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我可不想成為明代校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議桉的意思,是不是今後黥人,要為我們大明商賈做主?”

“好像是,這上邊還說,會開放一系列的港口,只要我們幫著做大市場,東秦會允許我們跟著一起去賺錢!”

“還承認和保證我們的財產私有,也就是說我們賺的錢,我們自個用,無論幹什麼,東秦人不干涉?”

“保證航線和貿易的安全,難不成東秦人,還會幫著我們去跟廣東商賈和海盜打交道?”

“東秦人能有這麼好?”

……

一時之間,請願的商賈紛紛鼎沸,他們一邊驚訝,一邊又在心裡暗暗擔憂。

這其中,又以中小商賈最為震撼,他們知道朝廷是個什麼貨色,不是掠於民,就是掠於商。

橫豎他們生意做的再怎麼好,也抵不過那些縉紳商賈,更敵不過那些官吏的刀筆。

所以這些毫無根基的商賈,心思最先湧動起來,他們一個個都在考慮,要不要接受這東秦的提議。

接受後,那就相當於受了東秦恩惠,必須得在謀利的同時,幫著東秦把一些事辦了。

對於他們來說,這反而可能是好事,畢竟東秦人成了他們的後臺,而東秦又最是公正不過。

宋阿福同樣在急劇思考著,宋家作為縉紳,自然考量要更深一層,他隱隱看出,這是東秦的一次收編。

同意了這些條款,得到好處的同時,也就難免要受東秦的支使,這種支使會到何程度,這是所有商賈都關心的一件事。

不過從告示中的說明來看,東秦不會過多干涉正常的商業行為,只是會定期會下發相關的通告。

這就說明,不是把身家都交給東秦人來指揮。

所有人都思索一會後,便是開始交流各自的看法。

這時,海關所又將幾張告示拿了出來。

原來這是新增的《外商法》條例,這說明在律法上,東秦已經預設議桉生效。

而且也更加詳細的介紹了相關情況,包括責任和義務的劃分,包括外商權利的闡述。

看完後,中小商賈們躍躍欲試,對於他們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最好的機會,只要有了東秦人的站臺,那麼許多無法去的地方,都將為他們開啟大門。

宋阿福看了一會,覺得此事得趕緊稟告老爺,於是立馬拿出記事本,開始抄寫這些告示。

旁邊的施家管事,也在做著同樣的事,茲事體大,他們這些管事的,必須保證家主第一時間做出判斷。

王廣就在樓上看著,心裡頭對這份條款,雖不太明晰,可好歹看出了一點門路,只是對於成立“華夏開拓公司”,他又有些疑惑,這個公司組成,似乎是一種全新的結構,不過股份制倒是新奇,同他這些日子以來,玩的皮毛貿易有些類似。

他細細的翻閱相關說明,一邊看一邊想,突然他勐的明白了過來。

這個公司若是允許股份制交易和發放新股,那就意味著,隨著公司業績的提升,整個公司能夠撬動的資金,將會成倍的增長。所有人都能從這種增長中獲益!

而且在吸引資金上,這種公司制度有著極其強大的便捷之處,普通人都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個股東,只要他願意付錢。

這就相當於,匯聚起錢財來,將金錢用來經營,經營產生的利潤,將讓每個股東都受益。

王廣頓悟了後,立馬就知道,這是與那兩個提桉並行的政策,想必是針對那些鐵了心投秦的商賈,

……

一天後,所有的商賈管事,幾乎都趕了回去。

新來的商賈得知訊息後,也是趕緊再度返航傳達訊息。

這項驚變,讓所有商賈都措手不及,他們害怕晚一步,就撈不著好處。

而顏政也坐著漕船,帶著內閣成員和預備實習的學生,漂流而下來到鹽港。

王廣和各級幹部,早已經在鹽港中心廣場上,列隊歡迎。

顏政下船後,眺望了一下整個鹽港,真覺得又有了不小的變化。

各棟機構的大樓,也一一建設完畢,有的還沒有入住,有的則已經開始了運轉。

遠處冒著黑煙的煙囪,也增加了幾個。紡織廠劃定的鹽港廠址,也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王廣和其餘幹部一見面,就立馬齊刷刷鞠躬道:“君上好!”

顏政擺了擺手說:“同志們好!”

說著他就指著王廣說:“不錯嘛!比在莫城的時候胖了。”

王廣不由一笑道:“這邊吃食堂,伙食不錯!”

“伙食不錯?!”顏政也笑了笑,望了望這些幹部說:“鹽港這邊是容易吃飽,不過你們可要記得紀律,不要以為不收取金銀賄賂、不做假賬,就是遵守了紀律!你們有些幹部收了商賈的禮,這事我也是知道的。”

“這邊離大明商賈最近,風氣自然容易受到汙染,你們必須潔身自好,否則真有那麼一天,就別怪老師不念舊情了!”

言畢,在場不少幹部的額頭都冒出了細汗,一個個低著頭不敢看顏政。

在腐敗一事上,顏政是有心理準備的,他不認為在明代,可以造就一支純潔到不能再純潔的隊伍。

只是有這個苗頭就必須殺一殺,不能任由其野蠻生長。

而最令他痛心的是,出問題的都是明裔學生出身的幹部,原住民出身的幹部,沒有一個違反了紀律。

雖說這也是因為職責劃分的問題,可也看得出來,原住民對國君的命令,要貫徹的更加的徹底。

他們或許不如明裔聰明,可在部落生活裡,形成的聽從頭目命令的習慣,令的他們更難被不良風氣所影響。

也就是說原住民要更加的單純一點,沒見過太多的花花世界和勾心鬥角。

王廣深深的望了一眼幾位同學,在前頭領路道:“君上,有些人也是無心之過,你不知道那些大明商賈,他們送起禮來有多麼的瘋狂!”

“那就下令!”顏政不爽道:“再有明國商賈膽敢玩賄賂謀利這一套,就取消其海引文書,船隻充公!”

王廣點了點頭,也是有些不好接話,不過君上能當眾念出來,也還是念及師生情誼的。

他不明白的是,顏政如此寬容,只是因為人才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到現在他還在頭疼,怎麼才能把三院給湊齊員。

要按照現在入學的學生來算,至少還要十年左右,才能迎來東秦本土培養的全新人才潮。

所以他算是理解,為什麼教員對於那些滿腹牢騷的舊文人,依舊要採用懷柔的手段。

因為沒有他們,你能指望那百分之九十的文盲,去教書辦事嗎?

………

晚上,當顏政下榻招待所時。

七個涉事幹部帶著檢討書來到了他房間,一個個神情萎靡,講話都帶著哭腔。

收的禮他們都寫明了,沒用的拿了回來,用了的願意用工資補上。

未等顏政開口,幾人就齊刷刷跪下,一個勁的說,對不起君上的教導,對不起國家的栽培。

顏政勃然大怒道:“給我站起來!我教你們,難道教了你們遇事就下跪嗎?”

七個幹部趕忙站了起來,一個個只顧著掉眼淚,一句話都不敢再說。

顏政凝視了他們一刻鍾,這才冷冷道:“下次再犯,咱們的師生情誼就盡了!”

不知為何,他此刻的感覺很不好,或許這就是門生故吏的弊端。

他真要是成了另一個校長,那他真的要被後人罵一千年?

…………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