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離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公孫兒,竟然殺我愛婿,我定殺之!”

董府裡董卓望著李儒的屍體眼裡流出了淚水這麼恨聲著話。

“報!——”

一聲長報傳來。

“公孫瓚本隊人馬由南門衝出洛陽,北城門無恙!南城門守將伍習派我來請罪!”

稟報的武士這麼著話。

“什麼?難道我和丁原都被公孫瓚兒耍了?他竟然使用了聲東擊西之計!”

董卓聽到報告的武士這麼,驚訝的這麼著。

“報!——”

“城內北城門叛兵以退,北城門無恙!李式將軍正在征剿叛兵。”

“報!——”

“城內西城門叛兵以退,西城門無恙!張濟將軍正在征剿叛兵。”

然後董卓接到了洛陽北門和西門的訊息,知道這北門和西門也是公孫瓚的疑兵之計。

“報!——”

“城內東城門丁原軍以退,東城門無恙!東門守將樊稠派我來請罪!”

最後董卓得知那丁原也已經退了,而現在這個情況對他而真是非常苦澀,因為李儒死了,公孫瓚跑了,他該怎麼辦?

“報!——”

“北宮弘農王被東北軍劫走,北宮侍衛和宮女死傷大半!郭汜將軍派我來請罪!”

就在此時又一個不好的訊息傳來,令董卓震驚。

董卓的心聲:什麼?這公孫瓚的目標竟然是劉辯那兒!難道他想挾劉辯而對付我?不對!他是想利用劉辯的身份爭天下!而我正是他要樹立起來敵對的敵人,所以他不殺我!這公孫瓚太看我了!難道我就是那麼好欺負的嗎?

因為這董卓和公孫瓚的想法幾近相同,所以當得知劉辯被公孫瓚帶走後,立刻明白了公孫瓚的意圖。

謎之音:人的思想都是慣性的,這董卓早存謀逆之心,所以對公孫瓚的舉動也是以他自己的思維為前提。雖然他猜得很對,但他也不考慮一下公孫瓚是不是打算為了儲存漢室血脈而帶劉辯走,畢竟他早已有了殺劉辯的心,而公孫瓚現在的頭上可一直有忠臣光環的。

“召集群臣,召開朝會!”

董卓此時立刻向自己的親信們這麼著話,然後便帶著親兵向南宮而去。

“董卓,朝堂之上豈容你佩劍上殿?”

當董卓召集群臣在德陽殿上後,侍御史擾龍宗因其職責所在指責董卓不解劍上朝這麼著。

“現在公孫瓚謀逆,挾持弘農王反出洛陽城,你等迂人卻喝我不解劍?哼!留你何用!”

董卓此時因為李儒死了、公孫瓚帶劉辯跑了,心情非常不好,見擾龍宗對他吹胡子瞪眼的,立刻對擾龍宗起了殺意。

京!

董卓拔出了佩劍,整個大殿裡的所有人都驚呆了,沒有想到這董卓竟然敢在大殿上拔劍。

“啊!——”

擾龍宗慘呼聲起,但見那董卓一劍刺入擾龍宗的胸膛之上,而他臉上橫肉不斷抖動著,令群臣更為震驚。

“衛士,把這死人拉下去!”

董卓此時喝令衛士上殿將死去的擾龍宗屍體拉下了大殿,而他此時血濺朝堂,滿身血汙卻毫不在意。

劉協的心聲:雖然那公孫瓚帶著皇兄出逃洛陽是一件大事,但這董卓竟然敢在這朝堂之上就仗劍殺人,其過要大於公孫瓚!但我能怎麼辦?皇兄,但願你能過得對我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德陽殿上劉協看著董卓親自演出的這一幕,不敢話,只能在內心裡這麼想著。

“皇上,公孫瓚公然對抗朝廷,趁著他現在還在中原境內沒有回東北,當發出通緝,讓各藩鎮派兵征剿於他。”

董卓此時向劉協這麼著話,態度極其囂張,忘了自己還是劉協的臣子。

“太尉大人萬萬不可!先是丁原反,然後四世三公的袁家袁紹、袁術二人私自逃離了洛陽,曹操又行刺太尉大人,現在公孫瓚則挾持弘農王而走。這些人裡除丁原外,都乃天下名士,如果太尉大人繼續施壓於士人,恐士人尊弘農王而引起兵變!”

此時吏部尚書周鉍這麼勸阻著董卓著話。

“哦?如此來你有何對策?”

董卓望著周鉍這麼著,而這周鉍是向他示好後由他提拔起來的人,所以他才耐心的想聽周鉍想什麼。

“太尉大人,現在新帝登基,太尉大人剛掌朝柄,雖然威儀有餘,而信義不足。不如免了這些人的罪過,引用名流,以收人望。”

周毖則向董卓這麼建議著。

“太尉大人,現在宮內無人管理,可以賜公卿以下至黃門侍郎家各一人出任郎官,使其補宦官所領諸內署,以增人望。陳蕃、竇武二位先臣乃是被宦官所罪,不如昭雪此二人,可令天下士人敬重太尉大人。現在關東地區因為黃巾亂起,許多州郡官吏都被殺死,可令朝內一些名士接任,可為太尉外政之輔。然後太尉大人可以繼續招收天下名士來朝赴任,則人望更甚。現弘農王既然隨公孫瓚走,不如改弘農王為遼西王,稱公孫瓚為護送遼西王走,則此事也可平息。”

長史為何顬此時站了出來這麼向董卓著他的建議。

“你得話也很有道理,那就這麼辦吧!但是丁原謀逆之罪不可免,曹操刺我之罪更不可免!”

董卓見那何顬也算是向他投靠的人,便認同了他的話,不過卻沒有放過丁原和曹操。而對於公孫瓚,他心裡雖然最恨的是他,但是聽到周毖那麼,還真怕天下群雄引兵支援劉辯復位來征討他,所以便只好妥協了。

然後朝臣們便按照何顬的提議開始辦事起來,他命袁紹為渤海太守加封爵位為邟鄉侯,命袁術為後將軍。值得要的是這些官吏舉薦了劉岱、孔伷、張諮、張邈等出宰各州郡州牧、太守之職。並且董卓為了討好禁軍吳匡等人,命人發何苗棺,出其屍,枝解節棄於道邊。又將何苗的母親舞陽君殺死,棄屍於苑枳落中,不復收斂。結果又幹了一件暴行。

接著董卓擢用名流,還用刀逼來了蔡邕這個大名士來上班。真不知道他腦子裡怎麼想的,看來李儒死後董卓做什麼事情都像少了一根弦一樣,雖然他的大方向把握的不錯,但是這細毫之處卻因為沒有李儒的指而經常出紕漏。

“公孫兒欺我!我不會放過他的!”

在洛陽城外丁原的大帳裡丁原這麼生氣的怒吼著,而他身邊眾將則噤若寒蟬默不作聲,就連一向狂傲的呂布此時也正襟危坐默不作聲。

這是因為公孫瓚本來託徐榮告訴丁原他會在東門帶著劉辯離開洛陽,希望丁原接應。丁原想那公孫瓚避開北門,而在東門走,應該是希望他在東門接應他,讓他安全出來,所以不疑有他,便領著一千陷陣營和三千幷州鐵騎偷偷來到東城門外接應公孫瓚出來。並且丁原也知道憑自己的兵力根本沒有辦法衝進洛陽和董卓硬拼,除非公孫瓚可以全力配合他才行,但是公孫瓚一開始表明的態度就是鬥不過董卓,只希望帶劉辯出來,所以丁原也沒有向公孫瓚勸這件事情。並且這也要幸虧公孫瓚在洛陽城內裝出將士驕縱且鬥不過華雄的原因所致,使得丁原看了公孫瓚的實力。

而丁原為什麼答應公孫瓚這個要求,他有什麼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主公,大事不好!黃巾餘黨郭太起兵白波作亂,現在佔領了壺關,張揚與白波賊交戰受傷,往主公速速救援!”

就在丁原大發雷霆的時候,帳外進來一名武士,向丁原單膝跪地拱手的這麼稟報。

“什麼?”

大帳內眾將一個個驚訝著,因為上黨壺關是他們退回幷州的唯一退路,這白波賊佔了壺關他們不就被困在了這裡。

“全軍回撤上黨,隨我去擊破白波賊!”

丁原知道現在形勢對他不利,只好命令大軍即刻開拔迴轉上黨去與那白波賊爭壺關去了,再沒有心思和董卓爭鬥和報復公孫瓚了。

“主公,末將回來了!”

在洛陽城西南的輪氏縣境內,趙雲單騎匹馬的來向公孫瓚覆命,公孫瓚則在洛陽南門出來後正在這裡等待趙雲的歸來。

而趙雲之所以沒有和公孫瓚在一起,而是在這裡匯合,是因為那射殺李肅和李儒二人的正是趙雲,只不過射殺李肅是公孫瓚的密令,而射殺李儒則是公孫瓚和田豐一起商定的結果,並且這兩件事情趙雲則會一輩子爛在肚子裡不會出去。

老張的心聲:老丁頭,你不知道我救你一命吧!本來我是打算招攬呂布,收了你的人馬的,想不到董卓廢帝搞得那麼快,令我沒有時間對你動手腳,所以你替我擋住了董卓的追擊也是應該的。呵呵!你這傢伙也是一匹豺狼,我要是帶著劉辯和你在一起不一定會出什麼事情呢!

“主公,現在趙將軍回來了,我們當按照計劃向東走回幽州。”

田豐此時催促著公孫瓚這麼著,因為現在他們還在距離洛陽不遠的輪氏縣境內,那董卓隨時會派遣軍隊來追擊他們。

“軍師勿慮!現在我們出了洛陽城,那董卓連丁原都打不過,能耐我何?呵呵!現在你就放一萬個心和我遊山玩水回幽州吧!”

此時公孫瓚卻大笑著這麼著話,因為他現在的主力不是那在洛陽城裡損了一千多人的五千多步兵,而是自己身邊這支精銳白馬義從。騎兵對步兵擁有著絕對的機動優勢,並且大不了在戰鬥時拋棄這些步兵,他也能夠和這些機動力非常高的白馬義從回到幽州去。

田豐看到公孫瓚如此意氣風發,他也沒有在什麼了,因為跟著公孫瓚久了,他再也沒有以前那麼剛直了,也學會了公孫瓚身上的那圓滑之氣,畢竟是近墨者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