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大師滿地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大師滿地跑

此兩章為交代前情,為什麼離開朝陽區。

有人說,朝陽區有三萬個活佛。這話有點誇張,但號稱大師的恐怕不止三萬個。在明星的圈子裡,如果你沒有一個上師,彷彿就不好意思出席飯局;如果你沒修某個法,彷彿你就低人一等。

在我們小區,有幾個給某位明星當助理的年輕人,有一次在蔡大媽組的飯局中,他們談到某位明星正在修“斷舍離”,把家裡多餘的東西都丟掉,年輕人們覺得明星太高尚了,這麼好的東西說丟就丟了。我心想:其實這就是浪費,如果不是這位明星裝逼,就是她的“大師”亂說。

還有一次飯局上,聽說某位名叫什麼央宗的“活佛”要來,來了後一看,雖然穿著僧袍,卻是典型漢人形象,他一開口,“川普”——四川普通話,其行為舉止,裝腔作勢,難以盡述。

還曾遇見一個穿著道袍的傢伙,把八卦中的巽(un)念成(yi)卦,我差點當場噴飯。

雖然我不太懂宗教,但我知道按中國的宗教法規,傳教僅限於宗教寺觀堂等固定場所或信眾家中,滿大街傳教的大多不是真的。其實,也這不怪明星們淺薄,你看現在年輕人,自己不信基督,也沒受過洗禮,但結婚偏要到教堂,找牧師證婚,時尚而已。

其實,宗教信仰是每一個人的需要。人生如果從結果來看,最終走向死亡。如果我們沒有能力探究出死向何去的真相,就不如相信一個現存的答案,西方或者天堂。

提出解決生死道路的方案,是每一個宗教的內容。因為無法實證,所以永遠不敗。究竟有沒有可供證偽的方法,抵達生命的真相?如果有,成功者在哪裡?結論是什麼?我們普通人可重複驗證嗎?不要談哲學、不要談思想,只要方法並得到結果。這就是“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真正的“大師”是什麼?應該是窺得生命真相的人。這個生命應該包含三層含義:一是人生,除了活著的時間,還應當包括生從何來、死向何去。二是眾生,除了人,還包括一切動物靈性。三是宇宙生命,執行規律及生成和滅亡的時間和方式。如果說易經能夠解決人活著時的人生執行方向,但生前和死後便無法預測,所以,它解決的問題有限,難以獨立成為宗教的主體。

現在很多大師被證偽,包括香港甜甜的風水師、江西耍蛇的氣功師、法輪功的李宏志、號稱藏秘的張海,但未被證偽的所謂大師滿街行走,也許他們中的許多人可以被證偽,但內心強烈的宗教需求,使人們不願意相信他們是假的,沒人證偽而已。他們中有些人是宗教的表演者,是故作神秘的魔術明星。

從功利角度而言,假如說人死如燈滅或死後有靈魂,你願意相信哪一個?假如說世上無高人或大師就在你身邊,你願意相信哪一個?估計大多都願意相信後者,主要是相信後者能給自己帶來利益。

想到這裡,我對自己的職業頗有驕傲。雖然自己也虛張聲勢,但畢竟70%的準確性,遠比虛無飄渺的怪力亂神誠實。

當然,這些人中也不是沒有奇人。有一個斷手的方術師,大約60多歲,號稱是青城山學藝,因為住我樓下,偶爾飯局碰上,所以有所交往。他看到我經常拿本古書,就以為我是讀書人,也邀請了我到他家去喝茶。

他家裡正中有一個神壇,四周供品香爐符篆,他會走陰神,也會一些符咒之類。他說他小時候得了次病,發燒昏迷了三天,一個“端公”救活了他,然後,他就會走陰神了。也就是說,他自稱他會走進鬼魂的世界,讓亡魂的思想從他嘴裡說出來。文革時因“破四舊”被紅衛兵把手打殘了,以此證明神靈是不存在的,因為沒有力量能夠保護他的手。但是,他對我說,他手殘是因果,是惡鬼的果報,神靈還是有的。看著我不相信的眼神,他當我面給我表演了一些方術。比如:九龍水。他使出一根竹筷,先讓我驗證一下真偽,在我確認為真後,他把筷子折短一半,將其放在一個盛了水的碗,開始邊畫邊念:“千固單萬固單,畫為用字往下翻,若以往不翻,五龍打下九龍灘”,然後當著我面把那個十幾公分長的竹筷吞了下去,然後若無其事地繼續跟我說話。

他問我結過婚沒有,我說沒有,連女朋友都沒談過,他忽然來興趣了,他說他在端公那裡得了好多咒語,想找個童男傳下去,問我想不想學。但我看他那妖里妖氣的眼神、聽他那公鴨般的嗓音,心裡相當有牴觸,只是推託:“我前師父遺命未完成,現在不敢拜新師,以後再說”,他表示只要我想學,隨時可以找他。

其實,我對他的方術有極大的興趣。我想,如果通陰神是真的,那麼就確定會有鬼魂存在;如果符咒起作用,那麼鬼神也確實有異能。但是,這些異能並沒有對他的生活有好的幫助,他的手殘了。他的眼神和嗓音也讓我害怕,有一種不祥之兆。所以,我的真實想法是:敬而遠之。

當年,孔子一般不說自己不瞭解的東西,當他讀不懂老子時,就對學生形容老子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藝術化地承認自己不懂。當他不瞭解鬼神時,就少談論:“子不語怪力亂神”。祭祀迴避不了,就說:“祭神如神在”,神到底在不在?他不知道,就不回答。所以,與其說孔子學問好,倒不如說他治學的態度好:“知之謂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雖然象那些隨便相信“大師”的人來說比較愚蠢,但任何事都不相信的人也沒好到哪裡去。就我所見的那個術士來說,有的人肯定不可能相信。那麼,他們不相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他們不相信自己沒有見過的東西;二是他們不相信自己無法理解的東西;三是他們不願意相信對自己不利的東西。總之,很少有人承認自己見識少。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到底是相信還是不相信?這是認識論的大問題,影響著人類歷史。所謂愚民們,願意相信自己喜歡的人,直接利用這個大人物的論段來判斷,這就造成了偶像崇拜;所謂知識者,喜歡實驗推理,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迨矣!”。

但我們又不能將信將疑地生活著,那樣太累。於是集體無意識地隨大流,就成了今天社會的主要形態。隨大流,大家不會都錯吧?即使大家都錯了,倒黴的又不是我一個。

這心態: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