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寒山拜謝師子玄,萬千寺觀老僧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代國師的道號,唯二字,玄胤!

師子玄聽到這個道號,薇薇吃了一驚。

因為這個道號,太熟悉了。是四師兄徐長青的道號。

當日自從徐長青帶著師子玄去道宮入簶,沒有道別,就離開了,一走三十年,祖師開壇**之時,他也沒有回來過。

師子玄當時也知道,四師兄是離山去了,去向行蹤不明,這也很正常。因為“玄”字輩長在清微洞天之中修行的,就只有六師兄李秀一人。

這代國師,會是徐長青嗎?

這個念頭只是在他心中一閃而過,隨即便否定了。聽司馬道子所說,那國師的性子,行事風格,實在是與徐長青的行事作風,大相徑庭。

而且天下修行人無數,排輩定字,撞車的也不少。

就如天下道觀之中,叫清風,明月的道童,多不勝數。

司馬道子帶著師子玄進了正殿。也沒有稟告,直接進了去。

道一司的大殿之中,不供道像,也不供佛像,法壇之上,空無一物,只有一個香碗,其意為供奉天地法界。

但師子玄進寺的時候,第一個被吸引的不是法壇,而是法壇前散盤在蒲團上的僧人。

這僧人身材短小,眼小鼻塌,五官不正。用面相來說,不要說是飽滿,任誰看來,都是一副醜相。

但這僧人,外相不是成年人的相貌,更不是老年之相。而是稚童之相。

師子玄一直以為,德名滿天下的寒山大師,會是一個老態龍鍾的和尚。沒想到竟然是個小和尚。

不能說是小和尚,而是鼎爐不老,外相由心化傳。

面前的和尚雖然看起來像是孩童一般,但師子玄自然不會以貌取人。

“晚輩師子玄,見過寒山大師。”

師子玄上前拜見,做的是向長輩請見的禮儀。

寒山大師笑呵呵,開口卻是童相老聲,說道:“起來,起來,不必多禮。”

看了一眼司馬道子,說道:“我有事想跟師小友私下一說。”

司馬道子會意道:“好。大師若是有事,請喚我就是。”

說完,司馬道子對師子玄眨了眨眼睛,其意不明,師子玄也沒看出來是什麼意思。

司馬道子離開後,寒山大師起了身,對師子玄大拜見禮。讓師子玄嚇了一跳,連忙上前扶起,說道:“大師這是何意?”

寒山大師道:“此舉當拜。是多謝小友慷慨佈施。”

師子玄微怔道:“大師這話是何意?我並沒有佈施啊。”

寒山大師道:“如何沒有?昨天司馬道友前來相告,道友所提生財之道,卻是一門能然天下修行人自給自足財路。雖非佈施,卻更勝佈施,讓天下僧道不會因錢財之事而發愁。”

師子玄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大師這話可說的我不好意思了。我心中並無這個打算,錢財之事,也是我自己有所用處。再說來,就算能搬得天下金山,也只會讓貪婪的人更加貪婪,絕不了人心貪慾。金錢關,終究好要自己破來。”

寒山大師點頭道:“小友正解。但話雖如此,卻大利天下僧道。日後天下佛道立觀建寺,也可以自家出一部分。總不至於讓信眾全出善資。”

寒山大師的話中,師子玄聽出了一絲憂慮,不由問道:“大師有何擔憂,不放說出來?”

寒山大師也不拐彎抹角,點頭說道:“是。貧僧的確是有憂慮。我觀如今天下寺院道觀,實在太多了!”

師子玄不由奇怪道:“道觀佛寺多一些,這不是很好嘛?非但是佛子道子修行之地,也可以鎮壓一方風水,為眾生大開方便之門,這是好事啊。”

寒山大師嘆道:“是好事,但未必沒有壞處。世間事,有得有失。道觀佛寺,越來越多,佛像道像,越修越是宏偉,如此已偏離立像的本意。”

都是修行之人,自不必多說。無論道觀佛寺,供奉道相,修行人拜之,都是奉敬先賢祖師。而信眾參拜,是為了方便修行,拜相而近法。

但寒山大師如今在道一司中主掌天下佛道兩家,不經意間,統計了一下天下佛道兩家的道觀佛寺的數量。不算不知道,算起來,竟有四萬一千之數,所佔山林田地,不計其數。而折算起修建道觀佛寺,立像金身。這是多少金錢?

話說回來,寒山大師憂慮的是不是沒有道理?佛寺道觀數目龐大,也證明了佛道兩家**昌盛,佛子道子弘法有功,這是好事啊。

但寒山大師說道:“盛極必衰。法根深重,普世長存,不在一時昌盛。此一時昌盛,未必不是為未來留下禍因。如今人心向善,心思單純。但日後呢?若有一日,生民眼見自己立身之地,耕種之田都沒有,而佛寺道觀,卻宏偉壯大,處處可見。法像金身,一座比一座高大,一處比一處多來。會不會有怨言?”

師子玄聞言,神情肅然,仔細一想,點頭道:“會!”

寒山大師反問了一句:“因何而怨?”

“非利己之利益無形。不知不聞,但見眼前差別,自生嗔恨怨憎之心!”師子玄說道。

師子玄為什麼這麼說?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之前說過。佛寺和道觀,修建的時候都不是隨意修建的。都是高僧大德,有道真人,擇取地脈,定風水格局。而寺院道觀諸像開光,便有真仙佛菩薩在上面留下神識化身,也可以為一方增福增持。

這樣會帶來什麼好處呢?

好處很多。

比如說,天災較少,有災也可化險為夷。一方風調雨順,此方眾生行事諸多順利。病疫少發,即便發病,也會很快遏制,無形消散。

這都是無形利益。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存在。

但人身鼎爐,乃肉眼凡胎。對無形利益,看不見,摸不著。會有人相信嗎?

當然有,但信者少之。完全不信的也有,會嗤之以鼻,完全否定。而大多數人,會屬於信虛玄之事,但卻半信半疑,利益自己之時,會虔誠信服。若非利益自己之時,則會大多否定。

眼見為實!

世人準則莫過如此。但很多時候,眼睛是靠不住,此為見知之障。

所以,寒山大師十分擔心,日後人心再變,利益之心太重之時,會見佛寺道觀,修的莊嚴,法像修的金身無數,浮屠高立,生出種種諸如:“修的再漂亮的金身,修的在多的寺,能解決什麼問題?有這些錢財,不如給窮人多發些救濟,多修一條路來的好。”等等言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種言論對不對?

說不出對錯。

以錢資修橋鋪路,利益現在,方便行路,對子孫後代也有利益。這個對的,也是一樁大功德。

但造寺立觀有沒有好處?也有,但卻是無形利益。他切實存在,但卻不可見,不可聞。同樣也是大功德。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

當天災出現,例如洪水頻發之時,眾人搶險救災,但搶堵無用。洪水眼看就要坡堤決口,但水患突然卻莫名其妙的退下去了。

人會如何視之?

有人會說:“人定勝天。這是眾人搶險之功。”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沒經歷過洪水的人,絕不會想象到,當天災到來之時,人力真的是太弱小了。再高的堤壩,再多人的搶險,在洪峰巨浪拍打過來的時候,都如土雞瓦狗一樣,不值一提。

而在這時,人能做什麼?

什麼也做不了。只能求老天爺保佑了!

老天爺會保佑嗎?

不會。

天道無私。眾生所受,莫過眾生所做。

問洪水為何而來,為何不見風調雨順。

且不問,為何要開山伐木,破地脈,壞地器。前因種下,天災來臨之時,也莫怪老天。

正所謂:不怨天,不尤人!

如此,世人大多只看眼前利益,不見不聞,便視之不存在。

這樣一來,會導致什麼結果?

寒山大師說的已經很清楚了,盛極必衰!

但見道觀佛寺,一座比一座宏偉,法像金身,一座比一座高大。

自會有人問,憑什麼?

憑什麼沒利益回報,要建這麼多道觀佛寺,佔用耕田土地不說,還要花這麼多金錢?

有如此質疑,便會以同樣心態對待佛子道子。

如果我們見一個修行人,這人穿的很差,衣著很簡樸,修行環境很艱難。很多人都會很佩服的說,這是真修人啊。我們要敬重!

同樣還有一個修行人,穿著打扮,十分華美,出行排場,規格很高。修行道場,也修建的宏偉莊嚴。

別人看見會怎麼看?

不會怎麼看,但大多數人都會問上一句:“就這樣的,還是修行人呢?”

話說回來,修行人應該怎麼樣呢?

是不是只有苦修才算是修行人?

自然不是。

各人緣法不同,修行法門也不同。

比如有人這一世修貧苦。這一世修行,就要做窮人,苦修磨鍊自己。而有人此世修的是榮華富貴。就是要經歷見證世間一切誘惑,功名利祿種種,所以這一世得富貴榮華,以此印證修行。

這是各人的修行,自知自行。

同修之人,自然理解,也不會生出異念。

但別人不會這麼看。質疑是免不了的。

這樣一來,會導致什麼結果?

疑法!

種種質疑,會亂了人心正信。如此疑法,與佛子道子,其實並無損害。但卻斷絕了疑法者修行入道的機緣。

而佛寺道觀,本來就是給眾生大開方便之門的地方。若因此而使得世人因此而疑法離道,反倒是適得其反。(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