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人啊,得找到自個的價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鹽港,這裡聚集的災民已經再度超過了三千。

不斷增加的移民人口,都使得東蕃的糧食,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對外出售。

等運力上來之後,更是可能大規模的對外採購糧食。

在顏政看來,什麼絲綢瓷器工藝品,都不如一個實在的人來的重要。

只有人口上去了,東蕃才有穩定的勞動力和源源不斷的兵源,才能有能力,辦成他想要的偉業。

就拿這次造船來說,當第一造船廠的班底來到鹽港後,立馬就開始了船架選址。

最終選定了一處地勢較為平坦,靠海一面水深足夠的地方。

這個地方離鹽港不過一裡左右,選定之後就立馬開始了動工。

為了支援造船工作,直接就動員了一千五百餘名災民,來進行作業。

很快就完成了地面的硬化,以及船架的安放,還特意壘起來了幾座土臺,保證後續可以更快的作業。

而準備工作完成後,第一鋼鐵廠就立馬派人,靠著水運送來了製造好的龍骨和鋼肋。

由於大量災民的幫忙,組裝龍骨和鋼肋的工作,不到兩個月就宣佈完成。

全部採用的熱鉚,橫向連線採用的平接式,縱向連線採用的平面同口。

“真是匪夷所思,神乎奇技啊!”

等鐵架船身的最後一個鉚釘被銜接好後,劉承允不由得倒吸了口涼氣。

他現在已經絲毫不懷疑鐵肋能夠造船,因為單單是看著這船的內部空間,就足夠打消這種疑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林招財也站在一旁,望著這個鐵架船身,滿意的讚歎道:“這艘船如此巨大的結構,足夠用用三十道以上的艙壁,將整個船體分隔成幾十個艙室,水密艙也盡可放置在兩側,在艙壁和抱梁肋骨,只要開有三個流水孔,就能保證此船不懼海上的大風大浪!”

劉承允點了點頭:“造了這麼多年船,沒成想這種縱向結構,居然真有這麼大好處!”

“是啊!造了一輩子船,今天才知道縱向結構,可以換取更大的空間,和更高的船身強度!”林招財憨憨一笑道。

劉承允想了想,旋即又是嘆了口氣,這是對自己一身本領,突然變得無用的感慨。

林招財則沒有這種感慨,他本就是靠著手藝吃飯,即便是看家本領在這裡沒人看得上,他總有用得著的地方。

反而是在這裡,他這種動手能力強者,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以外的經驗也更加的有用。

如果不是讓這些造過船的工匠來負責,那麼顏政肯定不知道,船隻內部的結構,怎樣安排才能更合理。

可林招財一眼就能看出裡邊的門路,只需要結合他們各自的經驗,大機率就能得到一個理想的空間利用率。

劉承允望了一眼悠然自得的林招財,又望著正在同楊付雲洽談的廠長阿雷,心裡頭愈發的憂患起來。

“怎麼樣?可以開始鋪設木殼了吧?”

就在他愣神之際,楊付雲走過來問了句。

聽著這略帶口音的新話,劉承允忙道:“可以,只要備好捻料,立馬就可以開始鋪設!”

楊付雲得意的笑了笑道:“那就好,阿雷廠長說了,咱們的進度不能讓大王滿意,從現在開始,每天晚上都打著火把加班!”

劉承允點了點頭說:“沒問題!”

楊付雲嗯了一聲,笑望著他道:“劉工作為造船老師傅,待會就親自示範一二吧!也好讓我這種原先的木匠,好生的學上一手。”

劉承允諂媚一笑,他心裡是真的不舒服,到這裡不到三個月,楊付雲就已經壓了他一頭。

就連林招財,也日漸受到那個叫阿雷的蠻子器重。

可不舒服歸不舒服,他也只能硬著頭皮,戴上藤編的安全帽,穿上收身的夏布衣,搖搖晃晃的走上了船架。

鋪設木板,這也是一門功夫,首先需要鋪設底艙甲板,這些甲板,都是使用的十釐米厚的樟木。

在東蕃島上,主要的木材是樟木、杉木和楠木,還有一些麻櫟樹。

劉承允站在鐵架上,望著大木板被一塊塊的吊過來,這些木板全部都是預制板,長大概三米,寬大概半米。

放置好之後,確定其與鐵架相合的位置,然後鑽出孔,再用鐵絲箍將其箍緊,縫隙的話同樣用捻料填充。

一百多個木工,就在鐵架上重複著這個動作。

他們在災民的配合下,進展的速度非常的快。

只是剛劃線切削一部分,劉承允就累的上氣不接下氣,原先他在造船廠,可不需要幹這種活計。

偏偏楊付雲,靠著巴結阿雷廠長,就只需要站在上邊指揮一二。

這讓劉承允更加的窩火,可他心裡更加明白,必須抱上一條大腿,他才能在東蕃出人頭地!

林招財也在一旁幹著,見劉承允幹不動了後,立馬就跑過來幫了他一把說:“劉工,你去弄捻料吧,那活輕鬆一些!”

劉承允拱了拱手說:“多謝林工!”

說完後,他就喘著粗氣,來到了製造捻料的大木桶前。

一股子惡臭瞬間讓他幾欲嘔吐,好在適合一會之後,就不再噁心了。

在傳統工藝中,無論是船殼還是甲板,鋪設的時候都不是嚴絲合縫,而是允許存在一定的間隙,這些板縫裡就用捻料來填塞。

捻料主要是麻絲、桐油和蠣殼灰混合而成,這種捻料可比西方用瀝青填塞先進不知道多少。

因為桐油的成分,主要是桐油酸甘油酯,非常的容易起氧化、聚合反應,塗抹上之後,可以在表面形成一層漆膜,這層漆膜堅韌耐水。

而蠣殼灰種的碳酸鈣含量在90%以上,石灰又是最適合用來調和桐油,石灰本身的強粘結性,能促進桐油的聚合乾結,形成一種桐油酸鈣,防水性極好。

在近代,桐油就一直是戰略物資,是當年國府財政的重要來源。甚至一顆桐籽,抵得過一顆子彈。

原因就是當時的飛機、槍械和坦克製造,都需要桐油製造的噴漆。因為在當時,只有桐油可以在金屬表面快速乾燥,形成漆膜。

東蕃的桐油,也完全是透過宋家,從大明買過來的。如果大明禁運給力的話,未來唯一能卡脖子的,恐怕就是桐油!

“這捻料薄了一些!”劉承允在適應後,拿著棍子攪拌了一下捻料說。

旁邊負責的兩個工匠,是張璽第二批送過來的,他們聽了這話後,立馬就顫顫巍巍的戰慄起來。

劉承允嘆了口氣道:“還愣著幹啥,再加一些石灰啊!”

兩個工匠立馬反應過來,忙將石灰投入其中,一次又加入了太多。

這兩個人是真的害怕,害怕一個沒幹好就被蠻兵給戳戳了。

劉承允瞪了他們兩一眼,抬起桐油就往裡頭新增起來,一邊加一邊罵咧咧道:“怕個甚?沒骨氣的東西!”

等捻料弄好後,他就招呼了一聲,立馬就有人用小桶,將捻料轉移上去。

已經鋪設好的甲板,立馬就開始用捻料填塞。

就這樣,由於捻料調配的極好,劉承允總算找到了合適的活計。

…………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