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唐埃開羅和約》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向厄利垂亞新殖民地區輸送華人移民,不會考慮大唐帝國北美本土,那屬實太遙遠了。幾乎環繞地球大半一圈兒,耗費資金極其驚人。

此次跨洋遠征埃及,即便採用了很多節省經費的手段。整個遠征行動依然耗資達1.3億唐元之巨,幾乎吃光了帝國政府幾年的財政盈餘,並且倒欠數千萬之巨。

這其中,鉅額的運輸費用佔了大頭。

比較划算的移民方法是從天堂省,蘭芳國或旅居中南半島各國的華僑中招募移民,航程可以縮短到8000~1.1萬公裡不等(注;出發港口不同),從而節省大量移民經費,將船票價格壓縮到能夠接受的程度。

另一種方法就是運營歐亞航班貨船搭載,貨船搭載移民需要改建專門的艙室。相較於專門的大型移民船環境侷促,乘坐體驗感較差,飲食保障各方面也不到位,導致移民死亡率較高。

唯一的好處就是船票價格低廉,很多口袋空空的華人願意冒險一試。

當今時代在北美崛起的大唐帝國,極大的改善了海外華人境遇,樹立了強悍而不好惹的形象。

在英法荷等老牌列強殖民地都能享受與白人同等的較高待遇,這一點殊為不易,體現大唐帝國真正的國際地位。

三個月後

1872年4月17日

馬薩瓦港披紅掛綠一片喜慶的色彩,迎來了隆重的碼頭落成暨城市新命名儀式,建設者們敲鑼打鼓用華夏傳統的節慶儀式,慶祝這一盛大日子。

寬廣平整的碼頭上佇立著高大的蒸汽裝卸機,採用蒸汽動力捲揚鋼索,能夠將大件貨物吊運到碼頭上,極大的增強了港口吞吐貨物的能力。

那些跟隨遠征軍抵達海灣的貨輪,早已經卸下了各種大型裝置,一些米廠,榨油廠,鋸木廠,面粉廠,食品廠紛紛投入生產或者正在處於裝置除錯中,進度相當喜人。

技術難度最高的水泥廠也處於裝置安裝階段,預計將於年底投料試生產,解決當前建築材料緊缺的難題。

碼頭停靠的5500噸法籍“特裡特蘭”號貨輪,載運著數千噸水泥,鋼材抵達海灣,這是瑪薩瓦城市和港口建設拉動經濟發展最鮮明的例證。

地中海貿易只要跨過蘇尹士運河,就可以輕易的抵達紅海港口馬薩瓦,從法國圖盧茲港啟航到這裡只需要10天,往來十分便捷。

一條筆直的棧橋長約162米,寬約20.5米伸入海灣中,能夠就近靠泊吃水高達13米的萬噸級輪船,使馬薩瓦港一躍成為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港口。

在港口腹地,除了有一排排正在建設的高大庫房之外,大片平整過的土地鋪著碎石子,這裡就是露天貨物堆場。

從碼頭到十幾公裡外的城市間,是一條筆直的砂石林蔭大道,道路兩旁移植了行道樹,跨越溪流修建了橋樑,裡裡外外都透露著重金投入的氣息。

而在視線遠方的城市中,數百棟房屋拔地而起,已經形成了頗具規模的城市樣貌,幾乎憑空創造了一個城市。

剩下的只需要不斷的建設,擴充城市規模和人口,紅海岸邊一顆璀璨的明星城市就將誕生。

從馬薩瓦前往高原上的雲中之城道路就寒酸的多了,只是一條6米寬的土路,卻沒有綠蔭如蓋的行道樹,也沒有道路兩側排水溝和里程碑。

只是每隔一段距離或者遇到岔路,到路邊的大樹上會釘上一個或幾個指路木牌子,指示通往某個鄉鎮。

城市規模初見雛形,農業先遣隊也陸續派遣了出去,劃分田畝開始集體墾荒。主要以馬薩瓦東部地區和雲中城周邊地區為主,數量已經佔到華人移民的1/3強。

30多個村鎮陸續建設起來,牛羊麥種也都分發了下去,動作快的已經種下了麥苗,到了年底雨季來臨前就能收穫第一茬糧食,瓜果,看到相當的墾殖成就。

為了從河流中引水灌既,各個農業先遣隊都在集中力量建設風車。

一座座高大的風車相繼樹立起來,風車既可以引水灌既,也可以榨油磨面,還可以春米脫粒,是村子裡極重要的農業生產設施,已成為這個地區獨特的美麗景觀。

碼頭上,搭起了觀禮綵棚,擺放著祭祀天地三牲和香燭神桉,周圍的鑼鼓手和舞龍舞獅人群早已準備就緒,被全副武裝的士兵們隔在圈外。

圈內是帝國遠征軍及政府高官們,他們在這裡集體迎候特意前來參加慶典的遠征軍總司令長官唐-李信殿下,他們一行乘坐“惡風號”裝甲巡洋艦剛剛抵達。

“惡風號”裝甲巡洋艦緩緩靠上碼頭,威武的水兵們沿著艦體兩側站舷,當總司令長官唐-李信殿下率眾出現在巡洋艦面上時,碼頭上瞬間鞭炮齊鳴,歡呼聲震耳欲聾。

鑼鼓隊奏響了歡快的鑼鼓,舞獅舞龍隊則緊隨而至,開啟了熱鬧的表演……

“一別經月,達卿兄在這裡業已經營出了偌大的場面,果然不愧為中流砥柱之材呀!”唐-李信殿下將海灣中的一切盡入眼底,目光中難掩讚賞之色,對著岸上歡迎的人群和一眾高官們頻頻揮手致意。

柳達卿上校做出的一切功績,都是總司令長官運籌帷幄的結果。

範鵬飛少將和鄭懷山准將相視一笑,隨即湊趣的說道;“殿下手中英才濟濟,方才有如今遠征軍欣欣向榮的興旺景象。蘇尹士城也好,薩那城也好,馬薩瓦也罷,如今這紅海三城之地皆為我遠征軍掌控也!屬實離不開殿下居中排程,總掌大局啊!”

“哈哈哈哈……我也就是遵循父皇輝煌的腳步,做了點微不足道的小事罷了,不足掛齒。”

“殿下舉數萬之兵討伐不臣,揚國威於異域萬里波濤之外,提振帝國雄心,這可不是區區小事啊?”

“那也是諸位同僚鼎力襄助之功,吾豈可獨居之?”唐-李信殿下此刻紅光滿面,精神振奮的順著舷梯拾階而下。

帝國遠征大軍血腥屠戮薩那、蘇尹士二城後,極大的震懾了埃及朝野臣民,素來親歐洲的尹思梅爾帕夏也不得不低下了頭,承認戰敗,懇求英國人居中斡旋談和。

近東和北非的埃及,蘇丹,敘利亞,葉門,內志,約旦,黎巴嫩等地區歷史上飽受強權入侵,從迦太基帝國到歐洲11次十字軍遠征,從阿拉伯帝國到奧斯曼帝國。在歷史上飽受異族欺凌,順服也就成了習慣性動作。

隨即展開的和談中,大唐帝國秉承著一貫的強勢直接甩出了十幾份和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過反覆扯皮,於1872年3月28日簽署的《唐埃開羅合約》。

《唐埃開羅合約》有幾項主要的條款;

第一條是埃及承認戰敗,開闢蘇尹士城及周邊地區為大唐帝國駐軍地作為賠償,設立皇家陸軍和皇家海軍事基地共十一座,享有專屬駐軍權。

第二條是埃及政府不得干預蘇尹士城及周邊地區民事和經濟事務,該地區設為大唐專屬租界,享有獨立經貿、治安之權利。

第三條是尹斯梅爾帕夏為了此前的輕侮行為,鄭重向大唐帝國道歉,並且賠償被扣船隻110萬唐元損失。

第四條是埃及付出2,100萬唐元戰爭賠償,擬用20年陸續清償,年均利息4.9%,以蘇尹士城海關收入做抵押。

第五條是埃及承諾大唐帝國臣民享有公平置業,經商,遊學和其他民事權利,擁有領事裁判權和其他優先權益。

第六條,大唐與埃及將簽署一系列商業,金融,文化交流和軍事等方面合作協議,擴大和深化兩者間合作……

除此之外,還簽署了其他一系列合約,大唐帝國終於把一隻腳牢牢地插入中東地區,在這裡紮下了根。

在談判過程中

英國和法國人曾經聯合起來反對大唐帝國的駐軍計劃,叫嚷著“必要時不惜動用武力”,“不能接受蘇尹士運河區分冶局面”“保持運河暢通開放是最低的訴求”等等言論,為和平談判製造了不少壓力。

然而大唐帝國秉承著一貫強硬作風,同時做出了實踐性增兵舉動,威脅進攻開羅等重要核心城市,終於有驚無險的達成了符合預期的大部分目標。

最大的遺憾是戰爭賠償少了,但對埃及這樣一個貧弱的農業地區而言,實在榨不出太多的油水。

實際上,大唐帝國也不虧。

拿到了這筆為期20年,年利率4.9%,總額共計2,100萬唐元的鉅額戰爭賠償,到期連本付息總金額要翻上一番。

在血腥屠戮薩那,蘇尹士二城後,帝國遠征軍擄掠了五六萬阿拉伯年輕女性人口,清剿蒐集了就2.7萬匹戰馬,8000多頭牛和幾十萬只羊,還有大量的糧食,油料和該地區積累數百年的財富,這是一筆數目驚人的財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些阿拉伯女性人口和遠征軍士兵以及華人移民結合,能夠迅速繁衍後代,穩定厄利垂亞殖民區整體社會結構,其意義相當重大。

更別提殖民區和租界區面積廣袤的土地,今後都將成為華人移民的新樂園。一座座新城市和村鎮拔地而起,鉅額戰爭投入都轉化為重大戰略地緣優勢,怎麼能說吃虧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