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當在伯仲之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大夏懲治商賈,最大的影響就是讓寧波海商,隱隱已經偏向東秦。

不僅有中等身家的海商跑到東秦請求入籍,更有大商賈開始在東秦置辦家宅。

各路情報也不斷由商賈遞送而來,讓顏政對劉大夏的動作,多多少少瞭解一些。

劉大夏似乎也沒有遮掩的心思,他即便是知道海商們,可能會傳遞情報,卻還是將他們往死裡得罪,事後也不多加限制。

顏政同樣也沒有遮掩的心思,他知道商賈傳遞情報,註定是雙向的,他也不在乎劉大夏知道這邊的情況。

每期的報紙上,他都發文表達對談判的關切,並且親自在報紙上,對減少雙嶼駐軍進行了說明。

時不時還會高興的宣告,大明使者再度赴秦,談判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而每次談判完後,總是會有一句“雙方坦誠的交換了意見”,或者會有一句“雙方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友好磋商”。

總之這段時間的東秦報紙上,看不出一點兒火藥味,讀起來隱隱都有些讓人氣憤。

而在幾經拉扯後,顏政也同意大明的請求,答應讓他們派出官員,去監督清查雙嶼駐軍的人數。

原先要的三口通商,也變為了僅僅只需開放泉州,作為互市港口即可。

不明覺厲的學生,認為此舉乃是喪權辱國,居然爆發了一陣學生請願參軍的熱潮。

顏政對此很滿意,在這種戰前的和平氣氛下,他總是會時不時的關注,又造了多少槍炮,又招了多少新兵,又下水了多少艦船。

…………

六月底,劉大夏慘澹經營數月,總算是在寧波府完成了聚兵,此次一共調集了兩萬三千餘人入浙。

除去一萬二千人被編入各個衛所,補足兵額以外,便是從其中挑選出了一萬一千人的精壯,重新編成了一軍。

這支軍隊的主力就是那兩千江西兵,由金澤作為統領,以原先的江西兵中的將領為骨架,重新搭建了班子。

浙江參將趙文星和鄧志鳴,則作為這支新軍的副統領,各領其中一部,劉大夏帶來的李應,也領其中一部。

真正做到了分散金澤的權力,又保證了金澤能夠指揮戰局。

能湊夠這一萬大軍,劉大夏覺得已經盡了全力,這些日子以來,皇帝的旨意來了四道,從旨意變化就能看出,皇上也在頂著壓力。

劉大夏不敢過多耽擱,好在黥王為了開關互市,居然真的急不可耐,已經將雙嶼島上的駐軍撤去大半。

如今的雙嶼島,黥人只有一個營,也就是只有區區七百餘人。

這讓劉大夏陷入了狂喜,他一面繼續放風,可以開關互市,一面又表示,黥人得先全部撤軍,才能進一步商議。

總之就是一個拖字,拖到這支軍隊操練完畢。

七月初一,大軍會營。

隨著各路人馬進入新設的營寨,劉大夏坐在大椅上,拿著望遠鏡左瞧右看起來。

眼下大明已經彷造出了望遠鏡,用的是天然水晶取代玻璃,除去模湖一點外,沒有太大的影響。

越看他心裡越高興,這些兵經過挑選,再領取了餉銀和新的兵器後,果真是更加的像樣起來。

等到都來齊全後,劉大夏揮了揮手,立馬有人抬出來一批綁著紅綢布的大炮。

大軍會營,自該振奮一番軍心!

劉大夏帶來的所有大炮,整整二百餘門,此刻不斷被抬了出來。

其中有大明彷造的,也有從東秦購置而來的,這些大炮都被紅綢布纏繞著,顯得格外的惹人注意。

等五十門大炮被佈置好後,劉大夏再次下令,讓一旁的令旗官揮舞令旗。

隨著十幾面大鼓被敲的震天響,一支支火把被點燃。

全場的士卒都在好奇看著,以往會營,少不了也有會有“高升”千放。所謂高升,與三眼銃類似,只能朝天放個響。

火器自打在宋代出現,就使得原先的傳統武器相形遜色,這種遜色不是由於火器威力大,而是由於火器使用時,會有火光硝煙和巨大的轟鳴聲,所以也就染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元明清三朝,都曾經冊封過大炮!

這就使得會營中,火器成為了最壯軍威之所在。

只見數百名士卒,齊齊的舉著火把,當旁邊的士卒將炮彈塞入炮膛後,他們便是上前一步。

隨著令旗再次揮動,這五十門炮依次點火!

彭……彭……彭——只見紅光一閃,炮口火光暴出硝煙奔騰,一聲聲巨響如雷霆萬鈞。

在場的士卒皆是目瞪口呆,如此霹靂火器,絕大多數人還是初次見到。

等一輪炮擊後,便又是一輪!這次乃是二十五門炮齊發!

這讓軍營大地都在輕微震動,聲勢更是直達雲霄。

之後,便又是五十門炮齊射,隨著子銃快速裝填,一時之間彷佛只聽到炮聲不斷。

不到一刻鍾,炮聲歇了,濃煙緩緩散去。

只見六百步處的標靶,已經是一片粉碎。

嘩啦——全場士卒皆是大驚,旋即便是激動的嗷嗷大叫起來。

劉大夏也被震撼到了,如此密集的發炮、如此迅速的發炮,他覺得此炮用來對付騎兵,比碗口銃要好過百倍。

“楊賀,你覺得我軍之大炮,比之黥人如何?”劉大夏笑問一旁的楊成德。

楊成德也在心中暗驚,他見識過黥人的大炮幾次,不過還是第一次,親眼見到這麼多大炮齊發。

他拱手道:“當在伯仲之間!”

“那五十門炮轟擊,比之那日黥人轟擊雙嶼島,孰強孰弱?”

楊成德回想了一下,拱手道:“當是不相上下!”

“那若是這兩百餘門炮,具是打在雙嶼島上,你說黥人能夠扛得住?”劉大夏笑問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怕是任誰也阻擋不住!”楊成德由衷的說。

劉大夏放聲一笑:“黥人終究是蠻夷,過於狂妄,殊不知我大明富有四海,倘使奮力為之,這樣的炮,造個數千門又有何難?黥人大炮再勐,終究是最爾小國,哪能敵我大明之人力物力!”

“總督大人說的是!”楊成德忙奉承。

劉大夏自得的笑了笑,又微微的嘆了口氣:“大明富有四海,若是朝廷節用而愛民,小小黥人又那裡值得如此大動干戈?”

說完後,他便是揮手讓人操演火繩槍。

在楊成德的回憶和指導下,劉大夏已經知道黥人乃是排成緊密的三列。

只是當他用這種戰術時,發現火繩會互相干擾,遠不能做到擊發自如。

於是緊密的三列就變成了鬆散的三列,由於缺乏刺刀,所以還配備有長矛兵!

劉大夏也是透過楊成德之口,才知道了槍上可以安置刺刀。

可他從東秦購置的火繩槍,都沒有帶刺刀卡槽,他也只得讓工匠去琢磨。

對於有利的東西,劉大夏的胃口很好,可不會管這是什麼黥人的東西。

他透過檢驗黥人的三列戰術,也覺得這種戰術彌補準頭,使得在五十步,可以保證擊中更多的敵人。

在火器運用一事上,他還是挺佩服黥人的。

他窺得其中奧秘後,也覺得黥人火器犀利,不外乎是打的更遠、威力更大。

可若都在彼此的射程中,鹿死誰手真不一定!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