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回襄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初平二年春四月,劉岱與橋瑁相惡,劉岱便派兵攻殺橋瑁,以王肱領東郡太守。而除了橋瑁這個在袞州的競爭對手後,劉岱便以袞州刺史的身份稱霸袞州,自立為一方軍閥。袁紹為了拉攏劉岱,便派人將自己的妻子帶到劉岱那裡為質,逐和劉岱同盟。有懷疑袁紹是故意把黃臉婆發在劉岱那裡,自己找個的來玩。

同年,董卓此時還沒有到長安,而是在司隸的弘農郡治所弘農城。而他在弘農城得知袁紹和公孫瓚因為傳國玉璽失和而走,關東諸侯在洛陽離散,孫堅因為寒冬在函谷關退兵迴轉南方後,頓時飛揚跋扈起來。董卓的部下這個時候便在他面前拍著馬屁,其中有議欲尊董卓比太公,稱尚父,董卓聽到後大喜。不過董卓此時還算很清醒,所以他向身邊大儒蔡邕透露出了這個意思。

“太公輔周,受命剪商,故為其號。今公威德,誠為巍巍,然比尚父。愚意以為現在關東未定不易商討,何況現在車駕還沒有返還舊京,要議也得在京師吧?”

蔡邕知道後便這麼委婉的向董卓勸解著,而董卓聽了他的話,準備到長安再。

同年,袁術發兵攻沒劉虞揚州諸郡縣,劉繇遣樊能、張英屯江邊抵禦袁術的進攻,一時間雙方僵持在長江天險處互有勝負。

同年,田疇懷劉虞書到達長安。田疇在出行前曾經這麼過——

“現在道路阻斷,賊寇任意劫掠,如果以官員的身份奉命出使,很容易被人指認出來;我想以私人身份暗自上路,只希望能夠完成使命。”

所以劉虞同意了他的想法,並且親自祭祀路神為田疇送行。然後田疇喬裝改扮成普通行人摸樣自西關出塞直去朔方,沿著陰山直奔朔方郡,然後四處打聽著長安的方向不走大道,而走相對安全的道南下,才終於到達長安完成了使命。而田疇到達漢庭後,皇帝劉協非常欣賞劉虞的忠義和機警,便拜田疇為都尉。田疇以為現在天下大亂,天子遷京離都,他只是送了一封信而已,不能收受天子這樣的寵幸,固辭不受,令朝廷感覺這田疇真有道德水準!所以三公的三府都發書讓他擔任官職,他都推辭了,但是卻被皇帝留在的長安。

同年,由於田疇帶來了劉虞懇切的書信,所以皇帝劉協便感到劉虞是一個可以依靠的人。此時劉虞的兒子劉和在漢庭為侍中,劉協便秘密讓劉和潛出武關去找劉虞,讓劉虞領兵來迎他東歸洛陽。劉和出武關後,道經袁術的地盤,便找袁術了天子的意思。袁術此時考慮到劉虞在幽州經營多年,打算讓劉虞成為他的一個外援,便叔叔留你在我這玩幾天,把劉和扣留了下來。並自己會派兵迎天子,令劉和發書給劉虞。而就這樣劉協要東歸洛陽的事,就此暫時涼拌了。

同年,袁紹將高幹擊敗了在冀州私掠的於夫羅,將於夫羅這支禍害漢境的匈奴強盜徹底趕出了冀州。而於夫羅則逃往黎陽方向,準備透過上黨太守張揚的關係由壺關出關,逃回北方草原。

同年,臧霸在水擊敗高句麗軍,高句麗絕奴部沛者明臨荅夫戰死、故國川王高男武自殺,高句麗亡其國。而臧霸感高男武和明臨荅夫性情壯烈,所以厚葬於其高句麗水畔高句麗王墓群中。後公孫瓚請封臧霸為都亭侯,封臧霸所領三團為虎狼第一團、虎狼第二團、虎狼第三團,並且繼續命臧霸配合單經的臨屯師帶兵進擊原高句麗東南方的疆域擴充套件臨屯郡,兵越訾水東擊東沃沮,而在大水和水的高句麗地界則規劃給真番郡。不過此時的任峻卻帶著馬鈞回到了公孫瓚身邊,因為他知道公孫瓚身邊需要馬鈞,以後還有更重要的戰役需要馬鈞。

同年,趙雲、夏侯蘭領烏桓、扶余等族破高句麗北方屬國北沃沮,肅清高句麗的在不鹹山所有勢力。並且還追擊北沃沮到達了公孫瓚口中的黑龍江——這個時候烏桓人稱之為母親河的烏桓河,得知在烏桓河東北處還有一個叫挹婁的民族,乃是記載於《山海經》裡的肅慎之國的後裔,逐與之通好。後趙雲、夏侯蘭領兵南歸,挹婁王也因為看到漢軍的威武和華服的豔麗,便也跟著南下來玩了。

同年,公孫瓚迴轉襄平,在路過侯城時,將原玄莬師師長張郃調回身邊。升任皇甫酈為師長,玄莬太守,玄莬中郎將,並且命劉政為玄莬長史輔佐。

因為高句麗滅亡後,玄莬地區用不上張郃這樣的大將留在這裡,公孫瓚還打算帶他去打打仗呢!所以就晉升了皇甫酈官職。雖然公孫瓚對皇甫酈不怎麼放心,但是玄莬這個地方還屬於偏遠的地方,一切都要從頭做起,他不怕皇甫酈掀起什麼風浪,畢竟漢朝時期以下犯上可是會失去世人心的,而原本歷史上的公孫瓚就是這麼殺了他的上司劉虞而失敗身亡的。何況皇甫酈還是一名出自名門的士人,是很有能力擔任這個職位的,並且公孫瓚還派劉政為長史輔佐他,新的玄莬郡建立起來應該沒有問題。

咚!咚!……

咣!咣!……

……

當公孫瓚領兵返回襄平時,襄平便大肆鑼鼓起來。因為城裡的人都知道公孫瓚打了勝仗,所以便被原襄平縣令,現任遼東郡長史的公孫昭給弄出了城來歡迎公孫瓚。不過這些百姓卻沒有怪罪公孫昭的擾民行為,因為人民都是熱愛公孫瓚的。

“現在高句麗已除,東北唯有公孫度這對漢庭懷有不臣之心的賊臣了。大家看看有什麼辦法對付公孫度的?”

當公孫瓚進到襄平城後,公孫瓚便進到了鄒丹的遼東太守府裡,在府中大廳裡向他麾下眾豪傑名士這麼詢問著。

“主公,公孫度新得樂浪,根基不穩,若要發兵,當在此時。”

關靖此時第一個這麼發言著。雖然道出了現在就是打仗的時機,不過卻是廢話。

“士起此言正合我意!諸君有何良策盡取樂浪?”

公孫瓚繼續詢問著。

“主公,近來單經、張遼領臨屯師擴建番汗城月餘,應有成效。但以番汗跨大寧江進擊樂浪乃是正兵之法,我們還可以出奇兵制勝!漢武之時曾派兵渡海登樂浪郡而令朝鮮滅,光武則也派兵出到樂浪令高句麗臣服,主公不妨效之!”

郭嘉此時這麼進言著。

“這是一個好主意!”

公孫瓚則這麼稱讚了郭嘉的謀劃。

“近來我知主公命太史慈建立了北洋水師,其舟船甚固,能橫渡海峽!主公可發飛鴿傳書給太史慈,命其駕船到沓氏縣待我軍。而我軍可分兵一路增援番汗,一路去到沓氏縣上船橫渡東海進兵樂浪郡,再命臧霸由東北方殺向樂浪。我大兵三路圍剿公孫度,公孫度必會為我所破!”

郭嘉這麼向公孫瓚進言著。

“主公,此策雖好,但是我等陸上健兒不習舟師之苦,若是不諳勞苦無法作戰怎麼辦?我建議將登船地改為西安平,這樣距離樂浪郡的距離就近得多,士卒勞苦也減輕了不少。”

戲能此時卻擔心的這麼建議著。

“主公,不可!在沓氏縣等船,雖然讓士卒勞苦,但是舟行到樂浪可做奇兵之用!但是若是再西安平登船,其西安平臨近番汗,必會被公孫度所察覺,在樂浪留有準備,難以發揮奇兵的作用!”

郭嘉此時卻不贊同戲能的話這麼著。

“主公,雖然奉孝得很有道理,但是橫渡海峽自古就很有危險!還是在西安平登船,沿岸行兵安全的多!並且大海之上船行比路上快得多,就算公孫度有所準備,我們也比他們快!一旦我軍此支奇兵造成敵軍混亂,我們便可兵臨朝鮮城下討滅公孫度。”

戲能則這麼反駁著郭嘉。

而郭嘉見戲能這麼便也沒有回嘴,因為他該的都了,就看公孫瓚怎麼決斷了。

“奉孝和志才得都很有道理,但是我還是使用志才的謀劃吧!因為現在公孫度兵弱於我,我沒有必要冒險。即刻飛鴿傳書給太史慈,速命他領其水師到西安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公孫瓚先是贊同了戲能的謀劃。

“雖然我軍要與公孫度開戰了,但是我們以何理由與公孫度開戰呢?”

然後公孫瓚繼續這麼詢問著。

“主公,公孫康在你帶兵去征討高句麗時,便打算逃跑,現在被我囚禁於牢獄之中。可按軍法以臨戰脫逃之罪處斬,則公孫度必主動與我戰,而我們則出師有名了。”

現任遼東郡郡丞的關靖則向公孫瓚建議著。而公孫康是公孫度的長子,他現任襄平城防軍裡一個最低位的伍長,因為公孫昭看不起公孫度的出身,所以故意讓公孫康擔任這一個官。不過實際上是他嫉妒公孫度這樣的人都能成為天下名士,所以就拿他兒子出氣。

“主公,殺人子而逼其父與我們戰,非仁義之事也!”

管寧此時卻向公孫瓚奉勸著。

“主公,公孫康犯法臨戰脫逃在先,按軍法當斬!此非是針對公孫度而已,也可約束我軍軍容,乃是正當行為!”

而關靖卻依舊堅持己見這麼反駁著管寧。管寧則怔怔的望了望關靖,啞口無言,心裡不禁暗罵關靖是酷吏。

“既然士起這麼,那麼就按軍法處置了公孫康吧!”

公孫瓚允諾了關靖的話這麼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