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訪談錄 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又是一個我經常被各媒體問到的問題。”宋魯無奈的笑道,“我能明白大家的想法,就是想把我的成功看透,看明白。但是,這真不是能說得清的。”

“我儘量的說清吧。”宋魯調整了下姿勢。

“首先一點,電影是時代的產物,現在的電影它無論從技術還是內容上來說都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越是在當下受歡迎的電影越是貼合這個時代,就拿《星球大戰》來說,為什麼會在那個時代誕生這樣的電影?因為美蘇太空爭霸所引發的太空熱。”

“為什麼這部電影當時讓全球觀眾都震撼掉了?因為它貼合了當時最具科幻的想象力。包括電影《E·T外星人》也是,它貼合了那個時代。現在你再拍出這樣的電影,裡面的科幻元素,劇情等觀眾還會被震撼嗎?不會了。”

“現在很多的電影在拍古裝的,戰爭的,年代的題材,所以觀眾不喜歡看,這就是因為電影內容不貼合時代。”

“這個貼合時代不僅僅是題材上貼合,還要貼合時代下觀眾的情感訴求。比如說現在的觀眾都喜歡繁華美麗的,驚險刺激的,異域獵奇的,科幻想象的,輕鬆幽默的。結果你去拍農村家長裡短的,城裡婆媳關系的等這種生活類的,年輕人誰看?”

“要知道現在年輕人進一次電影院很不容易的,他們進電影院就是尋求刺激的,你讓他們進去看一部生活類的電影,為什麼不在家看電視呢?電視劇裡全是這種生活類的。”

“所以,貼合時代的技術,貼合時代的觀眾情感訴求很重要。其次,電影不是必需品,電影是打扮得花裡胡哨的美女,越是能勾引人越能讓人進電影院看。所以電影從業者一定要想盡辦法知道觀眾想象什麼,期待什麼,而你又能給觀眾什麼驚喜。”

宋魯說到這,楊瀾打斷了他。

“那你這麼說,豈不是色色片最能吸引觀眾嗎?”

“沒錯,如果你去過90年代的錄相廳的話,就會知道你的錄相廳晚上不放那種片,沒幾個人來,生意會非常不好。當然,為了社會的健康和諧,很多的國家都禁止這種片,如果放開,這種片每週都會有上映,因為觀眾多能賺錢。”宋魯點頭道。

“呃……”楊瀾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問了。

“當然,我這裡講的比較籠統。我記得《颶風營救》上映時我就說過,越是能得到廣大觀眾共情的電影越容易成功。所以,第三點,想拍出讓更多觀眾喜歡的電影一定要讓電影使不同國家、種族及信仰的人共情。”

“所以你看那種復仇的、打破禁忌的愛情或甜蜜浪漫的愛情的、共同對抗外星人入侵的、暴力打鬥場面宏大好看的、讓人發笑詼諧的、畫面絢麗多彩好看的、驚險刺激恐怖的等等,這些類的電影能在全球通用,四處賺錢。無論是標榜自己很懂藝術的歐洲人還是被人認落後的非洲人都喜歡看這類電影。”宋魯笑道。

“照你這麼說,那就是我們的一些導演與編劇還沒有貼近到市場上去,沒有深入群眾,沒有瞭解到觀眾需求。那是不是你今天把秘密說出來,以後我們就能有更多類似於《颶風營救》、《月球》、《盜夢空間》類的電影了呢?”楊瀾問道。

“不會。”宋魯搖頭。

“不會?為什麼?”楊瀾很驚訝。

“因為我們的國內的電影創作模式變了,我們的優秀編劇已經沒有了,我們的導演習慣了作者電影的創作了。所以,這一切不是說變就能變的。為什麼馮大炮拍了這麼多年的賀歲片,張國師也拍了這麼多的商業片,我也拍了幾年的商業片,卻沒有第四個,第五個商業導演崛起呢?就是因為我們的電影模式不是商業片模式,而是作者電影模式。沒有專業的商業電影製片人,沒有專業的商業片導演,甚至沒有專業的編劇,是拍不出符合市場的商業片來的。”

“啊,為什麼沒有這些專業的人才呢?我們的大專院校每年不是培養很多的相關人才嗎?還有我們圈內很多的有經驗的老前輩。”楊瀾不解。

“大專院校的人才還沒經驗,沒有市場就業的機會讓他們成長。而老一輩的人,很多專業的編劇都轉行了或退休了,想想我們都有十幾近二十年不需要編劇,全是作者電影了,誰還養編劇,那他們不都轉行嗎?新人也不進這個行業了。”

“況且現在老編劇再操舊業,他們的思維跟不上當下的時代了。就像你十幾年不做飯,你現在能做出當下最火的美食麼?”宋魯感嘆道。

“那我們怎麼辦?”楊瀾皺著眉頭問道。

“時間。”宋魯說著點了點頭,“只能用時間讓新的商業電影人成長起來,數年或數十年之後我們的人才成長出來了,那就是我們的電影繁榮了。”

“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的電影市場狀況如此糟糕的呢?”

“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三個原因吧。一是八十年代後電視機的大量普及讓進電影院的觀眾流失,二是法國新浪潮電影在中國電影圈興起,讓更多的導演去拍文藝電影作者電影了,三是我們的電影院經營出現了問題跟不上市場的發展。”

“其實要說電影觀眾流失也不完全正確,因為九十年代電影觀眾並沒有減少多少,因為全國城市裡大街小巷的錄相廳一直都爆滿,說明還是有很多的電影觀眾的。只是我們的電影院設施,以及播放的電影,電影廠拍的電影都跟不上市場觀影人群的需求了。”

“所以,綜合這三點,九十年代導致了中國電影業垮臺。電影廠相繼倒閉,電影人才流失,電影市場萎縮。”宋魯解釋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那要恢復電影的繁榮我們還需要多久?”楊瀾問道。

“不會太久的,大約幾年就可以,最多十年。因為隨著我們經濟的繁榮,市場需求的增大,政策的扶持,還有新電影人的崛起,電影投資人的熱情等等因素疊加在一起,我們就會快速的發展起來。”宋魯肯定的說道。

“哇,既然你這麼說,那我這個外行人也就松了口氣了。最後一個問題,你有這麼好的知識儲備,又能寫書,又能唱歌,為什麼選擇做電影為主業?因為更能獲得知名度嗎?”楊瀾問道。

“嗯,當然不完全是。要說沒點這個因素吧,也不恰當。只是說電影有更高知名度是有一點點因素的,但主要因素不是這個。”

“那主要因素是什麼?”

“主要因素有兩點,一是電影創作更具有挑戰性與成就感,第二點比較英雄主義,其實我們正在經歷一場文化戰爭,電影是這場文化戰爭的一個主戰場。”宋魯嚴肅認真的說道。

“啊?能具體說說嗎?”楊瀾很驚訝。

“五零、六零、七零後怎麼長大我不知道,但我們八零後從小就是看櫻花國的動畫片及漫畫長大的,後來看港臺的電影及電視劇,接著看泡菜國的電視劇,現在我們主要看好來塢的電影。綜觀這個現象,我們是不是已經被人洗腦了?我們的價值觀是不是已經被人改變了?”

“……”楊瀾愣了一下,她沒想到這背後還真的有一場文化戰爭。

“所以,你想改變這種現狀?”楊瀾問道。

“我又不是英雄,我改變不了,只能說盡我個人的一點力量吧。讓九零後,零零後在長大以後回憶起來,他們不全是看好來塢電影長大的,也看過幾部優秀的中國電影的。”宋魯謙虛的說道。

“你是我看到的在中國最不一樣的年輕人,也是最有擔當有責任且有能力有才華的年輕人。我衷心祝你能取得更好的成績,把中國電影拍好,讓更多的全球觀眾喜歡中國電影。好,我們這次節目到此結束,感謝青年導演、青年企業家宋魯先生接受我們的採訪,希望這一次的節目能給電視機前的您帶來更多的觸動。”

“各位,再見。”

為什麼節目才問了這麼幾個問題就結束了?因為《楊瀾訪談錄》時長一直不長,大概是二十一分鐘左右。

結束了節目錄製,楊瀾真誠的把宋魯送了出去,看著宋魯的離去,她內心的震撼依舊還在。

這是一個真的不同於這個時代的年輕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