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琉球糖廠投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轉眼七月初,弘治皇帝在月初朝會,下旨嘉獎一幹地方官員,其中以寧波府的馬文升最受優評。

這份聖旨也宣告著,在下旨推廣農耕利器大半年後,這項自上而下的技術普及活動正式落幕。

由於弘治皇帝向來寬仁,推廣脫粒機一事,也被普遍記載為善政,不少文人騷客,還為此寫詩讚賞。

只是稻作區的老百姓,卻都因這次推廣而受到了影響。

在福建、浙江、江西三省,受到的影響偏正面,當地的百姓沒有因為脫粒機,而被趁機剝削的太厲害。

他們甚至已經享受到了,脫粒機帶來的便利。這個便利,也讓這三個省的百姓,認識了“東秦製造”這四個字。

看見這四個字,他們就會想到結實耐用,構造精巧的脫粒機。

而後在購買鐵鍋、鐵農具和夏布時,他們又驚訝的發現,上邊也有類似的四個字。

他們立馬習慣性的做出了選擇,使得東秦的商品,在這三省暢銷無比。

商家也開始標榜,將“東秦貨”三個字掛在門口,還讓夥計耐心的告訴客人,他們店的貨都是從沿海來,絕對是正經的東秦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只是其他種稻的省份就沒這麼幸運,由於工匠不懂齒輪漸開線理論,更沒有合適的鑄造手段。

所以造出來的脫粒機劣質不斷,有的轉不起來,有的轉不了多久就會脫軸。

一比一等比例還原的話,還勉強可用,可這苛刻的工藝和尺寸要求,讓打造成為了凋刻一般的活計。

這讓當地官員頭疼的同時,徹底選擇了弄虛作假,他們貪功求快,弄出來大量殘次品。

大地主和士紳不願接盤,他們就強壓給了小地主和自耕農,逼得不少人家都不得不買來這些沒用的鐵疙瘩。

這個過程中又有小吏的盤剝,害的不少良善老實的農家,不得不破家以免災。

如此害民之舉,在湖廣、兩廣、四川、安徽等地皆有發生,這些百姓聽到“脫粒機”三個字,畏之如虎!

這些情況,弘治皇帝都透過鎮守太監、鎮守禦吏,還有錦衣衛或多或少知道。

他本人也能猜到一二,不過福建、浙江、江西三省,能有如此成績,依舊讓他志得意滿。

覺得這次推廣,終究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尤其是江西和浙江,更是賦稅重地。多一分民力,就意味著朝廷多一分錢糧。

…………

…………

琉球,北谷城。

華夏糖業公司琉球分公司的生產廠房已經建好,採用的是木架衍構式。

這種建築構造,與帶英19世紀的工廠構造差不多,其特點就是只有中間有立柱,呈現每六米修建一根的分佈。

其好處就是不需要鋼筋混凝土,也不需要打太深的地基,屋頂直接用的是硬木板,板縫裡用捻料填塞。

捻料就是造船要用的捻料,用的是麻絲、桐油和蠣殼灰混合而成。

只需要幾天時間,就能擁有一個防水、防曬的屋頂。

望著這棟建好的建築,阿苦心裡頭松了一口氣,先將生產廠房建好,就可以實現生產,其餘設施都可以緩著來建。

之所以這麼著急,是因為琉球榨季,居然不同於漳州,整整早了兩個月。

“韓工,可以開始測試了吧?”阿苦問了一下旁邊的特派工程師,這位工程師是隨著整臺製糖裝置而來。

韓工戴著一頂藤製安全帽,點了點頭說:“你們需要打個條子,讓鞍圓煤礦那邊送煤過來,木柴不經燒!”

“已經上奏了,可惜這邊沒有煤礦!”

韓工嗯了一聲,讓人開始讓爐子裡添柴,幾臺手拉式鼓風機開始幫著點火,等煙囪形成抽菸效應後,便是可以安靜的等著水燒開。

整臺裝置,核心就是兩臺01型蒸汽機,除此之外就是三道鐵輥,加上一道臥式的活塞壓榨器。

而琉球島上的製糖工藝,阿苦他們也已經做了考察,他們參觀了一家鄭家的土糖作坊。

按照農技員趙喜的說法,那就是琉球的手藝完全沒眼看!

他們榨蔗用的是石頭上下撞擊,如同春米一般。熬糖的工藝更是不行,就連趙喜這種只在漳州糖寮燒過火的人,也非常的鄙夷。認為這群人連火候都不懂得掌握,難怪只能造出黑糖來。

用趙喜的說法,漳州是“牛拉石轆榨蔗,鍋灶熬糖,瓦器分蜜”,比琉球這些作坊做糖,要勝出不少。

至於眼前的製糖裝置如何,趙喜一眼就認為,只要三道鐵輥能夠壓上一遍,那麼甘蔗汁水都將被榨出來。

很快,蒸汽開始大量產生,負責的韓工看了一會後,將氣缸的閥門開啟。

隨著幾個工人轉動外邊的飛輪,整臺蒸汽機都發出了一聲嘎吱的聲音。

隨後就是蒸汽入氣缸,發出一陣嗤嗤的聲音,整個連桿和曲軸,都開始運轉起來。

等輸出開始穩定後,韓工接上傳動的鹿皮革帶以及齒輪,將三道鐵輥給帶動了起來。

三道鐵輥分為小中大,過第一道小鐵輥後,再將甘蔗渣過第二遍中等鐵輥,最後便是第三道最大間隙最小的鐵輥。

廠房內的琉球工人,望著這臺鋼鐵機器,居然沒有畜力就動了起來,無一不是驚駭莫名。

看著那爐內的火,聽著這臺機器發出的響聲,這些人嚇得雙股戰戰,一個個都覺得,這怕不是鬼神之力。

“你們愣著幹啥,趕緊將甘蔗投進去!”

監工的趙成林喊了一聲,為首的工人,這才膽怯的靠上前去。

他們將一捆捆的甘蔗,塞入第一道鐵輥。

就如同扔進去一個雞蛋一般,柔嫩的甘蔗啪的一聲,汁水四濺開來。

這些工人咽了咽口水,他們之前那裡見過這等場景!

阿苦大喜,忙讓這些人繼續。

等過了第二道和第三道鐵輥後,這些甘蔗渣已經看上去極為乾癟。

再經過一次臥式的活塞式壓榨,連帶著的一點汁液也被榨取出來。

經過測算後,五百斤的甘蔗,得到了大概三百五十斤的汁水,出汁率在70%左右。

如果樣本增大的話,這個比率還會上浮一些。

比起琉球作坊榨蔗的出汁率,差不多多了有百分之二十五,關鍵是很省事!

如果化工業給力的話,這個過程的出汁率還可以提高,現代榨糖業,出汁率能達到90%以上!

而在糖廠的琉球工人,天靈蓋都差點被震驚飛了,他們很清楚多出汁意味著什麼。

“趙工,接下來看你的了!”阿喜笑呵呵道。

趙喜拱了拱手,讓人提著甘蔗汁,倒進了一個大鐵鍋裡。

幾個工人拿出細密的紗布網,去掉漂浮的一些殘渣。

然後一邊煮糖,一邊弄去其中的泡沫和雜物。

接著在將要沸騰的時候,便是有工人,抬著一些石灰撒了進去。

加入石灰是為了得到更純淨的晶體,相當於澄清的過程,琉球的作坊,也會新增草木灰進去。

等到甘蔗汁呈現黃色後,趙喜讓人將汁液倒入了一個大鐵桶之中,這個鐵桶底下燒著木炭,蓋上頂蓋,隨著傳動帶一連線,鐵桶裡的一個木葉槳就飛快的轉動起來,槳汁液在鐵桶中揚起。

這個操作看傻了琉球工人,他們這些種過甘蔗的農戶,自然知道要蒸騰幹水分,卻沒見過這般操作的。

等到搖晃好一會後,氣孔裡蒸汽變得稀疏起來,趙喜趕緊讓人倒水在鐵桶上。

再掀開頂蓋,發現裡頭的汁液,已經變成了一種深顏色的糖,如同琉球的黑糖一般。

要是琉球製糖,差不多到這一步也就結束了。

只是東秦製糖還要加上一步黃泥水淋,透過這個步驟,就能得到白糖!

白糖的價格,要比黑糖高上三倍!

…………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