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兩封投誠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初平二年六月,董卓在長安得知了公孫瓚北建漢四郡,袁紹意欲立劉虞為帝,劉岱擊殺橋瑁稱霸袞州,袁紹和劉岱結盟,還有袁術為了發展勢力和劉繇失和這些事情後。為了挑起群雄之間的矛盾,先是派段訓去封劉虞為漁陽侯,督北方幽、並、冀、青、袞、豫六州事。再接著封劉繇為揚州牧、振武將軍,藉以讓本來退縮的劉繇得以擁有在名義上更大權力對抗袁術。不過他在逼迫漢帝發這些詔書的時候,還不知道第二次討董聯盟已經在洛陽發起了。

值得要稱讚的是,此時董卓在政治佈局上是很高明的。董卓在北方用讓劉虞這個督六州事的皇家人,來制衡袁紹、公孫瓚、劉岱等北方勢力的發展。而南方劉表、劉繇、陶謙由於都是董卓他封的州牧高官,所以自然就形成了一股制衡袁術發展的勢力。在戰略佈局上他這種手法真的是非常高明,因為此時天下間,北方袁紹和南方的袁術依舊是代表士族階層對抗董卓最大的勢力,所以他主要打擊的物件就是袁家人。而在公孫瓚沒有進京前,董卓並不忌憚公孫瓚,反而對他來劉虞才是他的威脅。因為公孫瓚所轄的東北地區在他眼裡還不如西涼地區,是不毛之地,所以他才在公孫瓚進京的時候封他為薊侯,削弱劉虞的勢力,並讓他和劉虞這個上司撕破臉皮,可惜沒有得逞,劉虞退讓了。可見董卓的政治眼光絕對是戰略高手級別的,只是他做得事情天怒人怨,看來他只懂得享樂,而不懂得施恩於百姓,不得民心,也自然就難得天下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同年,在洛陽朱儁、曹操、孫堅、張超、張邈五路諸侯和劉虞派來的鮮于輔、袁術派來的橋蕤、陶謙派來的曹豹在洛陽歃血興盟,成立第二次討董聯盟。並推主盟的車騎將軍朱儁為盟主,曹操被表為奮武將軍,被推薦為副盟主。

同年,董卓知道了第二次討董聯盟成立後,雖然又被群毆了,但是也得面對不是。便派出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將,帶兵去防守函谷關。

而歷史上由於第一次討董聯盟的失利,使得中原地區無人管領,使得董卓派出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將到中原四處劫掠,殺傷漢人無數。而由於有了老張附身的公孫瓚出現,歷史上的這幕人間悲劇沒有出演。因為張超被公孫瓚任命為河南尹,並且還有朱儁的協助,使得董卓不敢派兵劫掠中原施行三光政策。

同年,流竄在伏牛山以東的徐榮領兵劫掠潁川,打算動搖討董聯盟的決心,不過因為董卓沒有給他下三光政策的命令,所以殺傷漢人很少。但是這訊息傳到幽州後,令那些隨公孫瓚來幽州的人大為慶幸,尤其是荀彧的族人更是高喊萬幸和荀彧一起跑到幽州來了,不然可就慘了。

同年,由於公孫瓚在東北滅了高句麗,並且在襄平大宴胡番,還和樂浪公孫度開戰,使得世人目光集聚東北。在天下人逐步的探查下,終於發現了公孫瓚進行諸多改革的妙法,其農耕、馬鐙、馬刀、錢莊、龍骨船等一些改進之法被天下諸侯學習吸收,畢竟這些東西幾乎都太明面了,何況中國還是一個使用間諜最古老的國家。

“昔漢武滅朝鮮之初,久戰不能拔是因為楊僕和荀彘這兩軍水陸主將自視過高,都急著進攻的原因。而今我們三路大軍近二十萬兵馬齊聚朝鮮城下,必定能攻下此城!所以麴義請戰!”

在大帳裡麴義向公孫瓚這麼拱手進言著。看來此時正如麴義所言,公孫瓚麾下東北的臧霸虎狼團,西南的麴義先登團和西部公孫瓚的主力師已經匯合包圍了朝鮮城,而他們正在公孫瓚的主帥營帳裡商量破城之策。

“主公,朝鮮城乃是以帝王之都建設而成的堅城,漢武之時朝鮮城的陷落,是因為內部不和所以才滅亡的。現在公孫度有六萬兵馬屯紮在城裡,雖然其中大多是抓來的壯丁,能佔之士或許不足一半,但是朝鮮城內糧草充足,要想攻下此城還是不易的。所以不能只使用硬攻之法。”

此時戲能則這麼向公孫瓚建議著。

“哦!志才已經想到如何拿下此城了?”

公孫瓚一聽戲能這麼,便向他趕忙詢問著。

“主公,公孫度有三罪其地的樂浪士族,我等可用:

公孫度先到樂浪便殺其樂浪豪族立其威,其罪一也!

公孫度後廣招士人來樂浪,分其原士人之利,其罪二也!

公孫度現殺柳毅滿門,其視士族如草芥,其罪三也!

有此三罪,只要我們圍住朝鮮城,派人打探城內情況,必有城內士族助我等破城。”

戲能向公孫瓚出了公孫度得罪樂浪士人的三罪出來,看來是打算使用借刀殺人之計。

“志才,此策固然不錯。若是公孫度來一個將計就計,反而誆我進城伏擊怎麼辦?”

公孫瓚卻擔心的這麼問著。理由就是他聽三國評書太多了,因為評書裡呂布都使用過這招將計就計打得曹操丟盔卸甲。雖然他在柳城破過類似於現在這種情況的由樓班設計的瞞天過海之計,當時若不是趙雲發現得早,也許就會遭到不測了,不過當時好像田豐也看出有問題了。而現在則不一樣了,他對敵的可不是樓班這樣的一個童子,而是公孫度這樣的一個思慮成熟的一方雄主,要是他設下此計,他還真不知自己和這幫高人能不能看出來。

“主公勿慮!在事發之前我們便準備好攻城之事,一旦事發,我們便一起攻城。到時候公孫度就算將計就計,也要考慮該怎麼辦了。不過這樣一來,進城的部隊必須都是善於防守的精銳才是,因為假如我們中了公孫度的將計就計,他必然會集中力量首先殲滅我們入城的部隊,然後才會去佈防城牆。不過,如果他一時間難以殲滅我們的這支進城部隊的話,那麼我們這支進城部隊就有可能成為一支拿下此城的奇兵。”

戲能繼續向公孫瓚分析著。

“善於防守的精銳?”

公孫瓚喃喃自語的一陣子,望向了高順和麴義。因為他們兩人訓練的部隊都是身披重甲的重步兵,並且都善於使用弓弩結陣自保。

“順願先入城!”

“義願先入城!”

此時高順和麴義二將幾乎同時向公孫瓚這麼拱手請命著。然後他們二人不由得相互對望了一眼,而公孫瓚望著他們二人則沉默不語也在想用誰比較合適。

“報!——城內射來兩封書信。”

而此時大帳外走進一名武士這麼稟報著。

接著那兩封書信公孫瓚、公孫越和戲能、郭嘉、管寧、國淵、邴原這幾人,都傳閱的看了一遍。

“主公,這兩封投誠信一封是真的,一封是假的。”

看完信後郭嘉便斬釘截鐵的向公孫瓚這麼著。

“投誠信?”

“還有真投誠和假投誠的?”

……

此時沒有看到信件的在大帳裡公孫瓚麾下的眾將,紛紛議論聲議論起來。

而此時那些看過信件的人雖然對此有所疑慮,但是還是不得不佩服郭嘉竟然敢如此斷定這兩封信的真假,因為光憑信件是無法讓人信服的。如果依靠這兩封信件安排的話,一旦出現紕漏,就可能會因此而失利打一個敗仗。

而片刻,這樣的議論就停了下來,使得這大帳裡顯得異常安靜。

“奉孝,既然你看出來這兩封信的真假,那麼我們還可按照志才的吩咐那麼去做嗎?”

公孫瓚第一個開口向郭嘉這麼詢問著。

啪!

郭嘉先是一展摺扇,在身前輕扇著。

“主公,我們也可以將計就計,並且這樣一來公孫度必然會想不到他身邊真出了我們的內應。而我們也等於是調虎離山了,使得我們的勝算大了一些。”

郭嘉則目光中含有陣陣冷意的這麼著,彷彿他就要看到公孫度成了一個死人。

“這麼,我還是要使用志才的謀策了。”

公孫瓚則喃喃了一句,然後目光繼續望向高順和麴義。其實他並不像使用這個謀劃,因為古話得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是為了攻這一座朝鮮城就要拿他手下這兩員大將去冒險,他還是有捨不得,雖然這兩將的人緣都不怎麼樣。

“正合(高順字正合),你的經驗比正信多,明天夜裡的任務就交給你了,你先回營好好準備一下吧!”

然後公孫瓚則向高順命令他去幹那件危險的任務。因為他認為高順去做這件事情的話,生還的幾率比較大,正如他話中所的,高順的經驗比較多,他是有經驗的人。

“諾。”

高順應諾便走出了大帳,準備回他陷陣團去組織準備一下公孫瓚口中夜戰的事情。

而當高順走出大帳後,就看到在他和身邊森嚴的白馬義從衛士面前,則是一座座建立在丘陵間的連營,這些連營足足連綿十多裡,而在他正前方東南面的則是一座攬浿水為玉帶的古都——朝鮮城。

而高順冷冷的望了一眼朝鮮城,不禁嘴角揚了一絲笑意,看來他有把握完成那個危險的任務。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