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剿?撫?還是剿撫並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由於黥事無法用八百裡加急,所以當知曉黥人已經攻陷雙嶼島時,已經過去二十多天。

除去對黥事最熱衷的三位大臣外,此事也引起了三位閣臣的重視。

實在是黥人的動作太快,居然在降旨申斥前,就已然攻克雙嶼島,而後又大言不慚,拿著雙嶼島想同朝廷做交易。

在他們看來,那裡有這般氣焰囂張的蠻夷?

只有劉大夏暗暗吃驚,因為從得知黥人有圖謀之心,到雙嶼島淪陷,不過月餘時間。

即便是提前聚兵,能做到月餘時間內跨海一擊,輕取雙嶼。

這也說明比之進攻琉球時,黥人的兵鋒已然更盛。

他在彷造黥人火器時,也瞭解了黥人火器之犀利。

所以對黥人佔據雙嶼島,擔憂更甚!他同黥人打過交道,對於句句言利的作風印象深刻。

黥人攻取雙嶼島,固然有除去海盜,保障外貿之由,可即便是之前不除海盜,其仗著巍峨鉅艦,想必也是航行無憂。

所以黥人偏偏挑中雙嶼下手,在他看來乃是尋釁之舉。

可他也不得不佩服黥人之毒辣,其進攻雙嶼,打的是海盜這種賊寇,於道義已然是勝過一籌,眼下更是堂而皇之的佔據雙嶼島,儼然是不肯輕易離去。

一想到黥人朝發夕至的鉅艦,由東秦轉而駐守在雙嶼,劉大夏就深深為浙江局勢擔憂。

且除去雙嶼島以外,大明沿海大大小小的島嶼還有不少,若是聽之任之,黥人勢必更加的肆無忌憚。

所以劉大夏很快就做出決定,那就是雙嶼島必須讓黥人撤軍,無論用何手段,必要讓黥人知道,大明不是這麼好尋釁的!

…………

乾清宮,三個內閣大臣和劉大夏,都被召見而來。

弘治皇帝此刻精神不錯,身體倍好,只是東秦的訊息令的他有些不悅。

三位閣臣也瞭解大概緣由,只是劉健和李東陽都未曾同黥人接觸過,謝遷也僅僅是同黥人使者打過照面。

所以於黥事上,大明上下只有劉大夏最為上心,他與王珩、馬文升,經常議論黥事。

去年末,東秦產的眼鏡和薄胎瓷器就出現在了京城,這讓劉大夏大為驚訝,深感黥人發展之迅速。

“諸位重臣,黥人前年便是派兵攻打琉球,據來往客商說,黥人在琉球已經盡收小民之心,其陰吞琉球之心昭然若揭,此刻又是佔據雙嶼島,其用心怕是不純!你們於此事,有何對策?”

劉健和李東陽相視一眼,拱手道:“陛下,在下原以為黥人,不過是島夷,此刻其突然佔據雙嶼島,可見其氣焰之囂張!

只是……臣翻閱了浙江各個衛所名錄,以及各地駐守軍隊,發現偌大的浙江,駐守兵力居然只有四萬餘人,且一半集中在沿海各衛!”

“真要是動兵進剿,非得從各地抽調兵力不可!且東南承平日久,衛所糜爛也是人盡皆知,怕是不前後準備個一年,不可妄動刀兵!”

弘治皇帝點了點頭,這是老成持重之語,眼下東南半壁想要一戰,光是聚兵,怕是就得好幾個月。

更別說還有籌措軍餉,還需要地方接洽。

“陛下!”劉大夏向前一步,深深一躬道:“黥人所依仗的,乃是鉅艦大炮,其水師之強,怕也是遠超錢塘水師!若是要進剿,無水師之力斷然不可!”

李東陽望了他一眼,也拱手說:“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當講否!”

“但說無妨!”

李東陽直起身子說:“若是進剿一個黥夷,便要如此大動干戈,只怕是國庫有些吃不消!前年蒙古小王子攻滅亦思馬因,去歲便是再度叩關!九邊糜爛至此,難不成大明的東南,又要多一個九邊?”

“李閣老這是何意思?”劉大夏語中帶刺道:“難不成就任由黥人做大?”

“劉大人誤會了!”李東陽望著弘治皇帝說:“在下的意思,是東秦之患,需得拿個緩緩圖之的方略,既然黥人能西取琉球,北攻雙嶼,就說明其勢在這幾年乃是勐起!可蠻夷便是蠻夷,其能一時暴起,終究所求的,不過是開關互市!”

“大明大可封賞,再賜他個港口貿易即可!只要爭取些時間,讓東南整頓軍備,幾年後或許黥人便已勢微,屆時我們再雷霆一擊,方為穩妥上策!貿然用兵,若是黥人真肆虐江浙,那大明賦稅重地,必然生靈塗炭!”

“屆時東南重賦之地敗壞了,餉銀一出問題,九邊一動盪!怕是蒙古小王子便是大舉南侵,試問到了那個時候,大明又該如何自處?”

劉大夏不由一笑,嘆息說:“看來閣老是真不懂黥事啊!”

“老夫確實不懂,黥人所依仗的不過是舟船,與倭寇何異?不過是更強一些的倭寇罷了!我方輕率應對,反倒是中了下策!”

劉大夏說道:“閣老或許不知,黥人在東秦島上,興農耕、置百工,其能造鐵鍋、盔甲、兵刃,其火炮之犀利,同樣遠勝大明!下官親自監督彷制,即便我大明工匠再怎麼費力,也無法做到如黥人火器一般!可即便是彷制的火器,也已經遠勝於我大明的火器!”

“除此之外,黥人還興商賈,造出的東西更是已經賣遍大明!其島上,處處皆是匪夷所思之物,據王珩王大人闡述,黥人善用水火之力,處處可見煤火黑煙!黥兵更是悍勇精裝,行列森嚴!其島上之官,皆稱幹部!分設許多部門,專職理事!”

“其民更是歸附,聞黥王便如聞父母,見黥王則感激落淚!試問閣老,如此之東秦,還不是心腹大患嗎?”劉大夏的語氣勐的激昂起來。

李東陽畢竟是老成持重之人,他低頭思索一會後說:“黥人長於舟船,即便是心腹大患,離了這舟船之力,怕也得打折扣!可蒙古人長於騎射,只要十萬控弦之士叩關,動搖的可是國本?大同鎮離北京城,可也就幾天的功夫!”

“所以於黥人,能和則和!等整軍備戰,東南沿海早有準備,黥人即便是來襲,亦是難以站穩腳跟!若是輕率用兵,黥人長於舟船,隨時可遠遁,屆時東南半壁疏於準備,黥人定能剽掠如風!”

此言劉大夏不好反駁,真要是一戰不勝黥人,他們長於舟船,怕是真要劫掠如風。

李東陽之策,看中的就是一個撫字,以撫換取時間,讓東南半壁多些時間整頓,假若有個兩三年,最起碼能清查衛所,補齊兵額。

只是兩三年?劉大夏自認為黥人,到時候一定更加勢大,怕是到時候大明也難以奈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可黥人勢大?北邊的韃子就不勢大?

劉大夏拱手道:“陛下,對於東秦,若不奮力一擊打疼他,怕是他們會得寸進尺!臣以為,即便是攤派餉銀,也要儘早打這一仗,否則幾年之後,黥人兵船更多,大明又該如何自處?”

“攤派斷然不可!”李東陽和劉健齊齊發聲。

弘治皇帝也有些頭疼,北韃南黥的局面,不說他,也就朱元章時期有些類似。

從重要性來看,京師肯定是更加重要,蒙古人的威脅也是更大。

可黥人不打上一場,任由其盤踞雙嶼島,亦是不妥。

“謝卿,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弘治皇帝突然問。

謝遷拱手道:“陛下,打仗打的不過是錢糧!而天下錢糧多在江南半壁,依臣之見,黥人這幾年突然暴起,定是有所長處,其能攻琉球、取雙嶼,足見其兵勢亦盛!剿撫之間不可輕易下結論,當剿撫並用。”

“其一,可遣使安撫黥人。其既然讓孟大人帶話回來,願意商談,即是說黥人也不想再動刀兵,只想弄個港口互市貿易!我們可以一邊談,一邊做準備!再伺機謀求戰機,只要抓住戰機,便是雷霆一擊,驅逐雙嶼島上的黥人!”

“其二,整頓沿海衛所、抽調各地駐軍,增加浙江沿海的守軍!至於開拔的餉銀,可找沿海商賈認捐!黥人佔據雙嶼島,於他們也是威脅不是!”

弘治皇帝想了想,謝遷的提議正是中庸了前兩位大人的做法,聽上去倒像是可行。而且沿海商賈,多同黥人貿易,讓其認捐的話,他們也只得啞巴吃黃連,多多少少表示一二。

“謝大人所言,老夫覺得可行!”李東陽開口了,這本就是兩難的局面,剿撫並用以待時機的意思,也不是不用兵,而是不輕率用兵,抓準時機還是可以便宜行事,對付黥人正好。

弘治皇帝嘆了口氣說:“也只好如此了!”

…………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