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人口紅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848年3月22日

李察率領王室親衛胸甲騎兵團千餘騎一路向南,返回科羅拉多高原上的鳳凰城堡(丹佛),開始了全面軍事準備工作。

丹佛城堡修建在南佩雷特河與櫻桃溪的交界處,從城堡可以看見遠處地平線上皚皚白雪的洛基山脈,溪流縱橫,風景如畫。

洛基山脈的一條餘脈由西向東繞過鳳凰城南方,在鳳凰城(丹佛)東約17英里(約27公里)處深入沙漠,這裡被稱為“紅巖山谷”。

“紅巖山谷”顧名思義,是由一片暗紅色的光禿禿山嶺組成,是戈壁灘到沙漠的過渡地帶,地勢開闊,風景雄奇。

大唐王國的第一道攔截線就建立在這裡,主要由胸牆,壕溝和鐵絲網組成,平時駐紮一個約350人的火槍兵大隊。

到了戰時,則重兵雲集。

由石頭和混凝土砌成的1.4米高胸牆,長約1370餘米,中間開口可以通行馬車,在面對東方沙漠的一側,挖掘有三米寬,一米深的壕溝,在壕溝的前方50米至100米範圍佈置有三道鐵絲網,這就是“紅巖山谷”全部的防禦體系。

李察率領著一眾軍官在此視察,整個防禦體系耗費不多,最讓人眼睛一亮的就是鐵絲網,這也是大唐王國率先發明出來的新玩意,用於隔離牧場和莊園,防範野生動物侵襲非常好用。

用在戰場上,則是破天荒來的頭一次。

“紅巖山谷”防禦體系並不嚴密,美軍可以從一側的沙漠繞過,但只能是士兵徒步或者騎兵穿越。馬車和炮車就別想走沙漠裡走了,那根本不可能,除非在沙漠裡修建一條道路。

因此,為了防範美國騎兵和步兵,在“紅巖山谷”後方,每隔2~3公里修建了一座能夠屯兵二百餘人的木寨,一共修了六座木寨。

這些木寨的作用在於警示和防禦,暫時拖住美國從沙漠迂迴的兵力,為大部隊集結增援贏得時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考慮到美國人不可能把沉重的火炮從沙漠拖拽過來,所以,這些木寨的防禦力較低,並且拉起了一道長約20公里的鐵絲網,只要能滿足步兵和騎兵衝擊即可。

檢視了一圈

李察沒有發表什麼意見,其實也沒什麼可說的。

當今時代的戰爭就是硬碰硬排隊槍斃,岩石混凝土防禦胸牆能夠給防禦方帶來很大的優勢,極大的減少傷亡,這對大唐王國非常重要。

這種戰爭玩不出什麼花頭,無非就是炮火和人命往上堆罷了。

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騎兵在沙漠戈壁灘地區難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必須得靠火槍兵上陣硬槓。

“卡恩准將,那群白人苦役訓練的怎麼樣了?”李察從防禦陣地上下來,隨口問道。

他問的是1846年俘虜的那些第2次西征中的美國白人士兵,原本總數5000餘人,如今還剩下3760餘人。

卡恩將這些白人苦役犯彙集到一處,經過兩週時間的調養恢復健康,正在實施集中訓練,是準備用在“紅巖山谷”的炮灰。

“啟奏陛下,這部分苦役犯菱角早已經磨掉,訓練中服從性很不錯,到時候只要給予戰後恢復自由身的承諾,不怕他們不賣命。”

“數量有點少,能不能多編一點。”

“鳳凰城堡各地的白人苦役犯,如今還有約4.3萬人,我們可以挑一部分實施軍事訓練,到時候補充到紅巖山谷來。”

“那就挑5000人訓練吧,讓他們自願報名,今後也要省下不少手腳。在戰鬥中表現合格的士兵,今後也可以用在鳳凰城堡和桃源要塞防禦戰中。”

“遵命,陛下。”卡恩准將抱拳應道。

卡恩准將是鳳凰城堡步兵軍事主官,手中掌握著7600餘人的火槍兵,若加上3760餘名白人協從軍,總兵力差不多1.13萬人。

再加上5000名白人苦役犯,那就是1.63萬人兵力。

除此之外

大唐王國還擁有1600名現役軍人,700多名炮兵和近萬人的華人預備兵,主要集中在桃源山谷中,由戴長富准將統領並兼任桃源要塞司令長官。

李察親自統帥總數達到1.2萬人的騎兵軍團,負責外圍作戰。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戰爭,從美國五大湖地區擄掠而來的10多萬白人婦女和大量物資,透過鐵路線日夜不停的輸送到後方,進入加利福尼亞各地的工廠,學校實施集中管理。

鳳凰市和桃源市的總人口分別控制在16.5萬和12.3萬人左右,近期多餘的婦女兒童還要向桃源市轉移,那裡的空間更大,回旋餘地也更大,物資供應更充足。

遠離第一線戰火,對婦女兒童都有好處。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第1季度末,科羅拉多高原上不出意外的迎來了第一次嬰兒潮,新出生的兒童總數高達4.63萬人,近7成的白人或印第安婦女受孕生產,可謂成果喜人。

李察真心的為手下這些華人棒小夥子點贊,為了家族開枝散葉真是拼了。

桃源市第2座水泥廠已經建成投產,第3座水泥廠正在廠房建設階段,進口設備將於近期陸續運到,預計下半年建成投產。

桃源市如今的房屋建設風風火火,大片新的住宅區拔地而起,今後有很大可能超越鳳凰市,成為大唐王國人口第一大城市,未來前景喜人。

站在原地

李察深邃的目光看向東方無盡的沙漠戈壁灘,沿著連綿山脈腳下的曲折道路,是通向堪薩斯城的唯一通道。

從“紅巖山谷”向東300餘公裡,都是這種崎區坎坷的小路,繼續往東,則變成美國勞工修建的寬闊平坦道路,長途電報線也一路暢通直到堪薩斯城。

從年初開始

堪薩斯城向西修建的鐵路已經動工,如今延伸約有六七十公里遠,上萬名白人勞工正在日夜不停的趕工,有望在5月底之前,修通堪薩斯城至昆特或者奧克利的鐵路線,大約400~460公里左右。

這樣一來

美軍西征大軍的後勤供給線就縮短一半,非常有利於持久作戰。

若戰爭進行到8~9月份,美國有能力將這條鐵路修建到紅巖山谷,這幾乎到了大唐王國的鼻子底下。

美軍在沿途修建了十幾個屯兵點,駐有數量不等的美軍士兵,少則四五百人,多則三四千人,並且囤積了很多物資。

對於美方的行動,李察真沒有什麼好辦法去阻止。

騎兵並不適合攻打堅固防禦的目標,這種步步為營的穩重戰略,只有靠實力一路橫推過去,取巧的打法行不通。

李察可不願意將有限的寶貴兵力折損在這方面,要麼在科羅拉多高原上,要麼在五大湖腹心之地,那裡才是騎兵縱橫馳騁的戰場。

只可惜今年開春剛剛種下的農作物秧苗,將會遭受戰火的嚴重摧殘,必定無法迎來豐收。

好在長達一年半的和平時間,科羅拉多高原上已經儲存了足夠多的食物,有能力應對美國大軍圍困,打一場長期的消耗戰。

沒錯,李察對這場即將到來的空前規模戰爭,定義就是“一場長期的消耗戰”。

戰爭初期

大唐王國將憑藉紅巖山谷,鳳凰城堡,桃源要塞等防禦設施,逐次扺抗,層層抗擊,大量殺傷美軍士兵,削弱其攻擊勢力,以達到用時間和空間換取勝勢的目標。

騎兵的任務是騷擾主力並殲滅美軍騎兵,就像潛伏在暗處的利劍一般,待機而發。

李察充分考慮到戰役的困難,不求速勝,只求穩紮穩打,積累小勝為大勝,他有足夠的耐心等到迎來質變的那一刻。

時間優勢在大唐王國的一方,新年尹始,伴隨著大量移民潮的湧入,大唐王國工業發展,遠洋運輸和貿易各方面都展現出了勃勃生機,總人口達到67萬餘人。

背靠著神州大地無盡的人口資源,就是他信心的真正底蘊。

遙想兩年多前,大唐王國總人口不足8萬餘人,如今翻了8倍還帶拐彎,這就是移民國家跨越式發展的無窮魅力。

膽子再大一點,都能夠奢望大唐王國人口在1848年末,總人口達到百萬之巨。

這有什麼不可能的呢?

隨著太平洋鐵路的向北延伸,薩克拉門託,賽勒姆,波特蘭,西雅圖,溫哥華,鹽湖城,這些新興城市陸續發展起來,成為大唐王國散佈在太平洋東海岸上的璀璨明珠。

在原來的歷史軌跡上

華夏人口被掠奪海外的歷史,與世界各殖民強國的開發史有著密切的聯絡。

1819年,英國佔領海峽殖民地後,透過各種手段掠奪華工,從1881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短短的30餘年時間,被掠奪、誘拐到海峽殖民地的華人多達八百三十萬人。

1848年,北美加里福尼亞州發現金礦,在1848年到1882年的三十年裡,自願到美國西部去的華工約有三十萬人。

荷屬蘇門答臘的印度島東岸,自十七世紀以後的百餘年間,六十多萬華工在種植園和礦山供其殖民者奴役。

1852年,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地區發現金礦,從東南沿海各省掠奪華工赴澳採金,僅在1858年至1859年的一年中,華工數量便達到四萬二千人。

當今時代

正是華人向海外移民的風口浪尖,為了彌補勞動力極度短缺,英法荷等殖民強國竭盡全力的招募華工遠赴海外,促成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華人移民潮。

大唐王國的橫空出世,手中有錢,有資源,有能力,李察有足夠的信心將華人移民北美的數量增長10倍甚至更多,傾盡全力開拓這片豐饒大陸。

從長遠來說,時間的優勢在大唐王國一邊。

要論人海戰術的話,背靠神州大地,即便整個歐洲白人移民全加在一起也不是對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