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泛華夏文化圈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潘愛卿勿需多禮,今天留你下來,是談一談朕的長遠戰略願景。朕希望持續推進北美的泛華夏化,這個重任就要著落在你這個北美事務大臣的肩上了……”

皇帝李察和顏悅色的一番話,直接就讓潘守國勳爵吃不住勁兒了,慌忙的重新站起來深深一揖到地。

口中道;“微臣何德何能,敢當此大任,陛下莫非要折殺微臣?”

“潘愛卿不必過謙,朕素來知曉,潘愛卿以多謀善斷而著稱。在遠征北非和呂宋期間皆有不俗表現,總攬大局張弛有度,表現上佳,當為主持推行此番重大國策的不二人選。”皇帝李察對他的評價相當高,關鍵此人忠誠不二,可以擔負重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幾句話宛若陣陣暖流,湧入潘守國勳爵心田,皇恩浩蕩讓他激動的難以自己,聲音顫抖著回答道;

“微臣愚鈍,幸蒙聖皇陛下賞識,託付以國政重任,敢不竭死力?”

“潘愛卿免禮,賜座。”

“謝陛下。”

君臣重新落座,皇帝李察細細的打量了一番北美事務大臣潘守國勳爵,他現在四十七歲的年齡,面容清瘦,臉上留下了常年奔波海外的黝黑痕跡,更顯得精明幹練。

這是一個極具國際視野的棟樑之臣,1862年北美戰爭後,曾經以皇室侍從官的身份隨扈皇十一唐-李信殿下,前往普魯士王國留學。

親身經歷了普丹戰爭,普奧戰爭,跟隨平西王唐-李信殿下遠征北非埃及,一路上攻城拔寨,戰功顯赫。

以潘守國勳爵為主導,在一窮二白基礎上建立了雲中省殖民地及紅海葉門殖民地,並且在1869年以大唐軍事代表團副團長身份,全程觀摩了普法戰爭。

在隨後的遠征呂宋群島的殖民擴張戰爭中,此人堅決執行帝國“騰籠換鳥”的政策,積極引入大陸移民建設呂宋省,宿霧省和棉蘭老省,將這裡發展成為華夏的新樂園。

截止1889底

在此基礎上建立三個藩國運轉順暢,土著民族問題已經徹底解決,這都少不了潘守國勳爵一份赫赫功勳啊!

尤其讓皇帝李察賞識的是此人從來不爭不搶,偌大的風頭都讓平西王唐-李信得了去,深藏功與名。

所謂;智者不爭,仁者不責,善者不評。

這點點滴滴,素來以“洞察世事,廣博睿智”著稱的聖皇陛下怎麼能看不到呢?

君臣坐下之後,宮廷內侍奉上香茗便悄悄退下,殿堂內復歸安靜。

片刻之後

皇帝李察這才頗有感觸的說道;

“四十餘年匆匆而過,恍若昨日……

朕初臨北美大陸時,西海岸上加利福尼亞依然是一片狂野的蠻荒大地,白人,墨西哥人,印第安人,華人雜居其間,民風好勇鬥狠,人命宛若草芥一般。

那個時代

華裔移民備受欺壓,就是因為骨子裡面二百多年的奴化教育,已經失去了漢唐時代錚錚鐵骨,腰桿子挺不直了啊!

處處唯唯諾諾,難怪受盡了欺壓和白眼。

這片蠻荒的大地只尊重強者,沒人會同情弱者。朕帶著早期的追隨者東征西討,硬生生的在北美大陸開創出一片天地。

重新光復了源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漢家兒郎勇武之風,找回了曾經失去的榮耀。

而如今,朕老了,

進一步發揚光大華夏文化傳承,使之宛如星星之火般傳遍全世界,形成穩固的泛華夏文化圈。就成為了你們以及後代子孫的歷史責任,這需要五十年,一百年、二百年甚至更長時間去持續不斷的推動。

看看近代歷史

西班牙人殖民南美洲 300年,在南美洲留下了西班牙文化的鮮明印記和廣泛使用西班牙語的社會群體。

英國殖民北美150年,英語成為這個大陸的通行語言。

大唐帝國崛起的時日尚短,但是在整個美洲的影響力已經日益顯現,將華語的通行範圍推廣到南北美洲的每一個角落。

以大唐帝國和諸盟邦為主,整個美洲使用國語的人口,總計約1.55億,約佔地區總人口的一半。

這樣還不夠,朕希望看到;

國語能夠成為美洲各國的第一大官方語言,在南美洲,將由外交部,殖民地部和南美事務大臣聯合推動。

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已經表示了親慕之意,這就是東方文化強大魅力的體現。

預計在今後數十年,南美洲的泛華夏化程序必將大大的加快。

真正的難點,還是在北美洲,這裡是東西方文化交鋒的最前線,也是難度最大的地區。

西班牙畢竟衰落了,在國際影響力和軍政經各方面都無法與帝國相抗衡。

而以英國為代表的蠱格魯-薩克遜白人文化不同,他們如今正處於巔峰期,影響力和感染力極強,這是一場真正的硬仗。

北美事務大臣就是責無旁貸的第一人,朕將賦予你聯合內閣各部一致行動的許可權,在財政資金上有所傾斜,助力推廣國語文化的深入。

要想達到這一點

必須要有左右北美國家政局的絕對影響力,以當前美國分裂為契機,帝國正在全力推進“佛羅里達共和國版本”親密軍政同盟。

令朕欣慰的是;

肯塔基王國和俄克拉荷馬王國自然不需要多說,佛羅里達共和國與密西西比共和國推進的也相當順利。

那裡國文學校遍地開花,吸引了很多白人孩子從小進入國文學校,佔據受教育人口的大部分,這是非常好的苗頭。

下一步

要在新獨立的紐約共和國,康涅狄格共和國和緬因民主共和國中,大量複製已經成功的經驗,深入推廣下去。

在這方面

帝國軍方,財政,文化衛生和教育部,外交部,殖民地部,內政部都會緊密配合,助力推行此項遠期戰略落實下去。

朕希望若干年後

不單純是在大唐帝國和藩屬國,在南北美洲的各國中,國語都能成為第一官方語言,那將標誌著華夏文化的徹底勝利。

也許這需要很長時間,朕也許看不到那一天了,但無論誰傳承帝國血脈,都要將這一基本政策推行下去……”

“聖皇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陛下春秋正盛,定鼎乾坤,我大唐帝國不可一日無主,微臣叩請陛下萬不可出此言。”潘守國勳爵聽到陛下說到不吉利的話,心絃被狠狠的扯動了一下。

他不敢想象;

若帝國失去了聖皇陛下的掌舵,那將是何等的乾坤震動,人心迷茫啊?

皇帝李察見潘守國勳爵反應如此激烈,那是發自內心的忠誠,沒有摻雜虛假的成分,內心暗自嘉許。

既如此,便轉移話頭說道;

“潘愛卿,自即日起,朕授命爾等可於各部署挑選精幹人手,組建具備較強執行力的綜合性官署,統一歸屬北美事務部直轄,可便宜行事。擁有直奏聖聽之權。”

“叩謝陛下,微臣遵旨。”

“另外,朕會下旨;著令軍部,外交部和殖民地部向北美事務部移交駐外人員,移交歷年來發展的情報關系網,富有經驗的行動人員等人手,由北美事務部統一統屬,強化行動力。”

“叩謝陛下,微臣遵旨,當全力以赴推行泛華夏化政策,不惜任何代價。”

“大善,放開手腳去做事,必要時……可以踢掉那些絆腳石。”

“微臣明白。”

皇帝陛下最後一句話意思已經很明顯,大大的放權了。

對於哪些阻礙政策推行的當政者,可以採取包括並不限於顛覆政府,刺殺或抹黑等一切手段,踢掉這些絆腳石,先斬後奏。

試問帝國哪一個閣部,能擁有如此便宜行事大權?

越是這樣,潘守國勳爵越是感受到肩膀上的擔子沉甸甸的,壓得他幾乎透不過氣來。

權力越大,責任越重啊!

在潘守國勳爵神色凝重的離開後,皇帝李察依然坐在御座上,謹慎的推演當今北美時局。

大唐帝國縱然是佔據了種種優勢,但現如今的亂局,沒有任何歷史經驗可以遵循,他丁點都不敢懈怠。

北美的混亂引來了世界列強高度關注,唐英法德奧意等國,迄今為止都沒有承認率先獨立的緬因,康涅狄格和紐約三國。

他們心裡打什麼算盤,皇帝李察簡直洞若觀火。

英德荷意等國要的是影響力和貿易利益,正在與這三國分別接觸,預計短時間不會達成各自滿意的成果,歐洲國家的速度沒這麼快。

法國要的是債務重組談判,這個難度最大,估計要拖到最後了。

大唐要的是締結全面政經和軍事關係,要的更多更全面,反而有可能最先達成目的。

對這些北美小國而言,在對抗與合作的兩條路中,他們只能選擇後者。

模板是現成的,那就是“佛羅里達共和國方案”,各項條約只要稍加修改,直接套用即可,方便省時又省力。

之所以沒有締結條約,只不過是這些北美小國心中僅剩下的一點矜持罷了。

期望著透過討價還價,能夠從大唐帝國手中漏下一點兒餅乾渣,對他們而言就是美美的大餐。

比如說經濟援助和貸款,比如說法國老緊盯著的國際債務重組,比如說某些產品的特別優惠減免關稅,比如說扶持某些領域的工業發展等等。

只要達到了大唐帝國的預期,這些都可以給。

將整個北美市場的蛋糕做大,做強了,主導北美市場的大唐帝國能享受最大的利益,而不僅僅侷限於眼前輜珠必較,那是短視的政策。

大唐帝國對北美各小國的經濟、文化各領域的滲透,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這才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解決辦法也是現成的,那就是“大唐夢”,這是於原本歷史時空“美國夢”相類似的宣傳政策,旨在打造一個充滿誘惑力的暴富夢想。

大唐帝國經過44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不斷對外拓殖擴張,已經擁有了無數暴富的鮮活事實,只需要將這些故事稍加包裝宣傳出去就好。

“大唐夢”由帝國宣傳部和輿論界共同打造,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北美乃至歐洲。讓白人社會對華夏文化充滿濃厚的興趣,充滿嚮往,願意自覺的去瞭解,去溶入。

這將是帝國軟實力的一部分,在某些時候,甚至比軍隊效果更好。

法國就是現成的反面典型,出動了高達5萬餘人的遠征軍耗費兩年多,結果依然灰頭土臉宣告失敗。

大唐帝國可不希望北美諸國成為“美洲的巴爾幹”,那麼擁有主流文化和主流族裔,就是一切穩定社會的前提。

皇帝李察不用猜也知道;

當今北美四分五裂的局勢很符合英國人的胃口,以其攪屎棍的本質,難免會在其中扇風點火,攪東攪西,搞的四鄰不安,這都是原本題中之意。

大唐在分裂的北美諸國強力推行“佛羅里達共和國版本”,就是防著英國人這一手,先一步扎好籬笆牆。

認真考慮了一番

皇帝李察覺得在新成立的三國中,應該率先以康涅狄格共和國為突破口,實現“佛羅里達共和國版”的親密軍政經同盟關係。

緬因共和國受到英國影響較深,紐約共和國則顧慮重重,都不是率先突破的好目標。

別看華裔人口在紐約州極具影響力,華裔自由黨人陳會川成為了紐約共和國的首任總統,達到了大唐帝國預期目標。實則兩國利益分歧不是在縮小,而是在加大。

且不談建國初期

大唐帝國頻頻出手,直接破壞了紐約共和國的幾樁聯手建國美夢,狠狠打擊到了自由黨的這一幫華人。

就說現在,從紐約共和國根本利益的角度來看;

其作為一個人口超千萬的中等規模國家,在整個北美洲人口排名第二,僅次於大唐帝國。

相比較其他碎片化的北美小國,紐約共和國確實有很多值得自傲的地方。

它擁有紐約這樣的東海岸國際大都市,最符合國家利益的選擇是與世界各國列強保持適當距離,才能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而不是貿然選擇某個陣營,將自己綁在大唐帝國的戰車上。

那樣做,紐約共和國的國際回旋餘地和獨立地位都大受影響,被貼上了大唐藩屬國的鮮明標籤。

在利益面前,人心都會變的。

皇帝李察之所以率先選取康涅狄格共和國作為突破目標,是因為這個由原本康涅狄格州和羅德島州組成的北美小國,嚴重依賴轉口貿易和海運。

其境內工農業都不發達,其境內波士頓,紐黑文,布羅克頓都是優良的貿易港,境內鐵路交通發達,與紐約港存在著直接競爭關係。

康涅狄格共和國以轉口貿易,海運和造船為三大經濟支柱,而這恰恰是華裔資本深度滲透的領域,擁有極強的話語權。

只要丟下一些好處,再加上一些小小的施壓手段,不怕對方不就範。

小國有小國的生存哲學,歐洲小國對此體會最深刻。

在很多時候必須要站隊,必須要依附大國才能夠顯示存在,在必要的時候,要做搖旗吶喊的排頭兵。

否則一不留神,在大國競爭中順手就被滅了,就像踩死一隻螞蚱那麼簡單。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