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有力舉措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佔領波哥大以後,主要的任務是維持殖民統治。

經過一番籌備,南方軍團於1874年初推了以德爾索諾將軍為首的傀儡偽政府,建立了“哥倫比亞民族武裝力量”的僕從軍,簡稱“哥民武”,全軍上下約6.2萬人,皆是從俘虜中挑選出的士兵。

為什麼不一步到位成立海外省呢?

這樣的政治決策顯然不是南方兵團主導,而是來自帝國政府,甚至大明宮的最高授意。

對外殖民是一項精細活計,可以說是大有玄機。

在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共有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唐國等新老對外殖民國家,其殖民成就高低不一。

最成功的範例當屬英國,算是老牌殖民國家中的優等生,其殖民統治的特點就是以夷制治,用公司化的經營投入最少的殖民成本,獲取最高的殖民利益。

世界知名的東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就是英國人的手筆,已經為歷史所證明非常成功。

跟著英國學的荷蘭,比利時都屬於間接殖民這一類,但是卻沒有學到內中三味,表現差強人意。

英國的殖民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願意投資,在印度,新加坡,檳榔嶼,馬來西亞,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等等一系列殖民地中,根據地理條件不同,制定了發展鐵路、公路以及港口基礎設施的舉措,因地制宜的發展初步工業體系,使其具備較強的自給自足能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荷蘭與比利時則不同,這兩個殖民國家是限於國內人口基數太少,不得已而採取的“以夷制夷”政策,但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

只是大舉搜刮殖民地而不願意投資,其殖民地數百年依然處於較為原始的初步狀態,基礎設施極端落後,生產力低下。

荷蘭殖民者統治東印度群島就是這種情況,透過主要以華裔為主的移民和土著貴族大地主,來統治廣大的殖民地。

其治下的東印度群島殖民地200多年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也沒有什麼發展,工業一片空白,基礎設施更是極端落後。

從這個角度來看,荷蘭只能算勉強合格。

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則又是另外一種親力親為的殖民方式,這種殖民制度是直接派遣官員和軍隊維護殖民地,並且透過移民鞏固殖民統治。

法國在北非的利比亞,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中南美洲都是採取這種殖民方式。

由於殖民歷史悠久,在新大陸出生的白人殖民者後裔是一個龐大的數量,甚至遠超本土,但這部分土生白人並不能得到歐洲本土的認可,甚至被視為與印第安人一樣低賤的奴僕。

真是這樣不公平待遇,嚴重傷害了土生白人的尊嚴和情感,由此引發 19世紀初遍及整個中南美洲殖民地的獨立運動。

藉著西班牙王朝被法國皇帝拿破崙覆滅的動盪契機,中南美洲各國紛紛獨立。

從人文歷史上看

擁有七十多年獨立自主的歷史,殖民哥倫比亞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不能將所有的矛盾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拉攏一方,打壓另一方不失為明智的決策。

源於哥倫比亞是南美洲人口大國,全國人口約590餘萬,雖然經歷數月的戰火塗炭,總人口依然高達570餘萬,幾乎是三個半阿根廷那麼多。

在哥倫比亞人口,在新大陸出生的西班牙白人後裔約佔四分之一強,主要聚居在以首都波哥大為核心的周邊城鎮和北方沿加勒比海地區。

這部分民眾自由獨立精神較強,本世紀初,哥倫比亞及周邊秘魯,委內瑞拉等國的獨立思潮,就是以這些土生白人為核心推動,從而爆發了與西班牙人的獨立戰爭。

這是新大陸的西班牙後裔是哥倫比亞經濟的實際掌控者,擁有大量田園,咖啡和菸草種植園,屬於掌控國內政治,經濟和軍事話語權的階層。

這一群體掌握哥倫比亞大量社會財富,處於社會中上層,屬於要打壓和剝奪財富的社會階層。

南方軍團也沒安好心,他們推出的傀儡軍政府德爾索諾將軍則是地道的奇布查族印第安人,向來與這些欺壓奴役印第安人的白人莊園主尿不到一個壺裡去,雙方天然對立。

“哥民武”也是以印第安人為主的軍隊,土生白人根本沒有話語權。

而族群對立,正是哥倫比亞國內矛盾重重的根本原因。

引導一方去鎮壓另一方,是英法等老牌殖民者慣用的手段,大唐帝國也很快運用嫻熟。

時機成熟後,融為一體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作為掌控整個哥倫比亞局勢的南方軍團,有條件為大量湧入的華裔冒險者奪佔也屬於土生白人的財富和種植園,創造有利的條件。

軍方本身是最大的獲益者,軍隊功勳透過剝奪哥倫比亞大莊園主和種植園主利益兌現,軍隊官兵佔有哥倫比亞各城鎮大部分財富田產。

今後退役就地搖身一變,便會成為大大小小的莊園主和種植園主,並且形成哥倫比亞社會的中上層名流,掌握政治,經濟和軍事權利。

正是因為關係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南方軍團官兵凝聚力空前高漲,槍口一致對外。

帝都長安

萬壽園

首相董傑伯爵正在向陛下彙報哥倫比亞殖民推進情況,滔滔不絕的論述道;

“……

綜上所述

帝國政府擬以更加慎重的態度對待殖民哥倫比亞問題,推動建立德爾索諾將軍傀儡政府只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重要的一步。

更有利於減緩哥倫比亞底層民眾仇恨情緒,將其分散引導至傀儡政府身上,轉化矛盾焦點,為我大唐帝國一點一點吃掉並消化哥倫比亞贏得寶貴時間。

第二步,既大力投資鐵路,橋樑,城市建設和水壩等基礎設施建設。

此舉可以有力的拉動國內鋼鐵,水泥,機械等各產業發展,釋放產能,緩解當前國內產能過剩的局面。

哥倫比亞殖民區擬投入50~60萬苦役犯,重點修建公路,橋樑,鐵路和加勒比海沿岸碼頭,倉庫以及城市建設,預計3~4年。

現如今

每個月已經有1.5~1.8萬年青哥倫比亞婦女,透過麥德林至巴拿馬的通暢道路,經轉進入帝國南方和中部城市人口市場,每月創造600~700萬唐元收益。

這部分收益用於反饋投入到哥倫比亞的各項建設,而到了南方年輕婦女的輸入,也極大的緩解了帝國男多女少的人口矛盾。

據殖民地步預計;

哥倫比亞在今後的6~8年內,每年能夠向帝國南方和中部省份輸入不下於20萬年輕婦女,解決超過150萬個家庭問題,可以說是助益極大。

透過種種舉措

哥倫比亞有望在未來的7~8年內,土著印第安人和土生白人總數下降到320萬以下(注;流出超過150萬年輕婦女,超過50萬青壯男性被投入苦役營,再加上戰爭和人口自然減少),未來15年內人口總數下降到150萬左右(注;因為該地區缺少婚育期婦女,人口斷崖式的下降不可避免。)。

大量華裔移民的湧入,將會填補這部分缺口,始終保持哥倫比亞經濟區人口在500~550萬左右的規模。

包含鐵路,公路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會將哥倫比亞居民區與帝國本土緊密無間的聯絡在一起,強化民族融合政策和擴張殖民效果。

第三步,即在哥倫比亞全面禁止西班牙語和土著語言教育,建設廣泛的華語國文學校,加強經濟文化滲透和掌控,加強宣傳和洗腦教育舉措等等,強力推動該地區漢化程序。

第四步,在明年的5~6月間,對南方軍團官兵實施大規模復轉工作,預期9.3萬將士將至少有一半以上,安置在哥倫比亞新殖民區。

這部分帝國官兵是現今對外殖民擴張政策最堅定的擁護者,也是建立哥倫比亞中上層社會和政府部門的中堅力量,事實證明效果很好。

根據以往的經驗

只需要1~2年後,就地安置的帝國退役官兵們就能夠深深的扎下根來,成為帝國統治哥倫比亞的末梢神經,滲透到最底層的鄉村。

預計在1890年左右

即透過17年的殖民統治,逐步完成對哥倫比亞殖民地消化與統合,達到瓜熟蒂落的融合目標期望。”

17年嗎?

皇帝李察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消化如此大規模的哥倫比亞新殖民地,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確實需要一步步的逐步蠶食,化量變為質變。

大唐帝國與那些苦於國內人口不足的葡萄牙,荷蘭等老牌殖民者不同,從神州大陸輸入的華裔移民和北美新大陸新一代出生人口,讓帝國沒有人口憂慮,可以放開手腳去殖民擴張。

他的這個超人的體魄更不用說,壽命比普通人要長得多,有充足的時間可以等到哥倫比亞瓜熟蒂落,就像古巴一樣。

來自哥倫比亞印加文明的各種古老文物和神廟藝術品,一火車又一火車的運回帝國本土,塞滿了幾十個博物館的倉庫。

而相關的古籍和祭祀石版之類的文化傳承,除了運送到博物館的之外,其他一律銷燬。

今後能夠在哥倫比亞新居民區接受的只有純正國文教育,所有的西班牙語教育都為非法,這是徹底清除西班牙文化影響主要舉措。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