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周到考慮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你想抽掉經歷歐洲戰爭的經驗豐富軍官,回來加強長安講武堂師資力量和陸軍部隊的建設?”

“是的陛下,微臣以為歐洲大戰已經臨近尾聲,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不願意繼續發動基輔戰役,擴大對俄戰爭的規模,而更願意等待著維也納討價還價談判的結果。”

戴長富伯爵來此之前,對御前問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所以顯得胸有成竹,對答如流,他繼續說道;

“從基輔到白俄羅斯明斯克,陸路縱深近1700公里,即便聯軍全部攻陷了,也傷不到俄國的皮毛,莫斯科還在更遙遠的內陸。

從軍事角度來看,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決定更為明智。

以當前聯軍的總兵力和戰場膠著情況來看,前往莫斯科的漫長道路會是一場噩夢,誰都不願意為了奧斯曼帝國傾盡國力打這樣一場全面戰爭。

對法國,大唐王國,撒丁王國這樣的盟友來說,見好就收才是正確的解決方法。

法國已經掙脫了歐洲神聖聯盟的枷鎖,我國取得了英國的信任和歐洲夥伴的理解,貿易和產品可以廣泛的深入歐洲市場。

撒丁王國加富爾首相得到了法國支援,默許其統一義大利半島行動,下一步將要面對奧匈帝國佔據著義大利半島領土。

面對奧布斯堡王朝的強勢,撒丁王國還必須拿出足夠的軍事力量應對,才能有機會實現統一義大利半島的夢想,但那就不是我們要關心的事情了。”

“英國人呢?”李察皺著眉頭問道。

現在最麻煩的也就是英國人,2月份上臺的英國首相帕麥斯頓勳爵以強硬著稱。

上臺尹始

便策動了規模宏大的徹那亞河戰役,大唐王國遠征軍突破風雪肆虐的西部山區神兵天降,連續擊潰了數支俄軍抵達塞維納亞灣北岸和別別克峽谷狹長的主戰場,從背後給塞瓦斯托波爾俄軍主力以致命一擊,從而乾淨漂亮的贏得了整個戰役。

攻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成為整場戰役的轉折點,將雙方從拉鋸戰泥淖中解脫出來。聯軍方面贏得整場戰爭勝利的形勢越來越清晰,繼而在多瑙河戰役中再度擊敗俄軍,形成了總體勝勢。

正是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又遭到了奧匈帝國盟友的背叛,他的突然猝死和新任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繼任,為和平談判開啟了曙光。

英國首相帕麥斯頓勳爵因此贏得了女王維多利亞陛下高度讚譽和英國臣民的普遍擁戴,聲望日隆,風頭甚至蓋過了前幾任首相。

嘗到了甜頭,他怎麼願意就此罷手呢?

可惜在乘勝追擊關鍵的時候,聯軍統帥拉格倫勳爵身染沉荷,於3月病逝,不得不臨陣換將,繼任的辛普森爵士顯然無力應付克里米亞戰爭複雜的戰局,只能以保守政策應對。

從3月份到8月份,聯軍整整歇了半年。

辛普森爵士就是個草包,統率著百萬大軍碌碌無為,本著“不做不錯”的原則,半年多時間沒有發起什麼像樣的戰役,讓俄國人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際。

哪怕內閣首相帕麥斯頓勳爵暴跳如雷,辛普森爵士依然穩如泰山,一邊繼續強調各種困難,一邊頓兵不前。

直到在9月份

在英國內閣強逼之下,才發起了一場攻擊烏克蘭沿海城市的戰役,不出意料的獲得勝利,然後又歇了下來。

這樣一來

辛普森爵士實在是不當大用,已經快被氣吐血的帕麥斯頓勳爵只能準備再次臨陣換帥,這就是後話了。

這段時間精力旺盛的大唐王國遠征軍和英屬外籍兵團都沒閒著,在克里米亞,敖德薩先後有5.7萬名混血新生兒出生,幾乎每個官兵都喜得兒女,有人甚至不止一個。

在烏克蘭沿海地區城鎮,挺著大肚子的白人婦女比比皆是,預計到年底和下一年初,將會有更多的新生兒出生。

相比較窮困潦倒的沙俄農奴兵,無論大唐王國遠征軍也好,英屬外籍兵團官兵也好,其薪資待遇皆較為優厚,再加上允許搶劫這一條,多少能撈些個外快。

所以,在因為戰爭導致男人稀缺的烏克蘭沿海地區,出手大方又負責任的華人官兵成了香餑餑,引來當地女人的飛蛾撲火。

預計數萬遠征軍出征,戰爭勝利後,帶回來的將會是十幾萬大軍(暫不含英屬外籍兵團)。

用不著為英屬外籍兵團的官兵顧慮,以英國老的一貫尿性,對自己人還是非常照顧的,大英帝國遍及全世界的殖民地好去處簡直太多了,無論南非,加拿大,英屬海峽殖民地,印度,澳大利亞,還是歐洲或者埃及,隨便都能安排個肥差。

英國人為什麼要繼續打下去呢?

這是基於英國的利益,英國必須將沙俄限制在涅瓦河以東地區,徹底廢除沙俄黑海艦隊和割讓沙俄沿黑海地區,包括克里米亞。

要把俄屬多瑙河口和比薩拉比亞南部割讓給摩爾達維亞,要把俄屬高加索的卡爾斯歸還給奧斯曼帝國,並勒令俄國放棄對奧斯曼帝國境內的東正教的保護權。

俄國曾經無數次利用對奧斯曼帝國境內東正教徒的保護權為藉口,發動俄土戰爭,這次要把危險消滅於萌芽狀態。

只有這樣做

才能把沙俄帝國伸向高加索和多瑙河的手斬斷,將其龐大的實力遮蔽在內陸地區,務必不能外溢出來。

只有這樣做

才能夠斬斷沙俄帝國200餘年來的向西擴張程序,將其吞進去的歐洲領土和屬地再吐出來,包括俄屬塞爾維亞、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的宗主權,仍歸奧斯曼帝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同時,不准許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阿蘭群島上設防,不允許俄國勢力進入波羅的海。

只有這樣做

將沙俄緊緊的按在東歐內陸,進一步削弱其對歐洲的影響力,英國才能繼續維持當今世界仲裁者地位,維持歐洲仲裁者地位,維持世界霸主地位。

至於這些歐洲領土,例如塞爾維亞,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多瑙河口和比薩拉比亞南部,英國人通通看不上。

英國人寧願交給腐敗而親英的奧斯曼帝國管轄,也不會把這些歐洲領土交給貪婪的俄國人,這是一道戰略防火牆。

上述種種苛刻的要求,如果不把貪婪成性的沙俄帝國打疼了,打的痛徹心扉,怎麼能夠達到呢?

這一次不解決,難道再來一次克里米亞戰爭嗎?

相關的問題討論過無數次,作為陸軍參謀總長,戴長富伯爵對此自然知之甚深。

面對陛下的質疑,他慎重的考慮了一下,回答道;“啟奏陛下,微臣以為,沒有法蘭西陸軍鼎力協助,憑藉英國陸軍一己之力,很難繼續向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縱深推進。”

“那麼你認為……拿破崙三世能夠拒絕維多利亞陛下的要求嗎?”李察繼續問道。

真可把戴長富伯爵問住了,他認真的想了想以後,搖搖頭,回答道;“無法拒絕。在當前的歐洲形勢下,法蘭西國想要結束歐洲的孤立局面,只能祈求大英帝國的合作,英法合作應該是拿破崙三世基本政策,不可能違背。”

“是啊,誰能拒絕英國人呢?”李察輕嘆了一口氣。

身處於19世紀中葉

才能夠深切體會到大英帝國恐怖的統治力幾乎遍及全球,這與後世美利堅國遍及世界的軍事基地和盟友不同,這些全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和保護國。

憑藉大英帝國的崇高威望,幾乎能夠號召歐洲各國,動員世界大部分力量,克里米亞戰爭展現的僅僅是冰山一角。

所有人都在渴求大英帝國的友誼,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為王太子迎娶英國的長公主尹麗莎白,就是希望透過英普聯姻獲得英國支援和默許,統一南德各諸侯國,與奧匈帝國分庭抗禮,為德意志的崛起而努力。

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渴求大英帝國的友誼,同樣是為了打破1815年以來孤立的包圍圈,在對抗宿敵普魯士王國的同時,為法蘭西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沙俄也渴求大英帝國的友誼,奈何各種拋媚眼英國人根本看不上,反而各種毒打和遏制,聯姻更是不可能,這是羅曼諾夫皇朝心中永遠的痛。

在聯軍中

別看參與戰爭的法國軍隊人數更多,但真正的統帥只有英國人,以前是拉格倫勳爵,現在是辛普森爵士,這就是英國無可置疑的領袖地位。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和帕麥斯頓勳爵力主繼續戰爭,催促駐紮在瓦爾納的聯軍儘快行動,英國更換統帥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很快就將見到分曉。

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主要目的已經達到,俄奧翻臉了,橫亙在法國脖子上的絞索已經破裂了,不可能再維持下去。

但拿破崙三世想繼續維持苦心經營的英法合作,就必須跟隨英國的指揮棒起舞,法蘭西沒有拒絕的權利,他只能批准了聯軍繼續行動,戰爭不但沒有停,而且還要擴大。

“陸軍參謀總部的想法是好的,但不急於這一時,等一等吧。在這個敏感時刻,我不希望刺激英國人的神經,從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李察細想了一下,做出了最後決定。

“陛下英明,是微臣欠考慮了。”戴長富伯爵恭敬的施禮,回答道。

李察看了一下他,問道;“陸軍部計劃抽調富有經驗的軍官回國,這個思路是好的,但現在歐洲人的眼睛都盯著克里米亞戰爭,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猜測。

對歐洲人的小心眼,始終要保持警惕。

前面做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最後不要弄上一個保存實力,出兵不出力的壞名聲,哪怕只是些許猜測,都有可能在未來發酵。

考慮問題一定要全面,遠征軍那些富有經驗的軍官和士兵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軍部方面從自身角度來看,考慮也是對的。

站在更高的層面,卻不一定合適。

這樣吧

可以採取一些更為婉轉的方法,比如安排部分軍官和士兵就近到歐洲軍事學院學習,比如英國皇家桑切斯特軍事學院,法國巴黎軍事學院,加深對歐洲和戰爭的理解。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當今歐洲乃至世界中心舞臺,對歐洲局勢的瞭解有助於我們的軍官們更深切的理解戰爭。

這部分的人員不能太多,以400~500人為宜,分散進入歐洲陸海軍院校學習,這樣就不引人注目了。

英國人也願意加強對大唐王國軍方的影響力,在這方面會予以方便。

另一部分精英可以抽調上來,進入遠征軍教導團和參謀總部,這部分可以抽調千餘人,以深化軍官參謀培訓和觀摩實戰例證為主,也是一個深造的過程。

再其次,對一些軍部想要保留著尖子和出色的精銳老兵,可以集中抽調到某個部隊,比如二師或三師,對這支部隊安排作戰任務稍微關照一些就是了。

辦法多得很,在遠征軍內部就進行微調,儘量把影響減小到最低程度,明白嗎?”

“微臣明白了,請恕微臣愚鈍,不能為陛下分憂,還請陛下責罰。”戴長富伯爵經過陛下的一番指點,心中豁然開朗,同時也慚愧不已。

相比較陛下的老奸巨猾,自己真的像傻帽一樣。

李察不以為意的一揮手,說道;“作為一名軍部統帥,克己奉公,盡忠職守就好了,不用考慮其他勾心鬥角的事情,亦不用自責。沒什麼事就下去吧,照此執行。”

“微臣遵旨。”戴長富伯爵恭敬的行禮後退下。

看著他遠去的背影,李察唇角浮現出一絲微笑。

對於一名睿智的君主而言,需要的不是自作主張,心思百變的手下掌控軍方,而是一個無比忠誠,執行得力的軍事統帥,戴長富伯爵就是這樣的人選。

作為最先跟隨自己的手下,這10多年來耳濡目染,戴長富伯爵已經成為自己的狂熱追隨者,腦殘的那種,執行旨意說一不二。

其能力較為平庸,也沒有足夠的智謀,但勝在軍中威望高,執行力強,能夠把王國軍隊牢牢的看好,有這些就夠了。

無論手下如何忠誠,李察也不會把軍隊的大權交給卡恩伯爵或哈里·弗雷齊伯爵等人掌控,反而一步步削減其軍權,培養新人,淪為陸軍參謀總部或長安講武堂高階閒職。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相對於陸軍,李察對海軍統帥的選拔標準又不同,潘恆臣伯爵機智果敢,決斷力強,軍事指揮水平和能力超卓,比戴長富伯爵高了一個層次都不止。

戴長富伯爵充其量水平只能當一個陸軍師長,潘恆臣伯爵卻可以做獨當一面的統帥,其攻略夏威夷群島和巴拿馬的經歷就可以證明這一點,完全可以鎮守一方。

這是因為海軍統帥經常要遠離中樞作戰,在消息傳遞極不靈便的時代,需要獨立作出決策,以免殆誤戰機。

而且以當前大唐王國海軍的規模,怎麼都翻不起浪來。

“傳潘恆臣伯爵進宮……”

“微臣遵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