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製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回到茅草屋後,首領神情依舊凝重,似乎有些不高興。

顏政極力比劃著解釋了一番,可首領依舊是不理解。

無奈之下,他只能拉著首領出門。

他在茅草屋前的空地上,找到了那個野人俘虜。

然後用火把湊近俘虜的臉,示意首領看清楚了。

等首領看了一會後,他又把火把放在了旁邊一個野人的臉旁。

他比劃著說:“他,他,長得一樣!都是人,都是一樣的人。不該被殺!”

首領又沉默了起來,他這個部落的聰明人,也算是頭一回聽見些不同的觀念。

他沉默一會後,一言不發的走回了茅草屋。

顏政不想再多管,假如過幾天,他們還是要砍下這個俘虜的腦袋,他也沒有別的辦法。

到時候他只能推行奴隸制,用奴隸制讓這些人明白,人還是活著最好!

他望著這個還有些驚恐的少年俘虜,轉頭回了自己屋子,拿出了一陶罐肉湯。

“吃吧!要是接下來他們要弄死你,你起碼能當個飽死鬼!”

顏政一邊說,一邊用手拿著肉塊遞到少年俘虜的嘴邊。

少年只猶豫了一下,便接受了顏政的投喂。

其餘野人見到顏政的行為,驚恐和不解佈滿臉上。

一個青壯叫喳喳的走了過來,很不理解的望著他。

顏政嘆了口氣,重複了方才的動作,讓這個野人看清楚,他們的臉是如此相似。

這個青壯愣住了,沉默了一會後,也一言不發的離開了。

這讓顏政稍微寬慰了一些,至少這些人多多少少明白同類這個概念。

在喂完這個少年俘虜後,顏政望著他說:“能不能活,就看你的造化,如果可以,我會放了你!不過在此之前,我希望你能帶點我的善意回去。”

少年俘虜自然聽不懂,不過還是對顏政報之以微笑。

顏政也笑了笑,他內心有個小想法,他覺得如果放歸這個少年野人,能夠緩解部落間的敵意的話,那就是一件大好事。

不過他不能讓這個少年空手回去,畢竟這可能是延續很久很久的敵意,需要一點誠意。

“¥%……”

顏政準備回茅草屋時,首領叫住了他。

他趕過去後,發現茅草屋裡還站著三個青壯少年。

首領讓他坐在一旁,指了指自己臉上的刺青後,一聲不吭的開始拿出一套骨制工具,開始給這三個年輕人刺青。

顏政發現,這三個人都是今天提著人頭回來的青年。

他瞬間明白了,首領剛才思索一陣後,還是想要說服他。

且更為恐怖的是,只有成功獵頭的人,才有資格刺上象徵部落的刺青!

這是首領在表達,長著相似的臉,卻不是相似的刺青。

顏政愣住了,這應該算是最早的共同意識問題。

這意味著獵頭一事,就相當於後世的某些文明觀念一樣,這讓他怎麼辦?

顏政看著首領熟練的給這些青年刺青,覺得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一、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他只要努力把生產力弄上去,部落內部自然會產生其他理念。獵頭這種註定被淘汰的習俗,也就會走完他的歷史進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只是這個過程,可能要花費的時間很長,甚至要花上許多年的時間。

二、重塑一種共同意識,例如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只要他提出的口號適合,就能漸漸同化掉部落文化。

就像是王政復古類似的口號,一打出來,就能佔據大義。

可野人們能接受什麼?自由皿煮?不可能!

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寨門迎顏王,顏王來了不砍頭?有點勉強!

這條路也很難!

………………

接下來的兩天裡,首領依舊試圖在說服顏政。

看的出來,這種意識觀念方面的分歧,讓這位首領非常迫切的想要得到顏政的認同。

從他越來越激烈的手腳比劃中,顏政明白這位首領內心很煎熬。

這種理念的碰撞,在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很多很多很多次。

以至於有人類學家認為,從猿猴進化到人類的標誌,就是有人會為了一個想象出來的共同體而團結在一起。

對於這種說服,顏政抱著擱置爭議的態度。

他覺得只要他能讓這個部落的人過的更好,擁有更多的好東西,那麼自然而然就會證明他是正確的。

只是令他非常奇怪的是,那個老人這兩天對他的態度,居然反常的更加熱情起來。

也不知道是這個老頭子身體恢復了,還是這個老頭子也認為顏政不殺那個俘虜是對的。

可惜的是這個老人,依舊起不來床,雖說看上去他的病症已經消失了。

就在首領再次說服未果之後,顏政開始製陶,他要造出大陶器,用大陶器讓族人過得更好。

有了這樣的成果後,或許能讓首領也暫時擱置這種觀念方面的分歧。

他拿著一個陶罐,比劃著讓首領帶他去找會燒陶的族人。

雖說有了分歧,可首領依舊沒有阻止顏政要去幹什麼事。

他會意後,就點頭讓顏政跟他走。

顏政無奈的嘆了口氣,他打算燒製一個簡陋的模具,使得可以快速的製作出大量的大型陶器。

因為製造大陶器的難處,就是難以造泥胚。

只要教會了野人用模具製造大型陶器,那將會是技術的一小步,野人的一大步。

最起碼可以爽快的泡熱水澡,說不定還可以搞個醬缸、泡菜壇子,看能不能搞出點另類風味。

首領很快帶著顏政來到了部落後邊的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有很明顯的燒陶痕跡。

只是這個地方一個人都沒有。

顏政詫異了一下後就明白了,這個部落掌握了工藝的人,大機率不能脫產專門從事燒陶。

所以一般都是有需要了,就讓會燒陶的人過來燒幾個。

這也說明了,交易這種事情,在這個地區並不普遍,甚至可能是不存在。

畢竟你不能指望一群狩獵為生的人,能拿出什麼去同其他以狩獵為生的人交換。

無奈之下,顏政只能自己上手了。

首領見狀,讓隨從的野人也過來幫忙。

令顏政驚奇的是,這些野人對燒陶居然很瞭解,都不用他教,這些人就開始了和泥、踩泥。

顏政覺得,一定是這個部落的人都會這門手藝,誰需要了,就來這裡燒幾個回去。

哎,得有社會分工啊!這個部落只有男女分工怎麼行?顏政不由感慨。

見他們踩好泥後,顏政試著做了一下,手殘的他很快就宣告放棄。

他只得指導這些野人,開始製造模具。

說是模具,其實就是一個大的大陶管,一個稍小的圓錐體,小的能放在大的裡邊。

只要控制好它們之間的遊隙,就能透過直接填充的方式,快速造出大型陶器的泥胚。

只不過這兩個泥胚也夠大,非常的不好操作,非常的難以將其弄成完美的圓圈。

但在顏政看來,這不是太難的事。

他讓兩個野人將踩好的泥鋪平,然後用兩根繩子確定長度。

在泥面用一根棍子固定好,然後拉著繩子旋轉一圈,就得到了一個完美的圓圈。

再將這兩個圓圈周邊的土仔細去掉後,就得到兩個不太圓的圓坯。

在旁邊燒一堆火,待到兩個圓坯乾燥後,便可以進一步加工。

稍小的圓錐體直接在圓坯的基礎上壘土上去,達到需要的高度就行。

大陶管則不行,還需要確定厚度,所以得等小的圓柱體燒製好,再來按照小圓柱體的規格確定。

在等待陰乾的過程中,顏政又按照規格,指導這幾個族人製作了幾種不同直徑和形式的圓錐體。

做的很粗糙,但他此舉的目的,就是讓族人有用模具的概念,等他們熟能生巧後,自然就能做的更好。

至於沒有燒製的窯,顏政選擇了壘一個一次性的小土窯,這種土窯沒有什麼太大的要求,只要排風口和進氣口做好,保證能放得下要燒製的陶器就行。

簡單來說,就是將要燒製的陶器放置中間,用乾燥的柴堆起來將起圍住。

在保證通風口的條件下,用土一層層將柴覆蓋住。

然後點火,留下排風口和通風口就行。

這種簡陋的方法,在後世都一直是黎族燒陶的方法。

幾個族人灰頭土臉的忙活了四天,終於才燒出了幾組模具。

由於陰乾不徹底,加上手藝太潮,廢品率幾乎達到了百分之六十。

只有四組是勉強堪用,但都是有些坑坑窪窪,上邊都有不同程度的裂紋。

不過這已經足夠了,在顏政的指導下,幾個幫著製陶的族人,很快就掌握了模具制胚。

只要得到一個大致形狀,剩下的他們用手便能給重新修整和削割。

…………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