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到手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高空中,一架飛機快速劃過。

林辰望著窗外的天空,籲了一口氣。

事情終於落下一個帷幕。

他已經收到訊息,休眠艙已經透過不為人知的手段運回到了國內。

一路安全,並沒有被其他人發覺。

可喜可賀。

他向後仰了仰,揉揉太陽穴。

古印度核爆炸的事情結束了。

下一個話題該提上日程。

“埃及金字塔。”

這也是非常想寫的一個。

關於埃及金字塔,有各種各樣的傳聞,其中流傳最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造假。

而且,相關方面的證據也有很多。

例如,1980年,法國化學家約瑟夫·戴維多維茨曾對吉薩金字塔做了物理化學分析,然後得出結論:吉薩大金字塔的石塊除卻少部分是自然石塊之外,其他大多數都是人工合成的石灰石混凝土。

2000年,法國化學家約瑟·大衛·杜維斯藉助顯微鏡和化學分析的方法,認真研究了巨石的構造,他根據化驗結果得出,提出了驚人的見解: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它是用石灰和貝殼經人工澆築混凝而成的。

也就是說:埃及吉薩高原上的金字塔都是由兩種石頭建成的:一種是來自採石場的自然石灰石,另一種卻是“人造石塊”。

兩位教授相信,古埃及工人把混凝土澆注到一個個木頭模具中,用這種方法造出了金字塔。

真正的混凝土技術只有近300年歷史。而所謂的古代混凝土,充其量是地取材的夯土和三合土之類(沒有化合物),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這是建築材料方面的證據。

另一方面,則是文獻記載。

出現埃及金字塔的著作大多來自阿拉伯,然而這些阿拉伯著作是孤本。

這些孤本,要麼是西方人在阿拉伯國家發現的。

要麼這些孤本是在歐洲突然發現的。

1623年,來華傳教士艾儒略在《職方外紀》中,寫到金字塔:“昔國王嘗鑿數石臺,如浮屠狀,非以石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它本來想證明金字塔的存在,但卻說金字塔不是石頭築起來的,而是選取了丘陵削出來的。

這句話恰恰證明今天的金字塔,一直到17世紀都還沒有建成。

種種的證據有力支撐了造假這一論斷。

網路中的資料詳多。

充斥著各種假的資料。

關於埃及金字塔是否造假,在這方面,林辰還是比較相信沒有。

可以換一個思路。

一些西方國家,毫無利己的動機,把偽造埃及人民的金字塔當作他們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這是guoji主義的精神,這是gong.主義的精神。

而且,能夠建造這麼大的東西,必須耗費巨大的人力和資源。

更能說明當時同時代西方文明的強大。

不過,關於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時間有些商榷。

目前,他的選題並沒有確定。

只是有了一些思路而已。

.......

坐了大約四個小時的飛機。

林辰終於回到了京都。

落地之後,他立馬坐專車前往另一個地方。

休眠艙即將運到了這裡。

基地中。

一些專業人士和學者都已經到達。

他們都是來自於jun方。

專門接到命令進行研究。

大約等了四個小時後。

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下,休眠艙終於到了基地。

看到休眠艙後。

眾人第一個反應就是吃驚。

從外表來看,休眠艙就非同凡響,尤其是艙體外部,光滑,和衣無縫,必須具備精緻的工業技術才可以做到這一點。

而這出來的四千年前的。

無論誰看到後,也是一震!

幾位領導站在一旁,仔細的觀摩,他們也是剛剛才接到訊息。

“真的是4000年以前的嗎,太不可思議了。”

“這世界越來越瘋狂了,我以為方舟就足夠離譜,又來個更離譜的。”

幾個人感嘆一番。

然後和林辰又聊了幾句,打探了一些詳細情報,當然,也誇讚林辰等人的貢獻,而後,就結束了對話。

接下來的時間就交給專業人士研究。

一些專家和學者小心翼翼的摩挲著休眠艙,想要尋找開啟的暗門。

探索其中的奧秘。

林辰站在一旁觀看。

吧嗒。

一位學者知道按到了一個地方。

休眠艙就開啟了。

“這麼簡單?”

學者也愣了一下,隨後便是慶幸,沒有出現什麼意外。

大家也慢慢向前靠了一下。

休眠艙中,空無一物。

“系統啟用中,倒計時。“

“三。”

“二。”

“一。”

“請輸入指令。”

“無人應答。”

“自動解鎖中。”

休眠艙中猛地出現了一道道話。

然而,在座的人都聽不懂什麼意思。

很快,休眠艙就開始亮了起來。

在休眠艙的一頭,有一個螢幕。

螢幕中,開始出現一系列的文字。

“這是什麼文字?”

有人不禁的問道。

“好像和方舟上的花紋符號一模一樣。”一個人喃喃道。

於是,其他人的目光立馬落在了林辰身上。

在座的人當中,林辰是這方面的專家。

尤其是破解文字第一名。

林辰皺著眉頭,看向了螢幕。

“資料庫載入中。”

他輕聲的念了出來。

心中並沒有感覺意外,他試圖點選螢幕,果然,可以進行操作。

這是觸屏的。

其他人屏聲斂氣,直勾勾的看著林辰的操作。

資料庫中儲存著大量的資料。

一系列的可控核聚變技術。

從材料控制,以及到技術路線。

令他驚訝的是,系統中顯示,技術路線有兩種,而且似乎都可以完成。

在林辰的印象中。

如今的可控核聚變技術路線好像只有一種。

在這方面,他沒有研究過。

所以沒有糾結。

資料太多,採用的文字是那種神秘花紋符號,他讀起來也比較費事。

“這是一個資料庫。”

“裡面記載了大量的資料,你們看這裡,它的主題是可控核鉅變。”

林辰指著螢幕,故作驚喜的說道。

其他人聽了他的話之後。

先是一頓。

一位領導有些不確定的說道:“林教授,您剛才是什麼意思?”

林辰:“這裡面記載的好像是可控核聚變,並且,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資料。”

ps:求月票。

第二十七章 到手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