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章 滅蹋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得到張敞的回報,尤其得知白沙取了蘇僕延的家眷,公孫度憂憤不已。嶽沙強勢登陸遼東,敗蹋頓,迫蘇僕延,在公孫度看來都是給自己的下馬威。盤算良久,依舊勝算不大。召來探子詢問,那嶽沙軍雖不見糧道,卻糧草不缺,三軍上下飽食三餐,除了訓練強度大,在軍餉物資上未見短缺,如此新加入的士卒尤其是異族迅速歸心,就連陽樂城中的漢人也有主動要求參軍的。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陰謀詭計也就上不得檯面,柳毅張敞也無計可施。

如今在公孫度面前似乎只有兩條路,一條是獻上袁譚等的人頭,一條是直接起兵廝殺。前者袁譚好處理,可盤踞在醫無閭山下扶黎城中的蹋頓和樓班的人頭則不好拿,偏偏白沙又點名一定要這二人的命!後者公孫度兵力不足,不僅得和白沙交戰,還得分兵鎮壓隱隱有復起之勢的趙之飴勢力。最為可慮的是萬一白沙得了三顆人頭還不罷休,他公孫度就既得罪了烏桓人又交惡了白沙才真是不妙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主公,臣倒有一下策,只是......”柳毅吞吞吐吐道。

“正立但講無妨。”

“主公,醫無閭山和侯水將遼東屬國一分為二。白沙已得陽樂,徒河和賓徒也得之不難,就只剩下昌黎和扶黎。嶽沙和烏桓在此交戰,我等兩不想幫......”

“不可!”張敞大叫,“臣與白沙交談,言語中那白沙對袁譚蹋頓等並不放在眼中,臣以為其賊子之心意在我遼東才對!雖醫無閭山和侯水也算天險,然冬季侯水冰凍,人馬輕易可過,況臨近海邊,地勢平坦,戰馬馳騁無阻。如今蹋頓新敗,蘇僕延又投鼠忌器,遲早被白沙吞併,待整頓兵馬,度過寒冬,大軍南下,我遼東如何抵擋?”

“那待如何?”公孫度也是愁腸百結。

“臣倒有一法,但主公得忍辱負重。”張敞道。

“昔越王臥薪嚐膽,我公孫度又有何不可效法?”

“稱臣!”

“稱臣?”

“稱臣。”張敞解釋道:“遼東苦寒,人口凋敝,產出不多,唯獸皮鵰翎被嶽沙看重,異族眾多,非熟悉此地者不可領之。白沙既已稱王,大漢又歿,登九五亦非難事。主公為漢臣是臣,為嶽沙臣也是臣,何不可為?”

要公孫度向白沙臣服,還真不是好選擇。公孫度在遼東經營多年,已是根基極深。自打董卓亂政,遼東已是獨立王國,公孫度雖為太守,於王於帝已無不同。如今要他向白沙稱臣,重新找個主子壓在頭上自然心生反感,不覺看張敞的目光有些變味了。

“稱臣倒是小事,如何得到白沙的保證不將主公調離遼東?”柳毅下意識的問道。稱臣,倒確實是保全遼東的辦法,特別是在無計可施的時候。

張敞見公孫度的神色不對,心中一驚,已是怕了三分,喃喃道:“我聽聞牽招和蔣奇投效白沙,仍各依舊職,想必那白沙不該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輩吧。”

柳毅捋了捋鬍鬚,貌似肯定了張敞的說法,這令公孫度更是心涼,頹然道:“我今日累了,你們也且下去好好休息。”

出了衙門,柳毅對張敞嘆息了一聲,道:“子定,今日之事不可再為外人道。”

張敞想到剛才公孫度最後噬人的目光,只覺得渾身冰涼,四肢乏力,勉強抱拳,不言不語的去了。柳毅看著張敞孤寂的背影,再嘆息了一聲。

三日後,柳毅偶然得知公孫度欲殺張敞,急忙傳訊張敞,一邊命親信傳書柳實請邴原邴儘快來昌黎。柳實,柳毅之子,正在名士邴原處求學,邴原乃柳毅好友,當年劉政事件中邴原惹怒了公孫度,是柳毅勸說了公孫度才得以放過劉政和邴原。之後原本想請邴原出仕輔佐的公孫度下令各級官吏不得徵辟邴原,也因此事邴原名氣更大。公孫度可以殺張敞,但絕對不敢殺邴原,因為遼東士人中有很多都是邴原的弟子。柳毅請邴原來昌黎顯然是為了拯救張敞。

張敞逃回襄平,攜家眷不知所蹤。

公孫度得知,暴跳如雷,命人通緝張敞。

到公孫度兵敗,張敞出現在嶽沙營中,柳毅方知公孫度本沒有殺張敞之心,是公孫度府中奴僕偶爾聽到此事,遂在家人朋友間吹噓,為正在城中執行偵察任務的天涯孤寂所知。荀攸派人在市集中傳言,才有後來之事。

張敞逃出昌黎,嶽沙特種兵一路跟隨,於僻靜處綁架張敞全家老幼送至陽樂。

邴原得柳實傳訊,良久不言。嶽沙離遼東不算太遠,但為大海所隔,又有烏桓阻擋,消息來源極為有限。大學士蔡邕定居嶽沙的資訊也是隨回來的當年兵敗被擒的遼東士卒傳來,當時邴原就有去嶽沙拜見的想法,可惜緊接著青冀兗三州大戰,前途不明,邴原只得止步。既然嶽沙勢力已經擴張到了遼東,去嶽沙的心思再次泛起。至於張敞,既不是他的弟子也不是好友,看在柳毅的面子勸勸公孫度即可,成功與否就得看張敞自己的運道了。

且說蘇僕延得白沙傳書,信中給了蘇僕延兩個選擇,一是戰,二是降。戰不必多說,降倒有些怪異。白沙在信中說其部所有人馬將被安置在兗州泰山郡贏縣,蘇僕延任縣令,遷徙耗費由嶽沙承擔,到泰山後五年內免稅,並且派人教會種田冶鐵等。遼東苦寒,食物匱乏,蘇僕延的部落因此難以得到擴張。但凡是北方遊牧民族,無不為中原膏腴之地和溫暖的氣候所迷戀,尤其傳聞漢人從不缺衣少食,否則也不會年年南下掠奪。話說蘇僕延的部落和嶽沙之間沒有任何矛盾,還因為穿越商會的撮合,每年能買到不少的糧食,遠比公孫瓚時期的生活輕鬆了許多,新生的小孩能活下來的也多了不少,只是漢人歷來狡詐,烏桓人吃的虧也不少,整個部落被遷移到中原腹地,要殺要剮那就得由著別人了,是以蘇僕延有些心動也非常擔憂。

這時,同樣身為異族人的阿烏哈出動了,告訴他在嶽沙,異族將領的升遷與漢將無異,嶽沙還專門有法令規定異族人的社會地位與漢人一般,子女同樣可以入學堂。當他得知渤海郡高城已有上萬的鮮卑人定居,最主要的是荀攸派烏桓將士遊說族中貴族,以家眷和財產為憑,使這些烏桓貴族同意出面勸說蘇僕延,終於讓蘇僕延下定決心投靠嶽沙。這時,阿烏哈才告訴他要想投靠嶽沙還得交投名狀。

數日後,蘇僕延當著公孫度使者面怒斥阿烏哈,阿烏哈暴怒而走。第二日阿烏哈於城外伏擊了公孫度使者,在衛士拼命抵擋之下,使者得以逃走。

次日,華雄攻城。烏桓將士在蘇僕延的率領下在城外與華雄大戰半日,廝殺間,阿烏哈去而復返,趁機騙開城門。徒河淪陷,蘇僕延不得不領敗軍去扶黎投奔蹋頓。

數日間,公孫度使者來往於陽樂和昌黎之間。兩城距離不遠,快馬一日就到。公孫度願意交出袁譚,在他眼中,沒兵沒勢的袁紹餘孽沒有半分的好處,送給白沙也算是拉個交情。但在烏桓人的問題上公孫度一直不願鬆口。沒有了烏桓人,面對強勢的嶽沙,遼東實在談不上優勢,尤其是後方不寧的情況下更要緊緊拉攏蹋頓和蘇僕延這兩個“盟友”。況且烏桓人被嶽沙打壓得沒剩多少實力,等嶽沙退走,蹋頓和蘇僕延也翻不起什麼風浪了。

公孫度想得很美,蹋頓和蘇僕延也答應和他結盟共同抵禦嶽沙的侵略,這給公孫度帶來了更大的勇氣。可惜白沙一直堅持不僅要袁譚的人頭,還要蹋頓和樓班的人頭,現在蘇僕延投奔蹋頓,自然還得加上蘇僕延的。

對嶽沙軍而言,這些都是藉口。

十日轉瞬即到,白沙留兩千軍守陽樂,連同從徒河而來的華雄部共計五萬人馬殺向昌黎。

公孫度瞧著城下漫山遍野旌旗招展士氣勃發的嶽沙軍,口中不免有些苦澀。自己辛苦數十年經營,麾下的兵馬總數(漢人)還不及城下一半,確實有些心寒。話說公孫度也是很有能力的,不然如何在強敵環伺下發展壯大幾乎將遼東經營成鐵桶,可惜先天不足嚴重限制住了他的發展。

好在蹋頓已派使者前來通報,準備於東方偷襲嶽沙軍右翼,公孫度也將近萬的騎兵埋伏於南門之後,只待蹋頓殺亂嶽沙陣腳,這邊就全軍搶出。話說公孫度也還留著後手,等擊敗白沙,再送上袁譚,想必恩威之下白沙也會屈服的。

雙方於城下交涉,一方想拖延時間,另一方想談判破裂,都沒有誠意,倒是爭得不可開交。正這時,斥候來報烏桓人偷襲,同時東方就響起隆隆馬蹄聲,上萬烏桓騎兵擁出地平線,像風一般殺來。

嶽沙軍右翼彷彿是嚇傻了一般,居然沒能變換陣型,倒讓公孫度心中大慰,忙令城中的騎兵準備。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好端端的柳城被陷,弄得自己無家可歸,蹋頓和樓班恨不得生啖其肉食其骨寢其皮!見嶽沙軍像傻子一樣杵在那裡,大喜過望,死命的踢了戰馬一腳,用最大的聲音吼道:“殺白沙者,賞萬夫長!”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烏桓人象打了雞血一般,可憐的這些士卒們都沒有想過現在烏桓戰士統共也不過一萬多點,他當了萬夫長,蹋頓哪兒待去?

荀攸呵呵一笑,令道:“傳令右翼,喊話!”

命令傳到右翼,只聽戰鼓急促響起,然後戛然而止!

“蹋頓!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蹋頓!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蹋頓!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上萬人齊聲大喝,聲震蒼穹,連轟隆的馬蹄聲也給壓了下去!

蹋頓頓時一愣,狂笑,轉頭就要對齊頭並進的蘇僕延說什麼,卻見蘇僕延看他的目光就像看一個死人!

“蹋頓,去死!”緊接著,蘇僕延手中的彎刀竟插進了蹋頓的左肋!伴隨著戰馬的跑動,蹋頓整個左邊身子被拉開了一個巨大的口子,被攪爛內臟合著緋紅的鮮血淌出。

急促的奔馬中,眼睜睜看著蹋頓被殺,親兵根本來不及救援,就見蹋頓倒於馬下,被後續的馬蹄踩成肉糜!

於此同時,樓班身側的蘇僕延帶來的大將突然從馬背上躍起,跳上樓班的戰馬,彎刀在樓班脖子上輕輕一劃......

樓班身後掌管旌旗的親信眼睜睜的看著樓班的頭顱被那人割下,急切間也來不及抽出彎刀,便把旌旗當大槍朝那人砸去,動作做了一半,那雙握著旌旗的手隨著一道閃亮的刀光離他而去......

樓班和蹋頓的旌旗倒伏,荀攸和白沙看在眼中。荀攸喝令道:“傳令,擊鼓!支槍!立盾!全軍戒備!”

戰鼓大作,嶽沙軍前軍和右翼將士瞬間變陣,刀盾手上前,臨時換上的大盾下杵地,長槍手將手中槍尾深插進地面,長槍斜靠盾上,槍林正對昌黎城和蜂擁而至的烏桓騎兵。而後兩人用背頂部傾斜的大盾,四隻手抓住槍桿。再後數排弓弩手箭支上弦,或蹲或立,直指前方。

“王上,勝局已定!”對面烏桓騎兵速度漸漸緩下來,然後開始混亂中自相殘殺,荀攸看了白沙一眼,目光中的玩味一閃而逝。那白沙早已大汗淋漓,狂跳的心臟漸漸平息。蘇僕延的假投靠並不牢靠,儘管有家眷牽制,儘管有嶽沙士卒監視,萬一蘇僕延放棄了家眷,嶽沙軍將不得不面臨烏桓人的衝陣。嶽沙騎兵大半集中在右翼就是防備烏桓人的衝陣,但是沒有速度的騎兵的殺傷力並不大,面對狂奔的烏桓騎兵必然落於下風。

“傳令,騎兵突擊!”白沙回過神來,立即按照商議的計策行事。令下,右翼騎兵朝烏桓人衝去。他們不是去殺烏桓人的,而是去接應正在困於烏桓騎兵中亂戰的蘇僕延和丘穆陵堅石、勿忸安氏所部。

形勢突變,公孫度目瞪口呆。烏桓人突然內訌和兩杆旌旗的倒伏無不意味著烏桓人的倒戈。城下已整隊待發的公孫康半晌不見父親下令開城門,遂爬上城樓,也被東面的廝殺驚住了。

“父親,當如何是好?”

“快!快!快將袁譚綁了帶來!快!”公孫度氣急敗壞的吼道。

烏桓內訌未止,昌黎城上就放下了數只吊籃。焦觸領兵上前接應,來的是柳毅和被五花八綁塞住嘴巴的袁譚、朱靈等。

對袁譚仇恨的目光視而不見,白沙也和他沒什麼好說的,只揮揮手讓焦觸拎到陣前斬了。

這一刀下去,袁紹的勢力宣告徹底滅亡!

“臣柳毅拜見嶽沙王!”

“柳先生請起。”白沙大馬金刀得坐在太師椅上,正色道:“柳大人何事?”

“臣奉遼東公孫太守之命獻上袁紹餘孽袁譚。另公孫太守已命人在城中設宴,請王上移步。”

“設宴?怕是鴻門宴吧!”公孫度倒是明白得快,知道無力與白沙對抗,連“平州牧”都放棄了,重新找回了“遼東太守”,也就意味著自承低白沙一等。可惜事已至此,白沙的目標已然轉變,軟弱而騎牆的遼東勢力再沒有存在的位置。因此白沙不假顏色。

“遼東偏安一隅,民疲勢微,豈敢對王爺不敬!”柳毅將身段放得更低,“王爺索要的袁賊已綁縛陣前,那蹋頓和樓班想必也已身首異處,公孫太守慶賀王爺達成所願,故而斗膽請王爺紆尊降貴......”

“柳大人言語有所不實吧。”荀攸揶揄道:“蹋頓和樓班乃是王上略施小計,與公孫大人何干?大軍兵臨城下,援軍被阻,無取勝之機,公孫大人才交出袁譚。在下以為,這蹋頓樓班於兩軍對壘之際衝出,無不應了兵法趁虛而入,怕是和公孫大人早就商議好了的。請王上入城赴宴,誰知會不會在那屏風之後埋下刀斧手呢?”

柳毅嘴裡發苦,主公確實有些優柔寡斷,被白沙生生抓住了痛腳,怕是難以善了。正要說話,那荀攸繼續說道:“數日前某聽聞昌黎城中有傳言,言柳大人和張大人於堂中議事,兩位大人對平州牧好言相勸,卻落了個破家的結果,險些人頭不保。如此無容人之量之輩,何以做一方父母?柳大人請回吧。”

“請王爺息怒。”柳毅無奈,勸道:“昌黎城中數萬百姓,老少幼弱,王爺大軍至,全城心驚膽戰,惶哭號天。兵戈相向,民不聊生。在下曾聞王爺愛民如子,低稅賦,免徭役,辦學堂,救災民,民間以明君贊之。遼東太守也怕苦了百姓,只要保百姓安樂,太守大人願交出太守之位,請王爺允之。”柳毅一邊大肆奉承,一邊以百姓為憑。

不料這正中白沙荀攸下懷,荀攸笑道:“王上愛民如子,天下均知。既然公孫大人如此,王上,不若成全其心意?”

柳毅心中一驚,暗道不好,這嶽沙的目標竟真的不是烏桓也不是袁譚,而是整個遼東!“王爺,我家主公願意讓賢,但這遼東一則人煙稀少,地產不厚,二則異族多有不臣之心,相互勾連,非熟悉形勢和有力之士莫能鎮壓。在下斗膽......”

“好了,不用斗膽了。”白沙止住柳毅,道:“請柳先生給公孫太守傳句話,要麼交出大印,孤準他去嶽沙做個從事,要麼孤自己取遼東。”這算是圖窮匕見了。

柳毅無奈,只得回城去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