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稚嫩的小皇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黥人送上海關稅銀的訊息,在大明朝野引起了巨大的關注。

這就好比天降橫財,誰也不曾想過,黥人會送來這麼一筆意料之外的銀子。

不少官員對黥人的觀感,瞬間就產生了變化。

原先還以為是無恥蠻夷,可銀子入庫後,就覺得黥人倒也是頗為重信重諾,在這一方面,頗有春秋古風。

甚至還暗自慶幸,覺得這海關讓黥人來管著,實在是妥帖合適。否則的話,指不定這些銀子會流向何方。

謹慎一些的臣子,則覺得黥人可能是包藏禍心。但這種說法,很快就消弭在了鐵一般的事實中。

銀子那可是實打實的,還只是不到半年的稅銀,這海關眼瞅著稅銀就能年過百萬兩。

若是黥人真能按章辦事,那麼大明每年的歲入,就能多出一百萬兩!

這可相當於此時全國賦稅的十分之一!單純從銀子來看,不管實物稅的話,那就是五分之一!

真要靠大明袞袞諸公開源節流,這每年的一百萬兩指不定得籌到什麼時候。

所以大明朝野很快就統一了認識,那就是黥人的關稅銀子不僅要收,還要嚴格的監督,不能讓黥人看出,大明在海關賬目上存有隨意。

……

住下三天,東秦使團又被帶去學習覲見禮儀。

阿信之前已經見識過一次,加之東秦也不是大明的藩屬,所以鴻臚寺司賓署的署丞非常的敷衍。

在徵得阿信的同意,表示會繼續按照禮節後,鴻臚寺便再沒有其他的要求。

這也是顏政的意思,態度應該謙卑些,不能過於擺戰勝國的架子。

阿信也明白明朝官吏的行事邏輯,對於這種表面謙恭的禮節,他們尤為的看重,覺得這就是一個國家的臉面。

所以投其所好,反倒是能省卻許許多多的麻煩,也能讓大明朝廷知曉,東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

幾日後,早朝。大明皇帝陛下,宣佈召見東秦使團。

阿信等人除了沒單膝下跪以外,其餘都如同上次一般,禮節周到細緻。

群臣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就連李東陽也滿意的點了點頭。

覺得與這夥黥人打交道,比那些藩屬小國要來的輕鬆。

在銀子光輝的加持下,不少大臣都覺得這短毛短衣,頗有一番別樣風情。

他們紛紛品鑑,不少人還說出了短衣短髮有何優劣之處。

錢能通神,就體現在這些細節之中,當你是財神爺的時候,你不穿衣服都有人誇你。

朱厚照坐在上位,對黥人好奇是好奇,只是今日卻是被逼著來上早朝。

他揮手讓隨侍太監宣旨,安撫訓戒一番後,便是贈與了東秦茶葉絲綢等賞賜。

阿信躬身謝過,便是拿出國書說:“我國國君祝賀新皇陛下登基,表示東秦與大明,乃是同文同種的友邦,經貿往來繁盛,雙方都有著共同的利益。雖有些許齷齪,但不會影響兩國的合作和友好往來!我東秦本著平等互惠、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態度,歡迎一個更加開放的大明……”

一通屁話說完,便是拿出禮單:“我君上特送禮棉布一百匹、東秦瓷器十件、珍珠十斛、熊皮十張、玻璃鏡子二十面、煤油燈一百盞……”

禮畢,朱厚照打著哈欠揮了揮手,示意可以退朝。

李東陽卻上前一步道:“陛下,東秦使臣在國書中,對天津海關衙門著著火一事發出了外交……照會!既然貴使在此,不妨將此事了結!”

嗡——除了幾位閣臣以外,其餘大臣有些懵,朱厚照也愣了一下,之前給出的早朝事宜中,並無此事!

謝遷也站了出來,躬身道:“此事原委很清楚,東秦使團在天津海關時,提出要按照條約規定,核查天津海關的賬目!事先,天津海關的提舉谷大用,便是百般阻撓,並多次趾高氣揚對待東秦使團!阿信外使本著履行條約、友好睦鄰的態度,沒有同他一般計較,只求可以查核賬目

不成想當晚,這海關衙門便是著了火,事後谷大用上報,也僅僅是小吏過失,已經懲處!微臣想這其中,怕是沒有這麼簡單,還請皇上下旨核查,維護與東秦之邦交穩固!”

嘩啦——不搞暗鬥,直接明爭!這是其餘臣子共同的想法,此事看似與黥人有關,可卻是指向了劉瑾黨羽谷大用,還牽涉了眼下地位騰昇的海關!

即便是不能痛擊這幫閹人,能把海關奪回來,也是好事啊!

反應過來的文官,紛紛開始附和。

“請陛下核查此事,以免在友邦面前失了朝廷體面!”

“請陛下核查此事,以保海關衙門之廉潔……”

“請陛下核查此事,以免損害了與友邦的友誼……”

……

群臣紛紛表態,令的朱厚照有些懵,心裡也有些害怕,他還是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建不急不慢的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海關衙門一事,不僅牽扯到邦交,還牽扯到稅銀,眼下天津海關出了這檔子事,不僅僅是給東秦個交待,更是得給朝廷一個交待!”

滿朝大臣,此刻皆是齊聲同氣,大有此事不了結,他們誓不罷休之意。

朱厚照終是害怕,望向李東陽道:“那……那恩師,您以為應當如何?”

李東陽拱手道:“陛下,各地海關報上來的訊息,皆是對朝廷派去的人不滿,尤其是泉州,更是爆發了當街杖斃隨行太監一事!微臣認為,宦官實在不適合在海關任職,加上這天津海關之事,其中也必是定有隱情!臣建議,先撤回各地海關的鎮守太監,再派人詳查天津海關失火一桉!”

奪權了!不少臣子都隱隱有些激動,半個月前,他們對奪得海關定不上心。可今天的海關,可又是一塊財稅重地,奪回來可就又是大功一件!

朱厚照沉默了一會,朝中官員卻是忍耐不了,紛紛下跪磕頭。

阿信在一旁看著,還不知道東秦,被這些文官利用了一回,不過他聽著朝中奏對,大概明白發生了什麼。

他緘口不言,就等著這出戏唱完。

朱厚照卻是突然問道:“此事牽涉東秦,貴使又是何意思?”

李東陽詫異了一下,年輕的小皇帝,居然看的清楚眼下態勢,想從東秦那邊找倚靠。

阿信拱手道:“此乃大明內政,我東秦絕不干涉!”

呼——李東陽松了口氣,這東秦使臣,倒是個會和稀泥的聰明人。

朱厚照頗為無奈,良久後才道:“那就依恩師所言吧!”

“陛下英明!”

…………

散朝後,幾位閣臣都有些高興,此次不僅平白來了銀子,還可藉機打擊宦官。

他們都想高呼,問是不是先帝在天有靈,保佑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楊廷和更是暢快,黥人如此謙恭,這讓他辦黥務,多了不少的便利。

戶部尚書王整,更是與東秦使團同行,請教著票據、報表的核算之事。

不少臣子更是串聯,準備趁勝追擊,將太監們幹的好事,一一上達天聽。

他們恨不得趕緊將這些太監,一一都召回京師!

實在是朱厚照太年輕了,太監制度也太奇葩了!

眼下的司禮監和御馬監職責分明,即是說司禮監這個太監秘書機構,並不能左右御馬監。

偏偏御馬監,乃是負責經營草場、皇莊、皇店,各地鎮守太監和太監監軍、外派太監,也歸御馬監管。

其只對皇帝負責,文臣管不了他們,司禮監也管不了他們。

同時,司禮監和文臣們,互相之間也只是制衡關係。司禮監是“內相”,內閣相當於“外相”,分割了權力,卻又使得司禮監,成為了皇權附屬。

看似高明,實則是無奈之舉,假如文臣們真能多辦點實事、少玩些權力鬥爭,也不會讓明宣宗搬出太監。

…………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