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生絲商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皇帝李察在御前問對中,對這個新任首相唐德昭男爵國內外的施政綱領總體滿意,最後溫言嘉勉了幾句,便放其離開行宮了。

離開了行宮,唐德昭男爵直到坐上車,這才驚愕的發現自己後背的衣衫已汗溼了。

由此可見,皇帝陛下給他帶來多大的壓力?

彷若洞悉世事的神祇,在他智慧的雙眼面前一切無所隱藏,直透人心,應對起來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自此以後

唐德昭男爵愈發的不敢懈怠,就任內閣總理大臣之後便兢兢業業的操持國事,展現出超凡卓著的能力……

芝加哥和底特律是5大湖地區兩大重工業中心,以前者為首,後者為輔。連同周邊十幾座城市一起形成了帝國最龐大的重工業城市群,在大唐帝國工業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五大湖重工業區是向歐洲出口最便捷的地方,煤鐵資源豐富,工業化配套成熟,門類發展齊全,擁有許多無法比擬的優點,現已成為大唐帝國首屈一指的重工業區。

該地區在鋼鐵產量,農機裝置,汽車,機床,機械產品,化工產品,軍工和造船等領域,產能規模相當大,在許多領域堪稱世界第一。

皇帝李察用了兩週時間,將五大湖工業重點城市跑了個遍,並深入到鋼鐵廠和機械廠一線視察,並參觀了芝加哥工業大學,師範學院,北方鋼鐵學院,底特律工專等院校,做出一系列重要的講話。

在底特律期間

皇帝李察還會見了法國特使讓-卡西米爾上將一行,並且與上將先生進行了半個小時單獨會談,進行了充分的溝通……

萬里之外的神州

此時一場歷經三年多的商戰較量,靠一位神秘人的幫助,號稱“左宗棠錢袋子”的紅頂商人胡雪巖最終艱難的收官,贏得了挑戰洋商的勝利。

這事要講明白,還得從三年前說起

左宗堂大人在平息阿古柏叛亂,並擊敗沙俄洋人收復新疆的一系列戰爭中,大大壯了朝廷的聲威,大大漲了國人的士氣。

因而1881年得以加官進爵入軍機處,一時間聖卷優握,主張塞防一方的大臣們聲勢高漲。

而這引起了李鴻章的深深不滿,準備出手收拾同朝為官的最大政敵。

明面上同為朝廷柱石之臣,李鴻章一時半間難以撼動軍功卓著的左宗棠,於是便想了歪點子,先拿左宗棠的錢袋子胡雪巖開刀。

具體的就有李鴻章的門生盛宣懷操盤,尋找機會伺機下手。

機會很快就來了

1882年,,胡雪巖在滬開辦繅絲廠,耗資2000萬兩白銀,想要把蠶絲的價格打下來。

這事兒引起了洋商們的強烈抵抗,於是歷史上第一場中外商戰就這麼爆發了。洋商們聯合起來,抵制胡雪巖壓低價格,想要壟斷市場的行為。

原本胡雪巖勝券在握,因為他早就花大把的鈔票,將國內的八萬擔新絲全都收入囊中。掌握了大部分貨源,就擁有了議價的話語權。

這一舉動,意在打破了洋商們壟斷生絲議價權十幾年的局面。

無奈之下

洋商們爭著搶著要來買生絲,見胡雪巖不鬆口,有的洋商提出願意用市價,外加1200萬兩白銀買下他的生絲。

可胡雪巖就是不鬆口,他要的顯然不是這些,而是以後華商和洋商談判的主動權,避免華商與生絲戶始終被洋商壓榨盤剝,掌握生絲議價的主動權。

胡雪巖和洋商僵持的時候,李鴻章派盛宣懷出場了。

盛宣懷在暗地裡找到洋商,告訴他們:

可以讓洋商們吃到生絲,唯一的條件是“不許購買胡雪巖的生絲”。

於是官僚資本和洋商勾結在一起,從各地調集生絲緩解了洋商燃眉之急,令胡雪巖龐大的生絲庫存難以消化,反而積壓了大量白銀資金,雙方就這麼僵持了下來。

緊接著,盛宣懷透過一里一外兩招,將頗有些盲目自負的胡雪巖推入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一招是放出訊息,宣揚在新的1883年度,義大利生絲獲得了大豐收。

再加上誰都知道胡雪巖手中囤積了大量的生絲,這導致華夏生絲市場價格應聲而落,再加上官商聯手的打壓,已經不足去年的三分之一。

這樣滿地狼藉的市況,事實上造成胡雪巖潛在的鉅虧,上一年2000萬兩白銀入手的生絲,到了1883年價值不足600萬兩白銀,生生的虧去了1400萬兩。

盛宣懷不斷蠱惑人心,使得洋商們一直堅持著與胡雪巖對抗,最終幾乎熬垮了胡雪巖。

就在胡雪巖四處借錢繼續商戰的時候,盛宣懷再次出手了……

1884年初,市場上忽然瘋傳一則訊息,胡雪巖的阜康錢莊要破產了。

阜康錢莊即將破產的訊息傳出來以後,百姓們紛紛跑來取錢。大量的白銀被儲戶取出,位於全國各地的錢莊分號先後告急,這將胡雪巖逼入了絕境。

此時的阜康錢莊已經沒有足夠的白銀應對擠兌潮,原本經營穩健的阜康錢莊,立時便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唯一的續命之法,就是賤賣倉庫中的大量生絲存貨。

這時候,洋商們亮出血淋淋的刀子,統一口徑只願意出價三成,也就是說拿出200多萬兩的白銀,將胡雪巖手中原本價值2,000萬兩白銀的八萬擔生絲吃下。

這樣的價格,無異於打劫。

在面臨生死危境之際,左宗棠一封書信解了燃眉之急。

胡雪巖拿著這份左宗棠的親筆書信遠赴威海衛,見到了據稱是蘭芳國大海商的朱先生,密談之後,雙方定下了合作協議,隨後市場的風雲突變。

這位姓朱的大海上親自來到了滬海,在阜康錢莊總部拍出了一張500萬銀元見票即付的鉅額匯票,匯票發出的是享譽國際的大唐帝國交通銀行,這是大唐帝國的八大財團之一。

滬海十幾家報紙媒體親眼見證了震撼人心的這一刻,這位姓朱的大海上就像掏手紙一樣,直接掏出了500萬銀元匯票,“啪”的一聲就拍在了桌上,然後慢條斯理的說道;“這筆錢給我存進去,啥時候想起來再說。”

不身臨其境,無法描繪在場眾人的驚駭之情。

事後大唐帝國交通銀行駐滬海支行負責人發表公開宣告,確認這張匯票沒有問題,可以見票即付。

交通銀行每年處理價值數億匯兌款項,這一筆款項,只不過是正常的商業往來罷了。

大唐帝國交通銀行是何等樣的金融財團?

據公開報道;

交通銀行在世界37個國家設有支行和銀行業務機構,銀行匯兌業務遍及五大洲,黃金儲備總共462噸,是大唐帝國位列第四的世界性金融財團之一。

每年經手的國際匯兌業務高達數億唐元之巨,換算成白銀也有數億之巨,簡直是讓人無法想象的商業巨擎,實力深厚到讓人高山仰止。

訊息一出

蔓延全國的擠兌風潮立馬停息,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儲戶將白銀和其他珠寶細軟紛紛的存入阜康錢莊,一場從天而降嚴重的金融風險就此化解。

就彷彿輕輕揮一揮手,烏雲便消散了。

背靠著金融巨頭的阜康錢莊,再也不是原本那個號稱華夏首富紅頂商人經營的錢莊,而是有著深厚背景實力龐大到驚人的大靠山。

不管是哪裡的儲戶,說到底就是“信心”二字。

有了信心,自然就不會擠兌了,反而要將大量的錢財存入阜康錢莊。

胡雪巖有驚無險的度過了這一劫,隨即便展開了凌厲的反擊。

1883年,義大利生絲豐收,導致從1883年到1884年華夏市場的生絲價格腰斬,生生的跌去了一大半。

胡雪巖的揮舞著鈔票瘋狂的入手新絲,而他這種搶貨行為導致了洋商的極大恐慌,迅即參與到搶貨的風潮中來。

新絲價格從原本的每擔115兩白銀迅速飆漲,短短三天就漲到每擔180兩白銀,隨即展開了報復性的強烈反彈。

200兩白銀一擔,220兩白銀一擔,260兩白銀一擔,300兩白銀一擔,350兩白銀一擔……

市場上搶購生絲的熱情漸趨瘋狂,僅僅十幾天的時間,價格便很快越過了胡雪巖當初250兩白銀一擔的成本,在隨後的一個多月裡一路瘋漲到440兩白銀一擔高價。

而胡雪巖也不失時機的在300兩白銀一擔的價格上就開始放貨,隨著價格繼續上漲,逐漸加大了放貨的力度。

前後用了一個多月時間

胡雪巖囤積的11.2萬擔生絲基本出了大半,回籠3300萬兩白銀,手上還餘剩著1.9萬擔生絲,回落後的市場價格依然接近800萬輛。

1885年5月9日,胡雪巖主理下的阜康錢莊宣佈引入大唐帝國交通銀行,佔股55%,為第一大股東,胡氏家族退而居其次,佔股26%為第二大股東,另外還有數百名大小股東位列其中。

這一訊息愈發助長了阜康錢莊的聲勢,使其成為華夏第1個引入外資的本土錢莊,披上了一層洋商外衣。

據消息人士透露;

當初出手的很大機率就是大唐帝國交通銀行,據說完成中外生絲商戰之後,胡雪巖親自將1300萬兩白銀的盈利存入姓朱的大海商戶頭上,並且將1.5萬擔生絲全部裝船海運,未索一釐銀兩。

經此危機重重的生絲商戰,讓胡雪巖明白阜康錢莊必須要找一個大靠山,否則遲早玩完,億萬家財全都是一場空。

這個大靠山要能夠讓朝廷實權派李鴻章深深忌憚,否則在官商勾結之下,阜康錢莊永無出頭之日,未來一片黑暗。

遙想當初的危險,依然讓人心驚膽戰……

在阜康錢莊面臨瘋狂擠兌風雨飄搖之際,盛宣懷給上海道臺邵友廉打了個招呼,使得邵友廉故意拖欠了胡雪巖的餉銀長達20日。

這一招極其狠毒

彼時阜康錢莊在全國各地的錢莊分號紛紛告急,胡雪巖把無奈之下準備割肉求生,20萬兩的餉銀可是一筆救命錢,遲一天都會要命。

但朝廷也不是不給,只是晚個20天而已。

這讓胡雪巖結結實實的吃了個悶虧,偏偏還倒不出苦水來,難道去告朝廷嗎?

還有一招更狠毒的是李鴻章在朝廷同時發力,要求查處阜康錢莊虧空桉,以“平息民憤,慰藉江南人士群情不滿”。

隨即,朝廷下令查抄紅頂商人胡雪巖滿門資產,由閩浙總督何璟以及浙江巡撫劉秉章兩人督辦此桉,給江南民眾以一個交代,實際上就是宰肥羊了。

要知道何璟是李鴻章的同年,劉秉章是李鴻章的世交,他們倆出手,就等於是宣判了胡雪巖的滿門抄斬。

在李鴻章頻頻出手之際,左宗棠終於上書朝廷,利陳緣由為胡雪巖開脫,也為阜康錢康贏得一線生機爭取時間。

內中複雜的官場爭鬥,難以一一詳述。

1884年底

朝廷終於在左宗棠的一力陳述下改弦易轍,將胡雪巖的錢莊虧空桉交由左宗棠親手查辦,為逆轉生絲市場贏得喘息之機。

左宗棠也是官場老臣,假借身體原因一直拖著不辦,終於迎來了胡雪巖逆轉商戰的這一刻勝利。

生絲市場價格飆漲,海量的白銀湧入阜康錢莊,原本的“錢莊虧空桉”也自然不了了之。

當然了,胡雪巖也少不了上下打點了數百萬兩白銀,這才得以脫身。

說起來平平澹澹,實際上其中幾番生死邊緣,危機重重,真可謂走得步步驚心。

1885年4月底

胡雪巖帶著人星夜疾馳前往福州,見到了病重中的左宗棠,兩人密議許久之後,胡雪巖才大哭著撒淚而別。

5月9日,就傳出來大唐帝國交通銀行入主阜康錢莊的訊息,一時間震驚世人。

7月初,病重不治的左宗棠病逝於福州,這位抬棺入江的朝廷柱石之臣,終於走完了自己輝煌而又燦爛的一生。

這時候有心人方才明白;

敢情向來忠義的胡雪巖背主另投大有玄機,左宗棠自知去日無多,為身邊追隨數十年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另找了個大靠山,那就是大唐帝國的第四大財團交通銀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至於朝廷怎麼想,李鴻章怎麼想都不重要了,左宗棠一生的宦途已經走到盡頭,死人還怕活人嗎?

至於抱上了大粗腿的阜康錢莊,那就更不用擔心了。

朝廷或者李鴻章再下黑手,屆時需要面對的就是交通銀行的怒火,到時候自然會有人站出來主持公道。

那時候,呵呵呵……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