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卷 第八十章 高手們動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車子很快就來到了聚會的地點,“山果居”三個字在夕陽下展現出一種流動的韻律,大門敞開,透出一股熟悉的煙火氣息。

今天不是雙休,幾乎沒有客人在。班長帶我徑直穿過院壩,走進一個廂房,鮑先生在正寫字,原來這是他的書房,陳設簡單,樸素中顯示出口味;傢俱質樸,實木中沾染著墨香。

“陳經理,你來了?好!好!先到院壩中坐一下,要不是董師傅說起,我還不知道你也是練家子,失敬失敬!”他說著看見了我,詫異到:“這位小兄弟,上次見過的,有見識,我記得。”

我謙虛到:“向你學習!”

鮑老板說:“互相切磋,互相促進,請坐請坐,董師傅他們很快就到”。

我們三人坐下,裡面有人出來上茶、零食瓜棗之類,開始閒聊。主要是董先生和班長聊了一下那個養老院工地的情況,間或說了些近期本地鄉村野聞。

鮑老板看看表,說到:“他們估計馬上就到了,這個局也是劉老師攢起來的,估計會很有意思,我到門口迎迎。”

已經聽到汽車到達的聲音了,鮑老板走向門口,車上的人也進門了,互相作揖問候,進得院來,走向我們所坐的地方。

鮑老板剛要互相介紹,董師傅趕步上前,班長已經和他握手致意了。

“這位是我在部隊的戰友,小莊,也練過幾天,我帶他來開開眼界。”班長把我介紹給董師傅。

董師傅也連忙介紹隨他一起來的三個人: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專業的劉老師,什剎海武術學校的孫師傅,福建某武術館的洪館長。

大家坐下後,鮑老板發話了:“今天,劉老師攢這個局,是因為洪館長來北京了,他們是同門,自然門大師萬籟聲的傳人,要說起來,萬大師也是過去北京農業學院的教授,與我的老師原來在一個學校共過事,所以,我今天做這個東,一來,歡迎洪師傅的到來,二來,幾位師傅都是傳統武術界中的理論家,大家作一番理論上的探討,也讓我們開開眼界,長長見識。”

大家紛紛拱手,表示自謙。客套之詞,不必贅述。

洪館長首先說話:“我這次到北京來,是來取經的。專門找我同門劉老師打聽,他推薦了孫師傅、董師傅,我今天是來當學生的,還請各位高手多多指教。”

沒等大家客氣,洪館長繼續說到:“什剎海武校名人輩出,在傳統武術界無人不曉,當年李連杰五連冠的壯舉,也是後無來者。孫師傅是李連杰的師弟,又多年研究傳統武術套路,融百家之長,肯定少不了真知灼見。”他向孫師傅抱了抱拳,孫師傅也抱拳回禮。

洪館長轉向董師傅,說到:“董師傅雖然是傳統八卦掌的傳人,但在傳統武術向現代競技的轉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近年來,培養的弟子在散打界聲名鶴起,確實令人羨慕,估計在格鬥及散打的實戰訓練中,積累了大量精華,今天還望不吝賜教!”

大家客氣一番。

聽到這裡,我才明白,原來,這是當今幾個武術界骨幹高手的理論研討。董師傅是滄洲八卦掌傳人,莫不是與傳說中的董海川有關?管它呢,反正,他已經用成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他就是真實的高手。

什剎海武術學校,早已屬於全國最有名的武術學校之一了,在八九十年代,全國比賽中,拿冠軍拿到手軟,那時候,孫師父也正是當打之年,估計他也拿過不少冠軍吧?

要說自然門創始人萬籟聲,這可就是個特殊時代的特殊人物了。他原籍湖北,本來是北京農業學院的教授,也就是今天中國農業大學的前身,是個典型的書生。但卻是練武的奇才,當年南北大俠杜興武,打遍天下無敵手,看中了萬籟聲的天資,教了他七年,七年後,杜興武覺得連自己都教不了他了,可見此人天資之高,能力之強。後來,民國時期,全國組織了一次武術實戰的擂臺比賽,萬籟聲一直打到決賽,但在參加決賽前因為身體突然出現拉肚子的症狀,被迫放棄了比賽,沒拿到冠軍,但當時的冠軍卻是專程登門向萬先生致謙,承認萬先生的高手地位,當然,這也是當時武林古風厚德的佳話。這個萬籟聲不僅武術技擊能力奇高,而且善於醫學,所著的醫學筆記成書,也成了傳統醫學界的一大成果。由於他是教授出身,有很高的思維能力和文字能力,所以,他對中華傳統武術的理論總結也非常有見地,他創立的自然門,在當時,成為武術界的顯學。

他們在一起,能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劉老師站起來了,他首先作報告:“我們這次討論的主題是傳統武術在實戰中的作用,開始我都已經把這個主題通知各位師傅了,先報告一下我的思考。”

“在今天資訊發達,種類格鬥比賽商業化的時代,傳統武術的技擊方式如何適應今天的對抗比賽,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在我們學校其他專業中,有搞拳擊的有搞散打的有搞泰拳的,等等,門類眾多,拋開各類比賽的規則,單就對抗效果而言,其主要因素是什麼呢?在與其他老師的探討中,他們都肯定了力量的重要性。決定力量的主要因素,按物理規律是質量乘以速度,在一個人質量恆定的情況下,速度就顯得極其重要了。”

他說到這裡,我覺得,他不愧是萬籟聲的弟子,善於從現代科學的理論角度來解釋武術技法。

他繼續說到:“速度,在傳統武術上有沒有體現呢?有的,古人在典籍上多次強調速度的重要性,還對速度的發生發展及結束有系統的論述。比如,欲動必先靜,這是為速度積蓄力量,也是為達成進攻的突然性作準備。所謂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但是,傳統武術發展到今天,為什麼速度性下降了呢?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武術在征服對方的重要性下降了,所以武術的社會地位也在下降。有了槍炮過後,傳統的器械受到了冷落,更別說徒手格鬥的價值,更低了。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嘛。”

他說到這裡,大家都笑了起來。

“過去,習武是為了保護自身,保護家園,但義和拳的結局證明,槍炮才是主宰這個世界的力量。過去,好的武師有大財主聘用,最不濟也可走個鏢局,但後來,槍炮出現後,他們也失業了。好的師傅養不活,傳授的熱情也就下降了。徒弟學習僅憑愛好,與速度最為相關的基本功練習也馬虎了,所以,武術界,拿得出速度的人,越來越少了。第二個原因,就是從八十年代以來的套路比賽,它雖然對保護和傳承傳統武術起了巨大作用,但其中的流弊也是很多的,尤其是在犧牲速度上。”

只見劉老師走到院壩中央,擺開一個架勢,邊做邊說:“有的人,為了動作好看,經常把動作做老。比如這個虛步,兩腳之間的間距本來應該很小,以保持靈活性,也保持了發力時的速度性。但有的人為了架子好看,虛步的間距越拉越大。”

他做了一個誇張的姿勢,虛步兩腳之間的距離超過了半米,他移動了幾下,拍腿說到:“如果這樣,連躲避移動都慢了,更何況進攻,這樣出腿進攻,還有速度和力量嗎?連打擊距離都縮短了,還有什麼實戰價值?”

他說完,拱了拱手:“我先報告到這裡,請各位師傅指教。”回到了座位上。

孫師傅站了起來,拱手說到:“劉老師談到速度,我也經常在想,傳統武術是如何提高速度的。在武術學校,我在教授太極時,就想到這一點。傳統武術中講借力打力,這個在太極中表現突出。但是借別人的力來打擊別人,總有個先決條件,那就是你必須速度快,借得了別人的力。如果別人的拳到了,你還沒有閃身借勢,那就變成了借你打你了!”

他的話引起了大家的鬨堂大笑。

“如何提高速度?在太極中是如何體現的?當一個人的爆發力一定時,那他要提高拳掌的打擊速度,就必須借勢。什麼勢?我演示一下”他來到院壩中間,邊做邊說:“第一,借直線奔跑的勢,出拳的速度加上身體相同方向的移動速度,就構成了兩個速度之和,這也是現代格鬥中最常見的做法。”只見他做了兩個上步直拳的動作,把他的理論直觀明了地展現了出來。

“第二種方法,就是利用旋轉時的離心力,這也是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比如,常用的後擺拳,打擊力量特別大,但也只不過是速度之和的效果。”他又做了一個後擺拳的動作。看到這裡,我不得不佩服孫老師,什剎海武校之所以人才輩出,與他們直觀而科學的教學方法是分不開的。

“但是在太極裡,還有兩種旋轉是它的特點。一是身體的旋轉,一是關節的旋轉。剛才的後擺拳是身體旋轉的例子,在太極中,類似的動作很多,在座都是行家,我就不演示了。關節的旋轉,其實各門各派都在用,拳頭要旋轉衝出,就是要利用直線打擊和肘關節旋轉的扭力,組合出兩種速度之和,以增加打擊效果。當然,這種旋轉還有另外的意義,消解對方攻勢和利用關節擒拿,這不在今天的主題,我就不用多說了。請各位師傅指正。”

原來,看似軟綿綿的太極,還有這麼多名堂,這可是以前我沒有想到的。

董師傅站了起來,向大家拱手示意:“我從我們八卦掌的角度來談一下。剛才孫師傅講到太極,我就想,太極拳八卦是一家,尊崇易經的基本道理,也與道德經有關。”

他說到這裡,我心中一震,原來,今天是真正的理論研討,都到了哲學的高度,這群高手,是真能嘴炮啊。我要聽聽,這個哲學是如何落地的。

“經典上講,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也就是說,在實戰中,敵我雙方的態勢是瞬息萬變的,不可能讓你想好了再打。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太極和八卦掌,都是在運動中尋找戰機,在運動中提高速度。所謂,易者,變易也。”

我覺得,周易之所以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出發點,它體現在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連這些久經戰陣的武師,也能夠將周易的道理靈活運用,那麼,周易的真理性應該不用懷疑,因為它體現在幾千年的實踐證明之中。

“如果剛才孫師傅說太極的旋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身體的旋轉和關節的旋轉,那麼,八卦掌最突出的特點,是體現在方位的旋轉。我們把乾兌離震坎巽艮坤八個卦,分配為八個方位,再由卦象來分配出每個方位力量的平衡,用八卦周天的旋轉方式,在實戰中不斷地旋轉,目的有三:一是在旋轉中尋找戰機,發現對方弱點後果斷出擊,當然,主要是對方重心和注意力的弱點。二是在旋轉中躲避對方攻擊,不讓他對我產生近距離直接打擊。三是利用旋轉的力量提高進攻的速度,增強打擊效果。”

在院子中間,董師傅拉開架勢,邊走邊說:“走方位,最重要的是速度,只有我的速度快過對方,對方才能出現弱點,你才能主動。天下武攻,唯快不破,我就是打不過你,我也要跑過你,所以,我們每天練習的第一課都是走方位,也許是祖師爺告訴我們,如果打不過就要學習更快的逃跑吧”他說完哈哈一笑,大家也明白,他是自謙的說法。

此時,劉老師看著他的同門:“怎麼樣?洪師兄?幾位都沒有保留吧?”

洪館長說到:“謝謝幾位師傅的高論,確實受益匪淺。今天看來,大家都沒有門戶之見了。”

劉老師說到“今天還有門戶之見?有什麼用?你看,格鬥的、拳擊的、貽拳道的館子開得滿街都是,我們傳統武術反倒沒多少人學了,今天哪個武師還有門戶之見,那是自己逼自己沒飯吃。在座這幾位都還算是商業上比較成功的,我們的共同認識是,傳統武術界必須團結起來,拿出有實戰的成績,才能提高武術在社會中的影響力,才不負老祖宗留下的遺產,才不負當年師父對我們的教導。”

他這一番話說得熱血沸騰,我們都不禁鼓起掌來。

“那我就說說我的看法。”洪師傅整理了衣服,站了起來。

“我在福建,那裡練獅子的比練武的多,練截拳道的比練詠春拳的多,武館良莠不齊,什麼水平的師父都敢帶徒弟,這就是武術界的亂像,我總覺得,我們不是被西洋拳術打敗的,而是自己打敗了自己。”

他說這番話時,估計是切身感受,說得比較動情,大家都受到了感染。

“當然,我們自己實戰成績不好,我們也需要總結。除了市場和社會環境以外,我們自己也要改善。我出自自然門,要求道法自然,與八卦掌、太極拳的思想基礎是一樣的。追求變化。在今天,我們也要學習其他門類的長處,當然,自然門是個年輕的門派,不到百年,還得多向孫老師、董老師這種悠久傳承的門派學習。”

他又謙虛了一下,我發現,他在禮節上的動作特別正式,估計是福建還保留著更多的中國傳統有關。

“我專門訪問過詠春、截拳道的拳師,除福建外,到廣東、到香港都走訪過。我的體會是,不是李小龍有多利害,但他把傳統武術中的一些精華想清楚了,用於了實戰,所以取得了這麼大的成績。單從這點上講,他就是個真正的武術家,不知各位是否這樣看?”

大家點頭稱是,他的成績,他對武術在全世界推廣的效果,是武術近代史上的光彩。

“他講述的一些理論,確實值得我們深思。比如剛才大家談到的速度問題。我們知道,速度是指從甲點到乙點距離中到達的時間,如何縮短這個時間呢,在爆發力恆定時,可以靠縮短距離來實現,兩點間直線的距離最短,所以用直線進攻的方式,是縮短距離提高速度的有效方式,這就是截拳道的理論來源。這是講進攻線路問題,那麼進攻點在哪裡呢?在中心線,人的重心與地面的垂直線,就是人體的中心線,因為移動這個中心線,就必須移動重心,所以速度最慢,以我的快速打擊對方的慢速,效果就非常好了。你們說,他說的有沒有道理?”

大家聽到這裡,幾位武師坐不住了,紛紛站起來,腳步移動,手勢變換,紛紛表示,說得有理。

洪館長繼續說到:“其實,中心線移動最慢這個道理,古代祖師們早就有感覺。比如太極的推拿,推的是什麼,推的是用我移動中的重心之力推得對方失去重心,這就是中心線較量的比拼。八卦掌轉的是什麼,在轉移方位之時,尋找對方的中心線,並且讓自己的中心線在變換中不讓對方攻擊。這是移動和旋轉的另一層含義,我不知道自己理解得對不對,反正,各位都是高手,歡迎批評指正。”

這時,我看見孫師傅和董師傅都走到了院子中間,董師傅圍著孫師傅轉,一會順時針一會逆時針,越來越快,手勢和身體的姿態也在不斷的變幻之中。而孫師傅在中間,大約在原地旋轉,不斷地變換步伐和姿態,身體的高低也在變幻。兩人越來越快,我都看不清楚他們的動作,突然聽得“嘿”的一聲,兩人迅速接觸又迅速分開,然後互相拱手,相視一笑。他們的動作讓我、班長、鮑老板目瞪口呆。

劉老師說話了:“剛才兩位師傅的水平讓我們大開眼界,這速度、這力量、這技術,今天我算是開眼了!”

他雖然這樣說,其實我還是沒明白過來,估計,高手們的點到為止,就是這個意思吧。

劉老師繼續說到:“剛才兩位師傅詮釋了中國古代武術思想的精華,速度不用我說了,這說明了他們基本功的紮實,功夫不是一天練成的。但是這個速度是有規律的,第一,他們在發揮速度的同時,從未改變過自己進攻準備的能力,在調整的動態中,始終保持了身體的平衡和力量的積蓄,這是真正的精華。第二,他們在互相的變換中,始終保持了對對方的精準觀察和高度的注意力,這是格鬥中最主要的精神條件。敵變我也變,你快我更快,我估計,在最後接觸那一下,兩位師傅對自己的出招都是臨時發出的,根本沒有思考和準備吧?”

孫師傅和董師傅都點了點頭,董師傅說:“在實戰中,那麼快的變化和那麼快的速度要求,所有招數都只能是下意識的反應,哪有時間思考?”

“對,這就是練習的作用,將會一個體會深刻的動作練習到下意識反應的程度,才能將速度最大化的優勢體現出來,這就是對抗的要義啊!”

聽到他們的高論,我們彷彿懂了些,又彷彿什麼都沒明白。管他呢,反正鮑老板發話了:“各位,今天有幸聽到幾位高手的高論,看到了真正高手的演示,讓我今後在書法中又多了描述的靈感,大家今天都意猶未盡,不如,先吃飯飲酒,飯後再談?”

大家入席就座,桌子是傳統方桌,鮑老板坐東,推洪館長遠道而來坐上首,其餘依次排列,我和班長下首而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此時,鮑老板說到:“劉老師組織這個沙龍,我巴不得每天都有,這樣,劉老師,你在武術界人緣廣,你每個月組織一次,只要你看得起,就以我這裡為據點,怎麼樣?”

劉老師說:“怎麼好老是打擾你呢?”

鮑老板說到:“飯菜雖然不好,但這樣的招待我是天天都請得起的。你們讓我開了眼界,長了見識,也是我求之不得,你們武我是文,但都是傳統文化,可以互相借鑑。”

劉老師答應了。鮑老板又望著班長和我,說到:“兩位小兄弟,剛才幾位老師傅都動手了,你們在桌上也該動動嘴不是?來!喝酒!”

氣氛可以說是相當融洽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