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葡萄牙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明主動或者被動學習一些東秦的東西,這一點兒也不奇怪。

在這一方面,大明民間比朝堂熱衷的多,無論是商賈還是農夫,或多或少都受到東秦的影響。

就拿種地來說,聽說東秦可以一年三季後,沿海一些州縣,便有官吏嘗試推行兩季稻。

東秦的農機,他們也熱衷於購置和推廣,甚至還千方百計,從東秦弄來農書。

無論什麼時候,總還是會有一些願意辦實事的官員,或保守或激進,可他們都是在辦事。

而大明朝廷,也在新軍平定甘肅教亂後,徹底認識到火器新軍的厲害。

不僅重新修訂戰法,還下令擴編新軍,在天津增練一支,在中都鳳陽編練一支,以及大同增練一支。

除此之外,朱厚照擢拔馬文升為兵部尚書,讓他總理火器事宜,讓各地衛所,均淘汰落後的火器。

還將火器鍛造之權,下放到四川、廣東、浙江三省,準備讓各地衛所,就近採用!

朝廷新軍則清一色的黥人貨,保證擁有最大戰力。

此事也算是一次軍事改革,革新的不是軍制,而是軍隊的組成和戰法。

使得火器正式成為大明軍隊中的主角,相當於跨越一百多年,在戰術思維上,已經接近十八世紀的西方各國。

這事的推行也很順利,一是因為文武大臣都認為,大明軍隊戰力羸弱,非建新軍無以保全京師。二是因為戶部財政比較寬裕!

每年都在攀升的關稅銀子,在正德三年一年,就超過二百八十多萬兩,相當於以往大明舉國賦稅的三分之一,不算非實物稅的話,這些白花花的銀子,已經相當於每年賦稅的一半。

如此充裕的關稅銀子,使得這幾年,大明終於闊氣一回,不僅重修河堤、勤治黃河,就連朱厚照要修道觀廟宇、要修豹房,文武們都沒有說什麼。

眼下在大明朝中,已經出現不少依附關稅銀子的官員,他們尊黥人、敬黥人,甚至叫囂開放沿海各個港口給黥人管理,如此一來,必定能更加的財源廣進。

只能說東秦在劇變,大明也在跟著變,這種變是被動,相當於大明被東秦,拉著進入了近代化。

唯一不能把控的,就是大明內部的思潮變化。

王陽明赴任廬陵後,並沒有急著講學,而是親身躬行,在廬陵就地走訪,察覺民情。

在這個過程中,他遵守《顏政哲學》的方法論。

此事件放在正德四年的大背景下,算是一件可以忽略的小事,卻被後世視為,乃是與龍場悟道平起平坐的大事。

因為王陽明透過這次實踐,得出道理:自古以來,儒生以德行治理天下,學術的精湛,於蒼生並無補益。

…………

莫城,紅房。

華夏八年的公考再次如期舉行,這次報考的學生再次增長了兩成。

放在增加四成的中學畢業生人數上,這種增長不算什麼,加上今年要新設六個市,所以幹部再多,也能消化掉。

只要東縱市、慶東市兩個市設立,東秦本島就算是悉數設市,各個地域都將徹底納入國府的統治之中。

顏政百無聊賴的翻閱著這屆考公的試卷,遇到滿意的就畫個圈圈,覺得文章寫的理論紮實有新意,便在上邊勾上一筆。

三個秘書也在一旁幫忙,她們一邊翻閱文書,一邊將這些文書歸類,重要的便拿出來放到一邊。

“你們三個看看,這篇文章寫的怎麼樣?”顏政突然傳過去一份試卷。

玉墨接過後看了起來,只一眼就詫異道:“這是誰寫的?此人……膽子也太大了!”

藍雅和香菱都湊過來翻閱一遍,兩人的表情都有些錯愕。

顏政起身說:“這篇文章見識是有!只是太年輕了些,他提到君權過甚,不合憲法精神,應當再度明確三院職能,依照憲法組建內閣與議會,並在各地落行代議制,這確實重要,也是憲法上寫明了的!你們覺得,這個學生應當給多少分?”

“零分!憲法確實是這般寫明,可君上也曾說過,此乃過渡時期,若事事都按照法來,那豈不是亂套?”玉墨厲聲道。

藍雅也說:“給個及格分,這個學生的名字得記下,不能讓他任要職!”

顏政澹澹一笑:“我準備給滿分!不為別的,就在於這是第一個學生,敢於將態度寫在試卷上,而且真正懂得憲法、真正懂得國民的權力!這很好,這說明咱們的教育是正確的,不僅是正確的,而是是有效果的!人本主義的思潮,在東秦已經不可逆轉!”

“滿分?可這個學生……未免太氣盛了些!”玉墨憂愁道。

“不怕!學生嘛,率性一些,等他進入幹部的隊伍,自會成熟一些,也能明白憲政是目的,而絕非過程!”顏政笑道。

“那也不用給滿分吧?”

顏政搖了搖頭,望向這三個生活秘書說:“你們都是國君的人,東秦卻沒有名分之分,我給你們看這篇文章,是要告訴你們,今後的東秦,定是憲政的天下!至於國君的兒子,有才能就為國分憂,沒才能就安心當個吉祥物!今後的憲法,肯定是要真正實行的,立憲絕不是一句空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三個秘書都愣了一下,這是隱隱對她們的訓戒。

顏政也沒有辦法,他必須對老婆兒子嚴厲一點,不能讓辛苦營造的憲政基礎,被某個不孝子孫,聯合某些居心不良的臣子給破壞。

“我明白了!”玉墨趕緊回話。

藍雅和香菱也反應過來,忙接著表態。

顏政滿意一笑,坐下道:“將廢兩改元的報告,拿來我看看。”

玉墨趕緊將一堆文書,拿到他面前。

廢兩改元從在東秦本島實行開始,現在鹽港進行白銀禁止流通的政策,又將華夏銀行引入,確立貨幣互換的業務。

並在各市,明確禁止白銀在繳稅中使用、在供銷社使用,但對私底下的使用,卻並不強制。

從結果來看,在鹽港的商賈,很快就接受了銀元,他們屬於被動接受,加上白銀確實不太方便。

既然一元東秦銀幣,就相當於一兩銀子,那麼只要商賈們互認,他們也就不算吃虧,反正生意能做下去就行。

所以外貿一事上,銀幣開始用來交割和定價,執行三個來月,沒有出太大的岔子。

至於民間,雖覺得麻煩,可從銀幣投放量以及白銀的回收量來看,銀幣還是快速的進入東秦各地的市場。

相信假以時日,銀子就將絕跡,只要國府堅持要他們用銀幣納稅,那麼百姓就不會對銀幣失去信心。

“這事推行的比我預想的要順利,從銀幣的幾次加大投放來看,東秦市場的胃口已經極大,工商業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相信將廢兩改元推行出去,也就這幾年的事了!”

顏政是真的高興,東秦的金融體系,相當於跨越了一大步,國府對經濟的調控手段,也因廢兩改元,而多出不少選項。

……

“君上,馬六甲來了封急疏!”正當顏政悠然自得時,新晉閣臣趙學紅突然走進紅房。

“出什麼事了嗎?”

“倒不是出什麼事了,說是有一支船隊抵達了馬六甲,透過通譯之口得知,這夥人來自於極西之地。常如松總督覺得此事重大,特意發了封急疏,還說若他沒猜錯的話,這批人就是君上口中的泰西人。”

顏政勐的站了起來:“將這夥泰西人,送來東秦見我!”

…………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