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柯爾特1848式連發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桃源市

這裡山谷平原內地理位置較為寬廣,發展潛力大,桃源市是科羅拉多高原重點發展地區,城市人口增長迅勐。

在這裡,正在建造一座行宮。

行宮位於半山之上,山腳下已經圈出一大塊地,背靠森林,還有一處約十幾畝地小湖,名曰“鏡湖”。

顧名思義

湖面平靜如鏡,倒映著鬱鬱蔥蔥的森林和山峰,景色優美。

有了這一個小小的鏡湖,呼應著山林和行宮建築,這處田園彷佛也就有了維繫,有了靈魂。

因此,這一處行宮就叫做“鏡湖行宮”。

如今的“鏡湖行宮”正在建設中,主體建築是一座三層法式宮殿建築,由本地特產呈現褚紅色的大塊岩石砌成,是桃源市標誌性建築之一。

之所以修建法式宮殿建築,是因為擄掠來的白人建築師和施工的白人苦役犯擅長於此,不會修建中式宮殿。

在美國西北各州,大多是屬於1803年法國“路易斯安那售地安”北部地區,是北美法屬殖民地,因此擁有很多法裔移民後裔。

擄掠來的白人中,就有很多擅長建築的法裔白人設計師。

對待這些人,條件就比普通苦役犯強的多。

非但可以和家人住在一起,而且還擁有較為穩定的食品和生活供給,前提是盡心竭力的建好宮殿,否則後果可以自己去想象。

宮殿暫時沒有建好,李察下榻的是位於鏡湖邊的一片木屋中,這裡的地勢略高於山谷深處,從視窗就可以眺望到大半個城市面貌。

4月中旬

桃源市常住人口已經達到11.7萬人,正在營建中的1萬多套住房,就是1萬多個家庭。若是全住進來,按照每個家庭5.73人口計算,全加起來就是約新增6.5萬人口。

雖然如今房屋沒有建好,但李察已經安排數十個“屯村”有序遷移,安排進入桃源山谷深處,以躲避即將到來的戰火。

這些“屯村”居民進入後,可以清除山谷深處的灌木雜草,翻耕土地,趁著時間還來得及種植一些蔬菜,水果,土豆等農作物,滿足短時間的生活所需。

等到房屋建好,就可以高高興興的喬遷新居了。

李察已經計劃好,等到戰火消退之後,就在桃園山谷開行通往種植園和農莊的小火車,每天早一趟,晚一趟。

出門去田間勞作的人們,可以乘坐小火車方便的往來。田間收穫的農產品也可以透過小火車運送,進入桃源山谷加工售賣。

這樣一來

既方便了擁有田地的華人家庭農田耕作,也符合鳳凰市到桃源市長期處於戰爭底線的堡壘地位,工農業生產和備戰兩不誤。

若是農忙時節

人們在地裡忙碌回不來,也可以在地窩子裡暫住,影響不大。

只有等到和平真正降臨,大唐王國政府才會放開建設鄉村的限制。

木屋裡

李察負手站在窗前,山林間的涼風吹拂著他的烏黑髮梢,眼神顯得明亮而深邃。

從這裡看去

一座新興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大片的街道和房屋遠遠的鋪展開去,蜿蜒的河流穿城而過,在河流的對岸就是工廠區。

工廠區煙囪林立,日夜不停的向外排放著濃濃黑煙。

這在後世叫做環境汙染,而如今是工業和經濟實力強大的象徵。

桃源市街道寬闊,道路中間有綠化帶分隔,往來的馬車和行人都遵循著靠右行駛的原則,顯得井然有序。

由於城市建設初期,便修建了完善的城市下水管網涵洞設施,公共廁所,街道上顯得乾淨整潔,沒有美國城鎮那種牛糞馬尿的怪味兒。

若不出意外

到了年底,桃源市便會成為大唐王國人口規模第一大城市,總人口有望接近20萬人。

回想兩年多來的坎坷歷程,李察嘴角不禁浮現出一絲笑容。

那是一種巨大的成就感覺,在自身強大的同時,能夠為海外華人撐起一片天,打造一個不受歧視,不受壓迫,能夠充分發揮海外華人聰明才智的夢想國度,這讓李察備感欣慰,也找到了人生價值所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陛下,第2批柯爾特1848式槓桿步槍運到了,總數有1500支,現在各支部隊都爭搶著要,您看……”

說話的是原漳州騎兵二團副團長林守田少校,因為在年初的北線作戰中屢立功勳,晉升為中校騎兵團長,

林守田甚有文采,又是智利鳥糞礦場早期勞工之一,素孚眾望,在抵達北美之前赴海外務工已有6年之久,見多識廣,為人穩重。

因此,作為可以培養的心腹人才之一,林守田如今調任王室侍衛長兼王室親衛胸甲騎兵團長,就是以前劉武(劉五)上校的角色。

李察聽到請示沒有回身,而是言語澹澹地吩咐道;“這批新武器全部裝備鳳凰城兵團,命令他們利用好新武器訓練,務必要人人掌握,不得有誤。”

“遵命,陛下。”

“另外,柯爾特武器公司的生產情況怎麼樣了?”

“啟奏陛下,根據您的旨意,柯爾特武器公司如今已經全線停產了1846騎兵式左輪火槍,集中全力突擊生產1848式槓桿步槍。由於相關生產技術較複雜,廢品率較高,目前每個月的生產能力達到850支,預計到6月份以後,能夠提升到每月生產1200支步槍的規模。”

“太慢了,讓柯爾特武器公司抓緊時間擴產。”

“遵命,陛下。根據柯爾特武器公司方面回饋的資訊,從歐洲進口的蒸汽機床和新的裝置已經安裝就緒,培養的數百名華人技術工也能夠獨立上崗。現在主要集中精力於全裝藥銅殼子彈的生產,槍支車間的生產規模也會迅速擴大,以滿足前線需求。”

“嗯。”

李察點點頭哼了聲,沒有其他要吩咐的事情。

林守田中校立馬知機的抱拳深施一禮,後退幾步便轉身離開,走得悄無聲息。

大唐王國如今強於美國的便是武器裝備優勢,這也讓柯爾特武器公司名聲鵲起,近來接到了很多歐洲國家的武器訂購意向。

但是這些訂單只能往後推,先要滿足大唐王國武裝部隊所需才行。

從柯爾特1846騎兵式左輪火槍到風暴重機槍,柯爾特武器公司不斷推陳出新,生產的新武器影響了戰爭走向,同樣引來了歐洲國家的關注目光。

柯爾特1848式槓桿步槍就是其中的新產品,這是李察在兩年前,便與塞繆爾-柯爾特討論過的新式步槍,如今終於研制成功並順利裝備部隊。

這款步槍,就是原本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溫徹斯特1866槓桿連發步槍。

如今,其設計理念被李察盜用,由天才的武器設計師塞繆爾-科爾特先生負責實現,與原來的溫徹斯特1866槓桿步槍本尊略有不同。

首先,為了加強精度和射程,柯爾特1848式槓桿步槍槍管較長,全槍長度從98釐米增長到108釐米,全槍重量從3.6公斤增長到4.3公斤,不但增加了槍長,而且加大了內建的管式彈倉容量。

該槍使用1.18mm口徑邊緣發火式銅殼彈,透過槓桿上膛原理可以連續發射。

由於採用了內建的管式彈倉,柯爾特1848槓桿式步槍的容量能高達15發,彈管的裝彈量,取決於管式彈倉的長度。

這比傳統的單發步槍,容彈量有極大提高,能夠在12秒內打空所有的子彈,火力極勐。

新式柯爾特1848槓桿步槍一經裝備部隊,便受到了廣大士兵們的熱烈歡迎,士兵們親切的稱呼其為“十五響”“十五太保”。

能夠擁有一支“十五響”,那感覺倍兒有面子。

尤其是騎兵部隊的軍官們,早已嘗到了柯爾特1846騎兵左輪火槍的甜頭,這兩年來屢打勝仗,在美國西北各州縱橫馳騁就全靠它了。

所以,騎兵軍官對武器裝備先進性的認知尤其深刻。

新式“十五響”步槍一出現,眾多的騎兵軍官們便意識到了這款步槍的巨大威力,眼紅心熱的紛紛要求先裝備。

原因無他

與“十五響”步槍相比較,柯爾特1846騎兵左輪火槍那就是一堆屎啊!

也不能怪這些騎兵軍官喜新厭舊,實在是15響的效能太優秀。

柯爾特1846騎兵左輪火槍只能裝7發子彈,有效殺傷範圍只有120米至130米。而“十五響”步槍高達400~450米,每次可以裝填15發子彈,在200米範圍內射擊精確度大大提高。

這兩者間的差距太大了,效能徹底碾壓,是個人就會知道該怎麼選?

每一批柯爾特1848槓桿式步槍運抵鳳凰要塞,都會引起騎兵軍官們的哄搶。

但迄今為止

陛下視為心頭肉的騎兵軍團一支都沒有裝備,兩批裝備共計2200支新式步槍,全部裝備了鳳凰要塞火槍兵軍團。

在李察看來,承擔防禦重任的鳳凰火槍兵軍團(共計1.6萬兵力,含2千白人老兵,8600名白人新兵)的華人火槍部隊,才是優先裝備的物件。

只有等到6000名華人火槍兵,全部裝備完畢,其次,才能夠輪到華人騎兵部隊。

至於白人士兵原本就是炮灰,用不著這麼先進的武器,燧發火槍用著就很好,最起碼在這一二年裡不要考慮換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