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經世致用才是真學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冬去春來,冰雪消弭。

自貶謫貴州以來,王陽明在這兩年的時光內,算是大起大落、大徹大悟。

回想起在龍崗山的日子,他心裡頭倍感溫馨,這個地方是他悟道的地方,他最早傳道的地方。

也是他最早“行”的地方,他用兩年的時間,教化生苗,讓他們懂得禮節道義,苗民還他以尊重和土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此刻離別在即,不由生出許多感慨,望著山崗間的草色復萌發,潺潺流水的小溪。

王陽明臉色平靜,只喃喃吩咐道:“長喜、長樂,那些黥人的書籍一定要收好,不能落下一本!還有我這兩年寫的文章,一併帶上,一張紙也不許落下……”

“苗人送的那幾樣禮,你們千萬別忘了……”

“哦,還有那尊劉大夏送的硯臺,你們記得拿上……”

“我熬藥那套傢伙事,還有那幾包藥得帶上,不夠的話再去抓,路上怕是用的著……”

兩個僕人都不急不慢的收拾著,他們歸心似箭,自然體會不到王陽明此刻的不捨。

在仔細思索一遍,覺得沒什麼遺漏後,王陽明再度展望著這一方天地。

他是個信佛之人,對‘緣說’很認可,他覺得從貶謫起,再到遇見黥人,而後又走過這一路,途中遇到這些人。

都是緣分註定,他來到龍場驛,最終得以悟道,也正是因為這一場因緣際遇。

所以這輩子,王陽明自知,不可能再與貴州脫的了干係。

一個時辰後,兩個僕人收拾妥當,書籍太多,他們只得在當地苗人的幫助下,弄來幾頭驢子。

在苗人的相送下,主僕三人啟程赴江西廬陵縣上任。

貶謫期已滿,去歲就收到朝廷的批文,讓王陽明去廬陵當知縣。

這份調動,說明朝中還是有人記掛王大爺,特意找了個江西吉安府的缺給他。

歷史上,王陽明心學大興,也得益於這次赴任,他一路走走停停,一邊講學一邊趕路,將心學就這麼擴散開來。

……

為了避開貴州的弟子,主僕三人刻意繞著城北走,不多時就來到城東的馬驛。

兩個僕人都非常的高興,走上官道便算是踏上回家之路,雖說是去江西,可好歹不似貴州這般天南地遠。

王陽明卻駐足不前,回想到初次來這的時候,當時他正在同那個叫顏政的黥人天人神遊,一邊參禪一邊駁斥學問。

而兩年過去,他已經同這位黥人和解,開始抱著探討的心思,一遍一遍的來讀著他那所謂哲學。

觸景生情一會,王陽明嘆了口氣,騎上驢子開始趕路。

當轉過一片竹林時,他愕然的停了下來,眼淚刷的就流了下來。

只見官道上的五裡亭外,赫然站著三十多人,這些人都是前來送行的學子,此刻已經在道中,備上美酒。

“先生!”眾學子齊齊行禮。

王陽明拭去眼淚,翻身下驢,重重的朝著學生回禮。

陳文學上前說:“路途遙遠,學生備了一個護膝,先生可用來途中暖腳,以免沾惹地氣!”

詹惠也拿出一方墨石說:“此乃學生取貴陽北嶺之石,一刀一刀凋刻而成,送與先生,惟願先生莫要忘了貴陽!”

其餘學生都有禮物相贈,都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多數都是他們親手而作。

王陽明本就是個重情重義之人,望著這些學生,又想到在貴陽的這些日子,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他難得的失態了!

許久之後,王陽明將禮物全部收下,拱手抱拳說:“且留步!諸位小友務必勤學實踐,奮力精進,今後有緣再會!”

王陽明在貴州的弟子,其實多數被他視作朋友。

“先生保重!”諸生皆執弟子禮。

王陽明對站在首位的李惟善說:“惟善,你品格貴重,文章雖欠些火候,可牢記知行合一,終會苟日新,日日新!記住要勤於實踐,不僅要多學,更要多行!”

“學生謹記!”

王陽明又對陳文學說:“宗魯,你的學問才智,足以應付科舉,但要收心!求真求實,見諸實效方是坦途!”

“學生謹記。”

“詹惠,你志存高遠,但要切記,不可誇誇其談,眼下大明的天下,早已是亙古未見之大變世。貴州這一方天地,約束了你們的眼界,你們須知,這大明之外,亦有學問高明、國力鼎盛之邦!”

“學生謹記!”

“子蒼,……”

王陽明一一囑咐學生,雖只是三言兩語,卻力求將每個學生的個性都道明。

一番共敘離愁,飲酒三杯後,在場的學生都折下樹枝,可惜此地無柳,只得用樹枝代替。

王陽明再度啟程,望著這一山一水,心裡頭的難捨之情愈發強烈。

…………

湖廣,華容縣。

劉公祠後院客堂中,劉大夏的弟子已經增加到三十餘人。

新增的這十來人,乃是商賈子弟,他們來這唸書,多數不是為了科考,更不是醉心於學問。

而是他們關心於黥事,同時與劉大夏有一層師生關系,對他們家族的生意有極大好處。

他們也不是湖廣人,多數都是南直隸的商賈世家,抑或是縉紳之家。

前工部尚書曾鑑的小兒子曾明忠,此刻也正在堂下聽課,這個年僅十六的弟子,深受劉大夏的喜愛。

之所以有了這些弟子,源自於兩年前曾鑑的一場拜訪。

同時湖廣人的曾鑑,在被貶謫回鄉時,曾經坐過黥人的大船自天津南下,此後心中就有了“廢漕改海”的心思。

他收攏不少史實和記載,認為“廢漕改海”不僅可行,而且每年可為朝廷省下一大筆開支。

有此心之後,他便帶著這些資料,來到華容縣找到劉大夏。

劉大夏的思想,在這個時空本就已經更激進,同曾鑑一番交談,瞬間乾柴烈火,兩人打的火熱。

起初二人是打算上書朝廷,歷陳利弊,還準備給朝中的故交寫信,希望他們關注此事。

後來同王明陽書信交流,覺得經世致用、知行合一這個道理很正確。

劉大夏頓時反應過來,期望朝中那群人去辦此事,不妨他先試著實踐此事。

於是他與曾鑑二人,利用一些特權和人脈,拉攏了一批南直隸的商賈,取得四艘四百料海船後,又派人前往南京的龍江寶船所,重新收攏一批會造船的工匠,花錢讓他們建造船隻。

直至今日,劉大夏和曾鑑聯合商賈,一共耗銀二十餘萬兩,組建了一支名為“四海”的船幫。

這個船幫已經有四百料船八艘,又從東秦學得橫縱帆之技術,專門從湖廣和江西,購置糧食運往北直隸出售。

去年中,第一批糧食啟運,劉大夏和曾鑑高興的前往慶賀,他們求神問祖,祈求一帆風順。

結果非常的喜人,這批糧食平安運抵天津,很快就被當地的糧商收購。

往來一趟的利潤雖然不如運送其他貨物,卻給了劉大夏和曾鑑極大的信心!

他們覺得只要有五十條四百料船,就能緩解北直隸的漕糧問題,這“廢漕改海”也就能在不用朝廷的情況下,漸漸改掉大半!

即便不能,至少也平抑了北直隸的糧價格,也算是功德無量的好事!

劉大夏和曾鑑,此時正準備聯合京中故交,將北直隸的糧商踢出局,由他們來掌控糧食的最終銷售。

這也是他從東秦學來的招數,他雖然不懂供銷社到底是個什麼制度,有什麼運營邏輯,可他還是發現糧食統*購*統*銷的好處。

這第一次辦實事的結果,可以說極大的鼓舞了劉大夏和曾鑑,他們對商賈的態度,甚至都有較大的改觀,認為商賈只要利用的好,不僅能貨暢其流,同樣能利國利民。對東秦重商事,他們也不在感到奇怪。

這天,劉大夏照例來上課,他面色紅潤,笑呵呵的對學生們說:“今日咱們不講課!陽明先生已經進入湖廣了,相信不出一月,就能來咱們這!老夫已經去信,請他多在華容待幾日,你們今天開始,就每日清掃院落,準備迎候陽明先生!”

在座不少學子,聞言都激動的站了起來。

自龍場悟道後,陽明先生的名號就在華容傳來。

劉大夏以書信交流的方式,將王陽明的學問,一點一點告知這些學生。

作為他精心培養的變法種子,劉大夏覺得陽明心學,極其的適用,即便今後不能變法,也要讓這些人,成為一個以辦實事為準繩的人!

…………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