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水圍看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生啊,最近你的CFC餐廳動作可是不小啊,直接在九龍四家店鋪同時開業啊,恭喜你財源廣進啊。”

lak哥看著坐在對面的張忠華,又想著他的CFC餐廳熱火朝天,真是有點眼熱了。

這次九龍地區的社團衝突倒是成全了CFC餐廳,讓CFC餐廳有機會氣勢洶洶殺入九龍地區,還是一下開了四家店鋪。

這四家店一開業,CFC餐廳的每月利潤怕是會超過兩百萬了,而且從目前他瞭解到的情況來看,CFC餐廳背後所謂的英國老老闆還有美國老老闆,也不過是張忠華弱小的時候推出來的擋箭牌,用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lak哥雖然對張忠華的CFC餐廳眼熱不已,但是還是有些投鼠忌器,畢竟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

而且他想著自己的計劃,沒有必要節外生枝,最終也只能把自己心中的貪婪壓下去。

“同喜同喜啊,跟lak哥你比起來我這不過是小打小鬧,而且CFC怎麼說也是咱們港島自己的牌子,幹掉外來品牌也是在為港島爭光。

而且我們CFC餐廳也有計劃走出港島,從東北亞地區殺入東南亞最後殺進歐美,到時候我們港島也有自己的面向世界的餐飲品牌了。”

張忠華笑著說道。

“你說的不錯,那些西餐店在我們港島總是感覺自己高人一等,CFC要是能把他們幹掉也是為我們港島人爭一口氣,讓他們知道港島誰才是真正的的主人。”

lak哥聽了張忠華的話誇讚道。

“對了lak哥,不知道您今天找我來是有什麼事啊?”

廢話說完之後,張忠華就向lak哥問起今天找他來的原因。

“諾,這是你要的東西。”

lak哥聽到張忠華的話,也沒有多說什麼,直接扔給他一個紙袋子。

張忠華接過lak哥扔過來的紙袋子,稍微一想就大概明白這是什麼東西。

取出袋子裡的東西一看,果然去如他所料,是安保公司的經營許可還有二十張掛靠在安保公司名下的持槍證。

“謝謝lak哥,真是麻煩你了!”

雖然這些東西是要花錢的,但是張忠華還是由衷的對lak哥表示了感謝,無論是安保公司的經營許可還是持槍證了都是很難搞到的,無論哪裡對於持槍證的稽核都是十分嚴格的。

嗯!

某國國家除外!

“謝就不用謝了,別忘了把手續費給我就行了,為了幫搞定這個,我可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lak哥無所謂的揮了揮手,示意張忠華可以離開了。

“lak哥你放心,在港島誰的錢都能欠,唯獨lak哥你的錢沒有人敢欠的!”

對lak哥千恩萬謝之後,張忠華就心滿意足的離開了中環警署。

……

……

很快CFC九龍的四家分店就同時開業了,四家店都是九龍地區最繁華的地段,每家店每天利潤超過四千港幣,當然這裡的利潤跟本島的幾家店沒辦法比。

這裡畢竟是九龍地區,消費能力還有人流量都有遠遠比不上銅鑼灣,更別說是中環路。

九龍地區大部分人都把CFC餐廳當做奢侈品來消費,雖然定價比本島的幾家店要低得多,但是每週能來一兩次的都算是有錢人了。

在九龍能有這個利潤,也在張忠華的意見之中。

……

……

等到各個餐廳走上正軌之後,5月1日勞動節這天,張忠華帶著鄭娟來到了新界的天水圍地區。

從中環乘坐天星小輪到屯門,又乘坐附近漁民的小漁船到屯門,隨後坐著小破車到天水圍地區。

這一路上兩人看到的破敗都是無比的景象,這裡和本島甚至九龍地區簡直就是兩個世界,港島高樓林立白領西裝革履,然而天水圍還有屯門地區這邊都是衣衫襤褸的漁民划著小破漁船早出晚歸的出海捕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港島本來就是沿海城市,本身就不缺海鮮,漁民出海捕魚的船隻也很小,捕到的魚除了自己吃也只能拿去販賣,賺一點微薄的生活費用,家裡的孩子稍微大一點就跟著家長出海捕魚。

至於上學?

港島無比高昂的學費,別說是這些漁民還有普通市民,就是在中環上班的白領要讓家裡的孩子上學都得咬咬牙。這些漁民的孩子能識字已經算是不錯了,港島還要過些年才有免費的基礎教育。

“老闆,內地是什麼樣子的?”

鄭娟好奇問道,張忠華雖然對外宣稱是新加坡來的,但是他在港島站穩腳步之後,自己來歷對於公司的核心成員也就沒再進行隱瞞。

“其實內地那邊和這邊也差不多吧,城裡稍微好那麼一些,農村和這裡也差不多,不過免費的基礎教育可能要多一些。”

張忠華有些感慨的對鄭娟說。

國內的情況何況又不是這樣,包括四九城在內的幾座大城市還好,但是出了城都是農村,農民每天做工一天也賺不了幾毛錢。

“港島很多華資大老不都是從內地來的嗎,包船王、董船王那可都是在港島有些赫赫威名的大亨啊,內地可真是人才濟濟。”

鄭娟由衷的感嘆道。

包船王名叫包玉剛1918年11月10日,包玉剛出生在浙江寧波一個小商人家庭,父親包兆龍是一個商人,常年在漢口經商。儘管他事務繁忙,但卻對子女非常嚴格。由於家庭還算富裕,他決定讓子女接受當地最好的教育。

寧波地處東海之濱,是ZJ省最大的港口城市,是鴉片戰爭後“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有著悠久的商業傳統,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商幫——寧波幫。

13歲那年,包船王到上海求學,學起了船舶,後來違背父親的意願沒有進入大學深造,而是進入了銀行工作。

1949年初,包船王與父親一起攜著數十萬元的積蓄,到港島另闖天下。

尤其是去年的時候,趁機擴大船隊,完全是透過不懈努力和卓越見識發展為港島一代大亨。”

東南亞華人誰不佩服包船王,寧波人太強悍了。改革開放初期就全部外出做起以物換物小生意,其中成就了無數商業大老。

說道包船王,張忠華又想起了另外一位大老,那就是霍先生,堪稱楷模。

“包船王現在只有只有四個女兒,也不知道包船王那麼多家產最後會便宜誰。”

鄭娟笑著對張忠華說。

“包船王人生事蹟也會寫進港島歷史,也算是一代傳奇人物功成名就啦。”

張忠華有些羨慕的說道。

大家怎麼都關心人家的家產啊,低俗太低俗了。

未來港島豪門爭奪家產的事情多的去了,奧門那邊死後幾房子女爭的死去活來不可開交,霍家幾個兒女最終也是對簿公堂。

“這天水圍也是真夠落後的,你介紹下這裡的情況吧。”

張忠華說道。

“天水圍原為漁塘。其南為屏山,北面是輞井村和米埔自然護理區,西面為廈村和蝦尾新村,東面為馮家圍和東頭村,距離中環市區大約25公里。

這裡被丘陵環繞交通不便,這裡的人基本也走不出去,港府估計目前也不會規劃這裡。土地大部分都在這裡的村民手中,一尺也就1港幣多點。

不過這裡缺水缺電,如果是辦工廠肯定不行,但是咱們在這裡建養殖場還是沒問題的,養殖場對於水電的需求比較低。”

鄭娟看著眼前的天水圍很是唏噓,她只知道天水圍窮,但是想到竟然這麼窮,這還是第一次到新界這邊,在這裡建廠水電先不說,運輸就是個大難題。

“建養殖場最合適的位置是哪裡?”張忠華問道。

這裡這麼落後難怪開發商不開發這裡,港督府不把這裡的交通問題解決了,港島開發商肯定不會開發這裡,這不是有病嗎?

“也就坑口村那裡比較合適,靠近海灣可以走航運,不過想要修建碼頭恐怕千難萬難的。”

鄭娟說道。

“如何才能在這裡修建一座小碼頭?”

這裡海對面就是寶安,也是重要的跑路地,自己是沒能力建碼頭。

“應該很難,不過如果修建了碼頭加上我們的養殖場也能為這裡村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讓村民擔起運輸的職責港府也不能說什麼。不過這不能我們自己出面,還得讓這裡的村民去鬧。”

“要是交給運輸公司運輸呢?”

“一般的運輸公司也看不上咱們這點小生意。當然,如果我們走出港島之後,向外運輸還是勉強可以的,其實也可以找那些社團來運輸。”

鄭娟小心的對張忠華說道。

“先把建養殖場建起來再說吧,我們現在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明年走出港島之後需求也是越來越大,碼頭還有運輸的事情以後再說吧。”

張忠華想了想然後說道,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活人還能讓那啥憋死。

兩人走了很久一段路,才到達了坑口村,這裡的貧窮落後讓兩人完全難以想象這裡竟然是港島。

兩人剛走到村裡的辦公地方,就看到一個50歲大叔院落裡正在修補漁網,看來是早上出海剛歸來。

“年輕人,你們找誰啊?”

大叔好奇看著張忠華還有鄭娟,心裡納悶這是哪裡來的年輕人,怎麼來這坑口村這鳥不拉屎地方了,這裡出現的外地人也大部分是游泳過來的,這兩人肯定從市區過來的,畢竟穿的一看就是非富即貴。

“這位大叔,你好,我是張忠華,這位是鄭娟,我們想找下咱們村裡的負責人,有些事情需要商談一下。”

“我就是這坑口村的村長王偉生,你們有什麼事情可以直接跟我說。”

王偉生聽到張忠華兩人是來找自己的,就放下手裡的活計站起來問道。

“王村長您好,我們是一家餐廳的負責人,對於雞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經過研究決定找個地方自行建廠養殖。

我們看這裡環境還是比較適合,所以過來看看是什麼情況。”

張忠華簡單的解釋了一番,說話十分客氣,別拿村長不當幹部看,他一句話自己計劃就能泡湯。

“你們一天能用多少雞,竟然還需要建個養雞場?”

王偉生有些好奇的笑著問道。

“我們現在加上後期需要開業的餐廳,每天大概需要採購1萬只雞,所以養雞場的規模肯定是小不了。”

鄭娟解釋道。

“哦,這麼說下來那規模還真是不小,你們看上什麼地方了?”

每天需要採購上萬只雞,那養殖規模最少幾十萬只吧,天水圍這個地方交通不便,工人肯定要從附近招,幾十萬只雞少說也需要幾百名工人,不錯不錯。

想到這兒王偉生心裡直接樂開了花。

“我看靠近流浮山那塊地方,通風很好,十分適合養殖。”

張忠華回答道。

首先得離開村子遠一點,養雞場的味道可不小,而且養雞可是技術活萬一瘟疫不就涼涼了,人來人往的也容易傳染疫病,要是感染了雞瘟那就打水漂了。

“那邊啊?那邊沒問題,地都在我們村的村民手裡,你們是準備買還是租啊?”

自己這破地方多少錢一尺?這裡也沒租過地啊,更別說賣地了!

王偉生心中盤算了一下,然後對張忠華說道。

“你們這裡的地怎麼賣啊?多少錢一尺?”

鄭娟向王偉生問道。

“這個具體多少錢,我還得回去要開會商量下,你們需要多少地?”

王偉生笑著問道。

“五十到一百畝之間吧,當然越大越好。”

具體買多少當然要看村裡的報價了,根據情況再決定買多少地,如果太貴了那就去別的地方買,新界這邊別的不多,就是地多。

“你們現在這裡先稍等一會兒,我召集村裡的村民商量下。”

王偉生說罷匆忙離開了小院子,。

根據出他就安排人召集村裡的幾個管事還有各家各戶的代表開會,沒過多久人就集合到了約定的地點。

“鄉親們啊,這次找大家來開會,有大好事!剛剛兩個人過來找我,說想購買流浮山那裡的土地,他們要在那裡建立一個養雞場規模很大!

養雞場佔地50到100畝之間,一畝地差不多7000尺的面積,關於土地出售價錢需要一起大家商量一下。”

王偉生看人都到齊了,就簡單的說明了一下情況。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