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倫敦態度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855年3月11日

大唐王國《世界觀察家報》報道;

皇家太平洋聯合航運公司一支探險隊,近日登上荒蕪人際的新幾內亞島進行考察,發現這是一個無人認領的荒島。

依據源自於15世紀地理大發現時代傳統,“誰先發現歸誰”原則,皇家太平洋聯合航運公司宣稱擁有對“新幾內亞島”所有權,並將於大唐王國成立十週年盛大慶典前昔,將這座島嶼作為一項具備特殊意義的禮物敬獻給大唐王室……

這一報道很快引起了嗅覺靈敏的英國《泰晤士報》轉載,在評論中酸熘熘的說道;“在世界地理大發現的程序中,唐國人趕上了末班車。”

當今歐洲主流輿論的焦點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突然暴斃,皇太子亞歷山大登基繼位這件大事件中,史稱“亞歷山大二世”。

其帶給整個歐洲的震動巨大,所有人的眼睛都緊盯著東方,無暇關注這種小事兒。

一個荒島罷了,有啥稀奇的?

從15世紀至今,歐洲的英國,法國和西班牙探險者發現的荒島沒有200座也有一百幾十座了,

1768年

為了觀察金星凌日並算出太陽與地球之間的準確距離,英國斥巨資派遣天文學家查爾斯·格林前往先南太平洋考察,隨行的船長是著名的地理和人種學家詹姆斯·庫克。

庫克帶領的遠徵隊奠定了英國佔領並殖民南太平洋的基礎,佔領了包括塔斯馬尼亞島在內的澳洲大陸廣大地域。在庫克抵達後不久,澳洲和塔斯馬尼亞島原著居民慘遭滅族。

3月18日

在一個簡潔而隆重的捐贈典禮過後,皇家太平洋聯合航運公司將新幾內亞島的主權敬獻給大唐王室,以此作為一份具備特殊意義的建國10週年禮物,表達對偉大君王的景仰之情。

國王李察出席了捐贈儀式,將這座島嶼正式命名為“天堂島”,並且對皇家太平洋聯合航運公司董事長李元慶大加褒獎,授予王國子爵爵位,以示殊榮。

這一訊息在北美傳得沸沸揚揚,美國《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主流報紙紛紛刊載,並且做出了不同的解讀。

《華盛頓郵報》以質疑的口吻指出,西班牙人在18世紀70年代就曾登上過該島,這個首先發現的含金量不足,恐值得商榷。

《紐約時報》則以“國王權杖上的璀璨明珠”為標題,重點報道了這個太平洋的地理新發現,稱;“新幾內亞島(天堂島)”是本世紀內最重大的地理發現之一,足以載入史冊。

從某種角度來看,《紐約時報》頗有些誇大其詞的意味,以此來博取歐洲人的眼球,可惜他們失算了。

如今的歐洲局勢風起雲湧,新登基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招回了俄軍統帥緬希科夫親王,之以米哈依爾·戈爾恰科夫親王,後者在多瑙河戰役失敗後又得到新沙皇的重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沙俄帝國的每一時每一分鐘動向,都牽扯著歐洲人的敏感神經,鑑於其堪稱恐怖的軍事動員能力,沒人敢視若等閒。

米哈依爾·戈爾恰科夫親王素來以強硬的行事作風著稱,上任尹始就公然宣稱;

一定要將這場戰爭進行到底,勝利終將屬於偉大的沙皇陛下,沙俄方面將會再次進行全國軍事動員,籌組一支規模達到160萬人的軍隊……

這些駭人聽聞的訊息充斥著主流歐洲輿論,隔著整整遼闊的大西洋,來自北美的訊息根本上不了檯面,一個浪花沒翻就被掃落到邊緣地帶,極少有人關注。

倫敦唐寧街

英國首相官邸

1855年2月5日剛剛上臺組閣的英國首相帕麥斯頓勳爵氣色很不錯,他嘴上叼著一支雪茄,兩隻手的大拇指插在燕尾服夾克的袋子裡,躊躇滿志的在辦公室裡走了幾步。

開口說道;“夥計們,我們幹的不錯,沙皇亞歷山大不會在克里米亞與聯軍死磕到底,這不符合俄國的根本利益,外交大臣帕辛頓爵士,應該有新的訊息和你們分享。”

作為足以影響世界走向的決策者,倫敦訊息渠道的來源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擬,能夠獲知很多大眾無法知曉的隱秘訊息。

說到這裡,他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內閣幾位幕僚重臣和內閣秘書施密特-皮爾斯都在首相辦公室裡,或坐或站,喝著咖啡,抽著雪茄,心情顯得比較輕鬆。

新任外交大臣帕辛頓神態優雅的做了一個撫胸禮,以高傲而自信的倫敦腔說道;“遭受到塞瓦斯托波爾戰役的慘敗,再加上沙皇暴斃,內憂外患,俄國人撐不住了。亞歷山大二世上臺以後,發現他自己接手的就是個爛攤子,他現在面臨的局勢眾叛親離,財政遭遇重大危機。所以授權在維也納的沙俄大使亞歷山大·米哈尹洛維奇·戈爾恰科夫嘗試開啟和談程序,我們在維也納的外交人員已經與俄國人開始談判。先生們,我們即將收穫勝利的果實。”

他的話音剛落,房間裡便響起來一片的掌聲。

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濃重的喜色,與沙俄這樣的超重量級選手較量,無論英國也好法國也好,還是奧斯曼帝國都不會感到輕鬆,那種令人窒息的巨大壓力始終存在。

戰爭進行到第2個年頭,前線戰場的巨大傷亡已經讓英國人吃不住勁了。

現在這個年代

英國本土人口也就是2000萬出頭一點,在戰爭中已經損失了7萬多兵力,這絕不是一個小數。

上一任英國阿伯丁政府因此垮臺,新任英國首相帕麥斯頓勳爵運氣極好,上任尹始發動的徹那亞河戰役大獲全勝,一舉奠定了整個戰爭的勝局。

帕麥斯頓內閣因此也坐穩了位置,在國內獲得普遍支援,聲望日隆,眼看著又將迎來整場戰爭的勝利,怎能不高興?

“哦,對了,拉格倫勳爵的病情怎麼樣?”

“很遺憾,前線傳來的訊息非常不樂觀,恐怕也就是這一兩周的事情了。”

“上帝呀,可憐的拉格倫勳爵……”

“毫無疑問,他是大英帝國的英雄,此番蒙主召喚,也不能抹殺勳爵大人的豐功偉績,必將得到國民的永遠銘記。”

“附議,拉格倫勳爵率領著英勇的大陸軍取得了足以彪炳史冊的輝煌勝利,應該向女王陛下進言,給予足夠的榮耀。”

“附議,這是他應得的……”

“附議,願上帝保佑,可惜拉格倫勳爵看不到為之奮鬥的勝利到來,我們應該儘快把俄國祈求和平的訊息送到前線,讓勳爵大人能夠安息。”

“附議,只不過勳爵大人組建英國海外兵團的願望……”

在一片附議聲中,給予拉格倫勳爵崇高榮耀的內閣提案獲得透過,這時候,有人提起了拉格倫勳爵的擬組建英屬海外兵團提案。

這種時候

拉格倫勳爵的臨終提案變得分外敏感,性質等同於遺折。

作為一位值得崇敬的英格蘭英雄,品質高貴的上流貴族,拉格倫勳爵率領英軍創造的豐功偉績和歷史意義,不亞於指揮第7次反法同盟擊敗法蘭西皇帝拿破崙的威靈頓公爵,值得大書特書。

至於在戰爭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唐國遠征軍,在座的各位英國紳士們默契的忽視了。

英國僱傭兵也是大英帝國實力的一部分,英國的從屬國也是大英帝國實力的一部分,這沒毛病。

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到首相帕麥斯頓勳爵大人的臉上,畢竟一個人數達到3萬人的英屬外籍僱傭兵團,對大英帝國來說也是重大的決策,必須要透過議會討論並呈報女王陛下御準。

以英國僵化而腐敗遲緩的辦事效率,在本屆內閣任期內能辦得成就不錯了。

只有在內閣全力推動下,才有可能最終落到實處。

而這其中,內閣總理大臣帕麥斯頓勳爵的態度至關重要,只見他略微沉吟一下,神態凝重的回答道;“這支外籍僱傭兵團已經展現出足夠的實力,值得尊重並認真對待,本屆內閣將致力於推動英屬外籍兵團常備化撥款法桉,願上帝保佑大不列顛。”

“願上帝保佑大不列顛。”眾人齊聲附合。

在場中人沒有提出異議,此項提案就得到了內閣透過,此後具體擬定提案並送交議會討論走程式的事情,自然由內閣秘書安排下屬去做。

至於議會表決,各黨派力量博弈暫時不需要討論,那肯定不是今年能夠達成的事兒,可以從長計議。

“首相大人,我透過報紙得知唐國發現了一座位於太平洋上的荒島,您看……”內閣秘書施密特-皮爾斯忽然插口問道。

這事兒有的內閣大臣知道,有的不知道也不關心,聽到後只是澹然一笑。

19世紀中葉消息閉塞,在大英帝國幾乎沒人知道新幾內亞島是什麼個東東?

有多大?有多少資源?

即便知道的也是一知半解,只曉得那是一個沒有人類文明的荒島,居住著一些依然處於原始狀態的食人族部落,僅此而已。

帕麥斯頓勳爵也不在意,隨口回答道;“噢,似乎有這麼一件事,我印象中好像發現者已經將該島敬獻給唐國王室,那麼就以英國內閣的名義發一份賀電,表示祝賀下。畢竟理查國王為我們帶來了一支優秀的軍隊,於情於理應該表示祝福。”

“如您所願,尊貴的首相大人,我會很快安排發出這封賀電。”內閣秘書施密特-皮爾斯恭敬的回答。

這可不是一份簡單的賀電,代表著英國官方的正式態度,承認新幾內亞島為大唐王國主權領地,可以影響到歐洲大部分國家的官方態度。

這就是英國作為“歐洲仲裁者”的強大影響力,在克里米亞戰爭取得至關重要的勝利之後,這一權威地位進一步得到加強。

同樣的,曾經的“歐洲蒸汽壓路機”沙俄帝國影響力急劇下降,歐洲各國的畏懼之心漸漸遠去,各種譏諷和敵對的言論多了起來。

這在沙俄帝國與奧匈帝國,普魯士王國,結成好基友的“三皇聯盟時代”,簡直是不敢想象的公然冒犯。

三言兩語便決定了英國對待新幾內亞島的態度,這種忽視在數10年後讓英國人極為懊悔。

可現在這個時候,沒人意識到一座面積達到78.6萬平方公裡的巨大島嶼的重要意義。

這座世界第二大島嶼,將會形成大唐帝國堅固的太平洋霸權基石,並且作為向菲律賓和其他地區擴張的跳板,將太平洋變成大唐王國的小池塘。

這就是後話了。

“帕辛頓爵士,撒丁王國方面有什麼新的動向?”首相帕麥斯頓勳爵問道。

他的意思是作為一個投機國家,撒丁王國剛剛宣佈對俄作戰並派出1.5萬人的兵力參戰,就迎來了對俄戰爭的決定性勝利。

英國人不介意撒丁王國佔便宜,但是要看看他們的開價?

外交大臣帕辛頓爵士微微一笑,臉上露出不屑的高傲表情,用調侃的語氣說道;

“撒丁王國首相加富爾想法很多,確實充滿了南歐人士熱情並富有幻想的特點。

可惜的是,他恐怕要失望了。

撒丁王國投注有些遲了,但卻想贏得與其投入不相稱的豐厚籌碼,想必在座各位先生們都知道;

加富爾首相一直夢想由撒丁王國統一義大利半島,成立一個主語與法蘭西和奧匈帝國相抗衡的強大王國。

他們首先面臨著兩個巨大障礙,一個是法國拿破崙三世皇帝的傾向,是否願意在身邊睡著一個多毛而亂動的南歐壯漢?

另一個則是奧匈帝國,是否願意讓出奧屬義大利地區,讓加富爾首相圓夢?

在此問題上

撒丁王國希望能夠得到大英帝國的全力支持,並利用帝國的影響力,襄助撒丁王國成就統一義大利半島的夢想。”

說到這裡

外交大臣帕辛頓爵士無奈的聳了下肩,對意大利人的獅子大開口感到遺憾。

有些人總是分不清自己的輕重,撒丁王國的加富爾首相就是最鮮明的例證,只拿出一分的力氣,並希望獲得十分的回報,天底下哪有這種好事?

“外交部是怎麼回答的?”

“我方明確的回覆撒丁王國方面;倫敦對貴國的訴求表示理解,願意看到義大利半島統一的美麗願景,願意在必要的時候予以一定外交協助,具體牽涉法、奧兩國事宜,貴國應該具體與相關國家交涉,祝撒丁王國好運。”

“哈哈哈……這個義大利蠢貨。”

聽到帕辛頓爵士的回答,在座的眾人不約而同的笑了起來。

這種空洞而又缺乏實質內容的外交辭令,實際上說了等於沒說。

唯一一句像樣的話是;“願意在必要的時候予以一定外交協助”,附加了“必要的時候”和“一定的”兩個限制條件,那什麼時候是“必要的時候”呢?

“一定的外交協助”是多大力度?

這個解釋權完全在於英國外交部,有閒有空的時候就順手幫一把,權當打發時間了。

沒閒沒空的時候丟到一邊去,大英帝國又不是撒丁王國他爹,好端端的把這些破爛事兒扯在身上,純屬閒得蛋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