道友的心聲,幾多慈悲,幾多憐憫,幾多無奈。他看到了枉死之人的悲傷自責自怪,他無力回天之時自怨自哭。我心與他相同,怎能不代他一走?”

文殊師利點頭道:“原來如此,那便算你一人。”

這五臺山中,修行者眾,願隨菩薩下世的人,是不是很多?

一般人想來,既然菩薩開口,那去就去唄。隨菩薩不但能全一場功果,也能在菩薩面前混個臉熟,豈不是兩全其美?

這麼想就錯了。

能入道場修行之人,都有大福緣在身。但他們為什麼不願隨菩薩下去呢?

因為法界之中,一應所有,隨想即來。有無窮快樂。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是這般說的。

在人間,有一對師徒,弟子後來者居上,先他老師一步,上行法界。而他的老師,因福德不足,又輪轉了幾世,才去了法界。一入法界,恰巧師徒相見。

本來師徒相見,幾多唏噓,幾多感慨,應好好敘舊一番。

但這弟子,只是給老師打了個招呼,就匆匆離開了。。

這老師起初還不明白,後來問過旁人,旁人是這般告訴他的:“在這裡,有太多的快樂,你那弟子,忙著去享樂,哪有時間浪費在跟你敘舊上?”

從這個小故事,可見法界與凡世的區別。在法界之中,喜享清福安樂,可自得滿足。願清修向上,自可得無有煩惱。

但一入世間,就再難得清淨身,雖有福緣相隨,但一旦因果糾纏太多,就難以回來。有清淨不享,誰又願意入世一走呢?

所以文殊師利相問,便只有善財童子與這聆善行者,願與他前往。

如此,文殊師利,便帶著善財童子和聆善行者,化身去往了龍天世界。

諦聽將這一段故事,說到這裡,忽然住口不說了。

師子玄正聽的津津有味,諦聽忽然不講了,不由問道:“尊者,怎麼不講下去了?”

諦聽說道:“後面的事,有些忌諱,不好多說。”

師子玄腹誹道:“又是講半截,吊人胃口。”有些無奈道:“總要說個明白啊。菩薩入世之後如何,那五龍又如何?”

諦聽道:“有菩薩出手,那五龍自然沒有好日子過了。菩薩施計,巧取五龍龍珠,將五龍肉身,鎮壓在五臺山下。並有言說,等五龍能夠真行懺悔自己所做所為,並且囚滿五百年,才有脫困之日。”

師子玄說道:“原來如此。難怪你說出了大事。菩薩取走五龍龍珠,是為鎮壓這五龍神通,讓他們不能再作惡。等五百年期限一滿,這龍珠還是要還回去的。”

諦聽點頭道:“正是,正是。算到如今,那五百年期限,應該已經將滿。但現在龍珠卻丟了,菩薩如何能不急?到時龍族若前來討要,豈不是失信於人?”

師子玄雖然不滿諦聽不將文殊師利如何入世鎮壓五龍之事,詳細說來。但總算是明白了前因後果。於是問道:“既然是這樣,尊者你是否要離開?先去尋那龍珠?”

諦聽說道:“不用離開。我剛剛已經探查過,這龍珠和我所要尋之人,恰巧都在這大浮離世界之中。你說有不有趣?”

師子玄聞言,不由大吃一驚,暗道:“有趣什麼?此方世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什麼時候神仙滿地走,至寶多如毛?不合理啊!”

想了想,師子玄說道:“說不上有趣。但是太巧合了。”

諦聽嘆道:“是啊。太巧合了。總感覺有些不對勁。罷了,不多說了,你不是要出去嗎?那就走吧。整天呆在這裡,悶也悶死人了,還是出去散散心吧。”

於是,師子玄與諦聽,二怪,便出了門去。

……

說是出門,實際上就是閒逛,師子玄對玉京一無所知,二怪更是兩眼一抹黑。而諦聽也不認得哪裡有趣好玩,只是隨著人流走。

師子玄也樂得如此,俗世自有俗世的精彩和熱鬧,不用想多的,就往人多的地方走,準沒錯。

行過幾條街,忽然聽見有人喊道:“平天大聖要開壇**了,機會難得,大夥快去看看吧。”

接著,就有人驚呼道:“可是那個點石成金,跟閻羅王搶人的平天大聖?”

“快走,快走。機緣難得。我家正好有一個病人,如果能去求一道符水,那可是天大的幸事。”

呼聲過後,立刻有許多人響應,匆匆就往前奔去。

熊大黑聽的莫名其妙,卻嘟囔起那名字,說道:“這是誰啊。怎麼這麼大的口氣,竟然敢叫平天大聖。俺們都在天下過活,他說自己平天,這不是自比天王老子嗎?”

章青笑道:“大哥,這你就不知道了。出來混,想要揚名,你有沒有手段,倒在其次,首先看的是你會不會給自己打名聲。起個響亮的名號,讓人聽著,雖然不懂是什麼意思,總之讓你覺得很厲害就是。這樣才會讓人信你。”

熊大黑疑惑道:“這怎麼聽著,跟山寨拉人入夥差不多?那時你我兄弟起個金花銀花大王,比起這名字,豈不是弱爆了?”

章青點頭道:“差的太遠了。”

師子玄聽二怪說來,不由笑道:“既然你們對這人這麼有興趣,我們不如去看看熱鬧。看看這平天大聖,是真有本事,還是故弄玄虛,欺世盜名。”(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