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聯合施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剛開過第一屆團結的,勝利的美盟首腦峰會,回過頭就鬧開了,歐洲各國列強心中那個歡樂呀,那就別提了!

這其中

最歡樂、跳的最高的就是英國老,英國《泰晤士報》不無譏諷的用“瓷娃娃一樣脆弱的友誼”來形容,並且表示;“不和的種子已經種下,距離生根發芽還會遠嗎?”

德國媒體也不甘寂寞,《法蘭克福早報》在頭版刊登了“對歷史不同的解讀,埋下了怨恨的種子”評論員文章,認為;

“南方激進的白人**主義者正試圖篡改歷史,用想當然的說法代替曾經發生過的一切,這引起的唐國的極大憤怒,而南方正在為此付出代價。”

歐洲各國列強的眾說紛紜,很多都是抱著強烈的吃瓜心態,興致勃勃的隔岸觀火,一副看熱鬧不怕事大的模樣。

相比較戰火頻仍的歐洲,那真是大戰三六九,小戰年年有,北美已經和平的太久了。

歐洲這些年來的戰爭可不消停,克里米亞戰爭以後,普魯士王國接連發動了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隨即又爆發了第10次俄土戰爭,基本上隔個三五年就是一場大戰。

奧地利帝國內部鎮壓各民族起義的戰爭沒有停止過,奧斯曼帝國內部塞爾維亞,黑山,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起義此起彼伏,沙俄對中亞地區連續20多年征伐……

反觀北美

自1862年2月簽訂了《北美和平條約》,至今已和平發展了16年,彷彿是在動盪世界中的世外桃源一般,怎不讓人羨慕?

如今因為歷史問題公然引爆了矛盾,可讓歐洲各國列強心中平衡了不少,於是津津有味的開始指手畫腳的評論起來。

歐洲作為幾百年來世界舞臺的中心,憑藉著對外殖民和輸出西方文明,依靠著先進的工業科技和槍炮積累了巨大財富,也形成了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自一百年前米國獨立戰爭後

跨大西洋經濟交流一度中斷十幾年之久,在本世紀初才漸漸恢復,隨後的半個世紀一直處於不冷不熱的狀態。

這是因為米國建國的公正,民主,自由理念,在當今以封建王朝為主的歐洲無疑是極危險的思想,處處嚴加防範,成為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角色。

跨大西洋經濟交流熱乎起來還是大唐帝國崛起之後,但歐洲人依然保持著優越感,以“暴發戶”“手指甲黑乎乎的北美牛仔”“語言粗鄙的南方老”來看待北美各國。

大唐帝國在1878年10月末宣佈的6項制裁措施,對米聯盟國造成了極大壓力,一時間亂作一團。

以約翰-肯尼迪總統為首的政府高層在公開場合多次表態;米聯盟國無意尋求對抗,希望能夠加強高層對話,解決雙方間矛盾。

與此同時

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國內過激言論進行管控,避免矛盾升級。

大唐帝國的6項制裁措施中,有兩項針對米聯盟國至關重要的棉花出口。一項是針對原產地南方的棉花徵收120%的懲罰性關稅,一向是針對涉及南方的農產品出口徵收40%的特別懲罰性費用。

作為單一經濟體,米聯盟國棉花出口佔據所有出口的九成以上,是其不可替代的經濟命脈,這一出手直指要害。

由於大唐帝國現代海運業極其發達,經過20餘年的商業競爭,米國南北方海運業務基本上被大唐帝國壟斷。

華裔資本充斥碼頭,鐵路,國際航運和重要的國際航線,並由此發展出海上火災保險,貨物保險等金融業務。

沒有華裔資本的遠洋貨輪,南方老的棉花別想運到歐洲去。

加徵了四成的特別懲罰性費用,將使得南方棉花引以為傲的成本優勢陡然瓦解,在埃及棉花,印度棉花面前反而處於價格劣勢。

大唐帝國又準又狠的制裁措施出臺以後,廣大南方白人奴隸主再也不能澹定了。

他們紛紛聚集起來,言辭激烈的聲討約翰-肯尼迪政府,要求其採取切實措施,緩和兩國之間矛盾,避免棉花出口成為被綁架的人質。

米利堅聯盟國內最大的華裔政黨“公正盟”也頻繁發聲,指責政府錯誤的政策,嚴重傷害了與最親切盟友間的關係,忽視了華裔僑民的貢獻,刻意製造族群對立,是引致歷史問題的罪魁禍首云云。

在左治亞州,密西西比州,聖路易斯安娜州和佛羅里達州,先後爆發了規模不一的群眾遊行,以華裔僑民為主的遊行人群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的政策。

焦頭爛額的約翰-肯尼迪政府堅持了兩個多月,不得不在巨大的社會壓力面前退讓。

1879年元月

約翰-肯尼迪總統親自率領龐大的代表團參加大唐帝國新春大朝會,並在此期間,頻繁的與帝國政府高層磋商,以取得諒解。

帝都長安

大明宮

“英國人希望與我們聯手施壓,迫使米聯盟國放棄奴隸制?”皇帝李察神情略有些驚愕的問道。

“是的,陛下。”首相董傑躬身回答,然後他直起身來,將其中的緣由仔細彙報道;

“倫敦注意到;

我大唐的6項制裁措施出臺以後,引發了米聯盟國內巨大政治動盪,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值此契機

英方希望能夠與帝國共同施壓,迫使南方老改弦易轍,放棄愚昧落後而又殘暴的奴隸制度,向現代文明國家過渡。

當今世界走向文明開放的歷史潮流浩浩蕩蕩,依然有米聯盟國和巴西這樣頑固堅持奴隸制的守舊政權,死抱著泯滅人性的奴隸制不放手。

作為世界問題的主要參與者,英方認為唐國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促成美洲地區的少數國度從愚昧落後的奴隸制走向文明,這也是唐國肩負的國際責任。”

“呵呵……話說的很好聽,這些英國老真是見縫就往裡鑽吶!”皇帝李察輕笑了一聲,隨即反問道;“政府方面意向如何?”

首相董傑再施一禮,回答道;

“回稟陛下;

針對此事,內閣專門開會研究,從各方面進行了嚴肅的論證,最終得出結論。

若與英方聯手施壓,必將促成美聯盟國內部更大的動盪,從而引致分裂。

這從某種程度上說,削弱了兩國聯盟的力量,削弱了帝國在美南方的話語權,或者說兩國聯盟已經名存實亡了。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

分裂後的南方更易於合縱連橫,更易於操弄,在某些地區例如佛羅里達,密西西比等地,華裔僑民可以憑藉人口優勢取得主導權。

有利必有弊。

在英裔白人根基深厚的北卡羅來納州和南卡羅來納州,以及左治亞州等地,當地白人奴隸主母庸置疑佔據絕對優勢,更易受到英國等域外國家的影響。

而這恐怕就是倫敦想要看到的結果,即亂中取利也。”

皇帝李察深以為然的點點頭,其實很多謀算只要認真推敲就八九不離十,壓根也隱瞞不了。

英國人的厲害之處就在於;

你明知道這樣做有利於英國,但對自己也有好處,利大於弊,所以就變得極有說服力。

設想一下

一旦英、唐兩國在這關鍵的當口,忽然聯手施壓,那美聯盟國內部肯定一片大亂,就像成熟西瓜一樣會被壓裂了。

南方老的頑固守舊世所皆知,經歷了空前慘烈的內戰兀自不肯低頭,想要他們放棄奴隸制千難萬難,必將引爆新一輪內部矛盾。

尤其是北卡,南卡,田納西,亞拉巴馬和左治亞這幾個東海岸地區,是南北戰爭中,北軍戰火未曾燃燒到的地方。

這裡開發歷史悠久,白人奴隸主莊園集中連片,形成了頑固的南方老大本營,也是相當排外的地方。

不單純排擠華裔移民,對北方老也極不待見,在大街上公開謾罵侮辱北方老或者外來移民的情況屢見不鮮。

正因為這種原因

華裔移民在上述各州佔比不超過10%,而在較為荒涼偏僻的佛羅里達州,密西西比州等地人口佔比較高,已經超過50%,成為當地的第一大主流族群。

華裔主導的“公正盟”政黨,在佛羅里達和密西西比等州陸續取得州長競選的勝利,並取得上述地區大部分縣市長競選勝利,與人口比例高這一因素密切相關。

但美利堅聯盟國精華還是在以北卡、南卡、左治亞州為首的傳統保守區域,而這裡是英國人意欲染指的地方。

原本的美利堅聯盟國是唐國的小弟,曾經並肩作戰的親密盟友,英國人想要插手北美問題可不容易,很難找到一個立足點。

北方的加拿大太偏僻,被有意無意的排除在北美統一大市場的外面,從美洲首腦峰會中就能夠看出,加拿大能發揮的作用很有限。

若北卡,南卡,田納西,左治亞和亞拉巴馬能夠分裂出來,或者再加上阿肯色州,那麼將會組成一個實力約有前者7成的南方獨立國家,宗教信仰和血緣的親密聯絡,這個新獨立出來的國家天然會親近英國。

英國在排除了奴隸制這一妨礙自由競爭的因素之後,又獲得了在北美洲的新朋友,可謂兩全其美。

又能夠藉此平衡膨脹過大的大唐帝國勢力,英國何樂而不為呢?

大唐帝國內閣重臣們也不是傻的,能夠清晰地判明英方的企圖,在此基礎上基於帝國利益,從而做出正確決斷。

首先,作為第2個邁入工業化國家的大唐帝國,在全力推進國際自由貿易這一點上,大唐與英方的利益一致。

米聯盟國和巴西的奴隸制,都是不公平貿易的典範,奴役奴隸的成本與農業工人相比較,幾乎等於零。

在美國南方白人奴隸主的莊園中,黑奴除了在棉花田中整日勞作以外,都會開闢一小塊生產糧食和蔬菜的田地,用以維持生存。

只要餓不死,就朝死裡幹。

這就是黑奴的基本生活狀態,也是備受奴役的黑奴壽命普遍較低的原因,白人奴隸主的殘酷壓榨,令棉花種植園的成本可以降低到令人髮指的程度。

這對英國殖民地棉花產業發展是極大的傷害,對大唐帝國南部以奇瓦瓦省為主的棉花產區來說,也是嚴重的不公平競爭。

這是經濟因素利益一致,再說說政治因素。

唐美(南)兩國政治軍事盟友,在第2次北美戰爭中並肩作戰,終於戰勝了北方軍營的最後勝利,是用鮮血和生命凝結的親密盟友關係。

但在戰後的18年裡,兩國間卻漸行漸遠,讓人不得不思考內裡的緣由。

大唐帝國主導的戰略研究機構中,曾經就此深入分析,得出了4點廣為接受的結論。

第1點,兩國民族構成不同,宗教習俗,語言,血緣和生活習慣南轅北轍,中西方文化對立明顯,不具備深入密切盟友關係的現實基礎。

第2點,美利堅聯盟國以白人奴隸主為首的統治階層保守而頑固,受迫害妄想很有市場,始終對大唐帝國的崛起保持高度戒懼心理,嚴重阻礙了兩國關係的深入發展。

第3點,美利堅聯盟國的奴隸制和單一棉花出口經濟,是建立在損害大唐,英國,法國利益基礎上的不平等貿易,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南方奴隸制一日不結束,這種根本性矛盾就無法解決。

第4點,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列強國家利用各種場合,明裡暗裡扇動反對大唐的情緒,製造族群對立話題,製造各種不和,也是不可忽視的重大因素之一。

基於上述種種因素

大唐帝國政府認為與其維持目前空有其表的盟友關係,莫如下定決心,聯手英國人對南方老施以重壓,根本性的解決問題。

南方分裂後

可以建立以佛羅里達共和國和密西西比共和國為首的親唐政權,以佔人口大多數的華裔僑民為親密紐帶,形成延續百年以上的傳統親密盟友關係。

至於分裂後的南卡和北卡以及左治亞州等地,英裔白人農場主毫無疑問佔據絕對優勢,可能形成一邊倒的親英政權。

但基於該地區的地理位置,縱然獨立建國後,也無法忽略與大唐帝國間的關係。

合則兩利,敗則獨傷。

帝國政府權衡利弊之後,傾向於同英國合作施壓,以促成美利堅聯盟國向文明國家轉變,總體來看更有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